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卜法芹 《中国医师杂志》2006,8(12):1693-169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尿酸(BUA)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120例EH患者测血压、体质指数(BMA)、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MS)、BUA及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高密度脂蛋白(LDL-C、HDL-C),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按EH患者BUA水平分为2组:高尿酸血症(HUA)组及BUA正常组,并行2组间相关指标的比较。结果高血压分级与HUA密切相关,HUA组TG、TC、LDL-C、BM I及FBG、FINS均比UA正常组增高,而HDL-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SI明显降低,UA与ISI呈负相关(r=-0.631,P<0.05),与TG、FINS呈正相关(r=0.71,P<0.05)。结论EH患者BUA水平与病情程度及I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抵抗与原发性高血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近年来有人提出胰岛素抵抗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重要病因。本就胰岛素抵抗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并且对有关胰岛素抵抗引发高血压的机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为胰岛素抵抗高血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对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期间血糖、血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为临床防治术后胰岛素抵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16例(MS组),未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16例(非MS组),分别在麻醉前、诱导插管后30 min、CPB前即刻、CPB 30 min、术毕、术后2 h、术后24 h从患者中心静脉采血,测量血糖、血胰岛素、红细胞压积.计算各时间点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在CPB期间及术后,MS组和非MS组血糖、血胰岛素、HOMA-IR均有显著高于术前.MS组血胰岛素和HOMA-IR值在术毕和术后显著高于非MS组.结论 MS患者和非MS患者在冠脉搭桥术围手术期间均发生了IR,而MS患者IR变化发生更早、更显著,可能与其肥胖(体重和/或腰围超标)有关.  相似文献   

4.
高糖、胰岛素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心肌细胞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心肌细胞模型.方法 原代培养2~3 dSD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葡萄糖(G)组、胰岛素(Ins)组、葡萄糖+胰岛素(G+Ins)组.在干预24 h和48 h后评价其胰岛素敏感性.结果 干预48 h后Ins组心肌细胞3H-D-葡萄糖掺入率(12.46±1.11)较对照组(14.06±0.43)显著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Ins组心肌细胞3H-D-葡萄糖掺入率(10.61±1.14)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48 h后,Ins组(0.35±0.04)、G+Ins组(0.38±0.04)心肌细胞脂联素mRNA较对照组(0.77±0.08)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对照组、G组、Ins组、G+Ins组3H-D-葡萄糖掺入率与心肌细胞脂联素mRNA表达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92、0.82、0.89、0.86,P<0.05).结论 应用高胰岛素诱导法、高葡萄糖+高胰岛素共同诱导法均可建立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模型;胰岛素抵抗下调心肌细胞脂联素表达水平;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脂联素表达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钱江  项燕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2):258-260
目的评价不同平面硬膜外用利多卡因后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异丙酚靶控输注(TCI)时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患者分为硬膜外胃组(GG组)、肠组(GI组)、生理盐水对照组(GSI组),每组各20例,各组在全麻诱导前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电图(ECG)、有创血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脑电图(BIS)等。其中GG组在T9-10间隙,G1、GSI组均在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GG组、GI组硬膜外注入1.5%利多卡因试验量3ml,间隔3min再追加12ml,GSI组注人生理盐水15ml。测定感觉阻滞平面范围和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后行丙泊酚TCI。设定丙泊酚初始效应室靶浓度(ct)为4μg/ml。记录各组在硬膜外加药前、硬膜外加药15min、意识消失时、插管时、插管后1min(设为T1-T5)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血压和BIS值,异丙酚效应室浓度(Ce)及单位体重的用量;同时记录各组患者意识消失所需时间。结果三组患者意识消失时BIS值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消失所需时间GG组最短。异丙酚效应室浓度(Ce)及单位体重异丙酚的用量在L-L时间点时,GG组最低,GSI组最高(P〈0.05)。在时间点T2-T5,GG组HR和MAP与GSI和GI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平面硬膜外用利多卡因后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异丙酚靶控输注时,可明显减少异丙酚的用量,缩短意识消失所需时间,减轻插管反应,降低异丙酚可能引起的副作用,而且硬膜外阻滞平面越高,其影响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对胰岛素抵抗及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甲状腺良性肿瘤行甲状腺腺叶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高血压组(A组)和非高血压组(B组).于麻醉前、麻醉后2 h 、麻醉结束拔管后3 min及术后第1天晨采静脉血测血糖、胰岛素、白细胞介素6,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 两组各时相血糖值均高于术前,术后第一日晨A组血糖值较B组明显升高(P〈0.01),两组血浆胰岛素水平在术中无明显变化,但至术后第一日显著上升(P〈0.01),且A组较B组明显升高(P〈0.01); 麻醉后2 h、术毕拔管后及术后第一日晨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明显升高(P〈0.05), A组较B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存在更为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和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术前应用利多卡因与可必特(支气管扩张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气管内插管后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拟行全麻非胸部手术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组Ⅰ:(利多卡因组,n=20):诱导前3min组静脉给予利多卡因1.5mg/kg;组Ⅱ(可必特组,n=20):诱导前20min组Ⅱ:喷入可必特喷雾剂2喷(含异丙托溴铵40ug,硫酸沙丁胺醇200ug);组Ⅲ(非用药组,n=20):不给予任何药物。