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自体血注入法脑出血模型血红素氧合酶(HO-1)表达的影响,探讨局部亚低温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脑出血(control)组和脑出血加局部亚低温(LMH)组。每组分为对照和脑出血后6h、24h、72h,5d、7d共6个亚组,亚低温组于注血后给予4h的局部亚低温治疗,应用Evans-blue测定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应用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含量以及应用免疫组化对血肿周围脑组织HO-1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BBB通透性以及HO-1表达的增加始于脑出血后6h均至72h达高峰。HO-1表达的变化与脑血肿周围组织水含量的变化成呈正相关(r=0.79)。LMH组的脑组织水含量、BBB通透性和HO-1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结论脑出血后红细胞的破坏可以导致HO-1表达上升。局部亚低温可抑制脑出血后HO-1表达,减轻血脑屏障完整性的破坏,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  相似文献   

2.
抑肽酶对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IL-1β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IL-1β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并探讨抑肽酶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尾状核注射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ICH)模型,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测定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参照Berderson's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模型组血肿周围脑组织的IL-1β阳性细胞数和蛋白含量在6h即有增加,48 h左右达高峰,而抑肽酶组相应各时间点的阳性表达明显减少,尤以48、72 h较为明显;模型组与抑肽酶组在6、12 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时间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L-1β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继发性脑损伤,抑肽酶能够明显减轻脑出血后的IL-1β表达,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红细胞致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HO-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红细胞致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 HO- 1的表达、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法将自体浓缩红细胞注入大鼠脑基底节区制作实验动物模型 ,通过免疫组化、干湿重法 ,观察血肿周围脑组织 HO- 1的表达及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血肿周围脑组织 HO- 1在 6 h即开始表达 ,2 4 h明显增多 ,2 4~ 4 8h达高峰 ,脑组织含水量在 2 4 h无明显变化 ,4 8h有所增加 ,72 h显著增加并达到高峰 ,随后逐步下降。二者成正相关 ( r=0 .773,P<0 .0 5 )。结论  HO- 1的表达在红细胞致脑水肿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大鼠颅脑创伤(TBI)后β-分泌酶(BACE)的影响.方法 应用液压冲击装置制作大鼠颅脑创伤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创伤常温组(37℃)和创伤亚低温组(32℃),每组12只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法检测BACE表达部位,采用RT - PCR和免疫印迹法研究BACE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创伤常温组大鼠脑组织BACE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BACE 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P<0.05).但是,可以看出BACE在给予亚低温处理后的免疫阳性细胞数量以及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常温处理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亚低温可以通过降低颅脑创伤后BACE表达水平来减轻继发性脑损伤程度,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出血(ICH)大鼠血肿周围白介素-10(IL-10)的表达及其与脑水肿的相关性.方法 1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ICH组;应用肝素化Ⅶ型胶原酶建立大鼠ICH模型;制模后12 h、24 h、48 h、72 h、7 d及14 d应用Bederson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血肿周围IL-10的表达.结果 (1)ICH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脑组织含水量均在ICH 12 h升高,48 h达高峰,7 d后恢复正常.(2)ICH组脑组织IL-10表达ICH 12 h明显升高,14 d达高峰,各时间点间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0.01).(3)ICH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r=0.761,P<0.01),脑组织IL-10表达与脑组织含水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负相关(r=-0.65,-0.753,均P<0.01).结论 ICH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IL-10表达逐渐升高,可能参与了ICH后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脑出血(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ICH组,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血注入大鼠脑基底节区制作ICH动物模型,在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应用免疫组化法和黄嘌呤氧化法检测ICH后不同时间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HO1的表达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结果ICH6h组大鼠脑组织有少量HO1阳性细胞,12~120h组HO1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多,48h组为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168h组仍有少量表达。ICH6h组大鼠脑组织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12~120h组SOD活性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72h组为最低值,168h组SOD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肿周围脑组织HO1阳性细胞数与S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878,P<0.05)。结论大鼠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HO1表达明显增加,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下降。HO1可能通过氧化途径导致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脑出血后MMP-2/9表达及脑水肿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立体定向技术在大鼠尾状核注射自体血制作脑出血模型;用冰块降温及白炽灯照射加温的方法调节体温;应用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含量,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MMP-2/9表达.结果 脑出血模型大鼠血肿周围MMP-2/9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1);各个时间点亚低温组大鼠病灶侧血肿周围MMP-2/9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常温对照组(P<0.01).