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介绍一种新型脊柱固定器械 ,并报告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用此固定器械治疗胸腰椎骨折 3 6例。结果 此固定器械 ,根据临床需要 ,可行压缩、撑开、成角和中立位固定。结论 治疗效果满意。脊柱损伤只要有手术指征 ,手术时机甚为重要 ,应早期或立即手术 ,有利于脊柱骨折和椎管前方骨块的复位 ,早期也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脊柱外固定器联合内窥镜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脊柱外固定器(percutaneous external transpedicle fixation,PETF)联合内窥镜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003年9月~2007年1月共收治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3例,单节段骨折35例,双节段骨折8例.均应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对伤椎进行体外复位固定,并联合应用内窥镜技术实行椎管微创减压,冉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abroplasty,PVP)用骨水泥固化伤椎19例,经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24例.随访观察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上下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的比值)、后凸角及椎管狭窄率的变化情况,随访6个月时按照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标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无脊髓和神经根的损伤发生,19例行PVP的患者拆除外固定的时间平均为3.74±0.76周,24例骨融合拆除外同定的时间平均在10.4±2.29周.术后随访6~40个月,平均20个月,7例出现外固定器钉孔感染,2例出现螺钉松动,均经相应处理或拆除外同定后治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平均恢复至94.5%±6.44%,较术前的58.56%±6.08%明显改善(P<0.01);后凸角由术前的平均29.00°±6.20°恢复至术后的平均4.51°±3.18°(P<0.01);椎管狭窄率由术前的34.20%±8.62%改善至术后的平均7.54%±3.79%(P<0.01):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后6个月时平均提高1.27±0.58级.结论:脊柱外固定器结合内窥镜下减压技术能实现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体外复位固定和微创减压,既减少了手术创伤又达到了伤椎非椎间融合性同定的目的,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一种有效组合微创手段.  相似文献   

3.
胡绍基 《中国骨伤》1994,7(4):22-22
竹架脊柱固定器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福建漳州市中医院(363000)胡绍基笔者从1988年以来采用自制竹架脊柱固定器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58例,效果显著,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8例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42岁;均为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4.
新型脊柱内固定器治疗腰椎滑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腰椎滑移内固定器(池氏钉)的生物力学特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比较3种的脊柱内固定器的抗拔出力及抗旋转力,并应用自制脊柱内固定器治疗腰椎滑移48例。结果生物力学试验表明,固定螺钉AF-II型与RF-II型及池氏钉-II型拔出力无显著差别,而提拉螺钉AF-II型比RF-II型及池氏钉-II型差。在旋转实验中,池氏钉-II型较AF-II型与RF-II型强,而与正常腰椎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应用48例,复位率达95.8%。随访10~52月,优良率达97.9%。结论池氏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腰椎滑移复位固定器;I度滑移,不需刻意复位;术后适当减少腰椎活动,以利于椎体融合并防止内固定器械的断裂。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USS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 ,1 5例病人平均随访 1 2个月 ,通过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 ,并与传统后路及前路手术进行比较。结果 :USS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率为 86 % ;脊柱后凸角、椎体压缩和椎管矢状径复原率分别为 81 %、95 %和 83 % ,其中后二者与传统后路手术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手术耗时及输血量亦明显低于传统前、后路手术 (P <0 .0 1 )。结论 :模式化的USS操作简便 ,复位满意 ,三维固定牢固 ,是脊柱后路固定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新型脊柱外固定器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应用中的适应证进行探讨。[方法]对4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综合分类,按分类应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进行微创治疗。[结果]42例患者均临床疗效满意,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合理分类,严格掌握适应证,应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可达到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9.
我院从1987年4月至1993年10月采用椎弓根短节段脊柱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150例,疗效满意,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笔者采用方法整复练功、腰部垫枕、用S—3型携带式腰椎牵引固定器(下称腰牵器)并结合中药治疗胸腰段单纯屈曲型压缩骨折,疗效满意,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7例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15~73岁。病程4时~2周。骨折部位:T11~L2之间,两节以上同时...  相似文献   

11.
Dick 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的手术治疗,在骨折复位、后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后,作椎弓根内固定已被公认为一种有效的方法〔1,2〕。该固定具有固定坚强、手术创伤小,保留较好的脊柱功能,但存在轴向撑开力不足,有螺钉折断、松动及继发畸形等问题。本文就我院1992~19...  相似文献   

