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寰枢椎脱位后路钉棒固定术中寰椎螺钉和枢椎螺钉固定方法 的临床选择.方法 对2002 年11 月至2011 年12 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228 例可复性和23 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术前进行置钉可行性和复位可能性评估,针对性地选择寰椎和枢椎的后路螺钉固定方法,进行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治疗.结果 251 例患者均行钉棒固定并获得满意复位.寰椎螺钉固定采用椎弓根螺钉403 枚、部分经椎弓根螺钉77 枚、侧块螺钉22 枚;枢椎螺钉固定采用椎弓根螺钉437 枚、椎板螺钉56 枚、侧块螺钉9 枚.术中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237 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38 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 个月.230 例患者获骨性融合;6例为纤维愈合,动力位片(均随访2 年以上)未见复发脱位;另1 例为假关节未融合并双侧枢椎椎弓根螺钉松动,行后路翻修手术治愈.结论 根据寰枢椎脱位的复位难易程度和个体解剖特点灵活选择寰椎和枢椎不同的后路螺钉固定方法,扩大了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技术的适用范围,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在2~5岁学龄前儿童寰枢椎脱位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9月—2015年8月采用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治疗寰枢椎脱位学龄前患儿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4~60个月,平均39.8个月。患儿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活动受限,5例患儿有颈髓压迫症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2例,D级3例。术前常规行张口位和伸屈动力侧位X线、CT三维重建及MRI检查。麻醉后行颅骨牵引手法复位,对于可完全复位及部分复位的13例患儿,行俯卧位后路手术;对不能复位的2例患儿,先前路松解再翻身行后路手术。直视下置入寰枢椎螺钉,并完成复位及固定植骨融合。早期5例患儿行自体髂骨块植骨,后期8例患儿行异体骨植骨,另2例患儿未植骨。结果 15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共置入54枚螺钉,其中寰枢椎椎弓根螺钉49枚,寰椎侧块螺钉3枚,枢椎棘突椎板螺钉2枚,未发生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损伤。术中出血量30~150 m L,平均80 m L;手术时间80~200 min,平均110 min。所有患儿随访6~60个月,平均32.6个月。患儿术后3个月随访时均无明显颈部疼痛症状,无明显活动受限。5例术前神经功能异常患儿在术后6个月随访时均恢复至E级。自体髂骨植骨患儿寰枢椎融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2个月;异体骨植骨患儿寰枢椎融合时间为6~9个月,平均7.3个月。结论对寰枢椎明显脱位的学龄前儿童可以考虑施行后路寰枢椎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术,常规直径3.5 mm的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可以用于大多数2~5岁学龄前患儿寰枢椎固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评估寰枢椎椎弓根钉板/棒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5月-2007年6月收治的16例寰枢椎不稳患者(其中先天性齿突发育不良2例,创伤性陈旧性寰枢关节脱位6例,C2椎管内肿瘤1例,陈旧性齿突骨折7例)施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并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其中1例难复性脱位者先行前路松解术。结果全组病例未发生与置钉相关的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复查X线片、CT未见上颈椎失稳及复位丢失,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上颈椎不稳,效果良好,是寰枢椎后路固定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对5例枢椎椎弓根细小的寰枢椎脱位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施行了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枢椎椎板螺钉的进钉点位于棘突两侧椎板交界处,交叉置人对侧椎板内;寰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位于枢椎侧块中线上,距寰椎后弓上缘最少3 mm,内斜10°,上斜5°.螺钉直径3.5 mm,枢椎椎板螺钉长26~32 mm,寰椎椎弓根螺钉长28~32 mm,结合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患者获得随访3~18个月,平均7.5个月.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X线、CT复查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植骨3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结论 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效果满意,是又一可供选择的寰枢椎后路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技术治疗寰椎骨折(Jefferson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05年5月~2008年1月收治的17例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并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 结果 术中未发生与置钉相关的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复查X线片、CT,未发现患者上颈椎失稳或复位丢失,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寰枢椎均获骨性融合。术后随访效果满意。 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寰椎骨折(Jefferson骨折),能使上颈椎获得即刻稳定,效果良好,是寰枢椎后路固定术中较好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技术治疗寰椎骨折(Jefferson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5月-2008年1月收治的17例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并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结果术中未发生与置钉相关的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复查X线片、CT,未发现患者上颈椎失稳或复位丢失,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寰枢椎均获骨性融合。