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家族性嗜铬细胞瘤较为罕见 ,笔者遇到一家族中 3位成员先后患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现报告如下。例 1 男 ,10岁。因头晕、头痛 1个月 ,加重 2天 ,血压2 2 0 / 140mmHg入院。查体无其他阳性表现。实验室检查 :甲状腺机能、血皮质醇正常 ,血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升高 ,连续 3次尿查香草杏仁酸 (VMA)升高 ,范围 10 2~ 132 μmol/2 4h。B超提示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CT平扫示 :双肾上腺均可见形态欠规则、密度不均肿块 ,右侧较大 ,直径约 5 .2cm ,轮廓欠清 ;左侧稍小 ,直径约 1.1cm ,轮廓尚清。增强扫描示 :双肾上腺区肿块强… 相似文献
2.
3.
例1,女性,28岁。因阵发性头痛、头晕2年于1993年7月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血压27/22~17/10kPa,腹部CT、B超未见双肾及肾上腺异常,胸片、胸部CT示后纵隔脊柱左侧软组织影2cm×3.5cm,实验室查尿儿茶酚胺阳性,VMA98μmol/L 24h尿。拟诊:胸腔异位嗜铬细胞瘤。给予巯甲丙脯酸、心痛定,血压降至17/12~11/10kPa。全麻下开胸,术中见肿块位于左第7肋间肋脊角处、主动脉弓左旁,大小约3cm×4cm。质软,暗紫色,包膜完整,与降主动脉间有血管交通支。切除前血压20/16kPa,切除后13/10kPa,术后未用升压药,2周后痊愈出院。病理报告为嗜铬细胞瘤。随访2年无复发。 例2,女性,21岁。因阵发性头痛、心慌4年于1988年10月入院。查体:血压25/20kPa,心率130/min。双肾区未闻及血管杂音,肾血管造影、腹部B超、CT均未见异常。胸片、CT示左胸壁5cm×6cm实质性肿块,B超定位于左肩胛下角线第7肋间,实验室查VMA130μmol/L 24h尿。术前口服哌唑嗪、心痛定、心得安2周,血压降至18/12kPa,心率100/min左右,术前3d输注706代血浆500ml及全血400ml,术前输液量为3000ml。术中见肿瘤大小约5cm×6cm,包膜完整,血管丰富,基底部紧贴后胸壁第5肋间降主动脉旁,有一交通支与肋间血管相连。术中触压肿瘤,血压升至28/22kPa,切除肿瘤后降至9/5kPa 相似文献
4.
病例资料 患者 ,女 ,46岁。左侧腰部隐痛一年余。无发热、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肾绞痛等症状。体检 :腹平软 ,无压痛 ,双肾未触及 ,未扪及包块。左肾区轻度叩击痛。实验室检查 :血、尿、便均正常。B超 :双肾大小正常 ,左肾中部内侧见3 .5cm× 4.1cm偏低回声团块凸出肾外 ,双肾集合部见多个小钙化斑。静脉肾盂造影 (intravenouspyelogra phy ,IVP) :双肾功能正常 ,左肾盏拉长、变细、受压 ,考虑为左肾实质内病变引起 ,建议CT检查。CT平扫 :于左侧肾上腺外侧支可见一约 5 .5cm× 4.0cm圆形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影像学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8例,其中包括选择性肾上腺动脉造影检查,CT和NRI。对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与影像诊断作了分析。本文讨论了各种检查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各种检查曲影像表现,并指出选择性动脉造影对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腹腔异位嗜铬细胞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来自于嗜铬细胞,能分泌儿茶酚氨类激素的少见肿瘤,98%的嗜铬细胞瘤发生在腹腔,其中超过90%发生在肾上腺。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称为异位嗜铬细胞瘤,可发生在全身各处含有嗜铬细胞的组织中,在腹腔主要发生在腹膜后、Zuckerkandl器官和膀胱。在MR检查中,T2WI呈高信号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相对特征性表现,但在肾上腺外,是否亦表现为此特点,由于病例较少见,笔者尚未见大组MRI特征的总结报道。笔者对14例腹腔异位嗜铬细胞瘤的MRI特征进行总结,同时对部分行其他影像检查的资料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黄国建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6,(12):112-113
目的: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进行评估和分析。材料和方法:对经外院手术治疗的1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例的CT资料进行了随访、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有病理证实。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定性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合CT的影像学特点、三维重建,通常可作出较正确诊断。B超、MRI、核素扫描等影像学的交叉应用,有助于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9.
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7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3月-2008年6月对78例患者实施后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常规制备后腹腔操作空间。按顺序分别进入3个相对无血管解剖层面进行分离。第一分离层面位于腰肌前间隙;第二分离层面位于肾上极Gerota筋膜与肾周脂肪之间;第三分离层面位于肾上腺底部脂肪囊与肾上极实质之间。切除肿瘤及部分肾上腺。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45±53min,术中血压骤升49例(瞬间血压升高幅度≥50mmHg),术中出血100±49ml,术后哌替啶用量57±38mg,术后排气、恢复进食时间1.6±0.5d,术后恢复下床活动用时1.5±0.3d,术后住院时间5.8±1.9d。无输血及中转开放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56例获得随访,随访12.3±8.7(2-26)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病灶。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术野清晰,操作空间大,解剖标志明显,对肿瘤刺激小等特点。在充分的术前准备条件下,技术娴熟的泌尿外科医师实施后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直径≤6cm)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5岁。因一过性血压升高,近来加重就诊。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血压短暂升高,呈一过性。自服降压药治疗效果欠佳,近几个月血压升高明显,心跳加快,无心慌。门诊怀疑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收治入院。入院后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无异常,血压120/90mmHg,腹部未触及也块。超声检查左肾上腺区探及34mm×16mm低回声区,边界清,欠规整,内回声均质(图1)。CDFI: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右肾上腺未见异常。B超诊断:左肾上腺实性占位。CT扫描:左肾上腺见低密度影,强化扫描内见点状强化。CT诊断:左肾上腺占位可能性大,增生不能除外,随后进行尿液检…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0例,共21个病灶。全部病例均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有关文献并回顾分析其CT征象。结果瘤体通常较大,多大于5cm,呈圆形或类圆形,中等密度,常伴有囊变、坏死、出血,肿瘤强化明显。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征象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多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SCT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与腹主动脉旁PHEO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PHEO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依据PHEO发病部位不同将27例PHEO分为肾上腺PHEO组(17例)和腹主动脉旁PHEO组(10例)两组。结果肾上腺PHEO与腹主动脉旁PHEO的CT平扫及增强的表现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性(P〉O.05)。平扫瘤体较大,呈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肿块密度不均21例(77.78%),均匀6例,瘤体包膜完整、边界清楚。增强动脉期瘤体实质部分迅速、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有减退19例(70.37%),8例(29.63%)PHEO呈持续性强化特点,所有瘤体均可见一条或多条动脉血管供血。结论肾上腺PHEO与腹主动脉旁PHEO的CT表现不具差异性,嗜铬细胞瘤CT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CT增强扫描术前多可作出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15.
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100017北京解放军第305医院林玉珍李丁川关键词嗜铬细胞瘤;治疗学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6.6患者,男,38岁。因阵发性波动性头痛10年,加重1年入院。于1986年10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波动性头痛,以双颞部为重,每... 相似文献
16.
17.
临床研究证实10%~17%嗜铬细胞瘤无症状,尸检发现无症状达76%。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偶然发现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发生率及其影像学表现与有症状的嗜铬细胞瘤是否存在差异,以及根据CT密度计量学观察其与腺瘤有无不同。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