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脂肪肝对血清睾酮水平的影响。方法对128例中老年男性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分为脂肪肝组(75例)和非脂肪肝组(53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体质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雌激素(E)、睾酮(T)、雌激素/睾酮(E/T)等指标。结果脂肪肝组BMI、FBG、FIns、HOMA-IR高于非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脂肪肝组TC、TG高于非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LDL-C、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脂肪肝组睾酮水平低于非脂肪肝组(P 0.05),雌激素/睾酮高于非脂肪肝组(P 0.05),两组雌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睾酮与TG、FBG、FIns、HOMA-IR等指标呈负相关(P 0.05)。结论中老年男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睾酮水平低于非脂肪肝患者。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心血管系统危重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脏缺血性猝死,其共同病理特点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在炎症、应激、血管切应力变化等作用下不稳定斑块破裂,继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同临床类型患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I(sICAM-I)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I浓度(sVCAM-I)的变化,以探讨sICAM-I、sVCAM-I与冠状动脉循环时间(CCT)和不同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8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测定冠状动脉循环时间和计算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根据CCT分成两组:<0.50s组39例,>0.50s组48例;再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组:轻度组33例,中度组29例,重度组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sICAM-I、sVCAM-I,并与29例年龄、性别相当的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AMI患者sICAM-I及sVcAM-I浓度的平均秩次(87.90vs84.90)高于UAP者(74.70vs71.96);UAP者高于SAP者(54.70vs54.07);SAP者高于对照组(27.65vs32.17);CCT<0.50s组sICAM-I、sVCAM-I的平均秩次(39.64,41.72)低于CCT>0.50s组(47.54,45.85),CCT长的冠心病患者血中sICAM-I及sVCAM-I浓度增高;重度及中度冠状动脉狭窄组sICAM-I(689.0±192.8μg/L,705.0±157.6μg/L)高于轻度组(586.0±134.4μg/L),sVCAM-I浓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关。结论sICAM-I、sVCAM-I浓度与冠心病危重以及CCT有关,sICAM-I可能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血清中sICAM-I、sVCAM-I可反映冠心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循环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男性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胱抑素C(Cys C)、血脂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为CHD的男性患者348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1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145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90例。并设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CHD诊断的男性对照组134例。测定不同组别和不同病变支数的Cys C、同型半胱氨酸、肌酐、尿素氮和血脂水平,分析男性CHD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特点。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男性CHD患者的总胆固醇(TC)(4.15±0.83)mmol/L vs(4.33±0.8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29±0.71)mmol/L vs(2.54±0.72)mmol/L、载脂蛋白B(apoB)(0.76±0.20)g/L vs(0.86±0.20)g/L、血清脂蛋白a[Lp(a)](121.03±101.30)mg/L vs(206.60±189.26)mg/L、Cys C(0.99±0.18)mg/L vs(1.09±0.24)mg/L水平增高。CHD患者与对照组比较,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水平降低,(1.16±0.37)mmol/L vs(1.05±0.28)mmol/L,(1.27±0.28)g/L vs(1.19±0.22)g/L(均P<0.01)。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血清TC、Lp(a)、Cys C水平有升高趋势,HDL-C、apoA-Ⅰ水平降低,3病变组与其他组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C、LP(a)、Cys C是男性发生CHD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对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LP(a)、Cys C水平增高,apoA-Ⅰ水平降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的风险升高(P≤0.01)。结论男性CHD患者存在多项血脂指标异常和胱抑素C水平升高,在AMI组和多支病变组更为明显,且这些指标是CHD和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注重胱抑素C和血脂指标的联合检测有助于男性CHD的诊断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睾酮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睾酮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58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T2DM-AS组)和2型糖尿病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T2DM-NAS组),并测定血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睾酮水平。结果 T2DM-AS组和T2DM-NAS组的睾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T2DM-AS组的IMT大于T2DM-NAS组和对照组(分别为P<0.05和P<0.01)。