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临床血液流变学界重视方法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血液流变学专家组曾于1986年发表对临床血液流变学研究方法的指导意见。该文献包括血液黏度及红细胞变形性的测定,指导性意见涉及临床研究对照组、采血方法的标准化、血样在实验室中的处置、样品的血液学指标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测定,同期测定健康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黏度和血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特性存在异常,导致血液循环和微循环发生障碍,降黏降凝,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特性,对糖尿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血液流变学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研究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性的微观血液流变学以及研究全血黏度与血浆黏度的宏观血液流动学。血液流变学目前已经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很多疾病如心脑血管类疾病在未明显发病时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已经出现异常,因此血液流变学在临床上有着较为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低切黏度、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的差异。结果糖尿病组血液流变指标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监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对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随时掌握疗效、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使用全自动血液流变检测仪,对83例长期饮酒者进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指标检测.结果 发现,除全血低切黏度以外,饮酒者组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中切黏度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正常对照组,其结果显示,长期饮酒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时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方法对64例高血压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高血压病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其主要表现为全血粘度增高,其中红细胞压积增高.是血液粘度增高的重要因素:另影响红细胞流变特性的多项指标亦明显异常,是血液粘度增高的又一因素.结论对高血压病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出药物的血液黏度活性评价的标准化问题 ,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做先期理论准备工作。方法 :提出药物降黏活性指数的新概念和计算公式 ,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利用黏度活性指数不仅可以直观表现出药物的血液黏度活性的性质 ,而且还可以量化表征药物降黏活性的大小。结论 :弥补了不同实验室、不同测试结果缺乏可比性的不足 ,有利于在同一标准上对药物的血液黏度活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出药物的血液黏度活性评价的标准化问题,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做先期理论准备工作,方法:提出药物降黏活性指数的新概论和计算公式,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利用黏度活性指数不仅可以直观表现出药物的血液黏度活性的性质,而且还可以量化表征药物降黏活怀的大小。结论:弥补了不同实验室,不同测试结果缺乏可比性的不足,有利于在同一标准上对经物的血液黏度活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叶凌  刘明海  邹玲 《贵州医药》2009,33(9):792-793
血液稀释生物平衡疗法是基于血液流变学理论,从整体观念出发,针对适应证,辨证施治,采用血液成分分离,以达到调正血液流变状态,改善血液循环,平衡机体内环境,增强机体免疫机能,综合形成对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整体性治疗,形成一种集治疗、预防于一体的综合性整体的医疗措施,是运用现代科技技术在临床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新疗法。而血液流变学指标是血液稀释生物平衡疗法的检测指标之一。我院引进XD-ⅢA型血液生物治疗仪,进行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松龄血脉康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高脂血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松龄血脉康组)和对照组(绞股蓝总苷组),观察其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及血液流变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降血脂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5%和82.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用药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松龄血脉康在调节血脂同时,还可改善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患者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 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收集我院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128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128例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脂,分析其关联性。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血液流变情况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可发现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RBC聚集指数等均存在较大变化,同时患者RBC的变形能力逐渐减弱。差异具有统;进一步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相关参数表中也在显著提升,对临床研究具有指导性作用。本次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黏度指数进行详细处理,最终得到血浆黏度指数与多种因素存在密切关联,主要包括:TC、正相关;LDL、正相关。而RBC聚集指数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TC、正相关;与TG、HDL则无关联性。结论 高血压病血液流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临床需坚持多项指标综合分析,为现实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次血液流变学对临床诊治方案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欣欣  黄兰  唐发宝 《中国药房》2011,(15):1413-1415
目的:系统评价红花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所有关于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有效数据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8个试验入选,Meta分析结果显示,红花注射液在降低全血黏度高切值、全血黏度低切值、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方面优于对照组,在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方面与对照组相当。结论:现有的临床数据表明,红花注射液可改善脑梗死血液流变学,总体上优于常规治疗和其他改善循环类药物,但由于入选试验存在选择性偏倚和测量性偏倚,影响结果的可靠性,需要质量更好的临床研究进一步佐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结果与精神病的关系。方法使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学仪器测定236精神病患者和62例健康对照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经过统计分析。结果全血液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卡松黏度高切、卡松黏度中切、卡松黏度低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比容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精神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增高与用药、活动和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短尾蝮蛇毒磷脂结合抗凝蛋白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从短尾蝮蛇毒中纯化的磷脂结合抗凝蛋白(PBAP)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LBY-N6A自清洗旋转式黏度计测量家兔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结果0.4 mg/kg PBAP注射于家兔耳缘静脉后显著降低低切、中切、高切变率下家兔的全血黏度,对红细胞压积也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短尾蝮蛇毒磷脂结合抗凝蛋白具有显著改善家兔血液流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罗彦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0):1495-1496
目的 研究一种新型的测量血液黏度的锥板式血液黏度仪.方法 通过测量同一旋转轴上连接的测速齿盘与测速传感器检测轴系的瞬时衰减速度,从而获得被测血液在不同转速下对椎体系统的阻力矩,由被测血液样品的阻力矩进一步计算出被测血液样品不同切变率下的黏度值.结果 用新型的锥板式血液黏度仪对重庆生物研究所提供的标准质控液进行全血测量,能在1 min内进行快速测量,获得高、中、低切变率下的黏度值,当切变率大于50 s-1时,变异系数小于或等于3%,当切变率小于50 s-1时,变异系数小于或等于5%.结论 新型锥板式血液黏度仪能快速地进行血液黏度测量,并且具有良好的准确度与重复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清白胶囊对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和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运用皮下注射大剂量盐酸肾上腺素复加冰水冷浴建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利用此模型观察清白胶囊对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清白胶囊(6.0,3.0,1.5 g.kg-1)灌胃,连续给药14 d,均能明显降低全血黏度(200,30,5,1 s-1切变率)、全血相对黏度(200,1 s-1切变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黏附值以及黏附率等血液流变指标;显著降低体外血栓的长度和重量(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0.01)。结论:清白胶囊能有效改善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异常,具有抗血小板黏附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双相障碍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特点.方法 对70例刚入院的双相障碍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并与70例本院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流变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双相障碍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双相障碍患者具有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升高的血液流变学特点.  相似文献   

18.
血液流变学因素是保证脏器组织血液灌注以维持其正常代谢活动的重要条件。由于组织的血液灌注不足而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很多疾病的基础或发病机制中的原因 ,要保证正常的血流灌注 ,必须有足够的压力梯度和切应力 ,以及正常的血液流变性质。在切应力的作用下 ,红细胞变形、红细胞膜旋转、红细胞在细管中的向轴集中和血浆层的形成 ,对血液流动起着润滑作用。减少了血液阻力。虽然随着血管变细血管阻力增大 ,但由 Fahyaeus-L indgvist效应 ,在一定的管径内 ,随管径变细 ,血液表观黏度降低 ,这一切都保证了循环中的正常血液灌注。由于各种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法对12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组和13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均有显著增高(P<0.01),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聚集和刚性指数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而红细胞变形和电泳指数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有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它可以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及监测病情变化,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实施治疗的6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称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时期60例健康体检患者,称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RBC-C_3b RR、RBC-ICR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以及纤维蛋白原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患者不但会出现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另外患者血液流变学特性也会出现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