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吉林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分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进一步查清吉林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分布情况。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及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县、洮南市重点砷中毒疑似病区开展了工作。结果 通过对2个县的5个乡(镇)32个行政村的137个自然村的调查,在32个行政村中,有24个行政村有饮水砷含量超标的井存在,占75%;在所调查的137个自然村中,有27个自然村可定为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占19.71%。另有47个自然村可定为高砷区,占34.31%,高砷区总人口为30709人。2县总的砷暴露人口为3779人。结论 根据环境地理及病情调查结果,可确认吉林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西部平原,致病因子是饮水中砷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2.
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改水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下简称地砷病)是迄今发现时间较短的人体组织、器官广泛受毒害的一种地方病。有关其流行病学报道已不鲜见。切断高砷水源是众所周知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但是有关降砷改水后病区人群砷中毒临床状况变化的报道尚未见到。1999年6月至2000年12月,对包头市土右旗美岱召乡缸房营村地砷病区改水前后人群砷中毒临床变化进行了为期1年跟踪观察。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包头市土右旗美岱召乡缸房营村,砷暴露3~7年,人群饮水含砷量0.05-1.72mg/L,平均水砷值0.21mg/L,病区…  相似文献   

3.
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饮水砷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国内较实用的几种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饮水砷的测定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比对分析结果.另外,针对饮水砷的测定工作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查清湖北省仙桃市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区和高砷水源的分布,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中围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实施方案>与<湖北省高砷水源筛查项目实施方案>,并结合仙桃市的地域特点,选择7个镇(区、场),采取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采用统一试剂盒半定量法筛检居民饮水砷,超标水样再用国标法复核.利用已发现病Ⅸ和本次筛查出的高砷井居民户资料开展线索调查,筛查地砷病病人.结果 仙桃市7个镇(区、场)均存在高砷水源.在81个自然村中水砷超标的有35个村.超标率为43.21%(35/81).共筛查水井4020眼,筛查出超标井269眼,超标井(>0.05 mg/L)检出率为6.69%(269/4020),其中沙湖原种场超标井检出率最高为13.56%(115/848).高砷暴露总人口 1091人,暴露率为5.75%(1091/18 975),儿童高砷暴露人口281人,暴露率为5.82%(281/4826),其中沙湖原种场的高砷暴露总人口为467人,暴露率为13.26%(467/3522),儿童高砷暴露人13为129人,暴露率为12.91%(129/999).结论 仙桃市广泛存在高砷水源,且以沙湖原种场为中心的东南部高砷水源检出率、人口暴露率、儿童暴露率相对较高,防治工作重点应在这一地区尽快落实改水这一根本措施.其他检出率较低的地区也不可忽视,需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做好相应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郑州市居民饮水砷状况以及是否存在地方性砷中毒。方法根据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规律,在全市重点地区选择调查点进行饮水砷测定及砷中毒情况调查。结果全市6个县(市)34个乡(镇)286个自然村共采集测定水样622份,水砷在0—0.1860mg/L之间。首次在位于郑州市东部平原地区的中牟县检测出高砷水井6眼,水砷最高为0.1860mg/L,最低为0.056mg/L,高砷水埋深26—40m。其他县(市)水砷均在0.05mg/L以下,全部在国家规定标准以内。在对水砷超标的重点乡走访调查中,未发现砷中毒病人。结论郑州市存在高砷地区,但是尚未发现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饮水砷暴露地区居民砷中毒病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成人调查方案”的要求,结合山西省既往水砷调查资料,在朔州市山阴县选择了饮用不同浓度高砷水的30个自然村,展开了砷中毒病情调查工作,以便掌握当地居民砷中毒患病情况,为地方性砷中毒科研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山西2个慢性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水砷、氟、碘的分布特点,为氟砷联合中毒及碘对氟、砷中毒的影响等研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分别调查山西省山阴县四里庄村的94口水井及西盐池村的41口水井,测定水砷、氟、碘的浓度,分析浓度分布特点及三者之间的联系.结果 2个村水砷浓度高于0.05mg/L的高砷井分别占39.37%及90.24%;水氟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274 3±1.6550)mg/L及(0.540 0±0.1330)mg/L;水碘浓度平均值分别为(949.985 9±649.097 7)μg/L及(855.197 8±214.883 5)μg/L.四里庄村的水砷浓度与水氟、碘浓度呈负相关,水氟浓度与水碘浓度呈明显正相关.西盐池村砷、氟、碘浓度间不具有任何相关性.结论慢性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水砷、氟、碘浓度分布具有一定的联系.不同地区水文地貌的差异可导致砷、氟、碘分布具有地区性差异.弄清病区砷、氟、碘的分布特点对于砷氟联合中毒及碘对氟、砷中毒的影响等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落实吉林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防治监测全覆盖工作,掌握和评估各项砷中毒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方法 根据国家《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在吉林省7个县(市)开展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改水情况和水砷含量、砷中毒病情的监测.