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作为标准治疗手段之一愈发受到关注,与辅助治疗相比是否有优势存在的争论也颇多。然而经新辅助化疗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可以显著改善预后这个不争的事实展示了该治疗方式的美好前景,同时也促使外科医生思考哪类病人能够达到PCR,哪些方案能够使病人从新辅助化疗中最大获益。另外,在治疗过程中运用MRI、循环肿瘤细胞测定等手段对疾病进行监测和疗效预测,使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在安全、可控中进行,做到真正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
张斌 《临床外科杂志》2005,13(5):266-267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从最初用于手术切除困难的局部晚期 乳腺癌(LABC)和炎性乳腺癌(IBC),其后扩展到对肿瘤较大 (直径>3cm)的可手术的乳腺癌,经化疗后肿瘤缩小、降低分 期,使本不适合保乳的病例能成功实施保乳。新辅助化疗历经 30余年,随着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迄今其临床价值和 意义已远愈其初衷,成为当今乳腺癌临床十分活跃的领域。我国这项工作起步较晚,但面对乳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及目前临 床就诊病例普遍偏晚的现状,新辅助化疗应为从事治疗乳腺癌 的外科医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从临床实用角度,就乳腺…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最早开展的是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已经达成不少的共识,但还存在着广泛的争议。基本达成的共识有:NACT是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NACT的疗效至少与辅助化疗相当;NACT可能增加保乳率;NACT后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eal complete remission,pCR)者有较高的生存率等等。主要的争议包括:乳腺癌NAT的定义和适应证;乳腺癌NACT能否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新辅助治疗(NAT)已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应用日益广泛.在临床实践中应依据肿瘤生物学、疗效与肿瘤负荷,采用适应性研究设计,优化病人NAT策略,进行个体化、精准化治疗.NAT期间动态监测疗效,重视早期疗效评估和预测,推荐以疗效为导向制定后续治疗的决策.新辅助内分泌治疗逐渐受到关注.NA...  相似文献   

5.
<正>大型III期临床研究及荟萃分析显示,合理应用新辅助治疗可以提高乳腺癌疗效,增加保留乳房的机会,也改变了乳腺癌首选手术治疗的单一传统治疗模式[1]。但是,新辅助治疗期间应及时评价疗效,以避免治疗无效病例丧失手术机会至关重要。本文报告笔者医院近期经治的2例新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首位,近年来其罹患率逐年上升且渐呈年轻化趋势。虽然各种综合治疗手段已经提高了乳腺癌的疗效,但是有文献报道,超过2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转移以及对常规治疗耐药的现象。对此,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求新的治疗方法以改善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和转归。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三阴性乳腺癌高侵袭、高复发、高转移且预后差,对内分泌治疗、抗Her-2靶向治疗不敏感。本研究总结了近年来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进展。方法 应用PubMed、CNKI、万方等数据库,以“TNBC、新辅助治疗、病理完全缓解”等作为搜索关键词,检索近年的相关文献。结果 病理完全缓解被认为是新辅助治疗预后评判的重要标准之一。蒽环类联合紫杉类药物仍然是TNBC患者的首选新辅助化疗方案,铂类药物的应用使BRCA基因突变TNBC患者有了更优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但血液学、消化系统等相关不良反应不可忽视。免疫调定点抑制剂相关药物被证实在TNBC新辅助治疗上能提高pCR,改善长期生存预后,且因药物不良反应停药较铂类药物发生率更低。肿瘤微环境靶向药物、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等相关药物在多药联合方面上的临床研究有积极治疗效果。结论 TNBC新辅助治疗中,化疗是基础,免疫治疗已有相关临床试验成果,肿瘤微环境靶向药物、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具有很大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20年中,随着对新辅助治疗模式认识的加深,其应用已不仅局限于局部晚期乳腺癌的降期治疗,而是作为认识肿瘤生物学行为、评估新兴治疗方案疗效的平台,广泛应用于早期乳腺癌的治疗。目前对于新辅助治疗的可选方案,在乳腺癌各版临床指南[1-2]中,均简述为:可参考乳腺癌的术后辅助治疗,进行术前全身系统治疗的方案选择。然而不同于术后辅助治疗,病人在接受新辅助治疗时,对于截然不同的肿瘤负荷,治疗的获益可能存  相似文献   

9.
前哨淋巴结活检及新辅助治疗已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也是个体化治疗的重要体现.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具有较高的腋窝淋巴结控制率,如何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病人中精准、高效实施前哨淋巴结活检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新辅助治疗前后腋窝淋巴结状态的精准评估是实施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基础.对于新辅助治疗前腋窝淋巴结阴性的病人,推荐新辅助治...  相似文献   

