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RCT在肺部间质性病变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对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6例临床疑诊为间质性肺疾病的患者进行胸部X线、常规CT和HRCT检查,并对照分析。结果 HRCT对肺内小结节阴影、线状或网状阴影、蜂窝状阴影、毛玻璃样阴影以及细支气管病变、肺气肿和等间质性肺疾病常见征象显示率明显高于X线胸片和常规CT。结论 HRCT对肺部间质性病变诊断明显优于X线胸片和常规CT。  相似文献   

2.
杨勇 《中国医药指南》2012,(28):158-159
目的对比分析高分辨断层摄影术(HRCT)与X线胸片检查对老年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临床已经诊治确诊为间质性肺炎的老年患者,对其以往胸部CT和HRCT与胸部平片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常规胸片表现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模糊,网格状影、结节影及斑片影。HRCT表现出磨玻璃影、网状影、蜂窝影及支气管扩张等征象,16例临床确诊为间质性肺炎的患者,经胸部HRCT诊断的有13例,而胸部平片诊断的仅有3例,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RCT显示老年间质性肺炎的特征明显高于胸部平片,且HRCT可以反映间质性肺炎的病理和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胸部X线片(以下简称胸片),胸部CT(以下简称CT),高分辨CT(以下简称HRCT)对特发性肺问质纤维化(以下简称IPF)的诊断价值,探讨它们动态变化与IPF疗效的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符合中华医学会1994年颁的IPF诊断标准的病例56例均作胸片、CT、HRcT的检查并随访12至48个月,分析其动态变化与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IPF X线胸片主要表现:早期双下肺模糊磨玻璃密度增高影,提示肺泡炎性改变;中期两下肺野,外周出现线性条状纹理,以网状、网结状阴影为主;晚期囊泡状改变,出现蜂窝肺,肺客积缩小,膈肌上抬,叶间裂移位.CT的IPF主要表现:胸膜下方弓形线影系支气管周围纤维性变和肺泡萎陷所致;网线影提示小叶间隔和肺泡壁增厚;蜂窝影更早发现,好发于胸膜下,大小不等,多在10mm内,壁厚等均匀,呈筛空状阴影.HRCT的IPF主要表现:由于进一步提高了PWA空间分辨率,对早期肺泡炎与纤维化鉴别以及蜂窝肺的早发现极有帮助.它无创,不需对比,比胸片、CT更能动态观察判断疗效及预后.结论:胸片、CT、HRCT的联合运用能更细致、准确地反映IPF的影像学特征.诊断还须结合临床、肺功能、肺活检并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间质疾病,职业性疾病和结缔组织疾病.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30例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选择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患者30例,全部病例均摄胸片,其中28例行高分辨CT(HRCT)扫描.对所有病例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中,胸片均显示两肺纹理增多、紊乱、模糊,片絮状模糊影17例,不规则实变影12例,肺透光度增强27例.抗炎治疗后复查肺部无明显好转,6例不同程度加重.28例行HRCT检查,表现有毛玻璃样病变26例,斑片模糊影14例,不规则致密片状影20例,条索状致密影26例,多囊状改变2例,肺气肿27例.5例CT随访好转, 3例CT随访病变进展.结论:X线胸片可对本病先期诊断作出提示,HRCT对诊断BPD有一定特征性表现,可作为无创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和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CT表现。方法2例PLAM和1例PLCH均行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并分析其CT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 PLAM的典型影像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的薄壁囊状阴影,囊壁间肺组织正常;PLCH的主要影像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的囊腔影、结节影并存,易发生肺间质纤维化。结论PLAM及PLCH都属于肺少见弥漫性囊性病变,结合典型CT表现及临床特征,不难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6.
王卫洪  李玉飞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1986-1987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影像学表现,意在提高对本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我院近几年已确诊了的6例PAP病人的X线和CT表现,结合病人的生化病理检查结果和临床治愈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典型的胸部X线表现为从两肺门向外放散的弥漫细小的羽毛状或结节状阴影,有典型"蝶翼征"酷似肺水肿.(2)胸部高分辨CT(HRCT)有很高的诊断价值:①早期表现:双肺弥漫性斑片状阴影,形成典型的"地图样分布"、"碎石路表现"、"肺水肿样表现".②晚期表现:双肺实变或间质纤维化改变.结论:充分了解PAP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相关疾病做好鉴别,能很大程度提高对该病的确诊断率,当然最终诊断是肺部穿刺或肺泡灌洗后确诊.  相似文献   

7.
