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鞍区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误诊的鞍区动脉瘤并复习文献。结果术前考虑垂体瘤,术中发现为动脉瘤,术后DSA确诊。结论鞍区动脉瘤术前诊断困难,易与垂体瘤相混淆。对于鞍区占位,如有下列情况,应考虑动脉瘤的可能:①病史中有SAH史或有突发头痛;②单侧视野缺损;③出现一侧颅神经麻痹症状;④影像学表现鞍区类圆形病变CT有钙化,MRI有流空现象;⑤内分泌紊乱呈垂体功能减退,高泌乳素血症者。确诊依靠DSA,治疗以手术和介入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对鞍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例鞍区占位性病变患者分别行CT与MRI检查,而后以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RI的诊断率较CT检查发生明显升高(P〈0.05),MRI影像表现存在典型性。结论经MRI检查可对鞍区占位性病变形态、肿瘤大小、范围等进行清晰的显示,诊断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鞍区非肿瘤性病变的MRI影像特征,评价MRI对鞍区非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鞍区非肿瘤性病变的MRI表现,其中空蝶鞍综合征10例,下丘脑错构瘤5例,Rathke裂囊肿10例,表皮样囊肿3例,皮样囊肿2例,动静脉畸形2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蛛网膜囊肿2例,动脉瘤5例,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多症2例,淋巴细胞性垂体炎2例,鞍区增殖性炎症2例,垂体脓肿2例,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鞍区不同类型的非肿瘤性病变有其不同的好发部位、好发年龄以及临床症状,MRI图像上也有各自的形态特征及信号特点。结论 MRI的多参数、多方位成像能够显示鞍区各种非肿瘤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对鞍区非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效果及鞍区动脉瘤的诊断.方法回顾性总结35例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结果鞍区动脉瘤3例,1例行颈总动脉结扎 动脉瘤孤立术,另2例行介入治疗.另32例均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行动脉瘤夹闭术,依据GOS,其中早期手术8例,良好5例,差2例,死亡1例;延期手术24例,良好18例,差5例,死亡1例.结论1对鞍区占位,若影像学表现为圆形,且有单侧视野或颅神经麻痹者,应考虑动脉瘤的可能;2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提高手术效果.预后与术前Hunt分级及术中动脉瘤是否破裂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鞍区动脉瘤在临床上不多见,其好发于颈内动脉的虹吸部,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与其他鞍区占位病变有相似之处,如误诊为垂体腺瘤、颅咽管瘤等进行手术,风险极大,故应仔细鉴别。本文报告我院近期发现的1例鞍区动脉瘤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颅内鞍区肿瘤CT、MRI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55例经影像学检查发现颅内鞍区肿瘤后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CT、MRI检查图像,对CT、MRI图像进行分析,总结颅内鞍区肿瘤影像特征,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基准,计算CT及MRI检查对颅内鞍区肿瘤检出正确率。结果 CT对颅内鞍区肿瘤检出正确率为87.27%(48/55),MRI检出正确率为96.36%(53/55),CT稍低于MRI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表现:鞍内或鞍上属于鞍区肿瘤多发区域,CT平扫多为边缘清晰类圆形影,MRI脑膜瘤可见脑膜“尾”征,MRI垂体瘤可见“束腰”征。结论 颅内鞍区肿瘤影像学多样,CT及MRI在颅内鞍区肿瘤诊断中均有较高使用价值,在临床中两者可结合使用,可有效提高颅内鞍区肿瘤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鞍区占位性病变的MRI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占位性病变的MRI表现.结果 检出垂体瘤32例,颅咽管瘤12例,脑膜瘤12例,生殖细胞瘤5例,表皮样囊肿3例,Rathke囊肿3例,星型细胞瘤2例,室管膜瘤2例,垂体脓肿2例,错构瘤2例.不同的鞍区占位性病变的MRI影像特征对诊断有主要价值;病变来源的判断可帮助定性诊断.结论 MRI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发病部位、形态特征、大小范围、生长方式及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显示清晰明了,能对其定位、定性作出较为全面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垂体瘤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内分泌功能紊乱及鞍区占位的症状与体征。然而鞍区的其它病变,也可有与垂体腺瘤相似的临床表现,特别是占位性病变与垂体瘤较难鉴别。本文分析我科近8年来收治的10例鞍区病变误诊为垂体瘤的误诊原因并对鉴别诊断予以讨论。1临床资料近8年来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MRI检查在颅内鞍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6月阳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颅内鞍区肿瘤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由病理检查诊断确诊,对所有患者行CT与MRI检查.分析CT与MRI用于颅内鞍区肿瘤诊断检出率,并探析两种方法用于鞍区肿瘤诊断的影像学表现.结果:MRI诊断颅内鞍区肿瘤的检出率略高于CT诊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病理分型不同,鞍区肿瘤经CT以及MRI诊断可呈现不同影像学表现.结论:鞍区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具有多样性,通过MRI诊断能够有效反映出鞍区肿瘤及其与周围组织、血管间的关联,但同时辅以CT诊断能够使鞍区肿瘤影像学反映更充分,可提升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10例鞍区占位磁共振成像(MRI)的表现,探讨鞍区占位的MRI诊断价值。方法10例鞍区占位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诊断结果9例经病理证实,1例经治疗回访证实;对鞍区占位MRI的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MRI鞍区占位定位诊断正确率100%,直观显示占位的大小、形态、空间定位及周围情况。结论MRI对鞍区占位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于鞍区的副神经节瘤的MR诊断及相关的病理、组织学起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鞍区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性,5周岁,以生长发育迟缓就诊。MR检查发现鞍区有实性占位,边界清晰,明显均匀强化。病理证实为副神经节瘤。结论鞍区副神经节瘤系罕见肿瘤。“椒盐征”为其典型MR表现。但瘤体较小,表现不典型时应与发生于鞍区的其它实质性肿瘤相鉴别。MR检查对发生于头颈部的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唐绍德 《中外医疗》2013,32(20):180-181
