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造成慢性深静脉阻塞性疾病的常见病因有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和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这类疾病可以通过外科旁路手术矫正,但手术疗效不理想。血管腔内治疗已成为近几年治疗的常见策略之一。由于静脉腔内技术还不够成熟,使用的材料还比较单一,静脉腔内治疗的开展还不够普及,现有循证医学证据等级也较低。尽管如此,随着技术的进步,腔内技术治疗慢性深静脉阻塞性疾病还将进一步推进。因此,血管外科医师应重视开展静脉腔内治疗慢性深静脉阻塞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腔内介入技术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行腔内介入治疗的87例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例患者均进行腔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8.9%(86/87),77例(88.5%)行髂静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9例(10.3%)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术。7例(8.0%)合并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术,65例(74.7%)合并浅静脉曲张患者行曲张浅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25.5(2~67)个月,治疗后第24个月髂静脉通畅率为100%,溃疡愈合率为85.7%,下肢肿胀缓解率为75.6%,无浅静脉曲张复发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腔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段,可作为治疗IVC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血管腔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具有观察优势独特和测量准确的特性, 在髂静脉疾病诊疗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在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中, IVUS能够横断面地观察髂静脉受压形态并判断压迫来源, 精准定位最严重受压部位, 精确测量受压程度, 测量病变长度、近远端髂静脉直径以及评估腔内治疗疗效;在髂股静脉急性血栓形成中, IVUS能够明确是否同时合并髂静脉受压, 评估血栓清除的效果以及残留血栓情况;在静脉血栓后综合征中, IVUS有助于评估静脉管腔和管壁, 评判是否同时存在髂静脉受压以及观察支架形态预测通畅情况。本文梳理相关研究并总结自身髂静脉疾病中IVUS的使用经验, 供临床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并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I-F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明确诊断为左IVCS并急性I-FVT的22例患者,均接受导管溶栓(CDT)联合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等腔内治疗。结果 22例均成功实施腔内治疗,患肢肿胀改善有效率为95.5%,溶栓有效率达91%,支架植入有效率100%。治疗期间仅有1例实施再次溶栓治疗,无大出血及症状性肺栓塞发生。1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随访中1例血栓复发堵塞支架,进行干预后痊愈。结论腔内治疗左IVCS并急性I-FVT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且近期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44例腔内治疗的IVCS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患者左髂静脉完全闭塞,放弃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99.6%(243/244)。243例患者中94例行单纯球囊扩张,149例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175例合并下肢静脉曲张者行二期手术治疗。224例随访3~27个月,期间患者静脉曲张无复发,左下肢肿胀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总有效率达100%;63例皮肤色素沉着得到不同程度减退,30例静脉性溃疡患者得到愈合或缓解。单纯球囊扩张患者与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患者的左下肢肿胀完全缓解率、溃疡完全愈合率、髂静脉再狭窄或血栓形成率在术后6个月时均无统计学差异(96.0%vs.99.0%、84.6%vs.100.0%、5.3%vs.2.0%,均P0.05),但术后12、24个月时,后者均明显优于前者(70.0%vs.96.0%、61.5%vs.94.1%、12.8%vs.2.0%;60.9%vs.94.8%、53.8%vs.94.1%、23.5%vs.2.1%,均P0.05)。结论:腔内治疗IVCS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联合支架植入的中期疗效优于单纯球囊扩张。选择合适的支架类型、支架直径、支架长度;精确合理地定位支架;规律足量的抗凝治疗,对于保证远期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技术治疗下腔静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2002年6月~2004年11月对17例下腔静脉综合征进行下腔静脉腔内扩张、腔内支架植入术,术后常规抗凝治疗。结果 下腔静脉压力梯度从治疗前(16.8±4.3)mmHg下降到治疗后(2.6±0.6)mm Hg(t=13.280,P=0.001)。IVCS症状评分从治疗前(4.4±1.6)分下降到治疗后(2.1±1.7)分(t=6.880,P=0.010)。下肢肿胀、阴囊或外阴浮肿、腹水和全身浮肿于术后1~4 d后减轻。结论 血管腔内技术治疗下腔静脉综合征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腔内技术为核心治疗Cockett综合征的中远期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412例Cocket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231例(A组),慢性静脉功能不全181例(B组),分别采用不同的腔内技术和/或复合手术治疗。 结果:A组技术成功率100%(231/231);5例左髂总静脉无狭窄或闭塞,左髂静脉病变率97.8%(226/231);共植入髂静脉支架182枚。B组技术成功率99.4%(180/181);共植入支架151枚; 1例患者术中行球囊扩张成形时左髂静脉破裂而致腹膜后巨大血肿、失血性休克,经积极抢救后好转;手术前后病变左髂静脉远心端与近心端压力差由术前(18±4.45)cmH2O降至术后(4±3.02)cmH2O(P<0.01);89例患者合并有左股浅静脉重度瓣膜功能不全,二期行股静脉瓣膜修复术。