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178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并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手术方式、病理类型、T分期、TNM分期、肿瘤最大直径、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脏层胸膜浸润、化疗次数、PNI值等资料.应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影响NSCLC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3~5年,术后复发28例,复发率15.7%.17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9.5±13.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7%、75.3%、70.2%.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χ2=6.982,P=0.004)、TNM分期(χ2=5.814,P=0.021)、血管浸润(χ2=5.942,P=0.019)、脏层胸膜浸润(χ2=7.912,P=0.001)、化疗次数(χ2=6.715,P=0.006)及PNI值(t=7.413,P=0.003),均为NSCLC患者预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经过Cox多因素预后复发危险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HR=1.034,95%CI:0.726~1.513,P=0.009)、化疗次数(HR=0.301,95%CI:0.182~0.454,P=0.001)和PNI值(HR=0.2.314,95%CI:1.61~2.92,P=0.000)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NI指数是预测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NI值与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复发几率呈正比.  相似文献   

2.
目的目前,国内外关于性别与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患者术后预后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探讨性别是否与GCA患者的预后有关。为GCA患者的治疗提供最优方案,延长其生存期。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500×10~3例食管癌和贲门癌临床信息数据库中行贲门癌根治术的5968例GCA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方法分析预后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5968例患者中男性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3.871年,女性为4.27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96,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χ^2=47.863,P<0.001)、分化程度(χ^2=59.517,P<0.001)、切缘状况(χ^2=12.198,P<0.001)、TNM分期(χ^2=470.929,P<0.001)均是GCA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年龄(<55岁,χ^2=5.749,P=0.016;≥55岁,χ^2=15.462,P=0.001)、高低发区(低发区,χ^2=8.218,P=0.004;高发区,χ^2=13.462,P=0.001)、分化程度(低分化,χ^2=8.144,P=0.004;中分化,χ^2=7.060,P=0.008;高分化,χ^2=5.422,P=0.020)、切缘状况(净,χ^2=16.010,P=0.001;不净,χ^2=7.193,P=0.007)、TNM分期(Ⅱ期,χ^2=11.760,P<0.001;Ⅲ期,χ^2=13.331,P<0.001)上女性生存均优于男性。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OR=1.209,95%CI为1.120~1.304)、年龄(OR=1.349,95%CI为1.240~1.469)、分化程度(中分化,OR=1.174,95%CI为1.046~1.317;低分化,OR=1.093,95%CI为0.976~1.224)、切缘状况(OR=1.167,95%CI为1.048~1.299)、TNM分期(Ⅱ期,OR=1.823,95%CI为1.423~2.337;Ⅲ期,OR=3.518,95%CI为2.752~4.497)是影响GCA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调整混杂因素后进一步多因素分层分析提示,年龄(OR=1.312,95%CI为1.191~1.445)、中分化(OR=1.155,95%CI为1.010~1.322)、切缘状况(OR=1.241,95%CI为1.100~1.400)、TNM分期(Ⅱ期,OR=1.832,95%CI为1.398~2.401;Ⅲ期,OR=3.535,95%CI为2.707~4.617)是男性GCA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OR=1.470,95%CI为1.231~1.754)、TNM分期(Ⅲ期OR=3.692,95%CI为1.970~6.918)是女性GCA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性别为GCA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性患者的生存期明显优于男性患者。且不同性别GCA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乳腺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EER)中2010—2013年的3 468例初诊时发生器官转移的Ⅳ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肝转移分为肝转移组(1 001例)和非肝转移组(2 467例),通过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比较2组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选取其中随访资料齐全的肝转移患者930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肝转移组的OS,采用Log-rank法分析各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得到影响乳腺癌肝转移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肝转移组与非肝转移组比较,以下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诊断年龄(χ~2=25.543,P0.001)、人种(χ~2=8.516,P=0.014)、组织学分级(χ~2=55.474,P0.001)、病理类型(χ~2=18.182,P0.001)、原发侧(χ~2=4.851,P=0.028)、ER(χ~2=96.440,P0.001)、PR(χ~2=105.707,P0.001)及HER-2表达(χ~2=148.941,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诊断年龄(OR=0.718,95%CI:0.605~0.851,P0.001)、组织学分级(OR=1.156,95%CI:1.007~1.326,P=0.039)、ER(OR=0.712,95%CI:0.574~0.885,P=0.002)、PR(OR=0.681,95%CI:0.557~0.834,P0.001)及HER-2(OR=2.167,95%CI:1.835~2.558,P0.001)分别为影响肝转移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930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3个月,1年OS率为64.9%,3年OS率为34.2%。