目的探讨鞍区占位性病变的MRI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鞍区占位性病变患者,均分别采用CT与MRI进行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与临床确诊符合率分别对比分析,并对MRI的临床具体诊断情况统计分析。结果 MRI共诊断出79例,符合率为98.8%,误漏诊率1.2%;CT共诊断出72例,符合率为90.0%;误漏诊率10.0%;MRI诊断符合率相对更高(P〈0.05)。另外,MRI诊断中,鞍旁病变诊断符合率100.0%,鞍内病变诊断符合率100.0%,鞍上病变诊断符合率94.4%,1例脑膜瘤患者误诊为垂体大腺瘤。结论 MRI在鞍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准确率高,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鞍区占位的MRI特征,提高鞍区占位的MRI诊断水平.方法 对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鞍区占位3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中垂体瘤17例,颅咽管瘤6例,脑膜瘤6例,表皮样囊肿3例,蛛网膜囊肿2例,生殖细胞瘤2例,rathke's囊肿、动脉瘤和转移瘤各1例.结论 不同病变有各自的好发部位,MRI各有其形态特征和信号特点,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内分泌检查的开展,发现高催乳素血症的病人越来越多,通过对高催乳素血症病人的磁共振检查,发现有许多病人有蝶鞍区病变。蝶鞍是颅内一个重要解剖结构,鞍区是许多颅内肿瘤和非肿瘤性病变的好发部位,磁共振的高分辨率及三维成像对该区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早发现、早诊断的方法。方法对本科在2003年7月至2007年5月间收治的2,4例经影像学诊断为颅内占位病变的患儿的诊治过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中未包含有内分泌症状而诊断为垂体或鞍区占位性病变患儿。结果24例中有2例脊髓占位性病变,脑室内占位3例,脑实质中占位性病变19例,其中怀疑肿瘤15例,怀疑肉芽肿2例,脑囊虫2例。结论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多样,容易漏诊,加强随访和详细的体格检查,是早期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有效方法,及时行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鞍区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3例鞍区动脉瘤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术前均考虑为垂体腺瘤,于术中发现为动脉瘤,术后DSA确诊。3例患者均有内分泌障碍,主要表现垂体功能减退,高泌乳素血症;2例有视力障碍和视野缺损;1例既往有SAH病史;CT均显示鞍区类圆形占位,MRI无特异;1例手术治疗,另2例介入治疗。结论鞍区动脉瘤术前诊断困难,易于垂体腺瘤混淆。对于鞍区占位,如有下列情况,应考虑动脉瘤的可能:病史中有SAH史;单侧视野缺损;一侧Ⅲ、Ⅳ或Ⅵ颅神经麻痹;影像学表现鞍区类圆形病变,CT有钙化,MRI有流空现象;内分泌紊乱呈垂体功能减退,高泌乳素血症者。确诊依靠DSA。治疗以手术和介入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鞍区肿瘤眼部病变的特点,从眼科角度提高对鞍区肿瘤眼部病变的早期认识;方法:对18例误诊为眼科疾患的鞍区肿瘤病例的眼部临床表现及相关阳性体征、影像学检查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18例鞍区肿瘤患者早期可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视神经萎缩、视乳头水肿等眼部症状;结论:医生只有充分认识鞍区肿瘤发病情况与眼科疾病的互相关系,才可避免或减少鞍区肿瘤的误诊。  相似文献   

18.
颅内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1.8%,颅内占位性病变多数在眼部都有不同的表现,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颅内占位性病变与眼科主要有关问题不能忽视。我们对我院自1985~1997年因各种原因误收入眼种的3O例颅内占位性患者进行分析,作为探索颅内占位性病变确诊前在眼部的表现作一分析。l资料分析3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查出,在未明确诊断前已有27例有眼部表现。其中自觉服部不适者24例;视力减退者ZI例;视野盲点有改变者ZI例;眼底有改变者8例;瞳孔有变化者12例;眼球运动障碍者6例;麻痹世角膜溃疡者三例,本文所分析的3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19.
鞍区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循证护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靳玉萍 《安徽医学》2010,31(7):847-849
鞍区肿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目前鞍区肿瘤手术入路基本有开颅肿瘤切除术,经鼻蝶入路肿瘤摘除术及经眉弓锁孔入路。鞍区肿瘤术后并发症较多,开展术后并发症的循证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循证护理模式在鞍区肿瘤术后并发症的应用,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0.
冯大勤  黄玮  杨雷霆  韦玉 《广西医学》2005,27(5):754-755
鞍区曲霉菌性肉芽肿极少见,除了具有颅内肉芽肿的一般特性外,还常伴有脑神经、颅底骨质受累的表现,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容易与某些鞍区肿瘤相混淆而发生误诊。作者报道2003年6月收治的1例鞍区曲霉菌性肉芽肿,经手术和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效果较满意,结合文献复习,谈谈本病的临床诊疗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