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腹腔镜手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医源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为3%~29%[1]。切口疝不能自愈,均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单纯缝合修补和无张力修补两种,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这两种术式均能在腹腔镜下完成。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ventral/incisional hernia repair,LVHR)最早报道于1993年。本文就目前开展的现状以及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方法、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9月至2007年6月对56例切口疝(腹壁缺损长径7~19cm,宽径4~12cm)的患者行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切口疝修补术。结果55例腹腔镜下行腹腔粘连松解和补片固定,顺利完成切口疝修补手术,1例因肠管与腹壁粘连紧密而中转开腹修补术。手术时间60~135min,平均92min。肠功能恢复早,术后排便、排气时间平均为31h,术后住院5~7d。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达3个月以上者有9例,浆液肿8例。无手术死亡和肠瘘发生。随访16~28个月,平均19个月,未见切口疝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行腹腔内粘连松解、采用缝合器和缝线贯穿腹壁固定补片来修补腹壁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修补多发性腹壁切口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修补多发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收治1例腹部三次手术后共造成腹部四处切口疝的复杂病例,切口疝长径分别为12、9、6及3cm。采用疝修补缝合钉固定腹腔内大面积复合补片,行腹腔镜修补术。结果 腹腔镜一次修补4个腹壁切口疝手术成功,无肠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无腹壁切口疝复发。结论 腹腔镜多发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安全、有效。在开腹手术中暴露多个缺损的难点,在腹腔镜手术中难度大大降低。腹腔镜多发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不但具有微创优势,而且更能发挥其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4.
<正>腹壁切口疝属医源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分类繁杂,循证医学研究表明,切口疝的长期随访疗效远差于腹股沟疝。特别是巨大切口疝,仍是目前外科临床所面临的棘手课题。为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以《腹壁切口疝诊疗指南(2012年版)》为基础[1],经反复讨论,最终完成了《腹壁切口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以下简称"指南")的修订。制订本"指南"的目的在于为从事本专业的临床医师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治疗复发性腹壁切口疝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腹壁切口疝(VI H)是腹部外科手术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0%[1],切口疝的治疗有开放式修补(OVHR)和腹腔镜修补(LVHR)两种方法,在一项OVHR的研究报道中(含36组共3255例),单纯组织缝合修补术的复发率为39%,肌间补片修补术(Inlay)为48%,肌前补片修补术(Onlay)为14%,肌后腹膜前修补术(Sublay)为8%,腹腔内修补术(Underlay)为4.5%[2]。后两种方法是将补片置于肌层组织的后方,符合力学原理,是OVHR中复发率最低的修补方式。LVHR于1993年由LeBlanc等[3]首次报道,其修补原理与Sublay或Underlay相同,复发率为2%~5%[4]。循证医学已证…  相似文献   

6.
腹壁切口疝的腹腔镜修补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 ,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手术作为无张力疝修补的一种方式 ,应用于治疗腹壁切口疝。与开腹腹壁切口疝手术相比 ,具有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 ,复发率低等优势 ,应用逐步广泛。本文就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手术的操作、恢复、并发症及复发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腹壁切口疝是开腹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使用补片的手术修补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相对于开放的补片修补术,腹腔镜下补片修补术具有创伤小,不适症状轻,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复发率更低等优点,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接受和应用。然而随着手术病例的增加,也逐渐显现了一些问题,诸如复发、慢性疼痛、肠损伤、血清肿的发生,一些特殊部位的切口疝如何修补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复发性腹壁切口疝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腹腔镜治疗复发性腹壁切口疝21例,中转开腹手术1例.结果 手术时间60~180 min,平均129 min.术后12~48 h下床活动;1~2d后肠排气.术后肠梗阻、血清肿、肠管损伤各1例.术后住院时间4~18d,平均(9.3±3.5)d.随访1~50个月,平均(20.0±12.9)个月,有1例复发,复发率4.8%,未发现慢性疼痛性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治疗复发性腹壁切口疝具有微创,并发症及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老年腹壁切口疝的腹腔镜下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ian W  Ma B  DU XH  Li R  Chen L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1):1452-145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老年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方法、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11月至2006年6月对17例老年切口疝患者行腹腔镜下应用补片切口疝修补术。结果 16例腹腔镜下行腹腔粘连松解和补片固定,顺利完成切口疝修补手术,1例因肠管与腹壁粘连紧密而中转开腹修补术。手术时间65~132min,平均95min。术后恢复排便、排气时间平均为31h,术后住院5~7d。术后并发症:疼痛3个月以上者3例,浆液肿5例,穿刺口感染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手术死亡和肠瘘发生。随访7~26个月(平均13个月),未见切口疝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行腹腔内粘连松解,采用缝合器和缝线贯穿腹壁固定补片修补老年腹壁切口疝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腹壁切口疝的临床治疗是复杂的,属于医源性疾病。它涉及到病因、病理生理、分类及分型、手术方法等方面。结合我国近4年的临床实际情况,在《腹壁切口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年版)》的基础上,经国内50余位专家学者的共同讨论、修订,完成了《腹壁切口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的撰写。对定义、病因、病理生理、分类及分型、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更新,指出了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观点、措施及方法。请国内有关医疗机构和同行依据临床实际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11.
开放腹膜前修补术(sublay)和腹腔镜腹腔内修补术(IPOM)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主要术式,各类腔镜非腹腔内修补术(MINIM)目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有较大的进展空间。IPOM和MINIM术式具有不同的修补理念、技术特点和适应人群,严格把握手术指证,可以最大程度体现各自的优势。现代疝外科更注重“微创”和“腹壁功能重建”,在修复腹壁缺损、恢复腹壁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腹壁的过度分离。随着新材料的研发、新技术的探索和腔镜平台的升级换代,基于微创理念的腹腔切口疝修补术会拥有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小切口辅助腹腔镜巨大切口疝修补术的经验。方法 2008年6月-2009年12月,采用小切口辅助腹腔镜修补巨大切口疝15例,疝环(12.3±3.4)cm,采用小切口切除疝囊并进行腹壁塑形。结果 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0-150 min,(123.3±15.9)min。小切口长度5-8 cm,(6.0±0.9)cm。术中发现隐匿疝6例,一并予以修补。浆液肿1例。术后住院时间4-8 d,(5.3±1.2)d。1例术后疼痛持续〉3个月,无切口感染和肠道及腹腔脏器损伤。全组随访12-30个月,(19.9±4.7)月,无复发。结论小切口辅助腹腔镜修补巨大切口疝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少,达到了腹壁塑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治疗腹壁切口疝的指征和手术操作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壁切口疝是发生于原腹部手术切口的疝,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11%,伤口发生感染后切口疝发生率高达40%左右[1-2].腹部手术切口疝不能自愈,均需手术治疗.单纯直接缝合修补切口疝的复发率可高达50%左右,对巨大切口疝修补更是外科治疗的难点.采用人工补片进行无张力修补术后,虽然将切口疝复发率降低至10%左右,但由于手术创伤较大,切口相关并发症仍较多. 1993年,LeBlanc 等首先报道了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 随着修补材料及专用腹腔镜手术器械的研发,为此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选择,其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及微创的优点,得到外科界的高度重视,应用逐步广泛[3-4].目前大多国内外学者积极倡导切口疝应首选腹腔镜修补.  相似文献   