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诊断年龄(χ~2=53.968,P0.001)、人种(χ~2=9.677,P=0.008)、组织学分级(χ~2=6.826,P=0.033)、T分期(χ~2=10.467,P=0.016)、N分期(χ~2=18.057,P0.001)、原发灶手术(χ~2=19.719,P0.001)、原发灶放射治疗(χ~2=11.873,P=0.003)、其他器官转移(χ~2=12.262,P0.001)、ER(χ~2=28.045,P0.001)、PR(χ~2=40.418,P0.001)及HER-2表达(χ~2=23.844,P0.001)与患者OS有关。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诊断年龄(HR=1.544,95%CI:1.353~1.762,P0.001)、组织学分级(HR=1.249,95%CI:1.038~1.503,P=0.018)、T分期(HR=1.103,95%CI:1.004~1.211,P=0.042)、原发灶手术情况(HR=0.565,95%CI:0.457~0.700,P0.001)、ER(HR=0.749,95%CI:0.586~0.958,P=0.022)、PR(HR=0.586,95%CI:0.453~0.759,P0.001)及HER-2表达(HR=0.517,95%CI:0.418~0.640,P0.001)是乳腺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乳腺癌肝转移的发生风险可能与肿瘤组织的恶性程度有关。发生肝转移患者整体预后较差,诊断年龄较小、组织学分级较低、T分期较低、ER阳性、PR阳性及HER-2阳性的患者远期预后较好,对原发灶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复发挽救治疗的疗效,为综合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分析2004—2014年间食管癌R0术后复发转移行挽救治疗的218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 结果 全组患者复发后中位随访时间53个月。复发后1、3年OS率分别为57.2%、24.4%。163例局部区域复发患者复发后放化疗(40例),单纯放疗(106例),支持治疗(13例)的1、3年OS率分别为70%、42%,55%、24%,23%、8%(放化疗比单纯放疗 P=0.045,单纯放疗比支持治疗 P=0.004,单纯化疗无 1年生存)。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病理N分期、TNM分期、复发后治疗方式影响预后(P均=0.001),多因素分析中只有复发后治疗方式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3)。 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后采用放化疗或放疗挽救治疗有明显生存获益,特别是局部区域复发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方式对患者生存和预后的价值,并综合分析其中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并在我院妇科中心治疗的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随访资料、病理结果以及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结局和预后因素分别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卡方检验分析复发率及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用P<0.05表示。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3例患者,其中术后化疗者58例、放疗者19例、联合放化疗者66例,中位随访时间59个月,生存时间为24~144个月,3年及5年生存率化疗组为92.90%、82.40%,放疗组为93.10%、87.50%,联合放化疗组为98.10%、88.30%,三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9,P=0.04)。未复发率化疗组为36%,放疗组为14%,放化疗组为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5,P=0.01)。χ^(2)检验结果表明:患者年龄、是否复发、组织学分级及类型与术后辅助治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放化疗可能是保护性因素[P<0.05,OR=0.563,95%CI(0.048~6.563)];而术后复发是一项强有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OR=42.047,95%CI(21.708~61.121)]。结论:组织学类型、分级,术后辅助治疗方式,复发情况可影响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情况,术后联合放化疗能够有效避免疾病再发,改善生存率以及总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预后营养指数(PNI)与外周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表达水平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术 后复发转移中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6月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和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并行根治性手术治 疗的133例ESCC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数据。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术前PNI与 外周血CTLA⁃4表达预测ESCC术后复发转移的最佳临界值及诊断效能。采用Kaplan⁃Meier 曲线评估二者对ESCC患者无复发生存 的影响,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影响ESCC复发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PNI与外周血CTLA⁃4表达水平预测ESCC术后复发 转移的截止点分别为48.2和0.410 ng/ml,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666 (95%CI= 0.572~0.759)与0.606 (95%CI= 0.507~0.704)。 