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寰椎骨折(Jefferson骨折),能使上颈椎获得即刻稳定,效果良好,是寰枢椎后路固定术中较好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上颈椎损伤患者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结果手术时间60~150 min。5例术前Frankel D级患者术后均恢复至E级。13例均获随访,时间6~22个月。患者植骨全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无断钉、断棒发生。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损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手术方法、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融合治疗32例寰枢椎失稳患者,术中在C型臂X线机辅助下行C1、C2置钉,复位固定,取自体髂骨行椎板间植骨。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 32例128枚螺钉成功置入,复位满意,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患者全部获327个月定期随访,螺钉位置良好,钉棒无松动、断裂,术后36个月均获植骨融合。术前JOA评分(8.6±2.8)分;术后3个月JOA评分(14.9±1.8)分,恢复率76%92%,平均83%。结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固定牢靠、植骨融合率高等特点,有利于稳定寰枢关节及脊髓功能的恢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寰枢椎失稳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寰枢椎不稳或脱位患者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无椎动脉及脊髓损伤发生,术后枕颈部不适症状均不同程度消失,受损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明显。25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18±6)个月。末次随访时,无螺钉断裂、松动或移位,颈椎复位满意,无寰枢椎再移位,失稳现象发生,全部获得骨性融合;颈椎屈曲功能良好,旋转功能轻度受限。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陈旧性难复性寰枢椎前脱位后路椎弓根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04年8月~2007年7月收治的16例因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导致的难复性寰枢椎前脱位患者,采用寰枢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行后路植骨融合.观察术后寰枢椎复位及植骨融合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1个月~3.8年,平均2.2年,寰枢椎脱位复位程度均达90%以上,所有患者椎间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断裂、移位.结论 后路寰枢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是治疗陈旧性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钉棒系统在寰枢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方法,行寰枢椎固定。为保证确切的三点固定和植骨融合,同时辅以寰枢椎间植骨与钛缆固定。结果患者寰枢椎间稳定性得到恢复,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14个月(平均10个月),14例患者均获骨融合。结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可为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提供牢固的三维固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弓根钉棒系统在难复型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方法 18例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后路寰枢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寰枢椎部分撑开后提拉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其中单纯固定融合14例,加行颈椎管成压术者4例。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2.8(1.8~3.6)h,平均出血量380(150~680)ml,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无脊髓损伤症状加重。18例患者获得6月~3年随访,获得良好寰枢椎骨性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牢固,无松动;寰枢椎保持复位位置;术后脊髓功能(JOA17分法)改善率82.3%,其中优12例,良4例,有效2例。结论经后路寰枢椎弓根钉棒系统,对寰枢椎进行部分撑开后提拉复位,一次完成难复型寰枢椎脱位的复位、固定和融合,是治疗难复型寰枢椎脱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多种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技术的临床组合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3种寰椎后路螺钉固定方法和2种枢椎后路螺钉固定方法构成的钉棒组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对132例患者施行了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技术,寰椎进行椎弓根螺钉、部分经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固定;枢椎进行椎弓根螺钉或交叉椎板螺钉固定。结果全组病例获钉棒固定,其中寰椎螺钉固定采用椎弓根螺钉224枚,部分经椎弓根螺钉36枚,侧块螺钉4枚;枢椎螺钉固定采用椎弓根螺钉240枚,椎板螺钉24枚。术中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120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3~22个月,平均8个月,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X线片、CT复查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植骨3~6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结论寰椎和枢椎螺钉可进行多重组合,为上颈椎后路提供灵活多变的短节段固定,增加了钉棒固定技术的临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背景: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常需要手术治疗,但目前缺乏操作简单且安全有效的寰枢椎内固定方式。 目的:评估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2年6月采用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l1例。对脱位复位情况、内固定植骨融合率、JOA功能评分、影像学评估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 结果:11例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7个月,平均25个月,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术后疼痛和神经症状均得到缓解,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寰枢椎均融合。 