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用尼莫地平降低血压 ,提升颅内压 ,从而控制高血压脑内出血。方法 :将 6 5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5例 ,用尼莫地平 10mg静滴 ;对照组 30例 ,用 2 0 %甘露唇 2 5 0ml,每日 2次或 3次 ,两组治疗 7天 ,2周内复查头颅CT。结果 :治疗组的血压平均由 179/ 10 4降至 15 1/ 91mmHg ,对照组由 181/ 10 8降为 180 /10 3mmHg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对照组血肿扩大 18例 (6 0 % ) ,治疗组为 3例 (8 5 7% )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对照组死亡 7例 ,因脑疝 6例 ,并发症死亡 1例 ;治疗组因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死亡 1例。结论 :尼莫地平可扩张血管 ,降低血压和提高颅内压 ,使破损血管壁的跨壁压力梯度下降 ,有止血和防止再出血的功能 ,可作为首选抢救药物之一 ,发病早期患者无脑疝或因颅高压引起的昏迷 ,就不要用甘露醇类的降低颅内压的药物 ,以免血肿扩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高渗盐液对颅内压增高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高渗盐液与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增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RCT共275例患者。Meta分析表明:高渗盐液对颅内压增高的成功控制率(92_31%)较甘露醇(74.44%)明显增高(P〈0.01);高渗盐液对颅内压降低程度较甘露醇更大(P〈O.01);高渗盐液较甘露醇作用持续时间更长(P〈0.01)。但是两组患者生存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渗盐液较甘露醇更能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增高且持续时间更长,在临床上可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临床疗效O方法将62例tSAH患者按人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5、7、10、14、21d进行GCS评分,颅骨钻孔放置脑实质型颅内压探头连续监测颅内压14天,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5、7、14、21天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伤侧大脑中动脉(MCV)的收缩峰血流速度(vp),伤后3月进行GOS评分。结果治疗7d后,治疗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JP〈0.05),而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d,治疗组MCVV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脑血管痉挛(MCAVp〉120cm/s)发生率(11/31,35.5%)明显低于对照组(18/31,51.6%,P〈0.05),治疗组预后良好率(83.9%,26/31;GOS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8.1%,18/31;GOS1-3分,P〈0.05)。结论在tSAH患者伤后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可以减少CVS的发生,改善tSAH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脑复康对麻醉犬颅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观察脑复康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54只健康犬分为7组:①静滴脑复康组(10只);②静滴甘露醇组(10只);③静滴硝酸甘油组(10只);④先静滴脑复康,后静滴硝酸甘油组(6只);⑤先静滴甘露醇,后静滴硝酸甘油组(6只);⑥先静滴硝酸甘油,后静滴脑复康组(6只);⑦先静滴硝酸甘油,后静滴甘露醇组(6只)。观察每组动物颅内压,血压,心率、呼吸及右颈总动脉和椎动脉血流量的变化。结果①静滴脑复康及甘露醇均可引起犬正常颅内压的明显下降(P〈0.05),但前者以静滴后10min,后者以用药后20min时颅内压下降最为显著,同时两者对椎动脉和颈总动脉的血流量及对心率、呼吸、血压均无明显影响(P〉0.05)。②静滴硝酸甘油在引起犬颅内压明显升高(P〈0.01)的同时,亦可引起动物血压的明显下降(P〈0.05)及心率稍加快,但颈总动脉和椎动脉血流量只有轻微下降。③先给脑复康和甘露醇可有效地预防硝酸甘油引起的颅内压升高,与仅用硝酸甘油组比,相差明显(P〈0.01);此外,甘露醇对硝酸甘油引起的血压下降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④脑复康和甘露醇均可明显地降低由硝酸甘油升高的颅内压(P〈0.05)。结论脑复康对硝酸甘油引起的颅内压升高有明显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其效果与甘露醇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小骨窗血肿显微清除术和血肿穿刺术对伴脑疝形成的高血压性基底核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清除脑内血肿48例,CT定位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治疗41例;两组术前性别、年龄、GCS评分、发病时间、血肿量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小骨窗显微手术组和血肿穿刺组在存活率(83.3%,58.5%)、病死率(16.7%,41.5%)、再出血率(2.1%,17.1%)、良好率(50.0%.24.4%)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脑疝形成的高血压基底核脑出血具有脑疝解除快,再出血率低.病死率低等特点,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亚低温脑保护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索亚低温脑保护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8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分为(1)亚低温治疗线:31例,其中脑出血分级Ⅱ级1例,Ⅲ级9例,Ⅳ-Ⅴ级21例,于伤后24h内接受轻度低温治疗,直肠温度维持在33℃-35℃,颅内压在20mmHg以下,治疗时间为24h;颅内压高于20mmHg治疗72h,而颅内压持续在30mmHg以上或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高行CT检查,以确定是否有颅内血肿形成。(2)常规治疗组;54例,脑出血分级Ⅱ级2例,Ⅲ级16例,Ⅳ-Ⅴ级36例,于伤后24h内以常规药物治疗,根据GOS预后评估系统评价两组患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亚低温组轻残8例,中残11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5例,恢复良好率为25.81%(8/3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性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具有减轻高血压脑出血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速宁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惠者预后的影响。