左玮  白薇  余晶晶 《江西医药》2011,46(9):789-791
目的总结肺泡蛋白沉着症在胸部CT、HRCT上的表现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的胸部CT及HRCT征象。结果 PAP肺部影像表现呈多样化,其在CT及HRCT的主要表现可归纳为:地图样分布、肺实变样及铺路石样改变等。但有2例患者出现误诊。结论胸部CT及HRCT可以充分显示肺泡蛋白沉着症具有病变肺组织与正常肺组织截然分开、地图样改变及铺路石征等特点,结合其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不平衡的临床背景可基本对本病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高分辨率CT(HRCT)技术对胸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胸部病变患者常规CT和HRCT图像。结果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HRCT检查:胸膜下陷、肺内小结节影、肺内磨玻璃样影、小叶间隔增厚及蜂窝状改变等常规CT无法显示征象;支气管扩张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HRCT检查:边界不清低密度区、轨道征、肺大泡及印戒征等常规CT无法显示的征象;周围型肺癌HRCT检查显示: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及空泡征;良性结节HRCT显示:灶周肺气肿、晕征。结论 HRCT可提高胸部病变的诊断率,可作为常规胸部CT的补充及进一步无创性检查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着症(PAP)的X线及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PAP的X线及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寻求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的CT及HRCT征象。结果 PAP胸部影像表现呈多样化,X线平片呈非特异性弥漫分布的肺泡实变影或磨玻璃阴影,CT及HRCT扫描双肺见散在磨玻璃影和实变影,且以双侧中下肺野为主,病变呈地图样分布,碎石路征、肺泡实变影内的空气支气管征及肺间质纤维化样表现等。肺部阴影重而临床症状相对较轻,可出现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分离现象。结论 CT及HRCT可清楚显示PAP的影像特征,结合临床病史,能较准确地做出PAP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表现,意在提高对本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娄底市中心医院近几年已确诊了的6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X线和CT表现,结合患者的生化病理检查结果和临床治愈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典型的胸部X线表现为从两肺门向外放散的弥漫细小的羽毛状或结节状阴影,有典型"蝶翼征"酷似肺水肿。②胸部高分辨CT(HRCT)有很高的诊断价值:a.早期表现:双肺弥漫性斑片状阴影,形成典型的"地图样分布"碎石路表现"肺水肿样表现";b.晚期表现:双肺实变或间质纤维化改变。结论充分了解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表,并与相关疾病做好鉴别,能很大程度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当然最终诊断是肺部穿刺或肺泡灌洗后确诊。  相似文献   

11.
王建平 《中国药业》2009,18(15):68-69
目的分析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胸部X线和CT表现特征,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PAP的6例患者的胸部X线和CT表现,探讨PAP的影像病理学联系及多层CT表现特征。结果6例患者多层CT表现为双肺散在分布毛玻璃样高密度影,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呈地图样表现,小叶间隔增厚,可见间隔水肿及淋巴细胞浸润,HRCT呈铺路石样改变。结论PAP的多层CT表现能够反映其病理学特征,边界清楚的毛玻璃样高密度影呈地图样及铺路石样表现能高度提示PAP,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 PLAM)的高分辨率CT( HRCT)表现及病理表现,探讨HRCT对PLA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行HRCT检查的PLAM患者8例资料,分析其病理表现与HRCT特点。结果病理检查结果示肺组织呈弥漫性囊状改变,增生的不典型平滑肌细胞沿细支气管壁、肺泡壁、淋巴管壁和血管壁周围分布,形成结节。所有病例HRCT可见两肺弥漫、多发、分布大小不等的类圆形薄壁囊腔影,囊腔影直径约3~32 mm,囊壁厚小于2 mm,囊壁外可见贴壁的血管影。2例囊腔间可见正常肺组织,伴发胸膜下肺大疱1例,气胸2例,小叶间隔增厚2例,局限性磨玻璃影1例,纵隔淋巴结增大1例,乳糜胸2例,胸腔积液4例,腹部淋巴管肌瘤、乳糜腹1例。结论 PLAM的HR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HRCT可显示PLAM的病理特征,对明确诊断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赵亚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8):2786-2787
目的:比较高分辨X线断层摄影术(HRCT)、X线胸片检查对老年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临床疑诊为间质性肺炎的老年患者进行胸部HRCTN胸部X线平片检查,并对照分析.结果:29例患者中经胸部HRCT诊断的25例,胸部X线平片诊断的有4例,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RCT表现老年间质性肺炎的特点明显高于胸部平片,且HRCT可以反映间质性肺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黄斌  黄德尤  黄忠包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62-2963
