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与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哮喘患儿78例,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治疗规范进行缓解期的阶梯治疗,评价儿童哮喘控制率。结果:哮喘控制率为92.4%;C-ACT评分小于20分与20~25分、PEF占个人预计值的百分比(PEF-pred)<80%与≥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CT评分与PEF pred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结论:C-ACT评分与PEF具有相关性,均可用于哮喘的评价,指导治疗。C-ACT和PEF联合使用评估哮喘控制率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2.
陈静  王斌  王智慧  余春梅  黄英 《重庆医学》2011,40(25):2518-2519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与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在儿童哮喘缓解期阶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院门诊就诊的哮喘患儿83例,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治疗规范进行缓解期的阶梯治疗,评价儿童哮喘控制率....  相似文献   

3.
梅洪宝 《中外医疗》2016,(30):38-40
目的:探析支气管哮喘控制测试(ACT)与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规范化治疗和管理中的重要性。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诊治的10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给予缓解期规范化治疗,2次/d监测患者PEF,复诊1次/月,了解PEF-pred%,调查ACT评分。结果 ACT为0~20分,其PEF-pred%(73.1±6.6)%;ACT为20~25分,其PEF-pred%为(105.2±9.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EF-pred%<80%,其ACT评分为(16.8±1.2)分;PEF-pred%>80%,其ACT评分为(24.8±1.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 ACT与PEF-pred%之间呈现线性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r=0.583,P<0.001。结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PEF与ACT之间的相关性良好,对于无条件进行PEF监测的患者可采取ACT评分作为评估病情的指标,进而更好的指导患者规范化治疗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哮喘控制测试与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CT)与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42例)进行ACT评分、记录肺功能指标的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用力呼气25%肺活量时流速(P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时流速(PEF50)、用力呼气75%肺活量时流速(PEF75)。结果急性发作期ACT测试评分〈10分、10~19分、〉20分者分别为37.31%、62.69%和0,缓解期分别为0、9.52%、90.48%。急性发作期肺功能各指标均异常,PEF25、PEF50、PEF75与PEF异常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肺功能各指标重度异常全部缓解,但PEF25、PEF50、PEF75与PEF异常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T评分与肺功能PEF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EF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T测试简便易行,可作为门诊筛查哮喘是否控制的检测手段,肺功能检测中的小气道指标是评估哮喘控制程度、指导正确用药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CT)与肺功能检测值之间的实际差别意义,为基层医院医师使用ACT调整药物剂量提供依据。方法按ACT评分量表,分为未控制组(A组,<20分)、控制组(B组,20~25分)、完全控制组(C组,25分)。选择85例初诊哮喘患者,以肺功能实际检测值占预计值低于60%为未控制组,60%~80%为部分控制组,80%以上为完全控制组,观察ACT与肺功能各项指标的相符情况。结果 A组均低于B组(P<0.05),B组均低于C组(P<0.05)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控制测试量表可以作为基层医院医师调整患者药物剂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哮喘控制测试(ACT)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ACT应用于已在哮喘门诊定期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70例。每月应用1次,观察哮喘患者在药物治疗、应用ACT6个月末时ACT试用率、治疗的依从性、哮喘控制情况。在哮喘患者应用ACT前药物治疗时、应用ACT 6个月结束时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和用力肺活量(FVC)、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预计值),同时测定ACT评分。结果:每月1次坚持应用ACT66例,使用率97.1%;坚持使用规范的治疗64例,治疗依从性达94.1%;症状完全控制率达47.1%,良好控制率达75.0%。应用ACT前FEV1%预计值为55.13±18.23,ACT评分16.08±3.34。应用ACT 6个月后,FEV1%预计值为76.70±14.60,ACT评分22.44±2.86。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0、18.02,均P0.01);ACT与FEV1具有良好相关性(r=0.83,P0.01)。结论:ACT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管理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哮喘控制率,是哮喘管理的一种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7.
