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腰椎管狭窄症既往手术治疗主要是椎管减压术式 ,目前我们在椎管彻底减压的基础上行病变脊椎内固定及椎骨融合术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其中女 11例 ,男 5例 ,年龄 2 9~ 6 8岁。腰痛及双下肢痛 10例 ,腰痛及单下肢痛 6例 ,两个阶段病例 12例 ,三个阶段病例 4例。1 2 手术方法 硬外麻醉后俯卧位 ,后正中切口 ,暴露出病椎脊突 ,椎板及小关节突 ,定位椎弓根入点 ,打入椎弓根螺钉 ,然后行椎管充分减压 ,解除椎管内致压因素 ,应用无角度AF钉固定系统 ,撑开及固定病变脊椎 ,最后行小关节间及椎体间植…  相似文献   

2.
腰椎管狭窄症是中老年人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院骨科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后路全椎板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48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别采用有限椎板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比较两种术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根据术式不同分为A组与B组,A组行有限椎板减压术治疗,B组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两组下腰痛评分。结果 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差异不明显,P>0.05,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2个月下腰痛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A组优良率与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有限椎板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减压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均可获得明显手术效果,但有限椎板减压术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更小。  相似文献   

4.
对椎板减压术治疗6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讲解练习床上卧位、卧位排尿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术后重视病情观察和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处理,指导患者饮食、功能锻炼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4月~2010年4月期间,本院诊治的3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给予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术治疗,平均随访36个月,根据Nakal分级法,对临床疗效进行划分。通过复查CT结果,比较术前、术后椎管矢状径和横径的变化情况。结果26例达优、11例良、1例可,优良率为97.4%。与术前相比,术后椎管矢状径和横径均明显增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0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本组均未出现椎间隙感染、脊柱不稳及症状复发。根据Nakal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22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结论椎板间开窗潜行式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卧床时间短,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半椎板、全椎板切除减压加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远期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依据患者椎管狭窄、腰椎失稳、滑脱的情况不同,分别采用开窗减压、半椎板减压、全椎板减压及椎间融合的手术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结果本组共43例,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53~68岁,平均(61±7)岁;随访时间8~38个月,平均(27.6±3.5)个月。术后按改良腰椎功能障碍指数,优26例,良12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0.9%,下腰疼痛完全缓解率为82.2%(23/28),跛行改善率为85.7%(12/14),26例感觉障碍者,完全恢复21例(80.7%),部分恢复4例(15.4%),无明显恢复1例(3.9%)。结论对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依据狭窄的情况单纯采用半椎板减压、全椎板减压、椎间融合的手术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椎板间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椎板间开窗潜行扩大椎管减压术治疗。结果本组28例患者术后根据Nakal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19例(67.86%),良7例(25.0%),可1例(3.57%),差1例(3.57%),优良率92.86%。结论椎板间开窗潜行减压术可充分解除硬膜囊及神经根压迫,并能维持腰椎稳定,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椎板减压椎体间融合术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伴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方法在2003年4月至2006年3月间,对3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伴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板减压椎体间融合术。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42~82岁之间,平均64岁。结果对30例患者随访1~3年,按椎管狭窄疗效的Macnab标准:优:264例;良:2例。优良率:93%。结论椎板减压椎体间融合术,在病变节段彻底减压的同时,使下腰椎稳定增强,手术后腰腿痛的复发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方法:根据脊柱三柱结构理论,设计了一种保留棘突切除部分椎板潜行椎管扩大的新术式。结果:术后随访2-48月,优良率为89.89%,术后卧床时间缩短为28天左右。结论:该术式保留棘突棘上韧带及关节突椎管潜行扩大,扩大的椎管能不遗漏压迫部位,恢复硬膜囊的转动以及神经根在仙隐窝和椎间孔部位正常滑动范围,而又相对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可不行脊柱融合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减压椎板切除侧块螺钉植骨内固定在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36例颈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行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植骨术。所有患者作手术前后的JOA评分和X线、MRI检查,观察颈脊髓受压情况和内固定位置。结果随访6~18个月。临床评分:手术前平均JOA评分(11.3±1.05)分,手术后随访期平均(15.7±1.11)分;术后MRI比较术前显示脊髓后移,脊髓受压解除明确。结论颈椎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椎板有限切除减压与椎体成形术相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合并椎管狭窄、脊髓或硬膜囊、神经根受压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例,在椎体成形术之前,先采用小切口行狭窄节段椎板有限切除,显露硬膜囊及神经根,打压复位或切除椎体后方突出的骨块,解除脊髓及神经根的压迫,然后直视下经椎弓根穿刺,完成椎体成形操作。结果手术时间80~120 min,操作顺利,无骨水泥向椎管内渗漏。腰背部疼痛缓解,神经受压及椎管狭窄症状消失。结论该方式结合了椎板切除减压和椎体成形两种手术的优点,在减压后完成椎体成形,既可有效解除压迫症状,又可及时探查椎管,处理可能发生的骨水泥向椎管内渗漏等并发症。该技术是治疗伴有椎管狭窄症状的严重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半椎板与全椎板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对脊柱生物力学影响作用,以明确哪种方法对脊椎生物力学影响更少,术后恢复效果更佳。