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注射液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方法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溶栓治疗加常规抗凝、抗血小板、抗心肌缺血、强化降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临床效果、心肌酶、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末内径与射血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采用磷酸肌酸钠注射液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急性心力衰竭患者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照组给予标准心力衰竭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相关心衰指标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8%(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期E峰/A峰比值(E/A)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增加(P均<0.05);NT-proBNP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安全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严重急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磷酸肌酸钠联合丹参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8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1g,2次/d和丹参酮400mg,1次/d静脉滴注,观察射血分数(EF)、梗死后心绞痛和心率失常发生率。结果用药2周后,两组对比治疗组在EF、梗死后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丹参酮干预性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溶栓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冠脉循环,保护心肌细胞,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张晓旭 《海峡药学》2016,(11):89-92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分别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与硝酸甘油进行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甘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不同药物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经不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BNP、TC、LDL-C等临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心脏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重组人脑利钠肽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治疗后BNP、左心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TC、LDL-C等临床指标改善明显,心脏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也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诺欣妥联合新活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者7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诺欣妥联合新活素,39例)和对照组(常规药物,3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水平和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稍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诺欣妥联合新活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益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疗效。方法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静脉给药。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脑钠肽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6%,观察组为84.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脑钠肽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脑钠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CH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诊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4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1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71例联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增加(P<0.05),血清脑钠肽降低(P<0.05),心功能分级改善(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6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血清脑钠肽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分级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新活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时对左室射血分数的改善作用。方法 7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治疗组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新活素治疗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新活素能明显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9.
王志强 《海峡药学》2016,(4):184-185
目的 探究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同时并发急性心力衰竭63例患者作为探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33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艾司洛尔静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射血分数变化,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NT-proBNP水平无变化,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NT-proBNP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左心射血分数无变化,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改善左心射血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 应用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明显改善其左心射血分数,NT-proBNP水平,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河南省范县人民医院2015年5月~2016年10月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脑钠肽(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收缩压(SBP)、心率(HR)、呼吸频率(RR)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左西孟旦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情况,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彭雯 《中国医药》2013,8(9):1209-1210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心力衰竭药物合用磷酸肌酸钠,对照组给予使用常规心力衰竭药物.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以及治疗后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2%(74/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67/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SD、LVEDD、BNP、CK-MB水平[(46 ±6)mm、(56±5)mm、(320±107) ng/L、(4.2±1.2)U/L]与对照组[(50±7) mm、(62±6)mm、(392±121) ng/L、(9.1±1.5)U/L]比较均明显下降(均P <0.05),LVEF[治疗组:(58±5)%,对照组:(47±6)%]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治疗后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35±10)分]低于对照组[(40±13)分](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能有效提高慢性心率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能有效优化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具有溶栓指征的AMI 116例,配对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使用尿激酶前10~30 min加用磷酸肌酸钠,先静脉推注3 g作为起始剂量,2 h后静脉滴注6 g(可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30 ml中,糖尿病患者用生理盐水),控制在1 h内滴注完毕,第2~7日,视患者情况,每日静脉滴注6 g,速度同前,连用4 d.若患者情况危急或效果不理想,可以增加剂量至10 g.7 d为1个疗程.结果 两组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心肌耗氧量降低,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钙蛋白T降低,心肌梗死面积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与对照组相同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具有抗AMI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磷酸肌酸钠综合治疗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综合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176例新生儿窒息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0.25 g+葡萄糖注射液50 m,ivd qd。