范晔  段玉香  杨海峰  胡峰 《河北医学》2013,(8):1158-1160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sthmacontroltest,ACT)和肺功能检测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管理中的相关性。方法:将ACT应用于哮喘患者78例。在哮喘患者应用ACT和药物治疗时、应用ACT6个月结束时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I%预计4/t),呼气峰流量(PEF)、PEF占预计值百分比(PEF%预计值),同时测定ACT评分。结果:应用ACT前FEVI%预计值为55.63±18.25,PEF%预计值为56.72±17.11,ACT评分16.12±3.41。应用ACT6个月后,FEV1%预计值为76.73±14.62,PEF%预计值79.21±15.5l,ACT评分22.54±2.76。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818.31,均P〈O.01);ACT与FEVI%和PEF%,具有良好相关性(r=0.82,r=0.81均P〈0.01)结论:ACT与肺功能相结合能有效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管理,ACT与肺功能在哮喘中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长期缓解患者肺功能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20例成年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患者行肺功能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外周血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并与4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哮喘缓解期患者(FEV1/FVC)%<70%者13例,FEV1<80%预计值者14例,FEV1、PEF、FEF25、FEF50、FEF7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哮喘患者血浆IL-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FN-γ/IL-4显著降低(P<0.05)。IFN-γ/IL-4与FEV1、PEF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临床症状长期缓解的哮喘患者仍可能存在肺功能损害,气道炎症和Th1/Th2平衡紊乱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出院督导治疗对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100例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规范的哮喘治疗,观察组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出院后督导治疗。分析两组患者肺功能、哮喘控制情况及患者的生命质量。结果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预计值百分比及ACT评分均得到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提高程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GINA标准达到控制率及ACT评分良好率分别为60.00%、68.00%,均优于对照组(24.00%、40.00%)。治疗1年后观察组生命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出院督导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哮喘的控制情况,提高缓解期哮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ACT应用于已在哮喘门诊定期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8例.每月应用1次.观察哮喘患者在药物治疗、应用ACT6个月末时ACT试用率、治疗的依从性、哮喘控制情况.在哮喘患者应用ACT前药物治疗时、应用ACT 6个月结束时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和用力肺活量(FVC)、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预计值),同时测定ACT评分.结果 每月1次坚持应用ACT66例,使用率97.1%坚持使用规范的治疗64例,治疗依从性达94.1%症状完全控制率达47.1%.良好控制率达75.0%.应用ACT前FEVl%预计值为55.13 ±18.23.ACT评分16.08±3.34.应用ACT 6个月后,FEV1%预计值为76.70 ±14.60,ACT评分22.44±2.86.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0、18.02,均P<0.01);ACT与FEV1具有良好相关性(r=0.83,P<0.01).结论 ACT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管理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哮喘控制率,是哮喘管理的一种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试验(ACT)在我国哮喘患者、非专科医生、专科医生实施的可行性和一致性.方法:对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和民航广州医院95例支气管哮喘的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ACT评分表,观察患者自评、教育后自评、非专科医生和专科医生评分一致性.随访6个月,每月进行ACT评分,观察ACT评分的动态变化的一致性.结果:初诊时,患者教育前自评评分明显高于教育后自评、非专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评分(P均〈0.05);初诊和随后的6次复诊中,患者教育后自评、非专科医生与专科医生之间的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复诊次数的增加,患者哮喘急性发作的次数和日内最大呼气流速(PEF)变异率逐渐减少.患者自评、非专科医师和专科医师的评分均分别与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和日内PEF变异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ACT评分适用于经过适当教育的患者进行自评;患者自评、非专科医生与专科医生之间ACT评分有较好的一致性,适合于哮喘控制的长期监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哮喘人群的超重对肺功能、哮喘控制水平和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体质量正常和超重(BMI≥24 kg/m2并且<28 kg/m2)2组,测定所有对象的BMI、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含量,开始规范治疗后哮喘患者记录哮喘日记,按照GINA指南进行ACT(哮喘控制测试表)评分.结果:超重组的1称钟用力呼气量、1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较体质量正常组显著降低,同时气道阻力显著增高(P值均<0.05).两组中哮喘控制良好(ACT≥20)的患者人数与控制不佳(ACT<20)的患者人数相比后,超重组的比值显著低于正常体质量组(0.92:1.86,P<O.05).两组的FENO含量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在天津地区哮喘人群中,超重可影响肺功能(主要表现在肺通气功能)及导致哮喘控制不佳,但并不引起FENO含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吸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ICS+LABA)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就诊的64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根据有无吸烟史分为吸烟组(28例),不吸烟组(36例),两组于治疗前分别进行诱导痰细胞分类计数、肺功能测定、气道可逆性试验,并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随后分别予布地...  相似文献   

14.
