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目的:分析侵袭性胸腺瘤及胸腺癌的CT及MRI表现,探讨其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复习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8例侵袭性胸腺瘤及9例胸腺癌的CT、MRI所见,重点观察肿瘤的大小、密度、边缘改变,对周围纵隔结构的侵犯。结果:18例侵袭性胸腺瘤、9例胸腺癌CT、MRI均表现为前纵隔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前者肿瘤直径大于8cm者15例(83%),病灶内密度及信号不均匀12例。心血管受侵16例,后者肿块直径在8cm以上者7例(77.8%),肿块内密度及信号不均6例,心知管受累8例,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1例,肺内转移3例,双侧肾上腺及肝脏转移1例。结论:虽然侵袭性胸腺瘤和胸腺癌的影像学表现相似,但胸腺癌更具有侵袭性,胸外转移常见,病理组织学检查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5.
CT对恶性胸腺瘤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恶性胸腺瘤的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胸腺瘤进行回顾性CT分析,4例仅作平扫,19例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具有诊断价值的CT表现是肿瘤大小、形态和边缘;肿瘤与心脏大血管之间的脂肪影、接触面及两者所成角度;胸膜和心包改变。结论:CT对恶性胸腺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为临床制定治疗计划,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CT对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胸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由两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 2 9例侵袭性胸腺瘤和 2 4例非侵袭性胸腺瘤进行单独评价 ,分析CT诊断侵袭性或非侵袭性胸腺瘤的可靠性 ,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侵袭性胸腺瘤 ( 2 1例 ,占 72 %)较非侵袭性胸腺瘤 ( 7例 ,占 2 9%)有明显的分叶 (P <0 .0 5 )。侵袭性胸腺瘤囊变率 ( 2 3例 ,占 79%)较非侵袭性胸腺瘤 ( 6例 ,占 2 3 %)高 (P <0 .0 1) ;侵袭性胸腺瘤增强后较非侵袭性胸腺瘤有明显强化。结论 :肿瘤边缘分叶或不规则、囊变或坏死、增强前后CT值相差 2 0HU、纵隔脂肪线消失等CT征象提示侵袭性胸腺瘤。 相似文献
7.
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及病理对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分析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评价CT对其临床分期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胸腺瘤的CT所见,通过对病变的密度、周围纵隔结构的侵犯、胸膜肿植以及纵隔外转移情况的观察进行分期,并和病理分期进行比较。结果: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主要有:分叶状或不规则肿块;密度不均匀;局灶性钙化;邻近结构的脂肪层消失;侵及心包、胸膜、肺及其他器官。CT对临床分期判断准确性为87.5%,特异性为90%,敏感性为83.3%。结论:CT对侵袭性胸腺瘤术前分期及病变范围的显示准确,对确定手术方案,评价治疗效果及判断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用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胸腺瘤并评价其侵袭性。资料与方法:对CT诊断为胸腺瘤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个病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胸腺瘤为前纵膈内类圆形或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其有否侵袭性主要取决于是否侵犯胸膜,是否累及邻近结构。结论:多层螺旋CT对胸腺瘤的诊断及对其侵袭性的评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腹盆部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rodermal tumor,pPNET)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腹盆部pPNET的CT表现。影像观察指标为病灶的位置、形态、大小、密度、强化形式及伴随征象。结果 15例中,肿瘤位于盆腔7例,腹腔5例,腹膜后3例。肿瘤大小约4 cm×6 cm~13 cm×18 cm,圆形或椭圆形者8例,分叶状或不规则形7例。6例肿瘤边界清楚,9例肿瘤边界不清并累及相邻器官。平扫肿瘤呈等、低混杂密度,4例伴坏死、囊变,2例病灶可见点状、斑片状或不规则形钙化。增强后病灶均呈轻度或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腹盆部pPNET的CT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需与腹盆腔的胃肠道间质瘤和间叶组织肿瘤进行鉴别,确诊仍需依赖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12.
