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孕妇及婴儿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儿童最佳免疫月龄,为降低小月龄儿童麻疹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孕妇麻疹抗体水平,婴儿胎传抗体衰减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孕妇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96%,GMT636.90。母婴配对母亲抗体阳性率为91.57%,GMT679.70;6月龄婴儿抗体阳性率为12.05%,GMT19.25,抗体滴度几乎在保护水平以下。部分母亲的抗体滴度和GMT虽然较高.但其婴儿抗体滴度都较低或者没有抗体。结论:建议将儿童麻疹基础免疫时间提前在6月龄、1岁复种及在18~22岁育龄妇女中开展麻疹疫苗普种工作。  相似文献   

2.
148名孕妇及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麻疹疫苗 (简称麻苗 )从 196 5年开始在我国广泛使用 ,目前 ,196 5年以后出生的女性已成为我国孕产妇人群中的主体。麻苗时代的孕妇群体麻疹抗体水平如何 ,直接关系到这一群体本身及其所娩新生儿的麻疹发病率。为此 ,我们于 1999年对 14 8名孕妇及其所分娩的 14 8名新生儿进行了麻疹抗体检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孕妇 14 8名 ,均为怀孕 7~ 12周的妊娠妇女 ,年龄 2 2~ 34岁。新生儿 14 8名 ,均为上述 14 8名孕妇所娩的足月儿 ,其中男性 77名 ,女性 71名。2 标本 对所有孕妇分别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标本 ,对所有新生儿分别于出生时采集其脐…  相似文献   

3.
我县于1970年广泛开展麻苗接种,1985年推广计划免疫.1970~1985年期间出生的女性已成为我县孕妇的主要人群,孕妇麻疹抗体水平如何,直接影响该群体自身及其所娩新生儿的麻疹发病率.为此我们于2002年10月至2003年5月对全县7个免疫点的198名孕妇进行麻疹抗体水平和麻疹疫苗接种史调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孕妇和婴幼儿麻疹抗体水平及变化规律.方法 随机抽取孕妇采血并在生产时采集脐带血;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8月龄以下、8月龄~、18月龄~3岁共3个年龄组幼儿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对以上5个年龄组麻疹抗体进行分析.结果 孕妇麻疹IgG阳性率72.16%,保护率54.64%,几何...  相似文献   

