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仲景论治杂病十分重视阳气的盛衰存亡,认为阳气在疾病发在发展变化中起重要作用。针对阳虚诸证,仲景以甘温扶阳药为主组方治疗,称之为"扶阳法"。本文试就《金匾》一书中有关扶阳法的运用,作以探讨。一、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7,(3):489-491
人身阳气的生长、充盛至衰竭的过程贯穿着人体的整个生命历程,阳气对维持人体各项生理机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阳气的功能特性影响着阳虚致病层次的复杂性和致病部位广泛性。文章从阳虚致病的五脏特点、阳虚合并外邪以及其它各种常见的阳虚兼杂病理状态三个角度对阳虚致病的内涵作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3.
高尿酸血症为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可归属于中医学的“血浊”范畴;高尿酸 血症出现关节炎、痛风、高血压等表现后,可归属于中医 “痹证”等范畴,现代中医多从“痰湿”和“湿热”辨治。朱章 志教授认为,高尿酸血症的病机辨识当首辨阴阳,以阳虚为本,再辨六经,以“三阴”为要,即关注太阴中焦脾胃升降之 气机、太阴肺表之邪侵、少阴肾阳之虚衰;高尿酸血症的治疗需立足扶助人体阳气,重视顾护脾胃,不忘祛邪,寒热同调, 即注重温助太阴脾阳以复脾胃升降之气机,宣散太阴肺表以祛邪,中后期患者宜温肾阳以利湿,遣方用药特点为寒热同 调。 朱章志教授基于六经辨证采用经方并重在扶阳以治疗高尿酸血症之思路,可为中医药临床工作者辨治高尿酸血症提 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太阴病是《伤寒论》三阴病之一,"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篇中仅8条原文,述证简略,未明主方,学者读其文似易,而得其要实难。笔者发现,在太阴病发病过程中,随着太阴脾家阳气亏虚程度的变化,其病证方药亦随之而转变。为此,笔者从太阴阳气亏虚的角度,讨论太阴病证治。1太阴病概述《伤寒论》主要讨论的是伤寒邪气伤人阳气病证,邪气由外而来,侵入人体之后,人体之阳气奋起  相似文献   

5.
总结运用扶阳理论治疗阳虚感冒的治法方药。认为阳气虚弱,卫外不固,感受风寒邪气,邪犯肺卫,卫表失和是阳虚感冒的基本病机,且阳虚之人感邪多从寒化,故疾病常缠绵难愈。治疗上应标本兼治、分期论治。感受病邪的早期以宣通为法,解表达邪,使阳气的出路畅通,并驱邪于外;中后期以扶阳益气、健运脾土为法,扶助坎中的阳气,使人体恢复"阴阳和"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光明中医》2021,36(10)
附子为治疗阳损机能沉衰的常用药物,在三阴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非常广泛,但目前临床中在治疗三阳病及阴虚证时附子的应用比较少见。通过分析《伤寒论》原文可知仲景在治疗三阳病及阴虚证合并阳虚时常合用附子以振奋阳气。结合名家验案及笔者临床体会,笔者认为在三阳病及阴虚证合并阳虚治疗时加用附子,可提高临床疗效,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  相似文献   

7.
所谓阳虚生风,是指人体因阳气虚衰,不能与阴合化,即在上不与阴化、在下不能化阴,从而产生的一种内风证候。这在现行中医学院五版教材中并没有明确地提出和加以论述。然而,它的存在却是勿容置疑的。今仅以仲景著作中的阳虚生风证为例,以窥其端倪。  相似文献   

8.
<正>汉·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指出,无论是外感伤寒还是内伤杂病,都可能出现眩晕证候。仲景称之为"眩"、"冒"等。张仲景所论述的眩晕多与阳气有关。如阳虚水泛,阳气被郁,  相似文献   

9.
脾胃为人体气血化生之源,升降之枢。脾胃阳气氤氲充盈则谷精四布,生生不息,化化无穷。若脾胃阳虚,则“中气失宰,膻中无宣发之用,六腑无洒陈之功,犹如釜薪失焰,上失滋味,五脏凌夺,”诸病接踵而至。故仲景于温中诸法阐发备译,兹初探如下。仲景发皇《内经》脾胃学说的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创立了温胃、温脾、强心温中、补肾温中、暖肝温中和温补肺胃诸法,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在《伤寒论》原文第277条中提到了太阴病的治疗,此条指出太阴病下利的基本病机是太阴脾脏虚寒,因此仲景在治疗上选用四逆辈,其“辈”为类之意,即四逆汤类的温里散寒之剂。选用四逆汤类方治疗太阴病及相关的变化,既可以提高疗效,又可以防微杜渐,体现了张仲景在临床上治未病和保阳气的思想。张仲景不拘泥一方,而用类方也体现了其临床精于辨证论治和灵活用药。张仲景在临床过程中对于四逆辈运用的灵活和严谨,及善于掌握脉证分析,对于现在临床的辨病和诊治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东汉末年张机(字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是中国中医药学典籍之瑰宝。时至千年后的今天,其书的思想精髓对现代病证的治疗依然具有重大参考价值。《伤寒论》记载了大量外感伤寒病证和疑难杂病的治疗方法。此书在阴阳学说理论影响下著成,张机将病证分为六类: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即著名的“六经”辨证。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无一不通过“六经”辨证。文章认为《伤寒论》中的阴阳辨证思想当中尤其重视阳的作用,认为阳气的盛衰决定疾病的顺逆,关系人的生死。文章重点论述阳气对于人体的重要性、阳气作为六经辨证的关键因素,以及《伤寒论》中体现出的“扶阳思想”。  相似文献   