黄国华  宁观林 《河北医学》2011,17(4):470-471
目的:探讨顺尔宁联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B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观察组给予顺尔宁联合舒利迭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EF、FEV1、PEF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CT评分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15.
王斌  王成秀  唐晓燕 《西部医学》2013,25(7):1023-1024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与肺功能检测在中国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急性发作期83例哮喘患儿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进行肺功能检测,测定PEF、FEV1,并同时进行C-ACT评分。观察入选时和治疗1个月、3个月结束时的C-ACT评分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在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时,C–ACT评分及PEF、FEV1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1个月时哮喘患儿完全控制43例(51.8%);治疗后3个月时,哮喘患儿完全控制72例(86.7%)。C-ACT评分与肺功能检查指标PEF、FEV1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C-ACT简便易行,可作为哮喘专科门诊筛查哮喘是否控制的可行方法,肺功能检测是指导儿童哮喘正确用药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痰液诱导法在支气管哮喘 (哮喘 )患儿痰液细胞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6 0例哮喘患儿分为急性发作期组 (34例 )和哮喘缓解期组 (2 6例 ) ,2 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高渗盐水诱导儿童吐痰 ,瑞氏染色法进行痰液总细胞及细胞分类计数。结果 :3组最大呼气流量 (PEF)下降差异无显著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组痰液细胞总数(TCC)、嗜酸性粒细胞数 (E0 )、中性粒细胞数 (N)均显著高于哮喘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 :痰液诱导法简便、安全、准确 ,通过痰液诱导分析哮喘患儿痰液细胞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顺尔宁联合辅舒酮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方法将10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治疗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即每日均吸入小剂量辅舒酮,开始给予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等支气管扩张剂,至症状、体征消失后停用支气管扩张剂,继续吸入辅舒酮,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治疗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同时口顺尔宁片,4—5岁4mg,5—12岁5mg,每晚一次,睡前口服。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检查血液常规、肝肾功能。肺功能检测采用呼气峰流速仪进行检测呼气峰流速(PEF)。在肺功能检测前4h不能使用B:受体激动荆。PEF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测定。以PEF〉80%,变异率〈20%,临床咳喘症状消失,肺部听诊正常为缓解。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治疗组复发4例,对照组复发13例。结果治疗组2周和4周的症状改善率,PEF百分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缓解率比较:治疗纽第2周后37.7%患儿缓解,第4周后75.5%患儿缓解。对照组第2周后17.7%患儿缓解,第4周后49.0%患儿缓解。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P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周和4周后PEF优于对照组治疗2周和4周后,其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纽53例患儿每晚服用顺尔宁,有1例出现一过性的头痛后症状缓解。发现大便次数增多2例,予以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未发现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其他异常。结论顺尔宁联合辅舒酮治疗儿童哮喘疗效确切,治疗组在减少儿童哮喘方面优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及妊娠期哮喘对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4月健康非妊娠女性(HNP组)19例、健康妊娠女性(HP组)18例和哮喘妊娠女性(AP组)17例,比较各组间FeNO水平的差异,并分析AP组FeNO水平、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I%)、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与HNP组相比,HP组的FeNO水平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NP组相比,AP组FeNO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HP组相比,AP组FeNO水平亦明显升高(P〈0.01)。相关关系分析示,AP组FeNO水平与FEVI%无相关关系(P〉0.05):FeNO水平与ACT评分间亦无相关关系(P〉0.05);FEVI%与ACT评分间无相关关系(P〉0.05),但在ACT评分〈20时,ACT评分值与FEVI%存在正性相关关系(r=0.555,P〈0.05)。结论:妊娠对FeNO水平并无显著影响,妊娠期哮喘患者FeNO明显升高,故FeNO是诊断妊娠期哮喘的重要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