5.
孕妇麻疹抗体水平及婴儿麻疹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孕妇麻疹免疫状况和婴儿麻疹疫苗免疫效果。方法 对 1 1 2名孕妇产前和5 0名 6月龄婴儿及 72名 8月龄婴儿免前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麻疹抗体IgG。结果  1 1 2名孕妇麻疹抗体阳性 1 0 7例 ,阳性率 95 5 % ,抗体滴度 (GMRT)为 84 9 9;未达到保护水平有 30例 ,占 2 6 8% ;6月龄和 8月龄婴儿免疫成功率分别为 88 0 %、97 2 % ,免前麻疹抗体GMRT分别为4 1、1 1 ,差异均有显著性 (均P <0 0 5 ) ,而免后麻疹抗体GMRT分别为 782 0、976 5 ,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8月龄婴儿免疫效果稍好于 6月龄婴儿 ,主要表现在免疫成功率方面 ,而免后抗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南市区正常婴幼儿及孕妇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疫苗时代婴幼儿和孕妇的麻疹抗体水平,本区对正常婴幼儿和孕妇进行了麻疹抗体监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 ,全国麻疹发病年龄构成比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周岁内婴儿麻疹病例较前些年有所增加 ,尤其是没到麻疹疫苗免疫接种起始月龄婴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占麻疹发病总数的 8%~ 1 0 % ,而且多数集中在 5~ 9月龄。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方法 ,了解母婴麻疹抗体水平及其相互关系 ,论证对育龄妇女进行免疫的必要性。1 材料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在四平市医院门诊随机选择 2 4~ 30岁产妇和其孩子配对作为研究对象 ,调查项目包括产妇年龄、免疫史等。婴儿出生时采足跟血 2ml,母亲采血 2ml,分离血清冷冻待用。1 2 检验方法 :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母亲、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与麻疹发病的关系。方法采集60名妊娠母亲外周静脉血与脐带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妊娠母亲外周静脉血、脐带血麻疹IgG抗体浓度分别为(4.883±4.687)ng/ml、(7.280±6.061)ng/ml;妊娠母亲麻疹IgG抗体浓度同正常育龄妇女(P﹥0.05);母亲平均血清麻疹IgG浓度低于新生儿(P﹤0.05);母血与脐血麻疹IgG抗体水平呈正的直线相关关系(r=0.946,P=0.000);曾有麻疹感染史的母亲静脉血麻疹IgG抗体浓度明显增加(β=0.259,t=2.058,P=0.044);自然感染麻疹母亲的脐血麻疹IgG浓度显著高于曾接种麻疹疫苗母亲的脐血麻疹IgG(P﹤0.05)。结论母亲麻疹IgG抗体水平是影响婴儿麻疹发病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宁波市母婴麻疹抗体水平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浙江省宁波市母婴麻疹抗体水平及婴儿母传抗体衰减情况,为探讨降低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率制订免疫措施。方法 在宁波市余姚、象山县选取0,3,6,8和9月龄未患过麻疹的本地常住婴儿及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gG抗体。结果 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0%,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为890.18。6和8月龄时抗体阳性率只有4.1%,0.8%,GMRT分别为4.17,1.59。婴儿麻疹抗体水平与母亲抗体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769,表明婴儿抗体有无及水平与母亲抗体水平有密切关系。结论 6,8月龄婴儿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均很低,几乎无保护作用;降低小月龄麻疹发病,必要时应对6月龄婴儿实行初免以提高保护率,同时提高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婴儿体内麻疹抗体的水平与患麻疹的关系,为降低小月龄儿童麻疹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孕母及其新生儿脐血、婴儿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以1:800作为麻疹显性感染的保护性抗体,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1例孕母及新生儿麻疹抗体滴度多在保护水平以下,保护性抗体IgG水平阳性率分别为23.14%和19.83%,在6月龄和8月龄时保护性抗体IgG水平阳性率分别仅为16.05%和7.41%,新生儿和孕母麻疹IgG抗体阳性具有中度一致性。【结论】可通过对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来提高婴儿抗体水平,并可将麻疹初免时间从8月龄提前到6月龄,同时加强流动儿童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不同乙肝病毒感染状态的孕妇经被动免疫后所生婴儿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选取某院2009年11月~2012年3月114例乙肝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被动免疫组(52例孕妇)和未被动免疫组(62例孕妇),针对其生育婴儿的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两组婴儿出生后抗HBs抗体产生率方面比较,被动免疫组高于未被动免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婴儿在乙肝病毒感染率方面比较,被动免疫组低于未被动免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乙肝"大三阳"孕妇两组婴儿在出生后抗HBs抗体产生率方面比较,被动免疫组高于未被动免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婴儿在乙肝病毒感染率方面比较,被动免疫组低于未被动免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被动免疫在阻断乙肝孕妇宫内感染率方面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The incidence of preterm delivery in New Hampshire has declined dramatically thanks to the concentrated efforts of the state's largest health plan. Find out how the plan identifies women who may be at risk for early delivery, keeps tabs on them throughout pregnancy, and keeps newborns safe and out of the hospital after delivery.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永靖县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婴幼儿碘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全民食盐加碘10年后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90%的地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及婴幼儿的碘营养状况,评价碘盐作为人体碘的主要来源是否能满足碘缺乏病重点人群的碘营养需要和重点人群的碘营养状况.方法 在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90%的地区,随机选择不同生理时期的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新生儿、周岁以内婴儿,对孕妇、哺乳期妇女进行尿碘检测和甲状腺功能测定,哺乳期妇女同时进行乳碘检测,新生儿进行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测,周岁以内婴儿进行尿碘检测.结果 孕早、中、晚期,哺乳3个月以内和哺乳7个月以上的妇女,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74.18、180.37、147.42、126.27和145.26 μg/L,除孕晚期妇女外其余各组妇女的尿碘中位数均达到了WHO推荐标准,但仍有部分重点人群存在碘营养不足;婴儿的TSH均在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筛查正常参考值范围之内,TSH>5μIU/ml所占的比例为14.5%;哺乳3个月以内和7个月以上的妇女,乳碘中位数分别为240.34 μg/L和121.78 μg/L.哺乳3个月以内妇女,乳碘<150 μg/L所占的比例低于哺乳7个月以上的妇女,统计学检验,P<0.01;哺乳期妇女的乳碘与其婴儿的尿碘呈很好的相关性;孕妇、哺乳期妇女TSH不在正常参考值范围的占15.4%,TSH异常者主要分布在尿碘<150 μg/L妇女中.结论 在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90%的地区,在饮食结构比较单一的情况下,碘盐作为主要的碘来源基本能满足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婴幼儿的碘营养需要.但仍有部分人群存在碘营养不足,需加强特需人群的碘营养监测,将重点人群碘营养监测纳入常规监测,并采取适时适量补碘.  相似文献   

