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现阶段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肝转移的治疗方式及研究进展。方法收集GIST肝转移外科治疗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GIST常发生肝脏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在络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治疗时代,治疗方法首选根治性手术切除联合TKI治疗,此外还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射频消融、介入治疗等辅助方法。结论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和TKI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存活率,是GIST肝转移患者的最有效治疗方式。GIST肝转移患者需要多学科及多模式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靶向药物是治疗复发转移胃肠间质瘤(GIST)的首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伊马替尼耐药后,特别是外显子9突变者接受舒尼替尼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疾病控制率。TKI联合手术切除可能延长GIST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TKI联合手术可能是目前治疗复发转移GIST的最佳模式。多激酶抑制剂regorafenib和帕唑帕尼(pazopanib)对标准治疗失败的GIST患者仍可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肝脏是胃肠间质瘤(GIST)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即使行肝切除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虽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出现使得许多GIST肝转移患者有了手术切除的可能并显著提高了生存率,但仍无法完全替代手术治疗。因此,GIST肝转移的患者如何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肝移植对无法切除的肝脏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疗效,并结合文献探讨其综合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例GIST术后肝转移病例行肝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63岁女性因十二指肠间质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另1例46岁女性因小肠间质瘤行小肠部分切除术,分别于13年和5年后出现了无法切除的多灶性肝转移。2例均给予序贯伊马替尼和苏尼替尼治疗,并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分别经过2年及1年8个月治疗,无缓解,接受了肝移植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病理证实为转移性GIST,术后均接受免疫抑制剂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的治疗,分别随访31个月和24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肝移植可作为不可切除的肝转移性GIST病人治疗的一种选择,联合TKI靶向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延长生存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种类丰富,异质性大,发病率逐年上升。30%~80%的病人确诊时已发生肝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即使发生肝转移,病人仍然可以通过手术获得长期生存,外科手术在pNENs肝转移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虽然pNENs肝转移相对罕见,但其总体预后明显好于胰腺癌肝转移病人,掌握其外科治疗指征与原则对于提升病人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已有相关指南给出诊治参考意见,但pNENs肝转移外科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手术指征的把握仍有争议。各胰腺中心应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优势,为病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应加强各级医院协作,减少漏诊、误诊、误治,进一步规范我国pNENs肝转移的外科诊治。  相似文献   

6.
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质肿瘤。长期以来外科治疗是首选也是惟一的治疗手段,随着GIST靶向治疗的到来,外科治疗模式也不断发展。无论是手术原则、手术技术、手术时机,还是手术联合靶向治疗为主的多学科治疗模式,都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和发展。外科完全切除仍是原发局限可切除GIST治疗的金标准。而对于进展期GIST,靶向治疗的介入彻底改变了此类病人的预后。对伊马替尼治疗有效的进展期GIST病人,联合外科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晚期及复发胃肠间质瘤(GIST)预后较差。靶向药物治疗是首选,但手术治疗仍然是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不能耐受靶向药物治疗的病人,手术治疗是惟一有效的方法。对于局部晚期GIST病人,术前靶向药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有利于肿瘤的根治性切除、重要器官的保留。对于全身广泛转移的GIST病人,单纯减瘤手术并不能使病人获益。靶向药物治疗后,病灶缓解或稳定的病人,手术切除耐药病灶能使病人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延长。对于病灶局部进展的病人,手术能否使病人获益仍存在疑问,但可根据病人意愿、术者的经验选择合适的病人进行手术。而对于病灶进展的病人,手术并不能延长其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故不建议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手术治疗转移性胃肠间质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甲磺酸伊马替尼或舒尼替尼联合手术治疗晚期转移性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接受TKI治疗后进行手术治疗的转移性GIS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共计15例转移性GIST患者在TKI治疗后接受肿瘤切除手术.术前TKI治疗反应分别为疾病控制6例(40.0%),局限性进展4例(26.7%),全面性进展5例(33.3%).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0.0%.全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8.7个月.其中疾病控制和局限性进展组患者术后无进展中位生存期25.0个月,全面性进展组则仅为3.0个月(P<0.01);疾病控制和局限性进展组患者至今仍全部存活,而全面性进展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0.5个月(P<0.01).结论 靶向治疗后,疾病控制或局限性进展的晚期转移性GIST患者行手术治疗安全有效,而全面性进展患者手术治疗不能改善其预后,应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9.
正肝脏是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约占55%~72%~[1]。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出现之前,手术是GIST主要的治疗手段。TKI的出现,使GIST的治疗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并成为复发转移GIST治疗的首选方式。在靶向治疗时代,手术是否能使GIST肝转移的患者获益,目  相似文献   

10.