血清睾酮与IMT、年龄呈负相关,与TC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和睾酮是IM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睾酮对于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睾酮、游离睾酮与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水平改变及互相间相关关系,进一步探讨睾酮与TF在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每组30例患者,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比较各组间血清睾酮、游离睾酮与TF水平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游离睾酮与T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UAP患者血清游离睾酮与TF水平之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游离睾酮与TF水平改变与AMI、UAP的发生有关,它们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近10多年来,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心病(CHD)关系的研究成为热点,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CHD的一个新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观察58例老年CHD患者血浆Hcy水平变化,分析两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院1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56例和晚发冠心病组64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二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血脂水平、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肥胖情况等.[结果]早发冠心病组中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血清总胆固醇,肥胖发生率高于晚发冠心病组;而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低于晚发冠心病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发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且以左前降支(LAD)多见,晚发冠心病组以多支病变为主.[结论]吸烟、冠心病阳性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肥胖均是早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单支病变为主,以累及LAD多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睾酮(T)补充治疗对中老年男性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睾酮水平低下的中老年男性对照组(C组)42例,非肥胖治疗组(A组)31例和肥胖治疗组(B组)35例,观察1年,检测治疗前后睾酮及糖脂代谢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睾酮及代谢指标无明显差异,1年后,A、B组随着睾酮增加,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升高,C组实验前后指标无明显差异;B组较A组更早出现TG水平差异,且HOMA-IR较A组下降趋势更明显。结论睾酮补充治疗可改善糖脂代谢,为中老年男性带来心血管方面的获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及睾酮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将387例患者分为CHD组239例及对照组148例,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积分和临床病情(稳定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将CHD组分为不同亚组;ELISA法检测血清IL-10和睾酮浓度;采用Logistic回归及偏相关方法 分析IL-10及睾酮与CHD的关系.结果 CHD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39.08±14.22)ng/L与(49.27±24.67)ng/L,P<0.001].IL-10水平及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积分和临床病情呈负相关[rs(支数)=-0.25,P<0.001;rs(积分)=-0.25,P<0.05;rs(病情)=-0.25,P<0.001].血清睾酮水平在CHD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也未发现睾酮与CHD相关.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吸烟(OR 3.79,95%可信区间2.09~6.84,P<0.01)、糖尿病(OR 2.48,95%可信区间1.05~5.88,P<0.05)、ApoB(OR 14.3,95%可信区间4.29~46.61,P<0.01)和IL-10(OR 0.74,95%可信区间0.57~0.89,P<0.01)进入模型.结论 血清IL-10水平不仅与CHD的发生相关,而且与其严重程度相关,IL-10是CHD的独立保护因素.血清睾酮水平可能与CHD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心电图ST-T改变在诊断老年患者冠心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常规行心电图检查发现ST-T改变的患者180例,其中男90例,女90例,年龄60~86岁,平均(65.50±6.32)岁,70岁以上者136例(75.6%)。依据临床是否有典型心绞痛发作分为典型心绞痛组85例和不典型心绞痛组95例,所有患者入院前均在他院完成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入院后均积极完善各项常规检查,排除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结果典型心绞痛组中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50%者依据心电图检查ST-T改变,诊断阳性者为60例,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为70.59%;不典型心绞痛组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50%者依据心电图检查ST-T改变,诊断阳性者29例,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为30.52%。结论单纯心电图ST-T改变对诊断老年患者冠心病的临床实际价值不大,需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来协助明确诊断,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3.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检测血清抗HBs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质控品和680例临床血清标本同时进行测定,对两种方法的结果经Х^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CLIA检测灵敏度为2.0mIU/ml,,ELISA法灵敏度为20mIU/mL,两种检测方法检测103例正规乙肝疫苗接种患者抗-HBs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ECLIA 83.5%、ELISA 60.1%;对已确诊肝炎患者577例的标本检测,ELISA法漏俭率为4.3蟛;对溶血标本的测定ECLIA法优于ELISA法。结论ECLIA是目前较好的定量检测抗-HBs的新技术,在乙型肝炎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青年人冠心痛(coronary heart chsease,CHD)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将我院2007年2-9月150例CHD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0岁)和老年组(年龄≥60岁),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均以男性为主,且男性患者较女性冠状动咏病变程度为重,中青年组较老年组高血压患病率低.中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而老年组以多支病变较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青年组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病变构成比明显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中青年冠心痛患者,以男性为主,对其早期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对男性和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HD)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疑诊为CAHD的受检者共105例(男61例,女44例),分别行DSCT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以CAG为诊断CAHD的金标准,评估检查结果。结果 105例受检者中,DSCT共显示1184个冠状动脉节段可进行评价。DSCT诊断男性受检者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的敏感性为93.6%,特异性为95.1%,阳性预测值为73.9%,阴性预测值为99.0%,诊断符合率为94.9%;诊断女性受检者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的敏感性为84.1%,特异性为94.4%,阳性预测值为77.9%,阴性预测值为96.2%,诊断符合率为92.4%。女性受检者接受DSCT检查诊断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低于男性(P〈0.05)。结论 DSCT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尤其适用于男性。 相似文献