12.
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56例,均行经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其中单节段受累50例:T10 1例、T11 2例、T12 17例、L1 19例、L2 9例、L3 2例;双节段受累6例:T12和L1 5例、T11和T12 1例。Frankel分级:A级11例,B级23例,C级15例,D级5例,E级2例。结果所有病例脊髓均获有效减压,平均随访18个月,植骨融合良好,无脊柱后凸畸形及内固定断裂或松动等并发症。伤椎高度由术前(1.5±0.2)cm恢复到(2.9±0.3)cm,后凸Cobb角由术前25°±3°恢复到5°±2°。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8例,C级20例,D级16例,E级9例。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是集直视下直接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畸形矫正、重建脊柱稳定一次性完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胸腰椎骨折四种不同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测试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对4种椎弓根内固定器进行评价和比较,以提高脊柱内固定复位内固定效果,使其更符合脊柱生物力学原理,为临床服务。方法:采用新鲜脊柱标本8具,造成胸腰段不稳定骨折,采用4种不同内固定器加以固定,测定它们的生物力学性能,对照比较。结果:胸腰椎骨折采用MRF脊柱内固定,在脊柱强度、刚度和稳定方面比其他3种内固定器械来得强,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MRF脊柱内固定器作脊柱固定,既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又具有更强的整复固定性能,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经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1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病例,并分析前路手术的优缺点、适应证及内固定的选择。结果所有病例脊髓均获得有效减压,15例获得随访,术后平均随访5.5年,发现植骨块融合良好,伤椎高度基本恢复,Cobb’s角由术前平均17°恢复到5°,Frankel分级恢复一级者5例,恢复二级者5例,无变化者5例。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是集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一次完成的有效方法,但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5.
比较RF系统、Dick钉和Harrington棒等三种内固定方法对胸腰椎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机制即强、刚度与稳定性,为临床选择内固定方法提供依据。取7具新鲜尸体脊柱标本,采用Panjabi方法制作损伤模型,用三种内固定方法固定后分组进行分级加载与扭转及标本极限强度试验。结果显示载荷——应变变化、载荷——位移变化以及成角变化:RFDick钉>Harrington棒。认为三种内固定方法均能提高脊柱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但Dick钉复位效果较差,Harrington棒最适用屈曲压缩型骨折,RF适用于大多数的胸腰椎骨折,其复位及固定效果最好。三种内固定方法均不宜过早起床活动。  相似文献   

16.
利用传感器及电测技术,采用新鲜人体胸腰段脊柱标本,评价后路短节段内固定器Steffee钢板、前路Kaneda器械、前路Kaneda与后路CD棒联合应用及后路节段性椎板下钢丝固定哈氏撑开棒四种手术在植骨状态下,治疗脊柱完全性三柱损伤提供的生物力学稳定能力。Steffee、Kaneda器械及节段性椎板下钢丝固定的哈氏撑开棒手术在这种严重损伤类型各有力学弱点,Steffee后伸、Kaneda前屈、节段性椎板下钢丝固定的哈氏撑开棒旋转明显失稳,前后路联合手术在轴压、前屈、后伸、侧弯、旋转五种运动方式皆能提供良好的稳定性。以此方法治疗1例腰椎半椎体切除与1例腰椎肿瘤全切除,随访1年,脊柱稳定,植骨融合满意。作者建议,在脊柱三柱损伤时宜采用前后路联合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17.
前路钛金属圆棒系统在治疗胸腰椎结核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钛金属圆棒系统一期前路重建脊柱稳定的效果及意义.方法总结2000年1月~2002年5月期间收治1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前路钛金属圆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经平均16个月的随访,14例患者脊柱结核均治愈,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3.7个月,后凸矫正角度16°,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前路钛金属圆棒系统治疗胸腰椎结核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自行设计的SRFS固定胸腰椎Gill’s损伤模型的效果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采用5具新鲜胸腰椎脊柱标本,模拟Gill’s损伤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对其固定后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测定.论证其医疗效果。结果SRFS固定胸腰椎Gill’s损伤模型的强度、刚度和脊柱稳定性方面均优于Steffee、RF和Dick器械。结论SRFS固定胸腰椎Gill's损伤后满足生物力学要求。它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伴有脊髓损伤的多节段胸腰椎骨折(multiple—level spinal fracture,MSF)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8月至2010年2月,收治18例伴有脊髓损伤的MSF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20~56岁,平均37岁。其中Ⅰ型(相邻型)10例,Ⅱ型(非相邻型)8例。脊髓损伤按AsIA分级,A级、B级各2例,C级5例,D级9例。18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经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椎板减压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内固定取出前、后拍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和CT片。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4~30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无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加重,脊髓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椎板减压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MSF并脊髓神经损伤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