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药物性肝损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瑜  杨冬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2):2376-2377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 ,含有丰富的药酶系统 ,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药物性肝损害是指在应用治疗剂量的药物时肝脏受药物毒性损害或发生过敏反应所导致的疾病。据统计 ,药物性肝损害约占所有黄疸住院病人总数的2 %~5 %,占成人肝炎的10 %,约有20 %~30 %的爆发性肝功能衰竭与药物有关 ,其死亡率可高达50 %以上。随着社会进步 ,科学技术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药问世 ,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率也不断增高。1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机制1.1不良反应 :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的直接肝毒导致中毒性肝损伤。大部分药物在肝脏经细胞色素P450(CYP)氧化或还…  相似文献   

2.
<正>肝脏是药物浓集、转化、代谢的主要器官,尤其是口服药物由胃肠道吸收后即进入肝脏,在肝脏内浓度较血液及其他器官中高,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或机体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极易对肝脏造成损害,即为药物性肝损害。现将我科2005—2010年间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的50例患者的相关特点回顾分析,借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药  相似文献   

3.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DILD)是指人体使用各种药物后,由相应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目前由于各种新型药物不断的大量上市和各种植物性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DIL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肝脏在药物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药物在肝脏内经过生物转化(氧化、还原、水解、结合反应)而被清除,  相似文献   

4.
浅述药物性肝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兰 《天津药学》2009,21(4):20-22
随着新药的不断开发应用及联合用药的增多,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引起人们对药物性肝损害重视及研究。目前研究人员在药物性肝损害遗传学、蛋白质组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就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等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减少其发病率。方法:对75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以中药为最多(21.3%),其次为抗结核药(16%);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84%),其次为黄疸(58.7%);肝功能受损以ALT、r-GT、TBiL增高为主;临床治愈40例(53.3%),好转33例(44%),恶化自动出院2例(2.7%)。结论:临床上慎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肝功能检查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早期及时停用肝损害的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药物性肝病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物性肝病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是常见的肝病之一。近年来随着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多。现对89例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卢水华  王琳  肖和平 《医药导报》2011,30(6):767-769
[摘要]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为3%~10%。肝损害频率高的药物有利福平、丙硫异烟胺、吡嗪酰胺、氨硫脲、对氨基水杨酸等;导致肝损害频率低的药物有异烟肼;基本不发生肝损害的药物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卷曲霉素、紫霉素、乙胺丁醇、环丝氨酸。药物性肝损害的治疗关键的是停用并防止重新给予引起肝损害的药物,早期清除和排泄体内药物,加强支持治疗,卧床休息,密切检测肝功能等指标。应尽快确立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识别、诊断标准、分型标准及治疗规范。  相似文献   

8.
药物性肝损害是最常见易产生严重后果的药物副作用之一。原因是药物种类繁多、且随新药的不断问世,应用于临床。抗癌药的大量应用。造成肝损的发生率也日益增多。要想必免造成肝损害。必须了解和掌握造成肝损害的诸多因素:造成肝损害的药物;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的时间和临床表现。掌握这些要点才能明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防治药物性肝损害的常用药物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所引起的肝细胞机能和胆汁分泌机能障碍的病理形态。已知有 60 0多种药物可致肝损害 ,约占整个药物不良反应的 10 %~ 15% ,仅次于皮肤黏膜损害和药物热 ,居第 3位。而且 ,在世界范围内 ,其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在美国 ,2 5%的爆发性肝衰竭是由药物引起。目前 ,对于药物性肝损害尚缺乏特效疗法 ,除停药、加强支持疗法 (给予足够的热量及蛋白质 )、加速药物排泄和一般保肝药物治疗 (如维生素类药物、降酶药 )外 ,还常常选用以下药物。1 促进黄疸消退的药物1.1 熊去氧胆酸 (ursodeoxycholicacid ,UDCA)…  相似文献   