治疗7 d后,观察两组患儿心肌酶和心电图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心肌酶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率改善、QT间期最小值及QT散度、LVEF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59%,高于对照组的89.77%(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磷酸肌酸钠综合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能显著改善心肌酶和心电图,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6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利尿剂、扩血管药物、硝酸甘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超声心动图等参数的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2%(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分别为(108.1±13.8)mm Hg、(79.5±9.7)mm Hg、(83.7±11.4)/min,对照组分别为(120.6±17.1)mm Hg、(85.6±10.4)mm Hg、(93.5±19.1)/min,观察组治疗后血压、心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VEF、LVFS、PEV分别为(63±8.1)%、(34.1±3.8)%、(0.87±0.14)m/s,对照组分别为(54.1±9.4)%、(31.6±2.6)%、(0.65±0.23)m/s,治疗后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09年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吸氧、卧床、监护、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中药活血化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除采用常规治疗以外加静脉溶栓治疗,采用1000000U尿激酶加入0.9%NaCl溶液100ml中静滴,30min内滴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30.56%,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显效率为5.56%,总有效率为3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h后,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K、CK-MB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治疗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方便、有效,应用较方便,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率变化与预后关系。方法:检测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2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组及50例冠心病非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性早搏组(对照组)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率变化[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左室射血分数(LVEF)3项指标,并观察3项指标与1年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震荡初始(TO)为(-0.38±2.34)%,震荡斜率(TS)为(2.30±1.10)ms/RR;扩张型心肌病组震荡初始为(-0.38±2.26)%,震荡斜率为(4.67±2.86)ms/RR;对照组震荡初始为(-2.26±3.16)%,震荡斜率为(8.60±6.84)ms/RR,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2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组的震荡初始为(-0.28±1.86)%,震荡斜率为(2.00±1.00)ms/RR,LVEF为(32.46±6.24)%;14例急性心肌梗死非合并心力衰竭组的震荡初始(-0.21±1.23)%,震荡斜率(2.30±1.10)ms/RR,LVEF为(50.46±8.26)%。两组比较:震荡初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震荡斜率、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各指标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3组各指标与1年内的死亡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窦性心率震荡不一定能预测死亡率,死亡率的高低在于该种疾病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HF)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AMI后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h BNP,以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C反应蛋白(CR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等指标的变化评价联用rh BNP的价值。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LVEF[(55.40±9.40)%]显著高于对照组[(50.60±8.40)%];两组患者LVDD、NT-pro BNP和CRP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LVDD、NT-pro BNP、CRP[分别为(48.10±6.20)mm、(3 082.41±258.92)pg/ml和(3.02±0.56)mg/L]相比对照组LVDD、NT-pro BNP、CRP[(51.00±6.40)mm、(3 746.58±469.58)pg/L和(3.24±0.75)mg/L]下降更为显著,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抗心衰治疗方案联合静脉用rh BNP治疗AMI后HF疗效好且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59例发病≤12h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为常规溶栓并应用依达拉奉;对照组30例,为常规溶栓治疗。记录心电监护4h内的心律失常类型,溶栓后4h内每1小时记录1次床边心电图,评价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记录Holter(记录Lown氏Ⅱ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数);登记住院1周以上死亡人数,住院天数等方面并作出统计、分析。结果:冠脉再通后4h内观察组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20例(占69.0%);对照组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28例(占93.3%)。观察组在治疗1~3周后左室射血分数为(58.2±5.3)%,对照组为(50.6±4.6)%;住院治疗1~3周后治疗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3.8%,对照组为33.3%。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期间总体病死人数减少,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可减少缺血/再罐注(ischemia-reper-fusion,I/R)造成的心肌损伤,减少心律失常发病率,促进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并发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NSTEMI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静脉注射rhBNP治疗,对照组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比较两组用药前后生命体征、呼吸困难程度、脑钠肽(BNP)、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5%(35/40),高于对照组的50.0%(20/40)(χ2=13.09,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每小时平均尿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26.40、3.22,均P〈0.05),BN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14.11,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LVEF、BNP和尿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rhBNP治疗NSTEMI并发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汤华  李健  黄智慧  任振强  宁锦平 《中国医药》2013,8(9):1211-1213
目的 探讨心脉隆对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心内科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心脉隆组和对照组,各40例.心脉隆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对照组仅应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N末端脑钠肽原、QT间期离散度的情况.结果 心脉隆组总有效率为77.5% (31/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 (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脉隆组:(44.3±2.9)%;对照组:(40.9±3.1)%]较治疗前[心脉隆组:(36.8±3.3)%;对照组:(35.6±3.9)%]升高(P<0.05),N末端脑钠肽原[心脉隆组:(281 ±86)ng/L;对照组:(390±93) ng/L]明显降低[心脉隆组:(521±ll9)ng/L;对照组:(509±112) ng/L](P<0.05).心脉隆组治疗后QT间期离散度[(43±15) ms]明显低于治疗前[(56±15)ms] (P <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QT间期离散度[治疗前:(56±15)ms;治疗后:(56±15) 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脉隆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N末端脑钠肽原、QT间期离散度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脉隆组3例治疗3~5d后出现口干、恶心症状,未做处理,自行缓解.结论 心脉隆注射液在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缺血的同时,还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室舒张功能,增强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