结论: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症的置钉方法及疗效.方法 应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症25例.结果 25例100枚螺钉均成功置入,术后4~6个月植骨融合,未发现钉棒断裂及松动.结论 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可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症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治疗中寰枢椎松解方法的选择,应用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及融合的疗效.方法 对2003年12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9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男15例,女4例;年龄11~66岁,平均41.5岁.寰椎前脱位15例,寰椎后脱位4例.14例有明确外伤史.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颈部疼痛、活动受限,14例有四肢麻木、行走不稳等颈髓压迫症状.术前常规行X线、MR和CT三维重建检查,评估寰椎移位及旋转程度.根据脱位类型及移位程度选择前路和(或)后路对寰枢椎进行松解,在持续颅骨牵引下利用椎弓根螺钉进行寰椎复位、固定及髂骨块植骨融合.术后头-颈-胸支具保护12周.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60个月,平均26.4个月.患者颈部疼痛缓解,14例存在神经压迫的患者神经功能好转,脊髓ASIA残损分级提高.平均4.5个月植骨愈合.术前寰椎移位5~13mm,平均(8.7±2.6)mm,术后平均(2.6±1.2)mm;术前寰椎旋转0°~55°,平均(17.3°±5.8°),术后平均(5.0°±2.4°);两者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神经、椎动脉损伤及内同定失败、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对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应根据脱位类型和移位程度选择相应的寰枢椎松解方法.良好的寰枢椎松解、复位结合后路椎弓根螺钉钉棒固定、髂骨块植骨融合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在三维CT引导下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准确率及其治疗上颈椎不稳的近期疗效.方法 7例上颈椎不稳患者在三维CT引导下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术并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其中先天性齿突不连3例,寰枢不稳3例,陈旧性齿突骨折1例.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15个月,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融合节段获得骨性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寰枢椎脱位手术后翻修的原因,探讨其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寰枢椎脱位手术后翻修患者,男11例,女4例,翻修时年龄15~68岁(46.60±14.95岁);两次手术相隔2~120个月(28.73±38.59个月)。根据影像资料及手术探查情况分析翻修原因。翻修手术中均行8~10kg颅骨牵引及后方松解;后方结构完整患者行后路固定,根据松解后复位情况决定是否选择前路松解术;1例后路减压患者行前路松解复位固定术。导航模板辅助置入寰枢椎螺钉;自体髂骨松质骨颗粒植骨。随访观察寰枢椎复位、螺钉位置、植骨融合及手术疗效。结果:翻修原因,减压或复位不足10例,内固定失败3例,植骨未融合3例(含植骨未融合致内固定失败1例)。15例翻修手术中,14例为后路固定手术,1例为前路固定手术。通过术中颅骨牵引及充分松解,13例获得解剖复位;2例因广泛骨性融合,无法牵引复位,切除齿状突后彻底减压。导航模板辅助下共置入寰枢椎螺钉42枚,均一次性置入;置钉准确率97.6%。随访3~36个月(16.0±4.2个月),所有病例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3~6个月(3.7±0.5个月);末次随访JOA评分为13.8±3.1分(11~16分),较术前评分8.1±2.3分(6~11分)明显提高,改善率为(64.0±21.2)%(45.4%~88.8%)。结论:寰枢椎脱位手术后翻修的原因为减压或复位不足、内固定失败以及植骨未融合。充分的术中松解、8~10kg的颅骨牵引、恰当的骨质切除减压有利于翻修术中寰枢椎的复位,导航模板辅助有利于提高置钉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单侧枢椎椎弓根钉板系统结合对侧枢椎椎板钉棒系统在寰枢关节及枕颈固定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后路单侧椎弓根钉板系统结合对侧枢椎椎板钉棒系统寰枢椎固定及枕颈固定11例,新鲜Ⅱ型齿突骨折5例,陈旧性齿突骨折3例,寰椎枕骨化畸形2例,寰枢椎不稳1例。单侧椎弓根发育狭小者6例,单侧椎动脉优势型2例,一侧椎动脉高跨2例,寰椎枕骨化畸形寰枢关节脱位行钉板系统固定失效后再次手术1例。寰枢椎固定9例,枕颈固定2例,1例难复型寰枢关节脱位行经口咽前路松解+后路复位内固定融合术,术后内固定失效行翻修手术。全部患者行后路寰枢或枕颈固定植骨融合术。比较术前、术后JOA评分变化,术后随访X线片及CT,观察寰枢椎复位及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6个月。全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脊髓或椎动脉损伤,寰枢椎得到解剖复位,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后JOA评分13~16分,平均14.9分,术前、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为76%~92%,平均83%,术后半年复查CT显示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寰枢椎失稳或复位丢失征象,固定螺钉位置良好。结论单侧枢椎椎弓根钉板系统结合对侧枢椎椎板钉棒系统行寰枢关节及枕颈固定临床疗效可靠,但缺少临床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0.
重建钛板枢椎椎弓根螺钉及颗粒状植骨枕颈融合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重建钛板螺钉及颗粒状自体松质骨植骨在枕颈融合中的应用。方法 2002年4月~2005年1月,选择枕颈区不稳定患者19例,年龄31~67岁;病程3个月~2年。其中枕寰枢椎复合畸形8例,陈旧性寰枢椎骨折脱位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寰椎前脱位2例,枢椎齿状突肿瘤1例。JOA脊髓功能评分平均9.8分。使用重建钛板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枕颈部,同时枕骨与枢椎后弓间颗粒状自体松质骨植骨。结果 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切口Ⅰ期愈合。19例均获随访6个月~2年8个月,平均16个月,均获得了骨性融合。无神经血管损伤,无断钉、断板及内固定松脱。JOA脊髓功能评分平均达14.4分。结论 重建钛板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可靠,置入方便,自体颗粒状松质骨具有较高的融合率,在枕颈融合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