基于截止点,发现CTLA⁃4高表达明显与组织学分级(χ2= 10.231, P=0.001)及T分期(χ2= 5.198,P=0.023)相关。与CTLA ⁃4低表达者 相比,高表达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更低(41.7% 比 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919,P=0.047)。同样,与PNI≥48.2者相比,术 前PNI<48.2提示ESCC患者预后不佳(5年无复发生存率:39.6% 比 61.3%,χ2= 6.362,P=0.01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了 PNI (HR=3.043,95%CI=1.290~7.179,P=0.011)与外周血CTLA4表达 (HR=2.250,95%CI=1.286~3.938,P=0.004)在ESCC患者中的 独立预后价值。ROC曲线显示,PNI联合外周血CTLA⁃4表达预测ESCC复发转移的AUC值为0.694 (95%CI= 0.604~0.7849), 优于 二者的单独预测。结论 PNI联合外周血CTLA⁃4表达进一步提高了对ESCC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效能,二者的联合分析或许是ESCC 患者预后评估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孙雪梅  刘尧  刘月平 《肿瘤学杂志》2022,28(10):855-859
摘 要:[目的]分析食管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PD-L1表达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术后病理确诊为食管MEC患者39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PD-L1表达,综合阳性分数(CPS)≥10判读为PD-L1阳性。 [结果] 食管MEC患者的 PD-L1阳性率为33.3%(13/39),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PD-L1表达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无关(P>0.05)。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χ2=9.541,P=0.002)、临床分期(χ2=5.381,P=0.020)、PD-L1表达(χ2=7.023,P=0.008)对患者预后有影响。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 (HR=4.510,95%CI:1.669~12.185,P=0.003)、PD-L1表达(HR=3.130,95%CI:1.366~7.172,P=0.007)是食管ME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淋巴结转移、PD-L1阳性的患者预后更差。[结论] PD-L1表达是食管MEC患者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246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IM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143例IMPC成分比例>50%(A组)和103例比例≤50%(B组)两组。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采用Log-rank检验及Kaplan Meier法等进行生存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均低于B组DFS(76.5%vs.83.6%,P=0.042)和OS(74.1%vs.81.6%,P=0.029)。A组中未行放疗患者的DFS和OS均低于行放疗患者的DFS(χ^2=5.219,P=0.022)和OS(χ^2=3.963,P=0.047)。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表达(HR=2.989,95%CI:1.400~6.384,P=0.005),乳头侵犯(HR=2.388,95%CI:1.263~4.518,P=0.007),4枚以上淋巴结转移(HR=2.076,95%CI:1.080~3.992,P=0.029)为DFS独立危险因素,乳头侵犯(HR=1.951,95%CI:1.054~3.609,P=0.033)为OS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乳头侵犯中未行放疗患者的DFS和OS均低于行放疗患者的DFS(χ^2=6.541,P=0.011)和OS(χ^2=6.455,P=0.012)。结论:乳腺IMPC作为一种特殊类型乳腺癌,乳头侵犯提示预后较差。IMPC成分比例>50%较比例≤50%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更差,对于IMPC成分比例>50%或乳头侵犯患者,术后放疗能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的淋巴结状态对术后辅助治疗方案选择的预测价值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354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对其淋巴结各相关参数与术后辅助治疗进行预后分析。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46%、64.12%和54.06%,中位生存期为86.49个月。N0、N1、N2、N3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3.13%、55.50%、19.80%和3.45%,不同N分期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5.161,P<0.001)。通过ROC曲线获取阳性淋巴结数目与清扫总淋巴结数目的比值(LNR)为分组界值8.51%将其分为两组并进行生存分析,LNR≤8.51%组及LNR>8.51%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1.63%和23.40%,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3.504,P<0.001)。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术后T分期、N分期、LNR、阴性淋巴结数目与患者的生存预后均相关(均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术后N分期、LNR为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N2组及LNR>8.51%组接受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生存显著优于单纯手术组(χ^2=12.609,P<0.001;χ^2=13.171,P<0.001)。联合N分期及LNR进行分析,在LNR>8.51%组的N2期患者接受术后辅助治疗组生存显著优于单纯手术组(χ^2=12.609,P<0.001)。结论:LNR可以协同N分期更好地提示预后并指导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辅助治疗的选择。