目的:探讨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致肺损伤的影像学征象,并与病理学基础对照分析.方法:对8例PQ中毒患者的胸片及胸部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早期(<7 d)以肺纹理增多、模糊为主,部分出现磨玻璃样变;中期(7~14 d)主要表现为两肺弥漫磨玻璃样变和两下肺基底段肺实变;晚期(3周后)以肺间质纤维化及肺实质损害为主.结论:胸片、CT均能很好显示PQ中毒肺损伤的病理演变过程,对评估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肺淋巴管肌瘤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的体会并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例经胸腔镜活检病理确诊的肺淋巴管肌瘤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腔镜检查结果。结果 2例皆为女性,均有活动后气促,1例有乳糜胸,1例同时有气胸和乳糜胸,均无咯血。2例高分辨CT(HRCT)均示肺部弥漫分布薄壁囊腔透光区。行胸腔镜活检病理检查确诊。结论肺淋巴管肌瘤病临床罕见,HRCT检查对PLAM具有诊断价值,育龄妇女发生的渐进性呼吸困难、气胸、乳糜胸应及时进行胸部HRCT检查,应用胸腔镜活检是早期确诊的重要手段。目前该疾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IPF)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25例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胸部X线、肺高分辨CT(HRCT)、肺功能检查等.结果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具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多数界于上述两种病变之间,X线和CT兼具二者特点,肺功能多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血气分析表现以低氧血症为主,部分合并二氧化碳潴留.结论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具有其独特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其中临床症状及胸片是诊断的重要线索,HRCT对诊断的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是一种罕见的弥漫性、进行性肺间质疾病,以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间隔和肺血管、淋巴管周围的不典型平滑肌细胞进行性浸润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为其他肺间质性病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笔者通过对8例经过病理证实的PLAM患者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RCT在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及外院诊断为DPB的患者19例,总结分析胸部HRCT及鼻窦CT表现特征。结果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主要HRCT征象:①双肺弥散分布的小叶中心性结节;②树芽征;③支气管扩张;④肺间质纤维化。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胸部HR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89%患者合并副鼻窦炎,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胸部CT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该院收治的1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的胸部CT表现随着中毒时间的增加而发生不同的影像学改变,早期(〈7 d)主要表现为双肺纹理明显增粗增多,双肺胸膜下区分布为主的多发楔形实变影及磨玻璃密度增高影;中期(7~14 d)以双肺内广泛分布的磨玻璃密度影改变为主,同时伴肺纤维化、肺实变、双侧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晚期(〉14 d)高分辨率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HRCT)影像表现主要为双肺胸膜下区的间质纤维化。另外,患者吸收中毒剂量少时胸部损害程度相对较轻,剂量多时胸部损害的程度相对严重。结论百草枯中毒时胸部CT有特定的影像学表现,特别是HRCT对肺损伤的早期轻微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CT图像的变化对病情进展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阙启河  吴晟 《海峡药学》2016,(12):234-236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多排螺旋CT(HRCT)检查对药源性肺病(DILD)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旨在提高对药源性肺病的诊治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病理诊断或临床确诊的药源性肺病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的HRCT扫描,根据其影像表现探讨HRCT检查对DILD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9例患者中,抗肿瘤药物7例、抗心血管药1例、水杨酸制剂1例;临床均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干咳伴气促,其中3例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1例出现顽固性低氧血症,体征双肺闻及啰音3例、闻及爆裂音6例、低热2例;胸部HRCT检查:双肺多发散在斑片小片状浸润影夹杂少许散在腺泡样小结节1例、双肺多发毛玻璃影及散在索条影伴部分小灶性实变3例、肺部单发毛玻璃影1例、双肺散在索条网络影伴部分蜂窝肺4例、胸腔少量积液2例;停药并激素治疗后病灶完全吸收5例、肺纤维化持续存在4例;临床分型:急性肺泡浸润型2例、急性间质浸润型1例、慢性间质浸润型5例,急性肺水肿1例.结论 DILD的HRCT影像上以间质性炎症和弥漫性间质纤维化为主要影像表现,其中渗出性肺泡浸润可出现于药物使用的初期.HRCT影像检查对发现早期肺损害,明确病变的范围、程度和病程演变、评价预后及鉴别诊断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尽早诊断、及时停药并调整治疗方案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