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发生、复发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 PCR法对 78例老年性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后半年、 1年幽门螺杆菌再感染者进行了测定。结果 幽门螺杆菌检出率老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 ,Hp根治率青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 ,经 Hp根除治疗组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未根除治疗组。结论 老年消化性溃疡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在溃疡治疗中 ,根除 Hp感染对减少溃疡复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10多年来的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Hp)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窦炎、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样淋巴瘤的主要致病因素,并与胃癌有密切关系。因此,根除Hp已成为防治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虽然目前Hp根除方案众多,但都不十分理想、为此,我们采用兰索拉唑、阿奇霉素、呋哺唑酮构成一种新的短程三联方案,并与Bazzoli推荐的低剂量短程三联方案[1]对照,观察该方案对老年人Hp的根除效果,旨在探索一种适合于老年人的Hp根除方案。材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1996年5月~1998年3月,符合下列条件者列为研究对象:(1)年龄≥60岁;(2)有中上腹…  相似文献   

3.
吴汉周  黎琮毅 《内科》2009,4(6):856-857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联合根除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16例Hp阳性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加左氧氟沙星加阿莫西林口服,2次/d,疗程1周;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加克拉霉素加甲硝唑,2次/d,疗程1周。5周后复查Hp,观察Hp根除率及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结果左氧氟沙星组Hp根除率91.4%,对照组Hp根除率87.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氧氟沙星组临床症状缓解明显,不良反应少。结论埃索美拉唑加左氧氟沙星加阿莫西林三联一周疗法,对根除Hp可以获得较理想效果,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依从性较好,是根除Hp的理想方案,可被作为根除Hp一线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本地区患者幽门螺杆菌(Hp)根除后再感染和溃疡复发情况,本研究以~(14)C-尿素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尿素酶、组织学及细菌培养),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Hp 根除后共184例进行2年定期随访,并配合随机引物扩增的 DNA 多态指模技术鉴定 Hp 复发与再感染。结果发现:Hp 根除后第1、2年再感染率为0.55%和0.56%;Hp 持续阴性者仅有1.1%溃疡复发;全部病例未发生溃疡出血,而同期 Hp 无根除的对照组2年溃疡累积再出血率为26.6%(P<0.005)。结果证明,成人患者 Hp 根除后对 Hp 再感染不易感,发展中国家 Hp 根除后再感染率也相当低,以预防溃疡复发为目的的 Hp 根除疗法同样适用于高 Hp 感染率地区。  相似文献   