椎管内占位病变的CT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8例椎管内占位病变(包括椎管内肿瘤24例、蛛网膜囊肿2例、硬膜外脓肿和椎同盘突出各1例)的CT表现。着重讨论了造影剂增强CT的特征。大多数增强CT可显示肿块的轮廓,有助于肿块定位。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的增强CT表现类似,但雪旺氏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脓肿具有增强CT特征;同时还对脂肪瘤、脊膜瘤和蛛网膜囊肿的增强CT特征进行了探讨。增强CT定位困难时,CTM可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胰腺三期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胰腺三期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 4 0例无胰腺疾病患者 ,进行平扫及三期 (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 )增强扫描。分别测量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时胰腺实质密度 ,根据三期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密度较增强前提高程度 ,比较三期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强化的情况 ;同时分别评价动脉期与胰腺期胰周血管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 ,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期增强扫描中 ,胰腺期胰腺实质密度较平扫提高程度最为明显 ,胰腺期与动脉期及胰腺期与肝脏期 ,差异均非常显著 (P <0 .0 0 1)。对于胰周大动脉显示率 ,动脉期与胰腺期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而对其显示程度 ,则差异非常显著 ,动脉期明显优于胰腺期 (P <0 .0 0 1) ;对于胰周大静脉、胰周主要动、静脉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 ,动脉期与胰腺期则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MSCT胰腺检查 ,一般宜行三期增强扫描 :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 ;若已于MSCT检查前明确为不可切除性胰腺癌 ,亦可行双期增强扫描 :胰腺期及肝脏期。 相似文献
14.
15.
冠状动脉狭窄的16层螺旋CT造影检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以常规X线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评价16层螺旋CT(MSCT)无创性检查冠状动脉及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资料与方法65例临床初诊为冠心病,无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搭桥术史的患者,在冠状动脉16层MSCT造影检查后,回顾性重建心电门控轴位图像,并采用容积成像(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方法,对所有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进行重建,统计可供临床评价的、管径≥1.5mm的冠状动脉段,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为标准,对比分析MSCT诊断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管腔平均直径缩小超过50%)的准确性。其中8例在检查前心率超过80次/min的患者使用了B受体阻滞剂。结果93%的冠状动脉节段和94%的冠状动脉主干可供评价,不能评价的主要原因分别为:心脏运动伪影(58%),致密钙化(28%)和管腔显影不良(14%)。除外不能评价的冠状动脉,按节段和主干分类,MSCT诊断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2%、98%和95%、97%。结论无需常规使用B受体阻滞剂,16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即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是一种值得临床医师信赖的检查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的非创伤性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脑室内肿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和探讨脑室内肿瘤的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5例经CT诊断并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室内肿瘤资料,应用岛津SCT—4500TE全身CT机对病变进行薄层、重复和增强扫描,部分图像进行冠矢状面重建。对手术前后的定位和定性诊断进行比较。结果术前定位诊断准确率88%,定性诊断准确率48%。结论脑室内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不易早期发现,CT有较高的定位诊断率,定性诊断可达到50%。脑室内外肿瘤的鉴别对指导临床手术及预后有重要意义。论著 相似文献
18.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11)
目的 探讨阴茎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阴茎癌患者的CT表现.结果 CT表现为阴茎头不规则分叶状或菜花状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肿瘤直径1-9 cm不等,平均3.5 cm.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呈中度强化,此期显示肿瘤侵犯深度更加清楚,7例显示阴茎海绵体受累,1例阴茎根部皮肤受累.8例淋巴结转移,其中双侧转移5例,单侧转移3例(右侧2例,左侧1例).12例患者中均未发现盆腔淋巴结及其他脏器转移.结论 CT可显示阴茎癌原发肿瘤的大小、形态及对阴茎侵犯深度,同时可显示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评价先天性单冠状动脉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先天性单冠状动脉畸形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先天性单冠状动脉患者的MSCT和常规X线冠状动脉造影(CCA)资料。对比两者在显示和诊断此病中的差异。仿真内镜技术用于评价异位开口及其与邻近正常冠状动脉开口的关系,多平面重建、曲面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成像等重建方法则用于评价变异冠状动脉的行径及其与邻近大血管的关系。结果 4例患者变异的冠状动脉全部为MSCT造影所显示并明确诊断。MSCT显示3例患者的左主干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的近段,其中1例在CCA中左主干仅近段局部显影,未能明确诊断,另2例左冠状动脉虽显影,但较淡。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主干的末端,CCA则误为起源于回旋支。MSCT显示2例异常开口冠状动脉的近段狭窄,3支异常冠状动脉穿过主动脉根部和肺动脉或右室流出道的间隙,1支绕主动脉根部后方走行,而CCA均不能明确诊断。结论 MSCT显示先天性单冠状动脉明显优于CCA,凡疑及冠状动脉变异的患者,可首选非创伤性的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