对N2期同时伴有高LNR的患者应该积极选择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宫颈癌FIGO分期存在一定的缺陷,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术前血浆D-D水平对早期宫颈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试验设计属于前瞻性随访研究,以2009-01-01-2012-12-31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诊治的165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血浆D-D水平分为D-D升高组和D-D正常组,以电话随访为主,随访终点事件为宫颈癌复发.生存率估算应用Kaplan-Meier法,组间生存率曲线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应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宫颈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D-D升高组67例(40.6%).D-D正常组和D-D升高组中肿瘤直径≥4 cm的比例分别为15.3%和29.9%,χ2=5.037,P=0.025;淋巴结转移分别为35.7%和55.2%,χ2=6.158,P=0.013;临床分期Ⅰ/ⅡA分别为47/51和20/47,χ2=5.411,P=0.020.D-D正常组有11例复发,复发时间中位数为36(15~62)个月,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8.8%;D-D升高组有16例复发,复发时间中位数为25.5(6~50)个月,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4.0%.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D-D升高组无复发生存率显著低于D-D正常组,χ2=4.805,P=0.028.单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HR=1.124,P=0.034)、淋巴结转移(HR=1.589,P=0.016)、FIGO分期(HR=1.854,P=0.007)、D-D水平(HR=1.395,P=0.023)和治疗方法(HR=0.891,P=0.043)为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HR=2.116,P=0.012)、FIGO分期(HR=4.421,P=0.001)、D-D水平(HR=2.125,P=0.039)和治疗方法(HR=0.912,P=0.045)是影响宫颈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D-D水平是影响宫颈癌复发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更好地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01-31-2014-12-31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2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接受局部放疗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法,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细胞易位基因2(BTG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BTG2 mRNA在ES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TG2 mRNA表达量在预测ESCC患者疾病状态和放疗敏感性中的诊断价值;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我院184例ESCC患者癌组织标本BTG2蛋白表达,其中包括55例行根治性放疗术的ESCC患者,50例正常黏膜组织作为对照。分析BTG2蛋白表达情况与ESCC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TG2 mRNA在ESCC组织中表达下降(5.08±1.06 vs 5.91±1.29,t=2.387,P=0.019),与放疗敏感组患者比较,BTG2 mRNA在放疗抵抗的ESCC患者癌组织中表达下降(3.82±0.97 vs 5.44±0.73,t=4.935,P<0.001),ROC结果显示BTG2 mRNA在鉴别放疗敏感与放疗抵抗患者时特异性为95.65%,敏感性为75%(AUC=0.902,P<0.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ESCC组织中BTG2阳性表达(103/184)低于正常黏膜组织(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0,P<0.001);BTG2表达在放疗敏感和放疗抵抗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9%(22/38)和23.5%(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5,P=0.018);ESCC患者BTG2蛋白表达差异在不同性别、年龄、T分期及M分期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N分期(χ2=4.134,P=0.042)及临床分期(χ2=5.303,P=0.021)相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级(HR=0.500,95%CI:0.317~0.790,P=0.003)、N分期(HR=0.275,95%CI:0.157~0.479,P=0.000)、M分期(HR=0.317,95%CI:0.151~0.665,P=0.002)、临床分期(HR=0.269,95%CI:0.167~0.434,P=0.000)及BTG2表达(HR=1.956,95%CI:1.242~3.079,P=0.003)与ESCC患者总生存(OS)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级(HR=0.613,95%CI:0.381~0.987,P=0.044)、N分期(HR=0.507,95%CI:0.259~0.991,P=0.047)、临床分期(HR=0.504,95%CI:0.278~0.916,P=0.025)及BTG2表达(HR=1.608,95%CI:1.011~2.558,P=0.045)影响ESCC患者的OS。结论:BTG2具有作为预测ESCC进展及放疗敏感性生物标记物的潜在价值,并且是影响ESCC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跳跃性淋巴结转移(nodal skip metastasis,NSM)预测食管癌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的预后价值及其出现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2例食管癌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将患者分为NSM组和非淋巴结跳跃性转移(NNSM)组。利用SPSS 25.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的差异、影响NSM出现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全组患者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及两组患者治疗后失败情况等,并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减少一些偏差和混杂变量。