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玉奇教授为全国500名名老中医之一,在脾胃病诊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经过多年临证探索出脾胃病舌象、脉象所共有的规律,总结出一套"观舌识病"及"以脉测证"的理论.在舌象的研究,从舌体、舌质、舌苔三方面进行总结,以不同疾病、不同病情程度来分类;在脉象的研究,对久病之人弦实有力之脉乃疾病向愈的看法提出质疑,强调洪大弦数之实脉乃体内潜伏恶变之体征,多蕴有内疾,并阐述其机理,对临床诊断脾胃疾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简论兼象脉     
杨容青 《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44-2045
中医脉诊,一般把病理脉分为28种.每一种都有各自不同的脉象特征,都有其所主之病.但由于疾病是复杂的,临床所见脉象往往不是单一出现,病脉多是几脉相合并见的“兼象脉”.因此,深入探析“兼象脉”的兼合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是加深中医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范晔 《北京中医》1992,(4):36-38
张仲景非常重视脉诊,《金匮要略》全书二十五篇,前二十二篇皆冠以“××病脉证并治“字样。在总共398条原文中,明确记载脉象的达140余条。书中脉诊的运用颇具特色,下面仅就所学作一浅析。一、以主脉指导辨证凡病皆有主证,同时也各有其特定脉象。《金匮要略》在此方面之运用颇具匠心。如《水气病》篇云:“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水为阴邪,阳虚气化不行,血脉受阻而见沉脉,可逐下其水以治之。又如《疟病》篇说:“疟脉自弦”。指出疟疾病主脉为弦。再如《痉湿暍病》  相似文献   

4.
江冬梅  于志峰 《河北中医》2023,(7):1192-1194+1198
《医原》是清代名医石寿棠所著,书中对于一些特殊舌象以及常见脉象主病的特殊性有其独到见解。在舌诊方面的特色主要体现为:舌中有红路一条为阴虚,舌面见白苔一条为痰饮,脾胃湿热素重至病时苔反变薄,伏邪初起为白苔,舌苔不燥不可峻下。在脉诊方面的特色主要体现为:浮不可概言表,亦主里虚证;沉不可概言里,亦主风寒表证;迟不可概言寒,亦主湿热证;数不可概言热,亦主疟主表实寒证;滑不可概言实,亦主里虚证。石寿棠不仅将其临床所见的一些特殊舌象及其病理意义告诫后学者,而且对常见脉象所主病证的特殊性也举例说明,只有脉证相应,才能准确辨证,其舌诊和脉诊经验值得临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基于客观舌脉象数据的C5.0决策树算法的非小细胞肺癌典型证候分类方法的可行性,获取证候相关的客观舌脉象特征组合。方法 以33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气虚证与阴虚证客观化舌象数据及脉象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特征属性筛选及C5.0决策树算法数据挖掘方法,构建基于客观舌脉象数据的非小细胞肺癌气虚证与阴虚证的证候分类模型。结果 基于脉象数据的模型分类准确率高于舌象数据,且基于单纯舌象数据或脉象数据的证候分类模型分类准确率低于基于舌脉联合的数据分类模型,舌脉联合数据的分类模型树深为5,从中筛选出了气虚证与阴虚证分类相关的7项重要属性及7条分类规则,模型分类准确率为80.37%。结论 现代化舌脉象数据可以为非小细胞肺癌证候分类提供新视角,基于特征选择与C5.0决策树算法的非小细胞肺癌证候分类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单部脉数的论述首见于《脉经》,此后众多医籍亦有论述。在寸口脉诊中,寸、关、尺三部脉率应为一致,为何会出现“单部脉数”的脉象?对此鲜有医家进行探讨。故本文从“脉势”与“病机”两个角度进行探微。从“脉势”理解,认为“至数”与“脉势”均是构成数脉脉象的基本要素,而“脉势”是判断单部脉数的决定因素;从“病机”理解,认为单部脉数之脉象揭示了疾病的病位病机,是为了更好地辨证论治。然而在临床中察觉到单部脉数时,应脉、症相结合判断病位病机,做到“当随其部而察其证”。  相似文献   

7.
王永山 《新中医》2009,(4):106-107
诊察舌象是中医学望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辨舌指南》有言:“望者何?察面色,观目神,辨舌苔,验齿垢,四者而已。四者之中,尤以辨舌为最要。盖舌为心之外候,苔乃胃之明征。人之有病与否,但观苔色如何,即知其大略。”此处辨舌苔乃辨舌象,非仅指舌苔。舌与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脏腑气血津液的细微变化都可以反映到舌上,而舌又在医者直视之下,仔细观察可知阴阳表里、虚实寒热、邪正盛衰以及疾病的转归等,较之脉诊更易于掌握,而且辨病准确。笔者有幸曾跟随四川省名中医亓鲁光教授学习诊治糖尿病,  相似文献   

8.
权红  李文泉 《北京中医》2008,(9):687-689
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方和谦教授,从医六十余年,临证在认病、用药上有其独到之处:(1)全局性:应诊首先总揽全局,四诊合参。(2)查舌诊脉之见:临证重视查舌诊脉。对于正常的舌象脉象有“舌洁”“脉平”一家之言。(3)中西合参:认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的目的是古为今用;学习现代医学知识是洋为中用,提倡中西医并举。(4)方证相宜:遣方用药先“探探路子”,再“效不更方”。(5)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认为中医不仅辨证,也要辨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运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方法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简论兼象脉     
杨容青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44-2045
中医脉诊,一般把病理脉分为28种.每一种都有各自不同的脉象特征,都有其所主之病.但由于疾病是复杂的,临床所见脉象往往不是单一出现,病脉多是几脉相合并见的"兼象脉".因此,深入探析"兼象脉"的兼合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是加深中医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柏红阳 《四川中医》1997,15(1):10-10
脉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精华之一,在临床中有着重要的诊断意义。《内经》曰:“微妙在脉,不可不察。”一般而言,脉与证应当合参,各种疾病常有其主要脉象,如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太阳伤寒病的脉浮紧、少阴病的脉微细、百合病的脉微数、疟疾脉弦等。仲景脉法,有其独到之处,仲景往往用几种复杂的脉象结合起来以阐释病机,有时以脉象代替证候,有时还依据脉象来指导治疗,根据脉象推断病情、判断预后、制定禁忌等。现将仲景脉法浅析如下;1.以脉象阐释病机《金医·腹满寒庙宿食病》曰;“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