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从海绵共附生疣孢菌FIM060022的发酵液中分离抑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获得活性化合物,并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及活性测定.结果 从菌株FIM060022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光谱特征(ESI-MS、1D-NMR和2D-NMR)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abyssomicin B(5)、C(1)、H(6),proximicin A(4),lumichrome(2)和腺嘌呤核苷(3).抗菌活性表明化合物1、3~6对藤黄微球菌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枯草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此外,化合物4和5对黑曲霉生长具有较弱的抑制作用.结论 本研究从海绵共附生疣孢菌FIM060022中同时分离得到抗菌活性物质abyssomicin和porximicin,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该属菌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海洋稀有放线菌资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江红  程元荣  郑卫   《中国海洋药物》2007,26(1):8-12
目的研究海洋微生物FIM02—635产生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对产生菌进行分类鉴定。发酵液用有机溶媒提取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化合物,采用硅胶柱层析及高速逆流色谱的分离方法,提取纯化到2个化合物FW63511和FW63512,通过理化性质测定和光谱学测定分析2个化合物的结构并对这两个化合物进行体外生物活性测定。结果与结论产生菌定名为碳样小单孢菌FIM02—635。FW63511和FW63512分别与异黄酮大豆黄素和染料木素同质,它们具有免疫抑制和抗肿瘤活性,但没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稀有丝状真菌弯孢马利亚霉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化学研究.方法 采用系统发酵和基于HPLC-DAD分析技术的化学筛选法,对弯孢马利亚霉SIIA-F12361的次级代谢产物谱进行分析,并对主要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结果 从菌株SIIA-F12361发酵液中分离获得肽波霉素类化合物2个,脂肪酸类化合物2个,环二肽化合物2个.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在马利亚霉属中发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鉴定一株分离自海南文昌红海榄茎的内生真菌菌株AGRl2,分离和鉴定其抑菌活性代谢产物.方法 根据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鉴定菌株AGR12.通过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代谢产物,并根据它们的紫外、质谱、氢谱和碳谱等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菌株AGRl2被鉴定为镰孢霉属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其在优化后的GMPY培养基中28℃、160r/min振荡培养7d后获得的发酵液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从发酵液及菌体中共分离到3个化合物,鉴定为equisetin、epi-equisetin和麦角甾醇(ergosterol),其中equisetin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32Bg/mL;epi-equisetin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MIC为32μg/mL.结论 木贼镰刀菌菌株AGRl2为首次从红树植物中分离到的内生真菌,其分泌的代谢产物equisetin和epi-equisetin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洋药物》2011,30(4):34-37
目的首次对沙蜇的核苷类成分进行比较全面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为沙蜇的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新鲜沙蜇的甲醇提取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级萃取;再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薄层制备层析等分离技术得到单体化合物;通过GC-MS、ESIMS、NMR等分析方法,结合文献对照,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沙蜇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6个单体:胸腺嘧啶(1)、2’-甲氧基尿嘧啶核苷(2)、尿嘧啶(3)、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4)、2’-脱氧尿嘧啶核苷(5)、尿嘧啶核苷(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沙蜇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在筛选新抗真菌抗生素过程中,从福建邵武森林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对酵母样真菌有较强抗菌作用的小单孢菌FIM99-663。经分类鉴定为碳样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carbonacea FIM99-663。该菌株发酵次级代谢产物含三个抗真菌活性组份,主成份为Fw99-663C组份,经提取、纯化,理化性质、光谱学分析发现它与新抑锈病素(neorustmicin)同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纯化、鉴定来自放线菌FIM06-0063发酵液中的安莎类化合物。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柱层析、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对FIM06-0063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以紫外、质谱、核磁等方法对获得的组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FIM06-0063菌株发酵液中共分离到4个安莎类化合物,经波谱方法鉴定,分别为:9-甲氧基-安丝菌素P-3(9-methoxy-ansamitocinP-3,1),安丝菌素P-2(ansamitocin P-2,2),安丝菌素P-3(ansamitocin P-3,3)和安丝菌素P-4(ansamitocin P-4,4)。结论首次从微生物发酵液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天然产物。活性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对HL60肿瘤细胞具有增殖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72.68nmol/L。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8,(3):353-356
目的:对深红虫草的次级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为进一步发掘深红虫草活性物质和丰富虫草类真菌天然产物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C_(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薄层色谱等色谱技术对深红虫草发酵液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和质谱分析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深红虫草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甲基-1,3-苯二酚(化合物1)、4-hydroxy-17R-methylincisterol(化合物2)、5α,8α-氧桥-(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化合物3)、3β,5α,6β-三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化合物4)、尿嘧啶核苷(化合物5)、卵孢菌素(化合物6)。结论:本研究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和化合物2为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海洋生境来源菌株SIIA-F12361进行分类学鉴定以及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研究.方法:采用形态学与18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通过硅胶柱层析、LH-20分子筛层析和反相制备HPLC诸方法,对新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高分辨质谱、紫外、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数据对化合物SIIA-C12361进行结构鉴定.结果:鉴定菌株SIIA-F12361为弯孢马利亚霉,其产生的新次级代谢产物属于倍半萜烯内酯类化合物.结论:弯孢马利亚霉SIIA-F12361产生一新倍半萜烯内酯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菌株FIM99608的分类、发酵及其产生的次级代谢物抗生素FW99608的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伯杰系统分类法进行菌株分类鉴定.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菌株FIM99608归于链霉菌属,编号为Strptomyces sp.FIM99608,抗生素FW99608对G+细菌(包括MRSA)的抗菌活性强和抗菌活性的钙离子依赖性均与达托霉素相似.结论Strptomyces sp.FIM99608不生的抗生素FW99608是强效抗MRSA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