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胎膜早破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危险因素与分娩方式、母儿并发症的关系及早期干预。方法对2002年8月~2003年7月就诊的1 123例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组的早产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17. 6%, 5. 1%, 3. 4%与对照组(5. 4%, 1. 2%, 0. 6% )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1)。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应对不同孕周的胎膜早破患者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文章回顾性分析胎膜早破伴或不伴新生儿感染的孕妇临床资料,比较伴或不伴新生儿感染的孕妇在胎膜破裂时间、孕周、分娩方式、胎盘病理,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等方面的差异。加强孕妇各项指标监测,综合判断感染征兆,适当延长孕周,及时终止妊娠,以防止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回顾性分析胎膜早破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情况。方法:选取该院产科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160例胎膜早破产妇作为观察组和胎膜未早破产妇160例作为对照组,调查和记录产妇职业、流产史、胎儿胎位、产前感染;观察和记录胎膜早破对胎儿与产妇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脑力劳动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观察组有流产史患者比例为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对照组胎位正常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01);对照组产妇产前感染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 <0.0001);观察组胎儿窘迫及婴儿窒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对照组产后体温升高和产褥感染率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 <0.001)。结论:围产期产妇体力劳动强度、流产史、胎位异常和产前感染均可影响胎膜早破发生率,而该并发症可直接威胁产妇及胎儿、新生儿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符合条件在我院分娩的5987例新生儿中162例新生儿窒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产科因素、分娩方式等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结果:本组研究中脐带因素、羊水异常、胎盘因素、早产和胎膜早破等是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分娩方式以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最高,明显高于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应以预防为主,做好围生期胎儿监护,早期判断新生儿窒息的发生,选择恰当分娩方式,以及熟练掌握新生儿抢救措施,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及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并积极预防 ,可从根源上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病数 ,从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现将我院 2 0 0 1年 1月~ 12月活产窒息儿 12 1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 2 0 0 1年 1月~ 12月共分娩活产新生儿 2 0 69例 ,其中窒息儿 12 1例占 5 85 % ,1分钟Apgar评分轻度窒息 82例 ,重度窒息 39例。其中 64例有明显的宫内窘迫史占 5 2 3%。1 2 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 :见表 1。由表 1可以看出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脐带绕颈和妊娠高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相关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特点.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0月120例胎膜早破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胎膜未早破的正常分娩产妇120例,为对照组.调查并记录两组孕妇的职业劳动强度情况、孕妇是否有流产史、胎位情况;观察胎膜早破对婴儿和母体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脑力劳动患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流产史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位正常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流产史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前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体体温升高和产褥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膜早破可能与患者的体内劳动强度、流产史、胎位异常及产前感染等因素有关,胎膜早破可导致新生儿窒息和胎儿窘迫发生率增加,同时也可引起母体产褥感染率升高.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了窒息患儿179例,其中颅内出血103例,提出早产,低体重或体重过高,难产,产道分娩,低Apgar评分是新生儿窒息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强调窒息后及时合理复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262例新生儿窒息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立强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6)
新生儿窒息是儿科常见病,探讨围生期窒息病因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对指导围生期医学保健和优生优育工作,降低新生儿窒息,减少新生儿病死率和残疾率,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003-2007年我院收治的262例住院新生儿窒息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对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和导致此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057例产妇分娩的活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几率及导致其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中,有30例新生儿发生窒息,其发病率为2.84%。母亲的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胎龄<37周、母亲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发生胎盘早剥、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出生体重<2500g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母亲的分娩方式、发生妊娠期高血压、肝内胆汁淤积、胎膜早破、脐带异常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无关(P>0.05)。结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上述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55岁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 I)特点。方法: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中青年组(≤55岁,152例)和老年组(≥75岁,109例),比较2组间发病的危险因素、PC I治疗特点及术后严重并发症情况,评价2组间PC I治疗疗效。结果:中青年组冠心病患者中男性、有阳性家族史、吸烟、高脂血症者明显多于老年组(P〈0.01),老年组冠心病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检出率高于中青年组(P〈0.01)。