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髋关节返修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普遍开展给许多病人带来新的生活希望,改善了生活质量。然而其返修术的数量也在不断递增。由于返修手术复杂,成功率较低,因此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院骨科对25例人工髋关节返修术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人工髋关节返修术病人25例,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为35~86岁;人工假体平均寿命为7.6年;返修原因:假体松动16例,关节脱位3例,功能严重障碍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总结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松动患者45例,针对发生的原因进行相关分析,采取心理护理、疼痛管理、肢体康复锻炼、生活指导及并发症防治等护理干预方法。结果:45例患者中44例按照指定的康复治疗和训练方法进行功能锻炼,髋关节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脱位、感染发生,仅1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原因,并根据手术的不同采取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化"三防三位"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5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03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化"三防三位"护理对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整体护理,主要包括制订预防处理流程、充分评估识别危险因素、重视"三位"护理措施、及时有效的医护患三方沟通、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患者假体脱位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围手术期进行系统化"三防三位"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周围感染相关因素与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11例,对所有入选患者的详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整理分析,使用COX回归模型来分析影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周围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611例患者中有36例出现假体周围感染,占5.89%;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长≥2h、术后引流时长≥48 h及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是影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假体周围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假体周围感染与患者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长≥2 h、术后引流时长≥48 h及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有较直接的关系。因此,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手术时长及相关药物治疗时间,特别是对自身合并严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应该积极采用全方面的措施干预来降低患者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新材料的问世,骨科手术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1]。虽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10年成功率已大于90.00%,但仍有不少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手术失败[2],主要有关节不稳、脱位、假体松动、感染、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等。假体松动的概率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一般术后2~5年假体松动率为19.50%,6~9年则上升为44.30%;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是人工髋关节术后  相似文献   

6.
熊涛 《华西医学》2006,21(4):755-756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方法:我院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42例,3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年,平均3·5年。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16例发生并发症,其中疼痛6例,假体松动2例,髋臼磨损1例,人工股骨头脱位1例,切口感染2例,术中股骨骨折1例,上段劈裂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操作、金属假体质量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熊高鑫  黄彰  江华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9):1504-150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FF)的影响因素.方法:总结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行人工髋关节手术患者801例,对发生术中PFF的47例的性别、年龄、发病原因、是否使用骨水泥假体、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类型等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和PFF的相关性.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发生术中PFF的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P=0.000,OR=5.299,95%CI 2.636 ~ 10.656),高龄患者发生率高(P=0.000,OR=3.599,95%CI 1.970 ~ 6.575),术中使用生物型股骨假体者发生率高于使用骨水泥型假体者(P=0.004,OR=2.680,95%CI 1.368 ~ 5.248),骨折发生类型多为Vancouver分型中的A1、A2型.结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时,女性、高龄、行翻修手术等可能引起患者骨质疏松、骨量减少的因素会增加术中PFF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置换术后假体脱出的原因,探讨其预防的对策。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243例行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自手术后6个月内共发生12例脱位,发生率为4.94%,其中全髋关节首次置换发生脱位9例,其发生率为3.70%,全髋翻修术共28例,术后发生脱位3例,脱位发生率为10.71%,两者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关节首次置换患者中发病原因为骨折、查体侧卧外展实验阳性、手术入路选择为后外侧、将髋臼假体放置在安全区之外的患者其脱位发生率与各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而使用不同直径的股骨头假体、性别组成、年龄差异其术后脱位发生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术后脱位的患者中有10例保守治疗未再出现脱位,2例患者因出现习惯性脱位后行全髋关节翻修后未出现脱位。结论术前的疾病、组织的肌力、选择手术的入路,假体安放的位置等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脱位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会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脱位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谭小翠 《全科护理》2012,10(21):1970-197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利用手术的方法将人工的髋关节假体代替病变的髋关节的髋臼以及股骨头。该手术可以较快恢复关节功能,解除髋部的疼痛。但如果护理不当,就会给病人带来一些并发症,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我科2011年1月—2012年3月为23例病人进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现已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防三位"护理对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假体脱位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1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采用"三防三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假体脱位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假体脱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三防三位"护理,可预防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邵敏  张百挡 《新医学》2006,37(8):523-52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手术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疾病患者(112髋)的临床资料.结果: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型人工全髋关节22髋,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78髋,杂交固定型(即股骨假体采用骨水泥型固定,髋臼假体采用非骨水泥型固定)人工全髋关节12髋.术后1例发生关节脱位,3例手术侧肢体发生深静脉栓塞.所有患者经5年随访,假体无松动,不需翻修,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目标性监测与干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感染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3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6年6月~12月,n=110)及观察组(2017年1月~6月,n=120),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感染目标监测与预防,以2015年6月~2016年5月未实施目标监测的11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预后情况及患者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假体坏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髋关节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假体与组织融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性监测与干预组合能有效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率,有助于髋关节术后功能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人工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 THA)通过外科技术,将已磨损破坏的股骨头关节面切除、髋臼软骨面打磨,在关节表面装入人工关节。有 T HA 就有翻修,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假体松动、人工关节脱位、骨折、假体断裂及感染等,必须施行翻修术(Revisio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 RT HA )。全髋关节翻修术与首次髋关节置换术相比,手术更为复杂、困难,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并发症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更高。我科于2012年1月-2013年10月对6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翻修术,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康复指导及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未发生并发症;随访时间1~2年,功能恢复、无骨折不愈合、畸形及假体松动。结论加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前康复指导及术后功能训练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翻修原因有假体松动、人工关节脱位、骨折、假体断裂及感染等",髋关节翻修术通过再手术的方法,更换人工髋关节,消除初期髋关节置换所带来的并发症,解除患者的病痛,纠正畸形、恢复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工全髋关节、股骨头置换术的广泛开展,术后因假体使用时限、质量或手术技术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假体松动、断裂、局部感染等并发症也日趋增多,全髋关节翻修术也随之产生.我院自1999年1月~2001年1月共行全髋关节翻修术11例,术后病人疗效满意.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并发症。 方法 随访8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例,随访时间1~15年,平均5年,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类型并分析其原因。 结果 随访病人中有21例出现了并发症。其中疼痛19例,假体松动5例,髋臼磨损7例,人工股骨头脱位2例,切口感染2例,术中股骨骨折1例,上段劈裂2例,脂肪栓塞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 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与手术操作、金属假体质量、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手术经验和预防措施可防止或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通过假体植入重建一个结构接近正常的关节,从而恢复髋关节的功能。研究证实,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能促进机体康复,并最大限度地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1]。为了提高该类患者对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本次研究自2012年1月开始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围手术期内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高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63例高龄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平均年龄82.3岁.对患者术前进行全面评估并对围手术期内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髋关节评分平均提高20.5分(Harris评分),38例患者围手术期内存在并发症,不同分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同.结论高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高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方面具有较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影响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隐性失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00例患者,按照术后隐性失血量分为高失血量组(隐性失血量超过480 ml)40例和低失血量组(隐性失血量≤480ml)6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症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高失血量发生的高危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假体类型、骨质疏松、手术时间、髋关节间隙、年龄和性别与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高失血量有关;生物型假体、骨质疏松、手术时间超过90 min、髋关节间隙4级、男性及年龄超过60岁是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高失血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生物型假体、骨质疏松、手术时间超过90 min、髋关节间隙4级、男性及年龄超过60岁是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高失血量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在治疗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