方法 128例椎管内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半椎板手术组65例,全椎板手术组为63例,均于手术后第2周进行脊柱生物力学检查,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半椎板入路组术后脊柱生物力学功能较对照组强结论半椎板入路手术对脊柱功能损伤及术中出血少,患者适应性强,术后恢复也较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有限减压保留韧带复合体与改良全椎板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间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海螺医院、十七冶医院、解放军第八六医院经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采用选择性椎板扩大开窗减压,对照组采用改良全椎板减压,两组进行减压同时均行椎弓根钉棒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及两组术前、术后各时段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短[(97.10±18.78)min比(150.75±19.81)min]、术中出血量少[(121.90±32.94)mL比(302.85±64.88)mL]及术后引流量少[(182.03±33.84)mL比(296.90±68.63)mL]、术后下地时间短[(3.90±0.79)d比(7.15±0.67)d]、住院时间短[10 d比13 d](P<0.05);两组治疗后腰痛VAS、腿痛VAS评分均较之前有改善,且研究组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均有较好的疗效,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有限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减压效果显著,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保留棘突、棘上和棘间韧带的全椎板切除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90例双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经过常规治疗后无效,且不存在其他系统的严重疾病以及手术禁忌症,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实验组患者卧床4天以及进行基础背肌功能锻炼后,采取保留棘突、棘上和棘间韧带的全椎板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腰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恢复工作的平均时间具有显著差异(t=-8.206 , -264.250,P<0.001),实验组术后疗效优良的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术后优良的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15,P=0.025);比较两组患者腰部慢性疼痛、神经根粘连和复发方面,无明显差异(χ2 =2.736,0.720,3.554 ,P=0.098,0.396,0.059 ),对照组患者发生腰椎不稳的人数显著多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6.154 ,P=0.013)。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有显著差异(t=-97.355, -38.829,P<0.001)。结论 保留棘突、棘上和棘间韧带的全椎板切除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具有明显优势,腰椎的稳定性较传统的手术方法高,且具有恢复快、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陈丹丹  王秀 《天津医药》2018,46(2):187-190
摘要: 目的 对比支架置入与药物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疗效。方法 将 76 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分为支架组 (40 例) 和药物组 (36 例), 分别给予支架置入及药物治疗, 观察支架组患者围手术期 (术后 30 d) 并发症发生率及再狭窄率。记录 2 组在 3 个月、 6 个月、 12 个月时后循环缺血症状再发情况以及 12 个月时 2 组患者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变化。结果 支架组 40 例患者共置入支架 43 枚, 手术成功率 100%, 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12.5%; 支架组患者术后即刻血管狭窄程度从 (80.36±6.42) %降至 (18.21±5.92) %; 12 个月后支架组血管狭窄率为 (22.82± 9.80) %, 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药物组治疗前、 后的血管狭窄率分别为 (79.98±5.76) %、(83.42±9.53)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支架组血管狭窄率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 12 个月后明显低于药物组 (P<0.05); 随访期间支架组、 药物组分别有 4 例 (10%)、 10 例 (27.8%) 发生后循环缺血事件, 支架组明显低于药物组 (P<0.05)。结论 支架置入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安全、 有效, 其预防后循环缺血事件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横突间植骨联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老年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患者47例均施行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横突间植骨联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情况,随访复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10~245(121.0±30.1)min;失血量278~1200(415±75.2)ml。单纯硬脊膜撕裂2例,术中给予修补。术后卧床期间并发肺部感染1例,给予治疗后痊愈。4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21.5±9.8)月,术后1年X线片显示47例滑脱复位满意,Ⅰ度滑脱者8例复位达100%(8/8),Ⅱ度滑脱者33例复位达90.9%(30/33),Ⅲ度滑脱者6例复位达66.7%(4/6)。47例中钉棒系统位置满意,Cage无下沉及移位。椎旁植骨融合中,有3例不融合。术前JOA评分8~15(12.3±2.6)分;术后JOA评分19~26(23.1±3.2)分;改善率57%~84%,平均改善率(71.3±6.8)%。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横突间植骨联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陈新宇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49-2451
目的探讨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92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JOA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均少于对照组(t=6.092、7.114、3.714,均P〈0.05)。平均随访6个月,两组JOA评分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0、0.901,均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高于对照组(t=4.014,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78.3%,对照组优良率为67.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7.210,P〈0.05)。结论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对患者创伤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电针联合聚醚醚酮( PEEK)棒半刚性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DLSS)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2020年 7月至 2021年 7月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初诊 DLSS病人 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45例,联合组 45例。对照组给予 PEEK棒半刚性固定治疗,联合组给予电针联合 PEEK棒半刚性固定治疗。经 8周治疗后,比较两组影像学指标[手术节段活动范围( ROM)、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 Cobb角],血清学指标[皮质醇( COR)、乳酸脱氢酶( LDH)、肌红蛋白( MYO)],功能指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和对照组 ROM[( 1.7±0.2)°、(2.1±0.3)°,]、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 11.5±1.,3)%、(15.8±1.6)%]、 Cobb角[( 11.3±1.3)°、(14.9±1.5)°]、 ODI评分[( 15.8±1.6)分、(20.4±2.1)分]、疼痛 VAS评分[( 1.74±0.21)分、(2.12±0.26)分]均低于治疗前[( 4.4±0.5)°、(4.3±0.4)°;(32.8±3.3)%、(32.3±3.2)%;(23.7±2.4)°、(22.9±2.3)°;(62.1±6.4)分、(61.7±6.2)分;(5.40±0.57)分、(5.36±0.54)分,均 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联合组和对照组血清 COR、 MYO、LDH水平、 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 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 98%高于对照组 82%(P<0.05)。随访 12个月后,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 4%对照组 22%(P<0.05)。结论电针联合 PEEK棒半刚性固定治疗 DLSS低于,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