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72例24h尿白蛋白排泄量(UAE)在30-300mg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同时随机分为治疗组(吡格列酮30mg/d)36例和对照组36例,疗程24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2组空腹血糖( FBS)、餐后2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  相似文献   

2.
谢锦群 《河北医药》2012,34(22):3428-3429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2组予以相同的基础性饮食干预和运动疗法。对照组予以传统的双胍类降糖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2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治疗过程中7d监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2hPG)。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治疗组FPG、2hPG、HbA1c、FINS、2hINS、TG、TC、HDL-C、LDL-C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c-CRP)水平变化比较,治疗后hc-CRP水平变化明显下降,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治疗组hc-CRP水平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管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王松  陈烈冉 《中国药师》2011,14(6):851-852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16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1例给予常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治疗组8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15mg,qd,总疗程24周。观察两组糖代谢指标、血脂各项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周时,治疗组空腹血糖和血hs-CR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24周时,治疗组糖代谢指标和大部分血脂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0.01),血hs-CRP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降低糖代谢指标和超敏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与探究吡格列酮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加吡格列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之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之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吡格列酮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浊高血压患者75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36例给予络活喜和洛汀新治疗,观察组39例在常规组基础上加上吡格列酮每天1次,每次30毫克口服,连续6周;另选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然后将观察组与常规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TNF-a水平进行比较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TNF-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hs-CRP、TNF-a水平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TNF-a水平较健康者增高,吡格列酮能使之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每日30mg;对照组给予罗格列酮每日8mg,共观察24周。结果于24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2组间的降低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2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0.01),且治疗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明显优于罗格列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治疗前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变化。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法,分成安慰剂组28例,治疗组32例,均给予诺和龙和或二甲双胍降糖治疗,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15~30mg日一次餐前口服,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组血糖、C-RP水平明显下降(P<0.01),NO、NOS水平明显提高(P<0.0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减轻(P<0.01)。结论: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除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外,还有明显抗炎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缓解动脉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产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吡格列酮是由日本武田药品工业公司合成和开发的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属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此药通过作用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我们对吡格列酮国产制剂进行Ⅱ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炎症因子及其糖耐量水平的影响。方法8周龄健康Wistar大鼠,用链脲菌素(STZ)加高脂肪高热卡饮食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2组:糖尿病组(n=10)、吡格列酮组(n=10,10mg·kg-1.d-1,灌胃),健康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n=10),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水平(FINS),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定大鼠血清中白介素1B(IL-1B)、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急相反应蛋白C(CRP)水平。结果FBG、FINS和HOMA-R水平,糖尿病组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吡格列酮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GTF实验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餐后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吡咯列酮明显减低糖尿病大鼠餐后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IL-6、TNF-α、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显著升高(P〈0.05),而吡格列酮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下调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瑞彤)治疗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非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高血压和非高血压患者各30例,均在原治疗基础上加服盐酸吡格列酮片,15mg,1次/d,3个月后观察血压变化。结果: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高血压组平均下降值(8.73/4.00mmHg)高于非高血压组(7.33/3.85mmH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非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维格列汀与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32例,随机分为维格列汀组(16例)和吡格列酮组(16例),两组均予以二甲双胍1.0 g/d基础治疗,维格列汀组予以维格列汀90 mg/d治疗;吡格列酮组予以吡格列酮9 mg/d治疗,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吡格列酮组比较,维格列汀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炎症因子如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下降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格列汀在血糖控制、炎症因子改善方面优于吡格列酮,可能成为胰岛素抵抗治疗的新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卡格列净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巩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8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15~30 mg/次,1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卡格列净片,100 g/次,1次/d。两组连续用药治疗6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多饮、消瘦、多尿、乏力等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BG、2 h PBG、HbA1c、IL-6、INF-γ、TNF-α、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格列净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可明显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炎症反应,有效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纽,治疗组在对照纽常规降糖降压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30mg,po,qd,疗程1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P-2水平,并测定尿白蛋白/肌酐(ACR)。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MP-2水平、AC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MMP-2水平、A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能通过升高MMP-2水平延缓糖尿病进展。  相似文献   

14.
许学芬  吴晓冬 《中国药房》2009,(31):2421-2423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高胆固醇模型大鼠脂肪组织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高胆固醇饮食8周的大鼠随机分为高胆固醇组(n=15)和吡格列酮组(n=15),前者继续给予高胆固醇饮食,后者在此基础上加吡格列酮3mg.kg-1.d-1,连续4周;另设喂普通饲料12周的对照组(n=15)。处死大鼠并检测血脂、血清TNF-α水平及其mRNA表达等指标。另取正常脂肪细胞加入脂多糖和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0.1、1.0、10.0μmol.L-1)中,测定脂肪组织细胞中的TNF-α水平及其mRNA表达。结果:与高胆固醇组比较,吡格列酮组可明显降低血清TNF-α水平及减弱其mRNA表达,但对血糖和血脂水平几乎无影响。上述吡格列酮各浓度组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脂多糖诱导TNF-α分泌及其mRNA表达。结论:吡格列酮可降低高胆固醇模型大鼠血清和脂肪组织中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的影响。方法:将50例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M组)和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MP组)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测定受试者空腹血清抵抗素、血糖(FBS)、血脂、胰岛素(FINS),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治疗前相比,MP组FBS、FINS、HOMA-IR、抵抗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M组抵抗素水平没有明显改变(P〉0.05),BMI、FINS、HOMA-IR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吡格列酮治疗能有效降低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糖基化终产物-肽(AGE-肽)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60例,分别接受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和吡格列酮治疗6个月。流动注射分析法检测血清AGE-肽,EUSA法检测血清MCP-1。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GE-肽均较治疗前下降,吡格列酮组明显低于瑞易宁组;吡格列酮组治疗后血清MCP-1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瑞易宁组;吡格列酮组治疗后尿白蛋白/肌酐下降值与血清AGE-肽和MCP-1下降值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吡格列酮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AGE-肽和MCP-1水平,可能通过抗炎抗糖基化机制发挥肾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片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T2DM患者,其中50例仅予吡格列酮治疗为对照组,另50例予吡格列酮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两组的有效性和药物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 PG、Hb A1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2h PG、Hb 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格列美脲片联合吡格列酮治疗T2DM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方法,将已合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口服吡格列酮,每日30mg;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各118例,疗程12周。结果 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有明显下降(P<0. 01);糖化血红蛋白2组均有下降,试验组为-1. 06%,对照组为-0. 51%,均P<0. 01。2组胰岛素水平均无明显变化。治疗后,试验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了0. 11mmol·L-1 (P<0. 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了0. 21mmol·L-1(P<0. 01),血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 01),体重指数升高了0. 36 (P<0. 01)。试验组中,仅1例因中度肝功能异常退出试验,水肿较常见,程度轻。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2组相近。结论 口服降糖药后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盐酸吡格列酮30mg,可显著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高血压状态,病人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空腹血糖水平在7.0~13.0mmol.L-1和三酰甘油水平在1.7~6.9mmol.L-1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或罗格列酮组。吡格列酮每日30mg治疗24周;罗格列酮8mg治疗24周。结果:于24周时,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者之间降低的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吡格列酮组血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罗格列酮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和(P<0.01),但吡格列酮组升高的幅度大于罗格列酮组(P<0.05)。吡格列酮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罗格列酮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治疗前增高(P<0.05)。结论: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均能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胰岛素抵抗。但两者对血脂的影响明显不同,吡格列酮对血脂的影响明显优于罗格列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