方法SAH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速宁合并尼莫地平治疗)及对照组(44例,单用尼莫地平治疗),两组均于发病3d内接受治疗。1月后根据GOS评定疗效。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治愈率、致残致死率及Barthelindexes(BI)无明显差异。速宁治疗组再出血的发生率(15%)较对照组(31.82%)明显减少(P〈0.05),而两组中脑缺血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基本相同。结论速宁与尼莫地平合用并不能改善SAH患者的预后,但可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单盲方法,对96例经CT证实为急性脑出血病人,在起病48h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差及颅内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的改变。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较对照组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明显缩小(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P<0.01),血肿体积则改变不明显。结论:在脑出血急性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可明显改善其病情。  相似文献   

9.
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5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尼莫地平100ml(20mg),微泵维持10h,1次/d,连用14d;对照组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和复方丹参液250ml静滴,1次/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8.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钙离子拮抗剂治疗脑出血合并梗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75例脑出血合并脑梗塞住院病人的研究,探讨一定剂量的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硝苯吡啶)对出血-梗塞型混合性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清除血肿、降颅压、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一定剂量的硝苯吡啶或尼莫地平。结果:两组间比较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警惕脑梗塞的发生;出血合并梗塞早期应用尼莫地平或硝苯吡啶,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穿刺引流术对脑出血后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后穿刺引流术和药物保守洽疗对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随机接受经额叶血肿穿刺引流术(微创组)或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分别于治疗第3和14天时评价治疗前后血肿和脑水肿体积改善程度、再出血发生率、血肿完全吸收时间,以及微创组患者血肿引流时间、血肿清除率、手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安全性。结果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再出血,对照组有6例患者(20%)于治疗开始3d内因严重脑水肿致脑疝形成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刨组穿刺引流术后无一例发生穿刺相关性脑出血、颅内感染及死亡。微创组患者血肿完全吸收时间[(7.41±5.84)d]短于对照组[(23.15±8.4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897,P=0.000)。治疗第3天时两组患者脑水肿体积比较,对照组[(58.42±11.56)ml]明显大于微创组[(8.47±7.7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42,P=0.000);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比较,微创组(30例,93.75%)优于对照组(20例,66.67%;P=0.007)。结论穿刺引流术可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程度,具有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等渗透剂量的20%甘露醇与15%高渗盐水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颅内高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03—2012‐03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颅内高压患者1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20%的甘露醇,B组采用15%的高渗盐水。甘露醇和高渗盐水均为等渗透剂量。结果 A组和B组颅内压下降幅度分别为(8.9±1.2)mmHg和(9.2±1.6)mmHg ,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颅内压下降到治疗后最低的时间、剂颅内压显效时间、持续时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治疗后MAP为(72.5±11.5)mmHg ,B组为(96.2±11.2)mmHg ,2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治疗后CPP为(58.3±9.8)mmHg ,B组为(67.2±9.8)mmHg ,2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治疗后3 h血钠浓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也明显高于B组,2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血浆渗透压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5%高渗盐水能够取得与20%甘露醇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颅内高压相同的治疗效果,但高渗盐水能减少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白蛋白在急性脑干出血中的疗效。方法将48例脑干出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甘露醇及常规治疗。治疗组早期给予白蛋白10g静滴,1次/d,共7d。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病死率明显降低(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白蛋白治疗脑干出血可明显著提高生存率及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14.