14.
15.
Manning SD  Wood S  Kasha K  Martin D  Rioux S  Brodeur B  Davies HD 《Vaccine》2006,24(47-48):6905-6912
Sip is a surface-exposed protein of GBS, which causes severe neonatal disease. Because Sip elicits a protective immune response in mice, we assessed whether pregnant women and newborns have Sip antibodies. Sera were collected from 644 pregnant women and 176 of their healthy newborns, and 10 newborns with GBS disease and their mothers. Using ELISA, most (99%) women and newborns (97%) had serum Sip antibodies, as did most newborns followed through 6 months. This suggests that naturally occurring Sip antibodies cross the placenta and persist into infancy, which underscores the need to study Sip further as a potential vaccine candidat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中国北方农村地区孕晚期妇女及其新生儿的血浆叶酸水平,并评价两者的关联性.方法 2009年5-6月在河北省元氏和乐亭县募集孕妇并观察至分娩.募集时收集一般资料,临产前采集孕妇静脉血,分娩时采集新生儿脐带血,获得资料完整的孕妇与新生儿437对.采用微生物法检测血浆叶酸.孕妇血浆叶酸缺乏定义为血浆叶酸<6.8 nmol/L,低于脐带血血浆叶酸水平第10百分位数者定义为新生儿叶酸相对缺乏.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血浆叶酸水平,x2检验比较血浆叶酸缺乏率;采用logistic回归估计孕妇血浆叶酸缺乏与否与新生儿血浆叶酸相对缺乏的发生风险,进一步按孕妇血浆叶酸水平的五分位数分5组,采用线性回归探讨孕妇与新生儿两者的血浆叶酸水平是否存在剂量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描述新生儿和孕妇血浆叶酸水平的比值和孕妇血浆叶酸水平的关系.结果 孕晚期妇女血浆叶酸平均水平为8.0(95%CI:7.6~8.5)nmol/L,缺乏率为29.3%;新生儿血浆叶酸平均水平为24.0(95%CI:23.1 ~25.0) nmol/L,缺乏率为0.9%.新生儿血浆叶酸水平是孕妇的3.0倍(t=32.519,P<0.01);新生儿血浆叶酸缺乏率远低于孕妇(x2=137.2,P<0.01).调整年龄、体重指数、地区、职业和文化程度后,孕妇血浆叶酸缺乏组的新生儿叶酸相对缺乏的发生风险是正常组的1.96(95%CI:1.02 ~ 3.80)倍;新生儿血浆叶酸水平随孕妇血浆叶酸水平的升高而上升(趋势检验P<0.05).新生儿和孕妇血浆叶酸水平的比值与孕妇血浆叶酸水平呈负相关(r=-0.810,P<0.001).结论 中国北方农村新生儿叶酸营养状况远好于孕晚期妇女;孕晚期妇女与新生儿血浆叶酸水平间存在剂量梯度关系;胎盘对叶酸的主动转运能力随着孕妇血浆叶酸水平的降低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孕妇围生期维生素E摄入量、代谢与子痫前期(PE)的相关性,了解维生素E在PE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0例正常妊娠分娩孕妇(对照组)及500例PE孕妇(观察组)为研究对象,调查两组孕妇维生素E摄入情况,收集孕妇分娩时外周血,妊娠终止时采集胎盘、脐带、脐血及胎膜组织,对比两组孕妇维生素E水平的差异,分析两组孕妇胎膜、胎盘、脐带血SVCT1及SVCT2的表达以及SLC23al多态性。结果两组孕妇每日维生素E摄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外周血维生素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脐血维生素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胎膜、胎盘、脐带血SVCT1及SVCT2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rs33972313位点表现为G/G与A/G,rs34521685表现为A/A与A/G,rs35817838均表现为A/A,rs6886922表现为G/G与A/G,两组间各个位点表达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胎儿附属物SVCT1、SVCT2表达降低会影响母体与胎儿间维生素E的吸收与转运,使胎盘内抗氧化维生素E水平不足,可能导致PE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s)对孕产妇和子代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北京市围生保健管理登记卡"进行分析,排除孕妇及丈夫均为外地户籍、户籍不详及关键信息不全的数据,共纳入出生总数137 832例。结果 137 832例中采用ARTs受孕2 010例,ARTs分娩占总出生数的1.46%,高龄(11.73%,OR=2.718,95%CI 2.546~2.902)及剖宫产(28.22%,OR=2.733,95%CI 2.670~2.808)发生率均高于自然受孕孕妇。多因素分析显示,考虑了高龄的混杂作用后,ARTs受孕产妇严重与极严重高危妊娠发生率增高(OR=2.486,95%CI 2.088~2.959,P=0.000),ARTs受孕产妇妊娠中糖尿病、高血压疾病、肝脏疾病、哮喘、甲状腺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疾病、胎盘相关合并症、产后出血和严重的产时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自然受孕产妇。考虑了多胎的混杂因素后,ARTs受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增高(OR=1.969,95%CI 1.621~2.393,P=0.000),且多胎妊娠与ARTs存在交互作用,表明在单胎妊娠中,ARTs的使用增加了胎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而在多胎妊娠中,ARTs的使用反而降低了多胎妊娠带来的不良妊娠结局。在单胎妊娠中,ARTs增加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的发生率,其中低出生体重和早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围生儿死亡率未增加。结论 ARTs为不孕不育家庭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不同的妊娠期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因此,一定要严格掌握ARTs的医学指征,不可随患者意愿随意使用,妊娠期要严格监测,密切关注孕妇各类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合理科学地使用ARTs。  相似文献   

19.
<正>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是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可显著提升作业工人的职业卫生知识水平~([1])。每年一度的《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对于进一步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倡导和动员全体人民共同关注劳动者,督导用人单位认真履行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广泛宣传职业病防治知识和健康工作方式理念,增强劳动者自我保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