同时,亚低温组脑水含量在各时间点与脑出血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结论 亚低温能明显减轻脑出血后MMP-2/9的表达,亚低温可能通过抑制MMP-2/9的表达而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自体血注入法脑出血模型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局部亚低温减轻脑出血后水肿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0只,随机分为脑出血(ICH)组和脑出血加局部亚低温(ICH H)组。每组分为对照、脑出血后6h、24h、72h、5d、7d共6个亚组,ICH H组于注血后立即给以4h的局部亚低温治疗,各亚组分别进行血脑屏障(BBB)通透性、脑水含量的检测以及应用RT-PCR及Western印记对MMP-9进行测定。结果ICH组大鼠脑内注血后6h开始出现脑组织水含量(P<0.01)及BBB通透性(P<0.05)的显著增加,二者在72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消退,ICH组MMP-9蛋白表达量与脑含水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呈正相关(r=0.88和r=0.96),ICH组MMP-9 mRNA表达量也与脑含水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呈正相关(r=0.78和r=0.85)。ICH H组大鼠脑组织水含量、BBB通透性以及MMP-9蛋白的表达与ICH组各时间点相比较,明显降低,而MMP-9 mRNA的表达与ICH组相比仅有轻度下降。结论脑出血后MMP-9的变化与BBB通透性和脑水肿密切相关,局部亚低温可以抑制脑出血后MMP-9蛋白表达的增加以及脑水肿的形成。提示局部亚低温可能通过影响MMP-9的变化来抑制脑出血后的水肿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白介素(IL)-10和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1 d组、3 d组、7 d组、14 d组和21 d组,用自体血注入法制作成右侧纹状体脑出血模型.在相应时间点分别给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然后处死大鼠,取右侧脑组织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IL-10和caspase-3蛋白及mRNA阳性细胞数.结果 脑出血1 d组神经功能评分最高,3~21 d组逐渐降低.脑组织IL-10、caspase-3蛋白和mRNA阳性细胞数在脑出血3 d组最多,7~21 d组逐渐减少,21 d组最少;脑出血3 d组与21 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出血7 d组IL-10 mRNA和caspase-3蛋白阳性细胞数亦明显多于21 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脑出血后早期IL-10和caspase-3表达显著增高,随着病程进展逐渐降低,两者的表达可能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局部亚低温对脑出血后水肿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脑出血后水肿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出血组;脑出血加局部亚低温组;凝血酶加局部亚低温组。应用Evans-Blue测定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应用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注血后6h开始出现脑组织水含量和BBB通透性的增加,在72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消退。不同时程局部亚低温均可以显著降低脑出血后72h时脑组织水含量及BBB通透性(P<0.01),其中给以4h局部亚低温时,降低最明显。注射凝血酶6h后,脑组织水含量及BBB通透性显著增高(P<0.01),于24~48h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凝血酶 局部亚低温组在各个时间点与凝血酶组相比,脑组织水含量及BBB通透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局部亚低温可能是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毒性作用来减轻脑出血后水肿的形成及血脑屏障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亚低温、β-七叶皂甙钠及二者联合对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AQP4表达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27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0只,对照组、亚低温组、β-七叶皂甙钠组及联合组各60只,每组又分为5个亚组,分别于造模后1,2,3,5,7d断头取脑,其中半数大鼠进行脑含水量测定,另一半大鼠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在大鼠苍白球注射胶原酶制作脑出血模型,用冰块降温及白炽灯调整与动物距离照射加温的方法调节体温,采用干湿重法观察脑水肿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AQP4表达.结果 在各个时间点脑出血模型大鼠病灶侧脑含水量及AQP4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1),而亚低温组、七叶组及联合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在出血后5,7d病灶侧脑含水量及AQP4的表达均低于亚低温组及七叶组(均P<0.05); AQP4表达水平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r=0.970,P<0.01).结论 亚低温及β-七叶皂甙钠均能明显减轻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而二者联合可能起到协同作用;亚低温及β-七叶皂甙钠可能通过抑制AQP4的表达而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观察32℃亚低温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24h内死亡率和脑组织钙含量的影响。方法134只大鼠分成两部分:(1)68只大鼠用于死亡率观察;(2)66只大鼠用于脑组织钙含量测定。每一部分分成假手术对照组、常温脑出血组及亚低温脑出血组。结果常温组24h内死亡率为36.67%,亚低温组为4.55%;脑组织钙含量常温组较对照组和亚低温组为高。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显著减少实验性脑出血大鼠24h内死亡率,减少脑出血后脑组织钙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大鼠颅脑创伤( TBI)后β-淀粉样蛋白(Aβ)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20)、常温脑创伤组(37C,n=20)和亚低温脑创伤组(32℃,n =20).建立SD大鼠液压打击致颅脑创伤模型.亚低温脑创伤组在液压打击伤后立即接受持续6h的亚低温治疗.伤后24h处死大鼠并取海马组织行HE染色,用RT-PCR、蛋白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Aβ基因转录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颅脑创伤后24hAβ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其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升高1.58和1.76倍.与常温脑创伤组比较,亚低温组Aβ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其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下降68%和64%.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降低颅脑创伤后Aβ基因转录和蛋白的上调表达,通过抑制Aβ的神经毒性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而亚低温与Aβ的确切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亚低温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后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大鼠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制成高血压脑出血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40只)和常温对照组(10只),其中治疗组又根据从发病至亚低温治疗的时间间隔分为2、4、8、12h四个亚组,每亚组10只动物。大体观察动物行为学变化,3d后处死动物取脑组织进行脑含水量测定(干湿重法)及AQP-4表达的测定。