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rrett食管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rrett食管是形成食管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因而对Barrett食管的研究成为上消化道疾病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在Barrett食管的发病机制、与食管腺癌的关系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食管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居各种食管恶性肿瘤的第2位,目前认为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的一种癌前病变.Barrett食管的发病率与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在生活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与Barrett食管相关的食管腺癌发病率迅速增长.Barrett食管的危险因素包括胃食管反流病、白人或西班牙裔种族、男性、年龄、吸烟、肥胖等.Barrett食管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但对Barrett食管有效的化学预防目前仍需进一步的临床随机试验加以阐明.  相似文献   

3.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以食管与胃黏膜交界的连接线(齿状线)为界。在齿状线2cm以上出现柱状上皮者即为Barrett食管(BE)。由于本病与食管腺癌的关系密切而作为癌前病变引起高度关注。目前普遍认为BE是一种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手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并发症包括食管炎、消化性食管狭窄、食管溃疡及Barrett化生。因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RE可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烧心感、反酸、胸骨后灼痛等,严重时可出现吞咽痛及出血、Barrett食管的改变,甚至导致食管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在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中的表达以及与食管腺癌各种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测定正常食管黏膜20例、Barrett食管伴异型增生26例、食管腺癌50例中β-连环蛋白的表达。结果β-连环蛋白在20例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呈细胞膜阳性表达,异位表达率为0,在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出现细胞质和/或细胞核异位表达,异位表达率分别为38.5%(10/26)、60.O%(30/50),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P〈0.01)。食管腺癌中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超过深肌层患者β-连环蛋白异位表达率分别为90.O%(18120)、72,2%(26;36),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未超过深肌层患者的43.3%(13/30)、28.6%(4/14)(P〈0.01)。结论β-连环蛋白异位表达可能参与了食管腺癌的发生,可以作为预测食管腺癌转移潜能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用于食管腺癌化学预防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胃空肠吻合加食管空肠吻合术建立混合反流sD大鼠动物模型。分为模型组(60只)和塞来昔布处理组(处理组,60只);对照组(20只)仅行单纯剖腹术。术后28周取食管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炎性反应程度和致癌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OX-2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模型组与处理组Barrett食管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41/49)比75%(39/52),P〉0.05],但模型组食管腺癌发生率显著高于处理组[57%(28/49)比17%(9/52),P〈0.01]。对照组未见Barrett食管或食管腺癌改变。在大鼠正常食管和空肠组织中均未检测到COX-2表达.而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组织中COX-2表达率为100%。模型组食管组织中PGE2含量显著高于无反流组(P〈0.01),而处理组大鼠食管组织中PGE2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塞来昔布显著降低了酸和十二指肠液混合反流模型大鼠Barrett食管癌变的危险。COX-2有可能成为食管腺癌化学预防药物的有效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7.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酸性胃液及碱性肠液长期反复流入食管内,所造成的食管黏膜慢性炎症。Barrett食管由慢性胃酸反流所致,即正常的鳞状上皮被特定柱状上皮替代。食管癌的两种主要组织类型分别为食管腺癌及食管鳞癌,近年来自种人中腺癌的发生率已超过鳞癌。Barret食管的演变过程为:慢性食管炎-鳞状上皮增生-消化性食管炎和消化性食管溃疡-Barret食管-柱状上皮异型增生-腺癌。  相似文献   

8.
内镜黏膜切除术因能修正活检失误,实现准确诊断,在Barrett食管相关性肿瘤内镜诊疗中推为首选。2008年9月至2011年2月间.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应用透明帽辅助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usingcap—fitting,EMRC)治疗14例Barrett食管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单纯Barrett’S食管腺癌108例临床分析;带蒂空肠移植重建食管血供的保护/王鲁峰;食管贲门癌术后胸胃无力症的诊断与治疗探讨;经左胸腹联合切口切除贲门癌的临床价值;先天性膈疝的临床表现和诊治分析  相似文献   

10.
食管良性狭窄,是非恶性病变所致狭窄以外的多种食管狭窄,也包括兼性狭窄即Barrett’食管,本文是临床上常见的几种不同病因食管良性病变所致狭窄。作者收集2001年12月至2005年6月病例63例,包括腐蚀性狭窄、良性肿瘤性狭窄、神经肌肉病变性狭窄以及术后狭窄。本组疾病的正确处理不但能迅速纠正病人的营养消耗状态和各种并发症,而且远  相似文献   