16.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包括高龄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影像学特点和临床特征,分析老年冠心病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80例,按年龄不同分为3组:中年组(〈60岁),普通老年组(60岁≤年龄〈75岁),高龄老年组(≥75岁)。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测定空腹血糖、血脂、尿酸等生化指标;测量身高、体重;调查既往史;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1975年分类标准评价,冠状动脉的危险因素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①普通与高龄老年组冠状动脉积分较中年组高,高龄老年组最明显(P〈0.01);普通与高龄老年组右冠状动脉(RCA)病变比例均升高,高龄老年组右冠状动脉积分高于普通老年组(P〈0.05)。②普通与高龄老年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中年组明显减低(P〈0.05),高龄老年组比普通老年组更低(P〈0.05)。③年龄、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空腹血糖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病史与冠状动脉积分明显相关。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广泛而严重,且心功能差,高龄老年患者更明显;年龄因素不可控制,因此积极干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危险因素在女性早发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在诊断女性早发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 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对472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年龄〈65岁女性患者的主要冠心病危险因素(年龄、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血压)和临床诊断符合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472例临床诊断女性早发冠心病的符合率为52.12%;无危险因素时冠心病临床诊断符合率仅24.72%,即3/4患者误诊,伴1个危险因素时便骤升到48.63%,伴3个危险因素时达80.00%。冠心病危险因素越多,临床诊断符合率越高(P〈0.01)。≥45岁女性的诊断符合率则显著高于〈45岁女性(53.97%与34.09%,P〈0.05)。有糖尿病史、高脂血症、高血压患者诊断符合率均分别显著高于无糖尿病、无高脂血症、无高血压患者(分别为75.45%与45.03%.64.77%与36.06%,56.44%与46.63%;P〈0.01或P〈0.05)。结论 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女性早发冠心病临床诊断准确率关系密切。关注危险因素有助于减少冠心病的临床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结合C反应蛋白(CRP),探讨血清内脂素、脂联素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7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3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1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10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6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2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内脂素、脂联素水平。同时检测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及肌酐(Cr)水平。采用多元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内脂素、脂联素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清CRP、内脂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脂联素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1)。AMI组、UAP组及SAP组间血清CRP、内脂素和脂联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相关分析显示,血清内脂素与CRP、TG、LDL-C呈正相关(r分别为0.929、0.756、0.793,P均<0.001),与脂联素及HDL-C呈负相关(r分别为-0.351、-0.699,P均<0.001);脂联素与CRP、TG及LDL-C呈负相关(r分别为-0.873、-0.639、-0.799,P均﹤0.001);与HDL-C呈正相关(r=0.681,P<0.001)。结论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均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推测二者可能与CRP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前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9):19-19,21
目的 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探讨其在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对91例冠心病患者和4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并按照常规方法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20.9±6.7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6±1.8mg/L,P<0.01),而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中明显增高,它是冠心病的一个很好的预测因子,并且hs-CRP和血脂的联合检测较单独进行血脂检测对于冠心病的危险性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男性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性激素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男性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性激素水平。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及ELISA法测定血清睾酮、雌二醇及脂蛋白(a)[Lp(a)]水平,用酶法及透射比浊法测定血胆固醇及载脂蛋白浓度。结果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睾酮、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I及血清钠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血清雌二醇/睾酮、Lp(a)、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健康人血清睾酮与雌二醇呈正相关(r=0.372,P<0.05),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睾酮与雌二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血清钠及HDLC呈显著正相关(r=0.341和0.356,P<0.05),与血LDL-C呈负相关(r=-0.385,P<0.05),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其他血脂成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男性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睾酮水平明显下降,适当应用睾酮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