5.
背景:幽门螺杆菌(Hp)对抗菌药物耐药是导致其根除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最新的国内外共识均推荐以阿莫西林或四环素为基础的四联方案作为根除Hp的一线治疗。米诺环素作为半合成四环素,临床上更易获得,且继发性耐药率较低,可用于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治疗。目的:探讨米诺环素联合甲硝唑、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四联方案根除Hp感染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月上海市嘉定区江桥医院确诊的Hp感染的初治患者,给予雷贝拉唑肠溶片10 mg bid+米诺环素胶囊100 mg bid+甲硝唑片400 mg tid+枸橼酸铋钾胶囊220 mg bid,疗程14 d。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症状和不良反应情况。疗程结束至少4周后采用~(13)C-呼气试验判断Hp根除情况,计算意向性治疗(ITT)分析和遵循方案(PP)分析的Hp根除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PP分析根除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入组患者共175例,146例患者完成治疗与随访。ITT分析的Hp根除率为72.0%,PP分析为86.3%。性别、年龄、烟酒史、初始呼气值均不是PP分析根除率的影响因素。ITT分析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9%,多数为轻度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结论:含米诺环素和甲硝唑的14 d四联疗法对Hp的根除率较高,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大多数为轻度且可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分期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状态的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是(否)根除Hp的疗效。[方法]收集43例胃MALT淋巴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内镜表现、病理检查及转归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43例中28例(65.1%)Hp阳性,根除Hp后总完全缓解(CR)率为76.7%(33/43),Ⅰ~Ⅱ_1期Hp阳性病例初始治疗仅抗Hp,CR率90.9%(10/11)。Ⅱ_2期及以上附加抗肿瘤治疗,根除Hp组及未根除Hp组CR率无显著差异,但根除Hp组3年生存率优于未根除Hp组(P0.05)。Hp阳性组CR率高于阴性组(88.2%∶46.7%,P0.05)。Hp阴性病例中,根除Hp者的3年生存率优于未根除Hp者(P0.05)。[结论]根除Hp可使90.9%Ⅰ~Ⅱ_1期患者得到CR,对于Ⅱ_2期及以上Hp阳性患者及Hp阴性患者有延长生存时间的意义,Hp阳性患者预后较好。根除Hp对于各个分期的胃MALT淋巴瘤均有效,无论有无Hp感染。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补救措施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幽门螺杆菌(Hp)从发现至今已近24年,24年来研究证明Hp感染是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以及胃癌等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根除HP对上述疾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多种根除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被推荐为一线方案。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这些一线方案的使用中,仍有约20%Hp感染患者未能得到有效根除。本文在简述当前推荐的Hp根除方案、根除失败原因的基础上,介绍Hp根除失败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本地区患幽门螺杆菌(Hp)根除后再感染和溃疡复发情况,本研究以^14C-尿素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尿素酶、组织学及细菌培养),对十二指肠溃疡患Hp根除后共184例进行2年定期随访,并配合随机引物扩增的DNA多态指模技术鉴定Hp复发与再感染,结果发现:Hp根除后第1、2年再感染率力0.55%和0.56%,Hp持续阴性仅有1.1%溃疡复发,全部病例未发生溃疡出血,而同期Hp无根除的对照组2年溃疡累积再出血率为26.6%(P<0.005)。结果证明,成人患Hp根除后对Hp再感染不易感,发展中国家Hp根除后再感染率也相当低,以预防溃疡复发为目的的Hp根除疗法同样适用于高Hp感染率地区。  相似文献   

9.
一、根除Hp后的再阳性率 北海道大学石塜淳报告了Hp根除后再阳性的随访结果。他们用~13C-尿素呼气试验(UBT)、快速尿素酶试验、培养和组织学检查检测Hp,治疗后1个月全部试验阴性作为Hp根除,340例患者治疗后265例Hp转阴,根除率为78%。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平均观察时间为14个月,其中随访1年以上72例,2年以上21例。在3个月、6个月和1年时分别有4例、1例和3例再阳性,累积再阳性率4%/年。随访1年后,未再出现新的再阳性病例。作者认为Hp根除治疗后1月转阴的患  相似文献   

10.
背景:幽门螺杆菌(Hp)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增加,导致根除率降低,寻找有效的Hp根除方案迫在眉睫。目的:分析不同因素对Hp根除率的影响,并探讨双歧杆菌对Hp再根除的效果。方法:选取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且Hp阳性的203例胃部疾病患者,予标准三联抗菌治疗2周,停药4周后复查Hp。将50例根除失败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四联疗法,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预先口服双歧杆菌。分析性别、年龄、胃镜诊断、病理诊断、不同根除方案对Hp根除率的影响,并评估双歧杆菌对Hp再根除的影响。结果:男女患者之间Hp根除率无明显差异(P=0.740),Hp根除率随年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2)。不同根除疗法、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对Hp根除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双歧杆菌组的Hp再根除率较对照组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0%对72.0%,P=0.289)。结论:性别、年龄、不同根除方案、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对Hp的根除率均无明显影响,但Hp根除率随年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慢性萎缩性胃炎的Hp根除率相对较高,双歧杆菌并不能明显提高初次Hp根除失败者的再根除率。  相似文献   