冠脉造影结果显示:中青年组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且多为局限性狭窄,明显多于老年组(P〈0.01);老年组患者三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狭窄病变、钙化病变明显多于中青年组(P〈0.01);双支血管病变2组间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支架置入情况相比,中青年患者右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数少于老年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严重并发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吸烟、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是中青年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以单支血管病变居多,三支血管病变少见,弥漫性狭窄、钙化病变亦少见。中青年组冠心病患者右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数少于老年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形成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分娩提供确定高危患者的依据。方法研究组128例为胎盘早剥患者,对照组150例为同一时期随机选取的正常分娩孕妇,回顾性分析所有孕妇的入院资料档案,对两组孕妇在体征表现、病理因素、机械因素、生活习惯因素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并做出对比。结果研究组胎盘早剥患者临床多表现为不规则性下腹疼痛、阴道活动性出血、子宫不放松有压痛感、子宫敏感、子宫坚硬、血压偏高、胎心(监护)异常、血性羊水等,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体征表现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在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血管类病变、剖宫产史/胎盘早剥史、机械性外伤、吸烟几方面的患者胎盘早剥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理、机械和生活习惯的相关因素都可能引起孕妇胎盘早剥的发生,因此在妊娠期应指导孕妇注意保护自己、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并及时处理各类病理疾病,以降低围生期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29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回顾性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140例作为病例组(DN组),单纯的2型糖尿病患者154例作为对照组(非DN组).结果 DN组和非DN组比较,相关病史、糖尿病病程、血压、血糖、血脂有显著性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糖尿病病程、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了5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体温、白细胞计数、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经颅多普勒(TCD)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并与56例完全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存在感染、收缩压偏低、糖尿病、高血糖、高血脂及高纤维蛋白原,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感染、血糖升高、急性期收缩压下降、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及颅内外大血管狭窄与进展性脑梗死关系密切,应作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并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34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研究组)和346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照组)的相关资料(包括年龄、个体因素、月经状况和生殖活动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①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年龄高峰为25 ~ 50岁.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干部和技术人员,大学以上学历;A型和O型血;初潮年龄≤13岁;月经周期<27 d,经期≥8d;痛经;足月产1次;人工流产次数≥2次;不孕;放置宫内节育器(IUD)避孕.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潮年龄早、月经周期短、经期长、人工流产次数多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危险因素;孕次增多、产次增多使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危险性减少,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保护因素.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与初潮年龄早、月经周期短、经期长、人工流产次数多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地比较分析180例进展性脑梗塞及同期住院治疗的150例非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脑血管狭窄、心房纤颤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危险因素与病情发展的关系.[结果]高血糖及脑血管狭窄与发生进展性脑梗塞关系密切.[结论]高血糖及脑血管狭窄是发生进展性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干预,进行合理治疗,改善预后.方法:缺血性卒中后继发癫痫发作组47例,未继发癫痫发作组5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先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缺血性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 Stroke Scacle,NIHSS)与卒中后癫痫发作有显著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缺血性卒中亚型为心源性脑栓塞(OR=5.519,P=0.048)、病灶在皮质(OR=0.263,P=0.006)、NIHSS高(OR=0.873,P=0.046)3个因素为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结论:具有缺血性卒中亚型为心源性脑栓塞、病灶部位在皮质、NIHSS高等因素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易继发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为脑梗死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0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及67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用多元相关分析危险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初发组比较,复发组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TIA史、房颤史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房颤史、TIA史是复发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多元相关分析显示它们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房颤史、TIA史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避免和控制危险因素,提高综合防治水平,是减少脑梗死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危险因素,为PI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2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PIS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IS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NIHSSS评分、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纤维蛋白原、葡萄糖、高密度脂蛋白与PIS发生有关,而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入院时体温、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等因素与PIS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糖尿病史、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高脂血症、NIHSS评分等5个因素是PI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史、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高脂血症、NIHSS评分等5个因素是PIS发生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控制PIS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