10.
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已成为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芳香化酶抑制剂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主要药物,目前共有3代产品,其作用机理已基本明了。现今,第1、2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已逐渐被第3代产品所替代,本文重点对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乳腺癌术前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逐渐成为乳腺癌临床研究中十分活跃的领域.理论上,新辅助化疗较辅助化疗有诸多优势,但多个大型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新辅助化疗并不能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许多因素可能与之有关,例如,以往的研究在最初设计时多仅根据患者临床分期来决定患者是否需要新辅助化疗,而忽视了重要生物学指标雌激素受体(ER)、Her-2等对疗效的影响,且不同研究中生物学指标的检测方法及使用的化疗方案也不一致.本文结合最近的文献资料,就生物学指标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影响及其他几个临床上十分关注的问题谈一些个人的体会和看法,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有关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认为可使大部分原发性乳腺癌体积明显缩小,进而使80%的可手术治疗的患者能选择保留乳房术式。虽然理论上可更大程度地杀灭亚临床的微小转移灶,减少耐药细胞株的产生,但在提高这部分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方面尚无临床定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概念引起了肿瘤学界极大的兴趣。一系列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都希望这一新疗法能够从总体上增加疗效。新的化疗药物、新的影像学检查工具及某些生物学因子正日益引起广大学者的密切关注。基因表达谱也有望对新辅助化疗反应作出预测。本文对以上诸方面分别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方法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理论基础、临床意义、适用范围、常用药物及方案、疗效预测因子及其与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关系等方面总结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结果新辅助化疗可降低临床分期,增加保乳手术机会,了解化疗药物敏感性,防止远处转移,但对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影响存在争议。结论新辅助化疗是乳腺癌全身治疗重要的部分,但在如何选择高效的化疗药物、制订个体化方案、预测治疗效果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即初始全身治疗(primary systemic therapy,PST),已成为临床实践中被广泛接受、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及可手术乳腺癌的治疗选择~[1]。尽管既往研究提示,随着新辅助治疗药物和策略的不断优化,通过新辅助治疗使一部分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病人降期成为可手术乳腺癌,或使不可保乳病人的肿瘤缩小从而能接受保乳手术~[2]。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分泌治疗适用于激素敏感性肿瘤。70%乳腺癌细胞膜表面有雌激素或者孕激素受体表达,为激素敏感性肿瘤。  相似文献   

17.
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在早期乳腺癌预防复发转移的辅助治疗中,因其毒副反应轻能够长期用药。与复发转移乳腺癌的解救治疗不同,辅助治疗是手术后预防复发转移的治疗,因为无临床病灶观察近期疗效,因此要根据循证医学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数据选择。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概述全身性化疗用于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已有40多年历史,最初被用于杀灭由于手术操作引起的播散的癌细胞,故只在术后短期使用。70年代以后,随着概念的更新,认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乳腺癌在诊断时可能已存在亚临床的微小转移而导致手术治疗的失败。辅助化疗的...  相似文献   

19.
谈乳腺癌外科治疗中的热点问题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深入、早期诊断水平的提高、全身治疗的进展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改变,目前对乳腺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乳腺癌的外科治疗在近20年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只求单纯局部治疗发展到重视综合治疗,同时治疗方法也更趋人性化、个体化。保乳手术的增多19世纪末Halsted创立的乳腺癌根治术是以解剖学为基础,着重于局部播散的防治,特别是淋巴播散的防治,该术式在上世纪上半叶作为大多数乳腺癌病人的主要治疗方法。随后的观察发现即使接受了Halsted手术仍有许多病人因乳腺癌复发、转移而死亡。当时认为乳腺的淋巴引流除腋下淋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病理完全缓解(pCR)的影响因素,并探讨pCR对预后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接受新辅助治疗的324例女性乳腺癌病例资料,分析临床病理信息及预后随访数据,探讨pCR的预测因素及其对预后的意义。结果 新辅助治疗pCR率为21.9%;不同分子分型pCR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Luminal B[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阳性]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型更易获得pCR,pCR率分别为30.6%、37.5%、32.4%;pCR对于不同分子分型预后的意义存在差异,HER2过表达型[无病存活率(DFS):P=0.048;总存活率(OS):P=0.050]及三阴型乳腺癌(DFS:P=0.040;OS:P=0.045)pCR预后优于非pCR。治疗前肿瘤孕激素受体(OR=0.297,95%CI=0.167~0.530,P<0.001)、HER2(OR=2.351,95%CI=1.340~4.125,P=0.003)、Ki67表达(OR=6.870,95%CI=0.885~53.303,P=0.065)是pC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治疗前肿瘤孕激素受体和HER2表达状态、Ki67表达水平是pCR的独立影响因素;pCR可作为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乳腺癌远期预后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