CT引导微创钻颅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微创钻颅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29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至治疗时间为7-24h,靶点设在血肿最大层面的外1/3与后1/3交叉处,进行微创钻颅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术中及术后控制血压。内科保守治疗的2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分别于入院2周、4周时按统一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290例,其中显效85例,有效110例,效果差45例,死亡50例;总有效率67.24%,死亡率17.24%。对照组265例,其中显效10例,有效10例,效果差70例,死亡175例;总有效率7.55%,死亡率66.04%。两组总有效率和死亡率相差显著(P〈0.01)。结论 微创钻颅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无创颅内压监护在迟发创伤性颅内血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创颅内压(NICP)监护存迟发性创伤性颅内血肿(DTIH)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应用NICP监测技术前瞻性地对86例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的颅内压(ICP)进行动态监护,评价NICP监护在发现DTIH中的作用。结果86例TBI患者经CT证实有17例为DTIH,其中15例需手术治疗,发现时间为伤后6~74h,平均19.6h。监测结果显示迟发血肿侧ICP较对侧明显增高[(380±62)mmHg:(254±56)mmHg,P〈0.01],而且明显高于69例伤后24h无DTIH患者的平均ICP[(380±62mmHg:(242±65)mmHg,P〈0.01]。16例监测到ICP增高与CT检查结果吻合(94.1%)。结论NICP监护是一种简单、无创、有效的TBI监护技术.对早期诊断DTIH可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微创穿刺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我院经微创穿刺抽吸术治疗的15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死亡35例,术前瞳孔未散大者死亡率8.3%(9/108),出现瞳孔散大者死亡率54.2%(26/48)。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致脑疝或濒临脑疝的病人应选择传统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微创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按CT确定血肿部位,选择距离血肿最近处为穿刺点,尽量避开大血管及主要功能区。行头皮小切口3.0cm,颅骨钻孔,剪开硬脑膜。脑针沿CT所示血肿方向穿刺,流出陈旧血液后,取出脑针。用多侧孔引流管置入血肿腔,抽吸血肿。如果阻力不大,可尽量多吸出血肿,如阻力较大,可变换引流管的方向和深度。一般抽出血肿量的60%-80%,缝合切口,固定引流管。术后观察4-6h,如无新鲜血引出,可注入尿激酶2万U+5ml生理盐水,关闭引流管4-6h后开放。可见部分陈旧不凝血引出。复查CT,如血肿清除不满意,可每4-6h注入尿激酶2万U+54ml生理盐水。直至血肿清除满意(血肿量的80%以上)后拔除引流。同时给予脱水、止血、预防并发症治疗。结果:本组共48例,术后死亡3例,死亡率6.25%,其中再出血死亡1例,合并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合并呼吸道感染呼吸功能衰竭死亡1例。存活45例,术后功能恢复采用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I级6例(13.3%)Ⅱ级18例(40%)Ⅲ级19例(42.2%)。Ⅳ级2例(4.4%)术后再出血1例,术后合并消化道出血3例。术后合并呼吸道感染8例。结论:应用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即可清除血肿,又避免了传统开颅手术带来的损伤。有利手术病人术后功能的恢复。在早期清除血肿的同时,不仅解除了血肿的占位效应。降低颅内压。同时可减轻血肿分解产生的毒性物质的损害。对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及CT引导血肿吸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58例,CT引导血肿吸引52例。2组年龄、术前血压、血肿量、术前GCS评分及发病至手术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血肿清除量:小骨窗组优于血肿吸引组(P〈0.01);术后48h意识好转率小骨窗组(77.6%)高于血肿吸引组(65.4%),差异有显著性(P〈0.05);再次出血率,CT引导血肿吸引组高于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组(P〈0.05)。结论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清除血肿充分、止血彻底,疗效优于CT引导血肿吸引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指导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资料完整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均采用钻孔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引流术后的血肿清除率、颅内压值、甘露醇使用病例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住院天数及预后。结果脑室探头血肿穿刺引流23例,血肿穿刺联合对侧脑室探头脑室引流9例。平均手术时间28.3 min,术后24 h内CT复查平均血肿清除率65.25%,NICU病房平均住院天数6.3 d,使用甘露醇治疗7例,术后颅内压<20 mmHg 30例,≥20 mmHg 2例。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20例,中残6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能指导控制引流量,避免颅内压波动和再出血风险,指导药物治疗来降低并发症,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并改善预后,两者有效结合是高血压脑出血重要的微创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孪(CVS)患者应用尼莫地平防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04-2014-01收治的7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如脱水、降颅压及止血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59%,明显好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再出血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尼莫地平在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出现痉挛方面疗效显著,较好地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再出血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