12.
张晓华  刘淑荣  于德洵 《中医杂志》2014,(15):1278-1279
于作盈教授认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由阳气亏虚,心脉鼓动无力所致。临床常分为阳气亏虚证、阳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三型论治,并强调治疗过程中不能单纯补阳,而需通阳、温阳、补阳并用。  相似文献   

13.
三、【重视阳气】《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而上,卫外者也。”《内经》把阳气视为天空中的太阳一样,失其照耀,则天空暗淡无光;人体的阳气,若失其正常的功能,不能温煦和卫外,则易致寿命夭折。可见,阳气在生命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仲景十分重视阳气在疾病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点,可从《伤寒论》少阴病预后,厥阴病的厥热胜复和《金匮要略》对内伤虚损性疾病治法两方面充分体现出来。 1.以阳气的存亡做为疾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肺气肺阴肺阳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气的理论基础入手,探讨了肺阴气与肺阳气的概念、内涵,明确了肺气、肺阴、肺阳三者间的关系。认为肺气分为肺阴气与肺阳气。肺阳即肺阳气,肺阳虚即肺阳气不足;而肺阴包含肺阴气与肺津液,肺阴虚即肺阴气不足和肺津液亏虚。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杨志敏教授从阳气升降相因论治阳虚头痛的经验.杨教授认为阳虚头痛的病机为阳虚寒凝,脑府失养.可从阳气的升降相因论治,在治疗上注重扶阳抑阴,运转枢机,引导气机升降,顾及阳气圆运动中气机的升降协调,用药上必须重视阳气的升发、沉降和中焦阳气枢转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认为气化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其实质为“阳化气,阴成形”,而“阳主阴从”则是万物有序生化的基石。气机贵在流通,气行则生机活泼,气息则生机绝灭。若三阴阳气虚损,致经络不通,经脉失养,则百病丛生。故阳气的充实与否,是致病和治病的关键。高尿酸血症发病之根为肝、脾、肾三阴阳虚,而痰湿瘀热则为发病之标,临床治疗应重视“扶阳”,宜温运太阴,温补少阴,调畅厥阴,并各有侧重,辅以祛湿、化痰、逐瘀、清热,从而畅达经络和脏腑阳气,则病可向愈。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阳虚枢机不利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咸玉  周泉  朱章志 《中医杂志》2006,47(12):886-887
通过文献研究及临床实践总结,认为阳气虚损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阳气易虚,阳虚致消枢机不利,阳气失用。提出阳虚枢机不利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基本病机,并贯穿于糖尿病之始终。临床治疗糖尿病不能拘泥于养阴清热之陈规,当以温补脾肾之阳(气)、和畅枢机为基本大法,视病情或单用或合用,灵活变通,有的放矢。在治疗过程中要以顾护患者的阳气为要,方能达到“治病必求于本”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以寒立论,承《黄帝内经》思想,重视人体阳气,温阳回阳法贯穿诊疗始终,回阳法亦各有不同,如温散法、调枢法、承气法、通阳化气法、利水法等,使邪去而阳气通达,终达正胜邪去、阴阳平秘的目的。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把健脾温肾及从调畅肝气宣通气机来恢复机体阳气的法则一一诠释。从脾从肾恢复阳气各有优缺点,从脾恢复阳气,优点是阴阳不失调,缺点是较慢;从肾来恢复阳气,优点是快,缺点则是耗伤肾中阴精;从肝来恢复阳气比较缓和。仲景在恢复机体阳气过程中必须从脾或脾肾来恢复,虽然从肾来恢复阳气较从脾恢复阳气快,但也从未见过仲景只从肾恢复阳气。虽然通过肝来恢复阳气比较缓和,但临证使用较多。阳郁阴中,郁畅则阳复。若能掌握人体阳气的生理病理变化规律,即可为解决临床困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冷哮的主要病邪为寒痰内饮。寒痰内饮的形成与肺阳虚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属阴邪,生成的根本原因在于阳气的不足。而且寒饮留居肺中,必然耗伤阳气,形成寒痰内饮与肺阳虚并存的病理状态。其中,急性发作期根本病机特点是以寒痰内饮之邪实为主,肺阳不足之正虚为次,治疗总则当以散寒祛  相似文献   

20.
云南吴氏扶阳流派学术重要继承人吴荣祖教授在广用仲景四逆汤的基础上,以吴萸四逆汤合苓桂术甘汤为主方,创新性的提出升举足厥阴肝、足太阴脾、足少阴肾之阳气的"升举三阴法",辨治临床三阴寒化证诸多病种,获效良多。文章首先系统阐述了"升举三阴法",吴荣祖教授认为人体气机圆运动运行的关键有三,一是动力源泉在命门火,即足少阴肾;二是运转中轴在中宫脾阳,即足太阴脾;三是轮轴运转标志在肝木,即足厥阴肝。肾、脾、肝共同构成了人体三阴构架,在此构架中,只要三阴的阳气得到升发,则整个人体气机的圆运动就可以运行不息,阴平阳密,精神乃治;反之则百病由生。其次通过六则验案具体诠释吴老运用"升举三阴法"的临床效果,理、法、方、药自成一体,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