胃肠问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问叶组织源性肿瘤,因该肿瘤独特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征,外科手术和分子靶向治疗是胃GIST主要治疗手段。腹腔镜技术因其具有微创的特点。已逐渐用于胃GIST的手术治疗,并成为胃GIST外科治疗的发展趋势。本文就规范实施腹腔镜胃GIST手术中.需掌握的手术适应证、手术原则、手术方式、术中定位以及外科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原则等进行论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理及临床特点及其外科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术后病理证实的160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随访145例,对其临床特点、病理特点、免疫标志物多因素进行预后的分析。结果160例行外科根治切除术患者,术中、术后均无死亡病例。生存的单因素分析病理特点显示,肿瘤的核分裂象、有无转移与Fletcher分级在胃肠间质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免疫组化 KIA、CD133免疫因子的阳性率分别为97.6%和81.3%。对生存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45例(91.25%),其中53例多发肝转移患者,术后均进行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d)药物治疗,疗效显著(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Fletcher分级、甲磺酸伊马替尼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letcher分级是评估GIST预后的有效手段,GIST患者采用外科根治性切除术联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对原病灶、转移病灶治疗,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团队(MDT)在诊治胃肠间质瘤(GIST)伴肝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8月收治的1例巨大(直径>10 cm)小肠间质瘤伴肝转移患者展开MDT讨论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该例患者为一46岁女性,初次就诊时即确诊GIST伴肝转移,已失去手术机会,采用新辅助治疗后肿瘤缩小,后经2次MDT讨论后成功完成了原发灶及转移灶的R0切除,患者术后继续口服伊马替尼600 mg/d治疗,截至目前总生存期已达31个月,复查未见肿瘤复发征象,仍继续随访中。结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手术治疗是GIST伴肝转移患者最适合的治疗方式,能提高患者生存期。在临床工作中,可合理运用MDT诊疗方式并贯彻于GIST伴肝转移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最佳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3.
姜军  柴凡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11):1017-1019
肝脏转移是乳腺癌常见的远处转移方式之一,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欠佳,是重要的预后不良因素。局限性乳腺癌肝转移手术切除的远期效果较好,部分病人可获得长期存活。但尚缺乏大规模临床资料证据,须进一步规范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选择和综合治疗方案等。经皮激光热疗和射频消融等介入治疗为乳腺癌肝转移病人提供了新的外科治疗选择,多适合较小的肝脏转移灶,其应用范围尚有局限性,亦缺乏相关的临床对照研究。乳腺癌肝转移(较大病灶和多发性病灶)的外科治疗正在积极探索中。外科治疗结合综合治疗有望进一步改善乳腺癌肝转移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科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已被公认是积极有效的方法,能明显提高结直肠癌病人的生存率。近年影像学的发展,有可能较全面、准确地对肝转移灶进行定性定位诊断;对肿瘤生物学特性,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导致手术指征、术后处理及肝转移灶的治疗原则有所更新。采取综合治疗可望能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间质瘤103例预后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影响胃肠道间质瘤(GIST)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4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外科收治的103例GIST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Flecther恶性潜能分级,用寿命表法绘制总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因素对生存的影响,并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对该组病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所有病人的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86.3%、51.7%、42.8%。生存分析比较肿瘤大小、核分裂象数目、手术性质是否为根治以及肿瘤原发部位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免疫组化表达情况、是否联合脏器切除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用Flecther恶性潜能分级方法来判断间质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测间质瘤的预后是合理、科学、简单、可行的方法,根治性手术仍是目前原发GIST的首选治疗,靶向治疗将成为治疗间质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外科手术目前仍是胃肠间质瘤(GIST)病人获得根治的最佳手段,但术后复发转移是GIST病人治疗失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复发性GIST,外科治疗并不是最佳选择,应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结合病人的不同情况,个体化制定综合治疗方案,以提高病人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梁寒 《腹部外科》2013,(6):369-370
影像学检查是复发转移GIST最常用的诊断方法.Chio标准更能客观反映靶向治疗后肿瘤的有效率.PET和MRI的扩散加权成像可以用于早期评估靶向治疗的疗效.靶向药物是复发转移GIST的首选,伊马替尼耐药后,特别是外显子9突变者接受舒尼替尼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疾病控制率.荟萃分析显示晚期GIST靶向治疗进展者接受手术治疗仍可延长生存,手术切除可能是可以手术的GIST肝转移病例最佳选择,射频治疗的效果次之.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手术可能是目前治疗转移复发GIST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对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复发和转移的晚期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0—2009年对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复发和转移的晚期8例GIST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完整切除原发肿瘤后,肿瘤复发和(或)转移,口服伊马替尼治疗产生继发耐药,采取手术切除复发和转移灶(特别是耐药病灶)联合伊马替尼等靶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均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例死亡,存活96个月;其余7例仍存活,目前存活时间65~145个月,平均98.6个月。结论 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复发和转移的晚期GIST,选择手术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参考肿瘤的基因状态,采取个体化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肝脏是肺癌的常见转移部位,在结直肠癌和胃癌病人的肝转移中,较多病例为单独肝脏转移,而肺癌伴肝转移的病人多伴有其他脏器的转移,<1/3的病人仅出现肝转移。目前,对于结直肠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肝转移行积极手术治疗已达成共识,但对于肺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意见尚不统一。近年来随着肝脏手术技术的进步及对肿瘤生物学特性的认识,肺癌肝转移病人接受手术治疗逐渐增多,且部分病人经手术治疗后可获得长期生存。因此,近年来对于肺癌肝转移的治疗逐渐偏向积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肝转移是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应采取多学科协作治疗的原则。作为核心的外科治疗包括姑息性部分肝切除、根治性部分肝切除以及全肝切除肝移植等。不论是在控制致命性的神经内分泌症状方面还是在提高病人长期生存方面外科治疗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