11.
背景: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相关。研究表明,Hp根除率可能受疾病种类、疾病进展阶段的影响。目的:探讨内镜下溃疡分期对Hp根除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Hp感染消化性溃疡(PU)患者423例,其中胃溃疡(GU)组133例,十二指肠溃疡(DU)组255例,予14 d含铋剂四联疗法根除Hp治疗。比较不同内镜分期溃疡患者Hp根除率的差异,对Hp根除率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GU与DU组间H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7%对83.9%,P0.05)。GU组活动期溃疡患者根除率显著高于非活动期(89.0%对75.0%,P0.05),而DU组两亚组间根除率无明显差异(85.6%对83.0%,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溃疡分期与是否能成功根除Hp相关,活动期PU患者根除率显著高于非活动期(87.8%对80.3%,P0.05)。结论:内镜下溃疡分期与PU尤其是GU患者的Hp根除率有关,在溃疡活动期进行Hp根除治疗能显著提高根除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者抗Hp根除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炎症变化程度,探讨老年Hp相关性胃炎患者行抗Hp根除治疗的重要性。方法收集1989年4月至2011年6月经内镜活检病理、13C-尿素呼气试验、粪便Hp抗原检测,有长期随访资料的老年Hp相关性胃炎患者共239例,观察抗Hp根除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炎症改变程度。结果Hp彻底根除的199次治疗中,179次镜下组织学慢性炎症程度明显好转,治疗前64次有活动性炎症,治疗后27次有活动性炎症;Hp未彻底根除的66次治疗中,42次镜下组织学慢性炎症程度明显好转,治疗前39次有活动性炎症,治疗后22次有活动性炎症。Hp达根除标准的老年患者较Hp未能根除者镜下组织学慢性炎症及活动性炎症程度均明显好转(P〈0.05)。结论对老年Hp相关性胃炎患者进行抗Hp根除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胃黏膜组织学慢性炎症及活动性炎症程度,有效地减少慢性胃炎的发病及减轻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3.
背景:全球约半数人群存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根除Hp是治疗其感染相关疾病的重要方法。目的:分析Hp根除前后部分肠道菌群的改变,探讨铋剂四联疗法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发现Hp感染阳性、接受铋剂四联疗法根除治疗并成功根除Hp的个体,采集其Hp根除前和根除治疗结束后3 d内的粪便标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菌属特异性引物行real-time PCR定量分析。结果:与根除前相比,Hp根除后粪便肠杆菌属、肠球菌属数量明显增加,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梭菌属和总菌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杆菌属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采用铋剂四联疗法根除Hp可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交沙霉素、甲硝唑、果胶铋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除效果及其副反应。方法:将63例有 Hp 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 组32例,口服交沙霉素600mg、甲硝唑0.2及果胶铋100mg,均每日3次,疗程2周:B 组31例,治疗同 A 组,只是将交沙霉素改为1000mg,每日2次,疗程1周。消化性溃疡患者同时给予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共2周。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并检测 Hp。结果:A 组 Hp 根除率90.6%、溃疡愈合率87.5%、副反应发生率9.38%:B 组分别为71.0%、80.7%、25.8%,两组相比,溃疡愈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 Hp 根除率及副反应发生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低剂量新三联2周疗法对 Hp 感染的根除效果好,费用低,且副反应少,依从性好,为较理想的 Hp 根除方案。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Hp)是导致多种消化道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国内外共识均强烈推荐根除Hp。随着铋剂四联疗法在我国临床广泛应用,实际根除率降低,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升高,Hp的根除难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中药制剂荜铃胃痛颗粒与铋剂四联疗法联用共同根除Hp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就荜铃胃痛颗粒在根除Hp方面的作用、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了总结,旨在为临床根除Hp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老年胃溃疡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预后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溃疡抗幽门螺杆菌 (Hp)治疗后的预后情况。  方法  将胃溃疡患者分为老年组及青年组 ,予兰索拉唑 (达克普隆 ) ,阿莫西林 ,甲硝唑抗Hp三联治疗。 4周及 1年后复查胃镜及病理学检查 ,了解溃疡的愈合及Hp根除情况。  结果 老年组平均年龄 65岁 ,青年组平均年龄 32岁。治疗结束后 ,4周后 2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 94%、96% ,1年后分别 78%、87% ,Hp根除率 4周后分别为 83%、86% ,1年后分别 76%、70 %。2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Hp根除患者中 ,2组溃疡愈合率 4周后均为 10 0 % ,1年后分别为 89%、95 % ,Hp未根除患者中 ,2组溃疡愈合率 4周后分别为 67%、75 % ,1年后分别为 42 % ,69%。Hp根除与未根除患者溃疡愈合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老年人胃溃疡患者于抗Hp治疗后 ,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与青年人相仿。根除Hp有利于胃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7.