结果 监测的7个县(市)的325个病区屯,全部改水且水砷含量全部合格,水砷含量波动范围为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是否存在地方性砷中毒,以及历史曾有高砷报道的顺义区地方性砷中毒现状.方法在全市10个远郊区县进行饮用水井水砷含量的调查,并在历史高砷地区进行砷中毒情况调查.结果北京市10个远郊区县除顺义外,水砷含量均<0.05 mg/L.全市的超标率为1.62%.顺义地区的水砷含量趋标率为8.06%,最高浓度为0.143 mg/L.未发现砷中毒患者.结论北京市未发现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和砷中毒患者,但仍有潜在型病区存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甘肃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和水源型高砷区改水进度、改水工程运行使用情况、水砷含量及病情,为科学防治和评价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全覆盖调查的方法对甘肃省全部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和水源型高砷区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8个县69个自然村,其中病区村12个、高砷村57个;69个自然村全部完成改水,改水率100%,改水工程水砷合格率100%,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98.55%。砷中毒现症患者145人,患病率0.84%,以男性59.31%、汉族57.93%、文盲和小学学历为主86.21%,年龄分布在14~92岁,平均年龄(63.41±17.74)岁。轻、中、重度患者分别占53.11%、33.79%和13.10%;各县区轻、中、重度患者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χ2=450.428,P<0.01);未发现新发砷中毒疑似患者、鲍温氏病和皮肤癌患者。患者皮肤三联征以色素脱失69.06%和掌跖角化53.96%为主;30.22%的患者有一种体征,39.56%的患者有两种体征,30.22%的患者有三种体征。结论 甘肃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达到消除标准,建议建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查清我国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区和高砷区的分布,为科研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2004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开展饮水型高砷水源筛查、部分地区地砷病病情普查以及改水降砷工程调查。水样采用银盐法或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居民饮水含砷量。结果高砷水源筛查覆盖面为12个省(区)186个县中的4677个自然村,筛查水样48689份,超标水样1336份,超标村342个;病情调查了4个省29个县中的282个自然村,调查村人口数66312人,查出砷中毒病人3805人,其中皮肤癌病人61人,砷中毒总患病率为5.74%;改水降砷工程调查8个省41个县中的1250个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的有1040个,占83.20%;报废工程97个,占7.76%;水砷达标工程925个,占74.00%。结论西部地区高砷井分布范围较广,病情重,改水工程达标率不高,报废较严重,应加强防治工作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应县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查清应县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流行范围、分布特征和危害程度。方法采用拉网调查方式对应县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测定饮水中含砷量、含氟量、临床砷中毒患者尿砷以及当地自产粮食中含砷量。结果经检测有197眼饮水井砷超标,超标率达16.49%,不同含砷量的水中含氟量不同(F=21.83,P<0.01),水砷有随井深增加而增高(F=187.53,P<0.01),水氟有随井深增加而降低(F=27.98,P<0.01)。居民尿砷超标率达26.37%,粮食砷均低于国家限量卫生标准,查出临床砷中毒患者216人。确定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村18个,均为轻病区,病区人口16482人。结论应县高砷暴露区域广,居民饮用高砷水时间短,病情轻,低氟低砷水源多埋深于50m左右,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安全水源,以保证综合的降氟除砷改水工程防治措施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2004-2006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特点,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以往水砷筛查结果,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3个旗(县)的51个高砷自然村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在水砷为0.05~0.15 mg/L的自然村,对饮用高砷水的家庭成员进行调查:在水砷>0.15 mg/L的自然村,进行病情普查,普查率不低于90%.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按<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11-2001)进行.结果 共调查病区居民28 083人,检出砷中毒患者3978人,检出率为14.17%(3978/28 083).其中可疑患者1722例,检出率为6.13%(1722/28 083);轻度患者1897例,检出率为6.75%(1897/28 083);中度患者329例,检出率为1.17%(329/28 083);重度患者30例,检出率为0.11%(30/28 083).病情主要以可疑和轻度为主.检出皮肤色素脱失2428例,检出率为8.65%(2428/28 083);皮肤色素沉着895例,检出率为3.19%(895/28 083);掌跖皮肤角化1821例,检出率为6.48%(1821/28 083);皮肤色素脱失和皮肤色素沉着同时表现的有598例,检出率为2.13%(598/28 083);皮肤色素脱失、皮肤色素沉着和掌跖皮肤角化同时表现的有265例,检出率为0.94%(265/28 083).皮肤损害以皮肤色素脱失和掌跖皮肤角化改变为主.患病人群主要集中于40岁以上年龄组,占89.52%(3561/3978).男性检出率[15.08%(2209/14644)]高于女性[13.16%(1769/13 439)].结论 呼和浩特市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表现轻,但病情监测工作仍不能忽视,今后仍应加大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4.