随访3个月至8年,平均35.6个月,A组15例、B组2例支架内血栓形成。 结论:腔内技术为核心治疗Cockett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中远期效果。对于合并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者,联合应用Forgarty导管取栓或导管接触溶栓是腔内治疗一种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足(DF)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伴有严重钙化、支架内再狭窄的股腘病变或膝下病变仍未找到最佳治疗方法。目前,腔内介入治疗已成为DF的一线治疗方案,许多新技术、新器械仍处于研究阶段,包括深静脉动脉化、药物涂层技术、特殊球囊、生物可吸收支架等。因此,本文综述了DF的腔内介入目标、腔内介入技术以及各种腔内介入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髂静脉疾病的腔内治疗是处理重度髂静脉狭窄和闭塞的主流手段,尽管依然存在争议问题,但绝大部分已形成规范与共识。髂静脉疾病主要表现为静脉回流受阻,静脉高压及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明确髂静脉疾病的病变特点,选择合适的腔内治疗手段清除血栓,合理选择并放置静脉支架,规范应用腔静脉滤器,这些是目前髂静脉疾病腔内治疗需要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的腔内治疗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其腔内治疗中应用的各类支架和球囊发展迅速。使用镍钛支架前,支架治疗股浅动脉病变的中长期通畅率无法与外科旁路术相比。90年代使用覆膜支架(Boston scientific corporation.Natick.MA)治疗腹股沟以下动脉病变术后1年的一期通畅率只有29%~68%。因此,2000年TASC(Trans 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对于股浅动脉段病变推荐使用外科旁路术而非腔内治疗。  相似文献   

11.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远期后遗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多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PMT)、腔内导管溶栓术(CDT)以及专用静脉支架置入术等多种腔内治疗方法防治PTS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从PTS的发病机制、腔内预防方法、腔内治疗手术指征和禁忌证以及腔内治疗操作技巧等多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清栓联合髂静脉腔内成形一期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我科采用Angiojet机械吸栓,辅助尿激酶溶栓(PCDT)及选择性导管吸栓,并一期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腔内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DVT伴IVCS 18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植入下腔静脉临时滤器,术后取出。术后1、3、6、12个月门诊随访,彩超或下肢静脉CT复查深静脉及支架血流通畅情况。结果深静脉血栓中央型7例,混合型11例;技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平均(105.32±25.46)分钟;血栓抽吸时间108~480秒,平均(301.24±56.52)秒。血栓清除率Ⅲ级14例,Ⅱ级4例。1例滤器捕获血栓,无症状性肺栓塞、严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均出现一过性血红蛋白尿。平均随访(5.56±2.78)个月,2例Ⅱ级清栓患者术后1个月内股静脉不完全栓塞(1例抗凝好转,另1例复发血栓再次手术),1例肿瘤患者半年后髂静脉支架闭塞,余15例下肢深静脉及髂静脉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急性下肢DVT合并IVCS患者,Angiojet清栓同期联合髂静脉腔内成形治疗方法高效、安全,对于血栓负荷大、管壁残留血栓明显的患者建议辅助导管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3月65例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资料。其中腹主动脉瘤颈过短(〈2 cm)15例(23.1%),参照肾动脉将支架向腹主动脉近侧释放;瘤颈严重成角(≥60°)28例(43.1%),将腹主动脉拉直再释放支架;同时具有短瘤颈和严重成角10例(15.4%);涉及双髂总动脉瘤的保留髂内动脉的处理5例(7.7%),尽量保留一侧髂内动脉以防盆腔脏器缺血,2例分期行髂内动脉覆盖;入路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导致腔内覆膜支架的输送器到达预定位置困难5例(7.7%);合并其他特殊病变2例(3.1%)。均采用腔内覆膜支架修复,其中进口血管支架29例(44.6%),国产血管支架36例(55.4%)。结果手术均成功。23例(35.4%)即时内漏,其中Ⅰ型6例,Ⅱ型14例,Ⅲ型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住院时间7~15 d,平均8.2 d。随访60例(92.3%),随访时间1~8年,平均3.5年。死亡5例(8.3%),死亡原因均与该病无关。1例半年后支架移位,内漏,再次行腔内修复,置延长段支架后内漏消失,继续随访22个月,支架形态和位置良好,无支架移位和内漏发生。其他内漏均消失。左下肢缺血3例,原因为1例左侧髂分支支架移位导致闭塞,行股-股动脉耻骨上人工血管旁路移植后下肢缺血症状缓解,2例髂动脉打折,再次腔内治疗放置裸支架后缺血症状缓解。结论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和腔内治疗器材的不断完善,过去认为不能采用腔内治疗的复杂腹主动脉瘤也可以采用腔内治疗,对于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血管外科疾病腔内治疗经过20年蓬勃发展,已经涵盖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狭窄闭塞、颈动脉狭窄、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大部分血管疾病的治疗。目前,累及主动脉弓以远的主动脉夹层和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均首选腔内治疗;采用开窗技术、烟囱技术、分支支架等分支动脉重建技术治疗累及重要分支动脉的主动脉病变进展迅速;在采用普通球囊、切割球囊、斑块切除等技术获得通畅血管的基础上,使用药物涂层球囊,必要时结合支架技术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已成为共识;下肢静脉腔内溶栓、下腔静脉滤器、静脉支架植入等腔内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领域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5.