1994年,美国国立研究院提出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的第一个适应证--消化道溃疡以来,关于Hp根除指征不断修改和扩大。2015年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提出:所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予根除治疗,除非有抗衡方面考虑。即Hp根除不再需要指征。文章将结合中国五部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对中国Hp根除指征的演变过程进行阐述,并展望中国未来Hp根除的适应证范围。  相似文献   


18.
对多数人来说,Hp感染是无害的,但确有很多感染者发生了消化性溃疡或胃窦癌。WHO的一个工作组宣布Hp为一级致癌物。这一认定加强了根除Hp以防止胃癌发生的观念,但是人们还更加关心根除Hp本身会不会带来危害。在发展中国家,胃食管交界处癌发生率增高可能与Hp消失有关。因此,是否应根除Hp来防止远端胃癌的发生,还是不根除Hp,以避免近端胃癌或远端食管癌的发生?这需要更多的研究以确定在何时、对哪些人、怎样根除Hp感染。  相似文献   

19.
背景: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定植于人胃黏膜的革兰阴性杆菌,其感染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根除后仍存在复发的可能。目的:探讨Hp感染根除后的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7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确诊的317例Hp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Hp根除后的复发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p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25例Hp感染复发,复发率7. 9%。其中10例患者1年内复发,11例1~2年复发,4例2年以上复发。含有克拉霉素+替硝唑的根除方案的Hp复发率最高(37. 5%),而阿莫西林+PPI的优化二联方案的复发率最低(3. 4%)。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多的家庭人口、消化性溃疡以及根除后接受胃镜检查是Hp感染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较多的家庭人口、患有消化性溃疡以及根除后接受胃镜检查是Hp感染复发的危险因素。对于Hp复发的高危人群,需谨慎选择根除率较高的根除方案,并加强后续随访检查。  相似文献   

20.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肠化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可导致慢性活动性胃炎进一步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化、最终发展成肠型胃癌。通过 5年随访 ,探讨根除Hp是否对胃黏膜肠化逆转、发生及发展有影响。方法 将 1996年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方法检测Hp均为阳性的 39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2 0 1例 ,进行根除Hp治疗 ;对照组 197例 ,给予安慰剂 ;服药前及 5年后分别从胃窦部及胃体部取材检测胃炎、胃炎活动性及肠化。结果  5年后治疗组中 15 1/2 0 1例Hp为阴性 ,对照组中 16 1/197例Hp为阳性 ;治疗组中Hp被根除的病人胃炎活动性的检出率明显减少 ,与对照组持续Hp感染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0 1) ;对照组中持续Hp感染者 5年后肠化检出率与自身 5年前、治疗组成功根除Hp者 5年前和 5年后比较均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0 1) ,治疗组根除Hp的病人 5年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对照组中持续Hp感染者胃窦部 5年后肠化检出率与自身 5年前、治疗组根除Hp者 5年前和 5年后比较均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分别为P <0 .0 0 1,P <0 .0 0 1和P<0 .0 1) ,治疗组根除Hp感染的病人 5年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对照组持续Hp感染的病人与治疗组根除Hp感染的病人胃窦部肠化新增及新减情况比较无差异。 结论  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