分别观察气管内插管后有无支气管痉挛发生并通过旁气流通气监测插管后2、5和15rain时的呼吸力学参数(气道压力、气道阻力和胸肺顺应性)。结果与组Ⅲ相比,组Ⅰ和组Ⅱ各个时间点的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以及气道阻力都降低,而胸肺顺应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I和组Ⅱ插、拔管时无并发症发生,组Ⅲ中有四例COPD患者插管后出现支气管痉挛。结论诱导前预防性给予利多卡因或支气管扩张剂同样可减少COPD患者全麻气管内插管时支气管痉挛的发生,并降低患者插管后的气道压力和气道阻力,增加胸肺顺应性,提高了围术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曲马多对不同创伤程度手术围手术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曲马多对不同创伤程度手术围手术期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在全麻下行择期腹部手术的普外科和妇科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曲马多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曲马多组切皮前5 min静脉注射曲马多1.5 mg/kg,继以0.5 ms/(kg·h)泵入直到手术结束;对照组相应给予等量0.9%氯化钠,术中瑞芬太尼以0.1 μg/(kg·min)静脉维持.根据手术创伤评分(POSSUM评分)将曲马多组和对照组患者分为Ⅰ、Ⅱ、Ⅲ三个亚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o)、手术结束时(T1)、术后第2天清晨(T2)采集静脉血,测定血糖、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进行比较.结果 曲马多组的各亚组间血糖、胰岛素、ISI在T0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内T1、T2的血糖、胰岛素均较T0升高[T0分别为(4.74±0.43)mmol/L、(15.25±1.22)U/L,T1分别为(5.35±0.47)mmol/L、(17.74±1.45)U/L,T2分别为(6.55.4±0.53)mmol/L、(18.59±1.56)U/L],ISI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曲马多组的各亚组在T1、T2时血糖、胰岛素均较低,ISI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与手术创伤程度相关,随着手术创伤程度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下降,IR增大;曲马多可减轻手术创伤引起的围手术期IR.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院外胰岛素注射存在问题.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20例院外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98.33%存在针头复用,42%存在皮肤异常,30%的患者胰岛素笔保存不正确,46.67%患者有漏注射经历,胰岛素笔故障发生率4.6%,不良事件0.67%.结论 重视院外患者胰岛素注射管理.  相似文献   

10.
史朝红  许国斌  朱金强 《中国医师杂志》2010,13(11):293-295,299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valsartan/amlodipine combination or irbesartan/hydrochlorothiazide(HCTZ)combination in very elderly hypertensives.Methods After a 4-week placebo period,94 hypertensives,aged 75-89 years were random given valsartan 160 mg/amlodipine 5 mg or irbesartan 300 mg/HCTZ 12.5 mg for 24 weeks according to a rospective study.After 4 weeks,amlodipine or HCTZ was doubled in non-responders.Patients were checked every 4 weeks.At each visit,sitting,lying and standing blood pressure(BP),systolic BP(SBP)and diastolic BP(DBP)were measured. At the end of placebo period and treatment period,electrolytes and uric acid were evaluated.Results Blood pressur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both treatment groups,however,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wo groups.BP changes from lying to standing position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e irbosartan/HCTZ group(-17.2/-9.1 mmHg)than that in the valsartan/amlodipine group(-10.1/-1.9 mmHg,t=2.14,P<0.05 for SBP and t=3.11,P<0.01 for DBP vs.irbesartan/HCTZ).Potassium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uric aci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0.4 mmol/L,t = 2.33,P< 0.05 and+29.7μ mol/L,t =2.54,P<0.05 vs.baseline,respectively)only in the irbesartan/HCTZ group.Conclusions Both combinations had similarly effective in reducing clinical BP in very elderly hypertensives.However,valsartan/amlodipine offered some advantage and less pronounced BP orthostatic changes and absence of metabolic adverse effects.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长期影响,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最佳疗程。方法按胰岛素强化疗程,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15、30、60、90d4组,检测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1年、2年后胰岛β细胞功能,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4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良好控制,胰岛β细胞功能显著改善,30、60及90d3组在治疗后AI30/AG30较15d组高[(1.48±0.43)mmoL/LVS(1.25±0.40)mmol/L,t=2.40,P〈0.05;(1.83±0.37)mmol/LVS(1.25±0.40)mmol/L,t=2.85,P〈0.0l;(1.90±0.41)mmol/LVS(1.25±0.40)mmol/L,t=2.97,P〈0.01]。治疗结束2年后,各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标均逐渐下降,但均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60d组及90d组A130/AG30高于15d及30d组[(1.44±0.51)mmot/LVS(0.87±0.47)mmol/L,t=2.92,P〈0.01,(1.44±0.51)mmol/LVS(1.09±0.55)mrnoL/I.,t=2.44,P〈0.05,(1.52±0.44)mmol/LVS(0.87±0.47)mmol/L,t=2.86,P〈0.01,(1.52±0.44)mmol/LVS(1.094-0.55)mmol/L,t=2.50,P〈0.05],90d组同60d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d及90d组缓解率较高。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为初诊T2DM患者带来长期缓解,适当延长疗程可更能延缓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大脑顶叶锥体细胞的变化为判断标准,探讨家兔糖尿病模型胰岛素(Ins)用药治疗的适宜方案.