14.
15.
16.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切口疝一直是外科剖腹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在剖腹手术后的发生率为3%~13%,感染性伤口的切口疝发生率。切口疝早期的手术方法是行单纯缝合,术后复发率为20%~52%,复发率高的主要原因是修补后张力高。随后出现了人工编织物的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率降至11%左右。但是由于要分离出一个容纳补片的间隙,所以必须对腹壁组织进行较大的解剖和分离.这就造成了大面积的腹壁组织损伤,也造成了术后病人比较剧烈的疼痛.  相似文献   

17.
<正>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ventral hernia repair,LVHR)于1993年由LeBlanc等[1]首次报道,其为腹腔内修补法,是一种"后入路"的修补方式,复发率为2%~5%[2]。腹壁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术后腹壁切口疝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 ,5 3岁。因右下腹隐痛 3个月、突发下腹剧痛 1d于 2 0 0 1年 9月 5日入院。病前 3个月曾行经腹腔镜肝囊肿开窗、阑尾切除术 ,术中在麦氏点用 10mm套管针穿刺开孔 ,并经该孔放置胶管引流 ,术后 5d拔管。体格检查 :腹平 ,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均阳性 ,以右下腹原穿刺部位最重 ,肠鸣音正常。血常规检查 :WBC 13× 10 9/L ,N 0 80 ;B超示右髂窝低回声包块、边界欠清 ,约 4cm× 5cm。入院先后诊断为“腹腔镜肝囊肿开窗、阑尾切除术后腹腔残余脓肿” ,“后腹膜血肿” ,予保守治疗。右下腹原穿刺部位渐出现 1个痛性包块 …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的优缺点及手术技巧。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为25例患者施行腹腔镜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其中20例行全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全腹腔镜组),5例行杂交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杂交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资料。结果:25例手术均获成功。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121.5±5.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3.2)ml;患者均于术后第2天下床活动,2~3 d后进流质饮食,术后平均住院(5.35±0.29)d。杂交组手术时间平均(170±14.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4±8.3)ml;术后第2天均下床活动,2~5 d进流质饮食,术后平均住院(10.4±1.84)d。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2~21个月,无一例复发;1例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低热、腹壁疼痛等症状,证实为腹壁腺癌,余者均无浆液肿、血肿、感染、肠漏及术后腹壁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及腹腔镜-开腹杂交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及补片固定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及术者临床经验、手术技巧等因素,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18例大或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1例术中因广泛致密黏连,做小切口直视下分离黏连回纳疝内容物后缝合切口腹腔镜下完成后续操作,手术时间45—90min,平均60min;术后4—48h患者下床活动,1—2天排气,术后疼痛轻,3—6天后大部分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术后住院3~14天,平均5天,术后随访2~20个月,1例诉慢性疼痛,1例术后1个月出现补片感染,后经开腹取出补片膨体聚四氟乙烯面,随访5个月未见疝复发。结论腹腔镜治疗腹壁切口疝相对于开放修补方法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