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目的:评价血管造影尤其药物血管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6例直径3cm以下肾脏小肿物血管造影前均进行了二维超声和CT平扫与增强检查。先行腹主动脉和肾动脉的标准血管造影,然后根据动脉造影表现确定是否再行药物性血管造影。后者是指先经肾动脉注入肾上腺素10μg,10 ̄20秒后再行肾动脉造影。并对CT、超声和血管造影的诊断结果做了统计分析了与对比。结果:26例肾脏病变最后确定依断小肾  相似文献   

5.
6.
胃双对比造影贲门区正面像对早期贲门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期贲门癌诊断是胃肠X线检查难点之一,尤其是癌肿尚未侵入食道下端,临床无吞咽困难症状时,胃肠检查极易漏诊。本文通过200例正常人与11例早期贲门癌的对比观察,着重分析胃双对比造影贲门区正面像的正常形态及早癌X线征象。同时介绍显示贲门区正面像的检查方法、注意事项及有关鉴别诊断问题。认为贲门区正面像显示该区结构清晰,容易发现异常X线征象,对早期贲门癌诊断极为有益,尤其当癌肿未侵入食道下端时,显示病变往往优于其它投照体位。  相似文献   

7.
残胃贲门癌和残胃食管癌17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残胃贲门癌12例,残胃食管癌5例,均手术切除,作者认为残胃贲门癌行全胃切除,P袢空肠代胃Roux-en-Y式吻合重建消化道具有储存食物,防止反流性食管炎的功能,同时可以切除足够食管长度,防止癌肿残留,残胃食管癌切除后可采用结肠代替食管。残胃贲门癌和残胃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可获得与原发性贲门癌和食管癌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胃十二指肠病变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胃恶性肿瘤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中居第1位,胃恶性肿瘤中胃癌居大多数。了解胃癌的胃双对比造影及CT的表现,对照其影像学特点,对胃癌的发现、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三维肾盂造影对肾实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初步研究螺旋CT肾盂造影实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肾癌18例,肾囊肿14例,肾血管平均肌脂肪瘤3例共35例作前瞻性增强研究,注射对比剂80-100ml后延迟4分30秒行肾脏输尿管上段螺旋CT扫描,回顾性重建间隔2.5mm,重建图像传送至工作站。采用多轴向多方位重建(multiplanar projection volumetic reconstruction,MPRV)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结果 肾盂显示佳,观察病灶与肾盂关系更为明确,病灶形态显示更为全面。结论 螺旋CT肾造影有助于肾实质占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在1次检查中可达到多种目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为评估钡餐造影(GI)与CT对胃淋巴瘤的诊断价值.现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胃淋巴瘤6例,结合文献,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胰腺癌的CT诊断及其与B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胰腺癌胰周组织侵犯征象,提高CT术前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并为诊断胰腺癌提供合理选用CT、B-US的依据。材料与方法:总结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对术前CT、B-US的诊断准确率及各种征象检出率进行对比,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B-US的诊断准确率,直接及间接征象、部分胰周侵犯、肝转移征象的检出率相似。CT在胆总管阻塞端,胰周大血管侵犯,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优于B-US。结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咽腔碘剂造影CT检查对早期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活检证实的早期鼻咽癌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18例均出现咽隐窝内造影剂充盈不良,呈咽隐窝变浅或充盈缺损。结论:鼻咽腔碘剂造影CT扫描对早期鼻咽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结肠癌检查方法主要有钡灌肠和纤维结肠镜(FC) ,但它们都不能对结肠癌进行术前分期。普通CT对结肠癌的术前应用价值一直存在争议〔1、2〕,螺旋CT以其快速的容积扫描方式提高了腹部CT图像质量 ,使CT结肠造影(CTcolonography ,CTC)开始应用于临床〔3、4〕。我院自 1998年 8月以来 ,对 30例结肠癌患者进行了CTC检查 ,并与钡灌肠、FC及手术病理所见对比 ,旨在探讨CTC对结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1材料与方法1.1资料结肠癌患者 30例 ,男 2 2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5 8.1(4 8~ 77)岁。临床症状 :腹痛、腹胀 …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胃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胃镜下活检和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的CT资料。结果主要CT征象为胃壁增厚、僵硬、肿块。CT清楚地显示了胃癌病变的全貌、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但显示腹部淋巴结转移及胃癌的定性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CT可显示胃癌的大小、形态、范围,判定有无周围浸润及其他脏器转移,如结合胃肠钡餐造影、纤维胃镜,能为临床诊断及手术切除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俞静  张生光 《人民军医》2004,47(4):240-241
由于生理状态下因胃内含有食糜、水分及气体等多种成分而不易构成良好的声学界面,不仅限制了超声检查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且影响了胃周围脏器疾病的诊断。近年来,随着无创或微创诊断技术日益受到重视,胃、肠等空腔脏器的超声造影检查不但提供了胃部疾病的大量信息,而且提高了胃周围脏器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胃间质瘤钡餐造影检查和CT的对照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消化道钡餐造影、常规CT及MSCT对胃间质瘤(GSTs)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15例经病理证实的GSTs均行钡餐造影,10例行常规CT检查,5例行MSCT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病灶位于胃体部8例,胃底部5例,胃窦角切迹处2例。影像学检查的15例GSTs中,良性8例,直径均<5cm,边界清,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恶性或潜在恶性7例,直径均>5cm,肿块内均见不规则的坏死区,5例肿块与周围组织粘连,2例伴远处转移。5例MSCT检查中4例动脉期扫描时可见到肿块边缘及实质内散在点状、条状强化血管影,门脉期肿块实质成分持续强化。多平面重建(MPR)结合MSCTA能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和供血动脉。钡餐检查中腔内型和腔内外型11例,表现为局部黏膜皱襞隆起,腔内见圆形或类圆形充盈缺损,与正常胃壁分界清楚。7例肿块黏膜面见小龛影。4例腔外型中仅1例显示胃腔受压变形,余3例未见异常。结论:钡餐造影作为GSTs的首选方法,对腔内型和腔内外型肿块的诊断有价值,而对腔外型的诊断有限。CT特别是MSCT多期动态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和血管成像(MSCTA)对GSTs的准确定位及病灶的定性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