2006和2007年湖北省高砷水分布及地方性砷中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湖北省高砷水的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取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9个县(市/区)浅层地下水含砷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对超标和可疑水样用国标法复检;并对存在高砷水的县(市/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 2006年检测了6个市(区)、446个村、10 028口井,其中5个市(区)有高砷水井(>0.05mg/L)分布,水砷超标率为5.29%(530/10 028).2007年检测了17个县(市/区)、1282个村、19 086口井,其中部分调查县(市/区)与2006年相重叠,结果11个县(市/区)有高砷水井分布,水砷超标率为1.74%(333/19 086).两年共检测水样29 114份,其中水砷超标863份,总超标率为2.96%,主要分布于12个县(市/区)、179个村,水砷最高为2.012mg/L.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调查确诊4例患者,其中重度病例2例,中度1例,轻度1例.结论 高砷水在湖北省广泛分布,但病情较轻,应尽快对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及病例建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山西省高砷区和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区的流行范围和危害程度,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地方病防治项目方案》,在山西省选择了200个村作为调查村;水砷筛查采用半定量试剂盒法,水砷定量测定采用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法(HG—AFS)进行,地砷病诊断按国家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进行,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forwindows软件进行。结果共筛查了234个村,其中有28个村(分布在4个县)水含砷量超过了国家标准(O.05mg/L),水样超标率3.98%,高砷暴露人口21197人。高砷水源普查发现,有19个村水含砷量超过了0.15mg/L。病情普查显示,19个村中除1个村为重病区外,其余18个村均为轻病区。患者病情以中度以下为主,患病人群主要集中于中老年,不同性别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4,P〉0.05),病情程度与饮用水含砷量高低有关(H=40.31,P〈0.01)。结论山西省发现了新的高砷区和地砷病病区,大部分为轻病区。今后仍应继续进行高砷水源筛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区饮用水中形态砷化物水平,为地砷病防治和科研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山西、安徽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地砷病病区采集高砷井水水样,高压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种形态砷化物。结果地砷病病区饮用水的形态砷化物主要是3价的无机砷(iAs^Ⅲ)和5价的无机砷(iAs^Ⅴ),含有机砷量很低。安徽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水样中iAs^Ⅲ明显高于iAs^Ⅴ,分别占总砷的85.2%(297.07μg/L)和73.4%(103.45μg/L),97%(27份)和80%(48份)的受检水样中iAs“占含总砷量的60%以上;山西省水样iAs^Ⅲ和iAs^Ⅴ水平差别不明显。结论不同地砷病病区水体形态砷化物水平和分布存在差异,在对饮用水中总砷测定的同时,有必要测定和分析形态砷化物iAs^Ⅲ和iAs^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的病情分布,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根据《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在已确定的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周围选择10个县的37个村进行水砷含量和病情调查;水砷含量检测采用原子荧光法,砷中毒病情诊断按《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 211-2001)进行诊断。结果 37个村中,未改水村12个、已改水村25个,未改水村水砷超标现象比较严重,最高的达到了0.498 0 mg/L,已改水村中,水砷含量最高的为0.043 2 mg/L,最低的为0.000 1 mg/L,符合国家饮用水水砷卫生标准(〈0.05 mg/L);未改水村共调查了13 332人,查出砷中毒患者155人,患病率1.16%(155/13 332),其中轻度患者104人,占0.78%(104/13 332),中度患者51人,占0.38%(51/13 332),无重度患者;根据病区判定标准,这12个村均为新发现的砷中毒病区。已改水村共调查19 603人,查出砷中毒患者260人,患病率1.33%(260/19 603),其中轻度患者223人,占1.14%(223/19 603),中度患者36人,占0.18%(36/19 603),重度患者1人,占0.005%(1/19 603)。本次调查的37个村病情较轻。结论在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周围仍然有新病区出现,今后应注重在病区邻近地区进行水砷和病情的调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山西省的地方性砷中毒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吉林省砷中毒病区范围及饮水高砷的分布规律.方法采取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半定量检测饮水含砷量,对超标(≥0.05mg/L)水样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进行复检。结果对9个县(市、区)的2063个自然村进行了筛查工作.其检测水样40536份,检出超标水样2598份,超标率为6.41%,其筛查出有超标水源的县(市)6个.占所筛查县的66.67%:高砷自然村283个,占所筛查自然村的13.72%:高砷暴露人口近13万人,其中儿童近3万人结论.吉林省西部平原地区高砷水源分布较广,且部分地区已有砷中毒的病情流行.需尽早开展全面的高砷水源筛查及病情普查工作,以便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9.
燃煤型砷中毒病区居民总摄砷量与病情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对燃煤污染型砷中毒不同流行强度的几个有代表性地区村和对照点的调查,发现其主要砷源均来自高砷煤燃用污染,从空气和烘炕后玉米、辣椒中摄入砷量占总摄砷量的90%以上;总摄砷量与疾病流行强度、煤砷、尿砷、发砷含量呈直线相关,推算出四个回归方程。并对燃煤型砷中毒的病区划分及选用的指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