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鹏 《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80-181
目的讨论急诊救治对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7例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积极输液输血,在休克得到控制后采用Seldinger的改良技术,进行DSA造影,用明胶海绵进行动脉栓塞,栓塞后进行骨盆外固定、肢体外固定。结果 2例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导致死亡,占11.8%;7例经紧急救治后好转,占41.2%;8例经紧急救治后,发现局部皮肤、肌肉感染或坏死,其中2例盆腔脏器发生严重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延期好转,占47.1%,总成功率为88.2%。结论发生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后,进行紧急救治,输液输血,固定止血,对提高骨盆骨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是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张兴毅  安荣泽 《贵州医药》2002,26(8):722-723
失血性休克是骨盆骨折既常见又严重的并发症 ,急诊处理是否及时、正确 ,对失血性休克的预后影响重大。我院急诊科 1994年 2月至 2 0 0 1年 10月共接诊收住院治疗骨盆骨折 92例 ,其中 4 2例并发失血性休克。本文就 4 2例不同的急诊室处理及其预后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1994年 2月至 2 0 0 1年 10月共接诊收入院的 92例严重骨盆骨折中 4 2例并发失血性休克(占 4 5 6 5 % )。其中男 2 7例 ,女 15例 ,年龄 4~ 72岁 ,平均 35 7岁。无合并伤 11例 ,有合并伤 31例。按Burgess分类[1] ,LC -Ⅲ型 2 2例 ,APC -Ⅱ型 10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外科2009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32例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的救治结果与2004年6月~2009年5月间收治的60例该类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探讨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方法。结果在急诊综合救治模式下,32例患者中24例在入院后1 h内纠正休克,7例在入院后6 h内纠正休克,1例死亡。与过去5年间该类患者的数据比较,救治成功率高。结论急诊绿色通道、急诊病房、急诊手术、急诊重症监护室的综合救治模式能快速纠正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休克状态,明显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骨盆骨折易合并内脏损伤而致失血性休克,病情危重,如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易造成病人死亡。我院自1998年7月-2001年7月,共收治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患者85例,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抗休克、急症手术等治疗,使病人转危为安,抢救效果满意,病人最终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救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创伤性失血性休克(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是指创伤后血容量快速、明显丢失导致的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氧输送减少,组织灌注降低,细胞缺氧,脏器损害,甚至死亡的状态[1]。由于损伤控制外  相似文献   

6.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翔 《中国医药科学》2011,(24):183-184
目的探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临床救治措施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方法,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结果本组75例患者,经积极抢救存活61例,抢救成功率为81.33%;死亡14例,死亡率为18.67%,死亡原因为严重创伤、出血量较大迅速死亡,均为未来得及手术或没有手术条件患者。结论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救治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在骨科,骨盆骨折患者很是常见,其主要是由外界强烈的击打、从高处坠落等强大暴力造成的,除了骨盆骨折,还会伤害到膀胱、尿道直肠等部位,伤及动脉造成大量内出血,而导致患者休克,这是造成骨折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笔者就我院骨科32例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护理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产科失血性休克为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快速补充血容量、及时去除病因是抢救病人的关键。现将我院1988年1月至1996年8月间78例产科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救治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因 产后宫缩乏力11例,占14.10%;软产道裂伤5例,占6.41%;胎盘粘连22例,占28.20%;  相似文献   

9.
创伤失血性休克33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国良  杨进华 《河北医药》2004,26(3):249-250
目的 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的诊治经验。方法 及早作诊断,同时采用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扩容、输血,积极抗休克的同时准备手术,及时纠正各种并发症。结果 全组治愈30例(90.9%),死亡3例(9.1%)。结论 快速及时正确的早期诊断和熟练的抢救技术是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是创伤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强大暴力伤的骨盆骨折常合并广泛的软组织和器官损伤,再加之骨折端渗血而导致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出血量可达2000—4000ml,所以骨盆骨折常合并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早期抢救不当,常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在急救护理患者时要做到严密观察病情,精心护理,及时协助医生抢救患者。  相似文献   

11.
骨盆骨折多由强大暴力直接作用于骨盆所致,主要由车祸、高空坠落和工业意外等造成,是一种严重多发伤,常伴有低血压和休克症状,若损伤是开放性的,病情则更为严重。故骨盆骨折的病人,接诊后应积极抢救。  相似文献   

12.
我科应用血定安(Gelofusine)救治失血性休克的手术患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患者大多为暴力致伤,致伤原因多样,伤情重,多发性损伤的病人较多,常出现严重失血性休克。因此早期、快速、有效地抗休克是提高救治成功的有效措施。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月38例腹部闭合性损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闭合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对30例闭合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严密观察,给予准确急救及护理,观察其预后效果。结果本组28痊愈出院,2例因合并ARDS、DIC死亡。结论闭合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严密地观察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可提高其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创伤性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多由直接暴力挤压骨盆所致.其中半数以上伴有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是失血性休克,如救治不当有很高的病死率[1].因此如何急救护理相当重要.我院2007-2010年共救治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48例,抢救成功45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创伤性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多由直接暴力挤压骨盆所致.其中半数以上伴有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是失血性休克,如救治不当有很高的病死率[1].因此如何急救护理相当重要.我院2007-2010年共救治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48例,抢救成功45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例重度失血性休克手术室救治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失血性休克的手术室救治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重度失血性休克手术室救治护理病例;结果19例休克得以纠正,手术后患者痊愈出院。1例术中死亡。救治成功率95%;结论对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室抢救治疗,做到紧张有序、积极迅速,积极做好与手术医师及麻醉医师的配合工作,能很好地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正>骨盆骨折导致失血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是造成病死的主要原因[1]。有统计显示,骨盆骨折后休克的发生率高达30%以上[2]。常规快速补液是抢救失血性休克的首要措施之一,大量输入低温液体、库血导致机体热量的丢失,加重创伤后低体温的症状。为探讨加温输液对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早期复温的影响,笔者对40例患者分组进行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19.
妇产科出血性休克多为急性、中等或大量出血故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多较严重,产后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多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引起或院外分娩。如延误抢救时机则可造成病人的死亡。下面谈谈我们的救治体会。1 严重产后出血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骨盆外固定联合抗氧化治疗在骨盆骨折导致的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医院接受治疗的36例骨盆骨折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骨盆外固定联合抗氧化治疗的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早期的正确的诊断、及时治疗,成功抢救了33例,抢救成功率达到了91.6%。在33例成功救治的患者中,有29例患者对于外固定的救治效果满意,并将其选择作为最终的固定方式,而在剩余的4例患者中由于对外固定方式的不满意,则在患者病情,机体体征稳定之后选用内固定的方式。结论早期的骨盆骨折之后使用骨盆外固定的方式经济、便捷,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比较小,比较方便搬运治疗,有助于患者尽快的可以下床活动,联合抗氧化活动,可以更好的促进骨折的愈合速度和创伤的软组织恢复的更快,同时对治疗骨盆骨折致失血性休克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