10.
王馥晖 《北方药学》2015,(3):172-172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发病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用药提供资料。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药物性肝损害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前几位药物分别为抗肿瘤药物、中草药、抗结核药、抗生素、感冒药等,临床表现多为恶心、呕吐、乏力、纳差等非特异性症状。结论:药物性肝损害部分发生隐匿、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及时处理大部分可治愈或好转。可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包括临床各科用药,传统认为比较安全的中药,肝损害发生率逐渐增多,临床使用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促进医生合理用药。方法分析本院2000年7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126例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DILI的相关研究成果。结果及结论合理用药是预防DILI的关键,及时诊断并停用关联药物,慎用选用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微且价康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1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应用过程中产生的肝损害问题。方法:对1995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的1464例肺结核病人,应用抗结核药后出现肝损害的172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DLL)的高发年龄为20~60岁(70.3%),消化道症状出现和肝功能改变多发于用药后8周内的强化治疗期,占73,8%,轻者加保肝药治疗可不停用抗结核药,重者须停药并着重保肝治疗,157例(91.4%)恢复正常,13例(7.6%)好转,2例自动出院,41例(23.8%)需减量或停药,对化疗效果产生影响。结论:DLL的发生率为11.8%,体重<50kg的老年男性、既往已有肝损害或嗜肝病毒感染、饮酒、合并肺外疾病、HRZ三药联用等为易感因素。DLL一旦发生,应及早行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13.
辛伐他汀致药物性肝损害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性肝损害(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严重的药源性疾病之一,约占药物不良反应病例的10%~15%[1]。本文病例为冠心病患者服用调脂药辛伐他汀致药物性肝损害,提示临床药师及医师对使用调脂药的患者要加强肝功能的监测,保障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药物性肝损害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翠香  王军  路黎 《海峡药学》2008,20(1):69-71
近年来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不断增高,笔者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药物性肝损害的报告情况,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为今后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参与体内的消化、代谢、排泄、解毒以及免疫等各种功能,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活跃的器官.此外,肝脏还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药物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损害肝细胞,引起肝脏疾病.  相似文献   

16.
<正>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老年药物性肝损害一般指年龄超过65岁的患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在老年肝病中可达20%以上。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脏器功能减退.基础疾病多,服用药物种类较多,而且剂量较大,因而极易造成肝脏损害。这类肝损害是老年人消化系统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具有潜在的致命性毒害,因而对这种  相似文献   

17.
王锐  吕敬伟 《河北医药》2004,26(5):445-445
临床所用多种药物对肝功能均有损害,其中抗生素及抗肿瘤药物的肝损害尤为突出,在白血病的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多种抗生索和抗肿瘤药物,因此,白血病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害几率较高。笔者于2000年1月至2002年1月临床治疗没有肝胆疾病的白血病患者213例,其中发生药物性肝损害者45例占21.1%,采用凯西莱、甘利欣、茵栀黄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药物性肝损害6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65例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综合判断, 总结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 结果 肝损害发生于用药后1周内2例(3.1%),1~4周内的22例(33.8%),>4周37例(56.9%),未记录者4例. 抗结核药39.5%,中草药12.5%,抗感染药9.9%,胃药5.3%,皮肤科药物8.9%,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抗痛风药物8.5%,治疗骨关节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药物3.3%等. HBsAg阳性者及HBV DNA含量高者更易发生重症药物性肝炎(P<0.05). 人工肝支持治疗重症药物性肝炎,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6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生化检查与病毒性肝炎相似,34例曾被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经过常规保肝药物治疗病情痊愈者31例,好转者29例,未愈者2例,病死3例. 结论 影响药物性肝炎的因素有药物种类、用药时间、联合用药、并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乙型肝炎病毒含量等. 肝损害多发生于用药4周后,可能与发病隐匿、发现较晚有关,但也提示既往经典诊断标准可能有不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临床药物种类的增加,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种类也越来越多,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在逐年增加,本文对我科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38例药物性肝炎进行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安康 《海峡药学》2007,19(4):92-94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机能和胆汁分泌机能障碍的病理状态.临床表现有各种类型:急性和慢肝性炎型、胆汁瘀滞型、脂肪肝型、肝纤维化、肝硬化型等.严重的药物肝损害会引起大片肝坏死,形成重型肝炎,如诊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