11.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发生食管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高度不典型增生(high-gradedysplasia,HGD)到腺癌的治疗方法不尽相同,内镜下治疗和抗反流手术存在较高复发率,食管切除术在HGD到腺癌治疗中能够完整切除病变,治疗效果值得肯定,但也要根据不同分期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和淋巴结的清扫范围,预后方面淋巴结转移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合并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Barrett食管患者经腹腔镜下治疗后生活质量和食管黏膜病变的改善情况。 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胃食管反流中心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Barrett食管伴滑动性食管裂孔疝患者23例,接受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于术前和术后12周时行胃镜、胃食管反流病自测量表(Gerd Q)评分、反流症状指数(RSI)评分、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食管黏膜改善情况。 结果23例伴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Barrett患者术后12周随访显示3例患者黏膜病变部分消退。患者术后GerdQ、RSI相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GerdQ:5.78±1.54 vs 11.65±1.50,P=0.00;RSI:9.70±1.92 vs 18.57±3.01,P=0.00),SF-36量表仅在生理功能方面改善不明显(85.87±4.16 vs 86.43±3.12,P=0.31),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和总体健康方面均明显改善(生理职能:66.43±6.13 vs 35.48±2.86,P=0.00;情感职能:73.74±4.91 vs 65.22±2.58,P=0.00;活力:56.96±3.80 vs 50.30±4.56,P=0.00;精神健康:62.09±4.89 vs 53.26±2.07,P=0.00;社会功能:81.39±4.42 vs 74.00±3.59,P=0.00;躯体疼痛:80.00±6.84 vs 75.30±10.27,P=0.00;总体健康:69.17±5.68 vs 60.17±4.61,P=0.00)。 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对伴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Barrett食管患者生活质量和黏膜病变均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3.
总结60例Barrett食管患者内镜下射频治疗的护理经验,提出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病情观察、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饮食指导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返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肠内容物返流入食管引起返酸、烧心、胸痛等消化道症状,进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可导致食管癌前病变的胃肠病。它是一种继发性食管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返流性食管炎(酸或碱性返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Barrett食管和食管源性胸痛。其中食管裂孔疝是返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病理解剖基础,因此,修复扩大的食管裂孔并折叠胃底包绕食管下段以重建其抗返流机理是治疗此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谭敏 《临床外科杂志》2008,16(11):728-730
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产生症状、体征或并发症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GERD的并发症包括食管炎,消化性食管狭窄,食管溃疡及Bar.rett化生。因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RE可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烧心感,反酸,胸骨后灼痛等,严重时可出现吞咽痛及大量出血、食管Barrett化生并导致食管癌的发生,因此,有必要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6.
贲门癌外科治疗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贲门癌的定义由于原发于食管下端、贲门及贲门下方胃近端的恶性肿瘤均可浸润至食管-胃交界部,所以临床上习惯性将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泛称为贲门癌。日本学者将食管下端及胃上端各2cm之内的范围定为贲门区;美国学者将病灶中心位于食管-胃黏膜交界线上1 cm、下2 cm区域内的癌称为贲门癌;我国则将原发于或主要占据食管胃黏膜交界线下2cm 范围内的癌定为贲门癌。1998年国际胃癌联合会和国际食管疾病学会协作会议将解剖学上贲门的上、下5cm范围内的食管和胃发生的癌定义为贲门区域癌,并将该区域的肿瘤分为3个类型:I型,发生于远端食管黏膜的腺癌,通常起源于食管的特异性肠上皮化生区(即Barrett’s食管),能够从上方浸润食管-胃交界部;Ⅱ型,真正意义的贲门癌,指发生于解剖学贲门或食管-胃交界部的肠上皮化生区,又称交界部癌;Ⅲ型,贲门下的胃癌,并从下方浸润食管-胃交界部及食管的下端。  相似文献   

17.
18.
胃癌和食管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发达国家,胃癌的发病率降低,与之相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已有的文献表明AEG的病因、诊断标准及临床病理特征存在许多差异。许多AEG的组织发生与Barrett食管密切相关,发病经过从肠上皮化生→低级别异型增生→高级别异型增生→腺癌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癌,兼具食管癌与胃癌特点,其在分期、分型及诊疗方式上存在诸多争论.目前公认的分型方法是Siewert分型,尚缺乏独立的TNM分期,其发病原因与胃食管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Barrett食管密切相关,治疗上以根治性手术联合围手术期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在内的综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临床症状和(或)食管炎症的一种疾病。反流物主要是胃酸、胃蛋白酶,尚可有十二指肠液、胆酸、胰液等,前者临床上多见,后者主要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和食管肠吻合术后。GERD病人可仅有临床症状而无食管炎症表现,有食管炎症状者其临床症状不一定与炎症程度呈平行关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酸及反食,严重病例可并发吞咽困难、上消化道出血、Barrett食管和食管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