方法 40只雄性家兔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N组)、模型组(D组)、多次Ins治疗组(A组)、50R预混Ins治疗组(B组)、30R预混Ins治疗组(C组)],其中4组用四氧嘧啶制作成家兔糖尿病模型.治疗组用Ins 30 d后处死动物,同时处死其他组动物;记录各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及达标时Ins用量.观察比较各组血糖、脑重、大脑顶叶的锥体细胞凋亡率及病理学变化.结果 B组的达标Ins用量较A、C组少,C组达标时Ins用量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A组达标时间最短(7.00±1.31)d、C组血糖达标时间最长(19.63±1.41)d,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束时的体重与血糖呈负相关(r=-0.559,P<0.01),脑重量与血糖亦呈负相关(r=-0.656,P<0.01).模型组绝大多数神经元变性凋亡,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大脑顶叶皮质锥体细胞组织水肿及病变受损严重程度A>B>C.结论 30R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最佳.提供一个较高的基础胰岛素浓度加少量餐时胰岛素峰值量治疗糖尿病,血糖平稳缓降,对糖尿病神经组织有治疗和保护作用.多次胰岛素3短加1中或长的强化治疗及太短时间达标的方法不可首选.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非洛地平缓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氧自由基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观察 30例轻、中度非肥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 30天后 ,对血清脂质过氧化物、超氧化物岐化酶、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影响。结果 :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活力、胰岛素敏感指数较正常人明显下降 ,血清脂质过氧化物、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 ,服药后患者均恢复正常 ;②降压作用显著 ,对心率无明显影响 ;③对空腹血糖、血脂无影响。作者认为非洛地平缓释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 ,并具有抗氧化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胰岛素初始治疗两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富江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4):563-56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两种方法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分为联合组和预混组,观察比较。结果联合组中少有夜间低血糖,更多HbA_1C≤6.5%,空腹血糖达标率高,体重增加和日胰岛素用量均较预混组低。结论初始胰岛素治疗,1次/d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抵抗伴高血压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国 《职业与健康》2004,20(1):133-135
胰岛素抵抗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尤其与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证实,原发性高血压人群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并认为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的发病基础.因此,近年来防治高血压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降低血压的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已成为治疗高血压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情况。方法测定35例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A组)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同时与35例高血压无高尿酸血症患者(B组)及35例健康对照组(C组)作比较。结果 A组Hs-CRP、空腹胰岛素较B组、C组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较B组及C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s-CRP、空腹胰岛素较C组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较C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可能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情况。方法测定35例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A组)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同时与35例高血压无高尿酸血症患者(B组)及35例健康对照组(C组)作比较。结果 A组Hs-CRP、空腹胰岛素较B组、C组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较B组及C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s-CRP、空腹胰岛素较C组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较C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可能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教的特点.[方法]糖耐量异常高血压患者中,排除了继发型高血压者和体重指数(BMI)≥28 kg/m2者以及体重指数(BMI)≤18.5 kg/m2者之后,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将不同高血压分期的人群分为多级高血压组(59例,男34人,女25人)和一期高血压组(101例,男57人,女44人),并设正常对照组(273例,男156人,女117人),利用HOMA胰岛素抵抗指教(HOMA-IR)、HOMA β细胞功能指数(HBCI)等进行组间比较和分析.[结果]糖耐量异常高血压人群SBP、DBP、FPG、FINS和HOMA-IR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HBCI明显低干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巴患高血压的糖耐量异常人群中发生心脑血管等器官损坏表现的人群SBP、DBP、FPG明显高于无器官损坏表现的一期高血压组(P<0.01),而HBCI低于一期高血压组(P<0.05).[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耐量异常高血压人群存在胰岛素作用的减弱,表现为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高血压患者存在心脑血管等器官损坏表现的阶段胰岛β细胞功能已有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各指标水平的检测,弄清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乃至代谢综合征这一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例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及60例血压正常者,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中胰岛素水平,同时测定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等相关指标的水平,探讨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间的关系。结果:年龄、体重、身高以及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是影响高血压的重要因素。胰岛素抵抗及随之发生的高胰岛素血症在高血压的发生及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