结果对照组的脑含水量为(89.16±0.48)%,治疗组中出血后2h、4h和8h三个亚组的脑含水量分别为(81.42±0.58)%、(83.86±0.28)%和(86.95±0.29)%,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出血后12h亚组的含水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AQP-4的表达(以吸光度表示)明显高于出血后2h、4h及8h三个亚组(P〈0.05),与出血后12h亚组相比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可以下调AQP-4的表达,并可有效控制脑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头颅局部亚低温佐治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局部亚低温佐治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41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 :亚低温治疗组 ( 2 0例 )和对照组 ( 2 1例 )。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 ,对照组为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在不同时间对两组进行 NIH神经功能评分和 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结果 治疗组第 14天、30天、6 0天、90天NIH评分降低 ( P<0 .0 5 ) ,第 30天、6 0天、90天 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 ( P<0 .0 5 )。结论 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 ,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脑出血区白细胞介素-1 β(IL-1 β)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为临床治疗脑出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纹状体内注入胶原酶造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ABC)观察细胞因子IL-1 β在脑出血后4、14、24、72 h和7 d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脑出血后4 h病变局部即有明显的IL-1 β表达,阳性细胞呈胶质细胞形态;至脑出血后14 h,IL-1 β阳性的细胞数量比4 h组明显增多(P<0.05),染色更深,细胞形态相似;至24 h,IL-1 β蛋白的表达达到顶峰(P<0.05),阳性细胞密集,染色最深,形态仍然同前.24 h以后,IL-1 β蛋白的表达则逐渐下降,至脑出血72 h后局部几乎无IL-1 β阳性的细胞(P<0.05);一直至脑出血7 d时,局部仍未见到IL-1 β阳性的细胞.所有动物非出血侧纹状体均未见到明显的IL-1 β阳性细胞.结论 IL-1 β在脑出血区表达增高,脑出血后病变局部可能存在着与病程相关的炎性反应,在一定时间内采取有效的对抗炎性细胞因子的治疗可能对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应激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将7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8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两组在常规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亚低温组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3d、第7d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CRH)、皮质醇(CS)和醛固酮(ALD)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第21d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CTH、CRH、CS和ALD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均P<0.01);治疗第3d、第7d逐步下降,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亚低温组各项指标下降更明显(均P<0.01)。治疗第21d亚低温组N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1)。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脑出血患者应激激素分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0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核因子(NF)-кB、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IL-10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后3组再随机分为6 h、12 h、1 d、3 d及7 d 5个时间点。应用Ⅶ型胶原酶注射法制备脑出血模型;制模成功后3 hIL-10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IL-10 5μg/kg或30μg/k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以后每天1次。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血肿周围脑组织NF-кB及ICAM-1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其他各组各时间点脑组织NF-кB、ICAM-1表达明显升高,神经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多(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IL-10低剂量组NF-кB表达制模后12 h开始降低,ICAM-1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数量自1 d开始降低,7 d时降低最显著(P<0.05~0.01);IL-10高剂量组上述变化在制模后12 h开始,且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0.01)。结论 IL-10可抑制脑组织NF-кB及ICAM-1表达,减轻血肿周边炎症反应及神经细胞凋亡,对出血性脑损伤起保护作用;高剂量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大鼠实验性脑出血(1CH)模型,研究头部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脑组织炎性细胞因子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头部局部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采用大鼠脑内缓慢注入非肝素化自体血的方法,建立实验性ICH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常温组、假手术组.亚低温组在建立模型后立即应用头部局部亚低温治疗48h.48h后用HE染色法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脑组织的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法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NF-κB在各组表达的差异.结果 成功地建立了大鼠实验性ICH模型.ICH后48h,亚低温组血肿周围炎细胞较常温组显著减少,脑组织水肿明显轻于常温组,胶质细胞反应较轻,周围小血管出血现象轻于常温组.常温组血肿周围及注血侧皮质、胼胝体、脉络丛内TNF-α、NF-κB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亚低温组的表达较常温组有显著减少(P<0.05).结论 (1)大鼠脑内缓慢注入非肝素化自体血,可建立可靠、重复性好的实验性ICH动物模型.(2)大鼠ICH急性期脑组织内NF-κB和前炎性细胞因子TNF-α显著增加.(3)头部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以抑制大鼠ICH后脑组织TNF-α和NF-κB的表达.(4)头部局部亚低温治疗在抑制实验性ICH炎症反应方面的脑保护作用与它抑制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自体血注入法脑出血模型凝血酶受体(PAR-1)表达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脑出血组和脑出血 亚低温组。每组分为脑出血后24h、72h和7d共3个亚组。脑出血 亚低温组于注血后给予6h亚低温治疗。各组于注血后24h、72h和7d断头取脑组织,测定脑水含量(干湿重法),检测脑内血肿周围微血管壁上PAR-1的表达(免疫组化学法)。结果脑出血组血肿周围微血管壁上PAR-1的表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亚低温组血肿周围微血管壁上PAR-1的表达低于脑出血组(P<0.01)。同时,亚低温组脑水含量在各时间点与脑出血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微血管壁上PAR-1的表达增加,其变化与脑水肿的变化一致,说明PAR-1参与了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亚低温可能通过抑制出血后微血管壁上PAR-1的表达来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