腹主动脉病变的治疗以往以开放手术为主,随着腔内器械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逐步转变为以腔内治疗为主。在支架选择上有分体式支架和一体式支架,一体式支架在腹主动脉病变的腔内治疗中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对一体式支架在腹主动脉病变中的应用进行文献总结。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广泛查阅关于腔内治疗主髂动脉病变结果的文献,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来对其治疗结果进行综述。对于大多数患者,腔内治疗优于外科手术;支架置入在技术成功率和远期疗效等方面优于经皮腔内血管成形,直接支架置入和选择性支架置入孰优孰劣存在争议;覆膜支架就其远期通畅性、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优于裸支架;复杂主髂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的疗效值得肯定。因此,腔内治疗主髂动脉病变结果令人满意,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研究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7.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在Cockett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5-2004年对180例Cockett综合征患者进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无血栓形成组(A组)100例,91例建立静脉通道,其中3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PTA),88例行内置支架术(PTA+stenting);血栓形成组(B组)80例,70例建立静脉通道,其中55例行单纯PTA,15例行内置支架术.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无肺动脉栓塞发生,A组3例,B组3例支架内血栓形成,B组4例血栓复发.随访A组74例(随访率74%),B组56例(随访率70%),随访时间为2个月至8年,平均37个月.A组64例中2例支架内血栓形成,8例髂静脉闭塞;B组31例中10例发生血栓综合征,3例支架内血栓形成,5例血栓复发,7例髂静脉闭塞.结论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安全、有效,近、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髂静脉梗阻合并急性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9月,19例急性DVT接受手术取栓联合同侧髂静脉腔内支架置入术。DVT位于左髂-股静脉及下腔静脉3例,双侧髂-股静脉2例,其余14例均在左髂静脉。均有患肢明显肿胀,其中12例伴患肢疼痛。DVT发病时间(3.2±1.3)d。取栓前均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取栓后即刻静脉造影发现髂静脉狭窄者先行球囊扩张再置入自膨式支架。结果 18例取栓后造影示髂静脉狭窄,其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15例(78.9%),残留狭窄3例;1例未发现髂静脉狭窄。18例有狭窄者共置入22枚自膨式支架,手术均获成功。1例术后伤口血肿。随访16例,随访时间2~26个月(平均10.3月),疼痛症状均消失,2例行走后下肢轻度肿胀,均未出现血栓复发。结论腔内治疗髂静脉梗阻合并急性DVT安全、有效,早期临床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是目前大动脉病变腔内治疗最成熟的技术之一。AAA EVAR术后内漏指支架型血管置入后,在支架型血管腔外、被旷置的瘤体及邻近血管腔内出现持续性血流的现象。内漏是AAA EVAR术后最为常见、对疗效影响很大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大约15%~50%。内漏可导致瘤体进一步增大甚至破裂。目前,内漏的机理尚不完全明确,诊断与治疗方面也存在争议。现根据我院临床经验,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探讨AAA EVAR术后内漏的诊治。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瘤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8年10月,对21例典型B型(Stanford分型)主动脉夹层、5例假性动脉瘤、2例主动脉壁内血肿合并主动脉壁溃疡,在局麻(26例)或全麻(2例)下行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采用Medtronic Talent支架10例,Medtronic Valiant支架12例,微创直管型支架6例。结果2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即刻造影示破口封闭,无内漏。术后无胸痛,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内漏,术后住院时间(4.5±1.1)d,3-7 d。5例术后发热,吲哚美辛治疗1个月,体温正常。21例主动脉夹层术后1周CT扫描显示真腔扩大,血供明显改善,胸主动脉假腔内血栓形成,腹主动脉假腔存在,开口于假腔的分支靠远端破口供血;5例假性动脉瘤CT扫描显示破口封闭,假腔内血栓形成;2例壁内血肿CT扫描显示溃疡被支架覆盖。23例随访(21.3±10.2)月(1-40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B型主动脉夹层、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和降主动脉壁内血肿均可采用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