结果:患者中位OS时间和PFS时间分别为26.0个月(95%CI:23.1~28.9)和18.0个月(95%CI:14.8~21.2)。NSM组与NNSM组患者中位OS时间分别为33.0个月和24.0个月(χ2=8.025,P=0.005);中位PFS时间分别为24.1个月和14.3个月(χ2=5.012,P=0.025)。Logistics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病变部位和病理N分期为影响患者出现NSM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00、0.000)。PSM后NSM组患者的1、3、5年OS和PFS也均显著性优于NNSM组患者(χ2=5.301、4.581,P=0.021,0.032)。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年龄、食管癌病变部位、病理N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态均为影响患者OS和PFS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24、0.004、0.000、0.016、0.001和0.009、0.008、0.000、0.010、0.006)。结论:NSM为食管癌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预后较好的预测指标,且病变部位和病理N分期为影响NSM出现的独立性危险因素;NSM与NNSM组患者治疗后失败情况无显著性差异。最终的研究结论需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前瞻性大宗病例的随机对照相关研究得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金属硫样蛋白5(MTL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本回顾性研究采用在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编号:2005DKA2130)获得的2005年1月至2012年9月初次手术、术前无肿瘤远处转、未经过新辅助治疗的77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术后随访截止至2016年1月,随访时间为3.3~11.0年。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及非参数检验分析MTL5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TL5表达对患者复发和死亡风险的影响;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MTL5表达患者的OS率和无复发生存率。 结果在纳入的77例成对样本中,排除脱片样本5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均无MTL5表达的样本29例、MTL5均有表达但差别无法判断的样本2例后,剩余41例,其中MTL5高表达(癌组织中MTL5表达高于癌旁组织)者21例,低表达(癌组织中MTL5表达低于癌旁组织)者20例。MTL5表达与年龄、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21;Z=-2.281,P=0.023),而与ER、PR、肿瘤大小、病理类型、HER-2无关(χ2=0.034,P=0.853;χ2=0.042,P=0.837;χ2=1.177,P=0.278;P=0.663;P=1.000)。单因素分析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及MTL5表达为复发和死亡风险因素(复发风险:N3期与N0期比较,HR=14.524,90%CI: 2.322~90.858,P=0.004;MTL5高表达者比低表达者,HR=8.752, 90%CI: 1.093~70.054,P=0.041;死亡风险:N3期与N0期比较,HR=8.469,90%CI: 1.495~47.988,P=0.016;MTL5高表达者比低表达者,HR=8.255, 90%CI: 1.031~66.081,P=0.047)。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表达MTL5的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更高,且可以作为独立风险因素(HR=11.320, 95%CI:1.022~125.436,P=0.048);同样,高表达MTL5的乳腺癌患者有更高的死亡风险,且可以作为独立风险因素(HR=9.191, 95%CI:1.037~81.430,P=0.046)。MTL5高表达者OS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均低于MTL5低表达者(χ2=5.652、6.084,P=0.017、0.014)。 结论MTL5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提示患者预后差,有潜力作为乳腺癌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脑转移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肺癌转移风险最高,本研究分析应用容积旋转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技术行全脑+病灶同步推量放疗肺癌脑转移瘤的剂量学优势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01-2018-04-30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VMAT放疗的4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otherapy,WBRT)剂量为30~40Gy,肿瘤靶区(gross tumor volume,GTV)同步推量至35~60Gy,分10~20次。随机选取10例患者,做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9野同步推量计划,评估其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颅内无进展生存期(intracranial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I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并采用Log-rank检验行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VMAT在脑转移瘤靶区的CI(t=4.255,P=0.002)、HI(t=-2.404,P=0.040)及全脑靶区中CI(t=7.384,P<0.001)均优于IMRT,且随着脑转移瘤个数的增加,VMAT计划的优势更加明显。1年IPFS为52.3%,1和2年OS分别为56.8%和36.7%。单因素分析显示,靶向治疗(χ^2=4.084,P=0.043)、KPS(χ^2=10.072,P=0.0002)、RPA分级(χ^2=10.102,P=0.006)与IPFS有关联,靶向治疗(χ^2=4.246,P=0.039)、KPS(χ^2=5.329,P=0.021)、RPA分级(χ^2=6.608,P=0.037)、GPA评分(χ^2=4.001,P=0.045)、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χ^2=4.081,P=0.043)与OS有关联。多因素分析显示,靶向治疗(HR=0.218,95%CI:0.054~0.873,P=0.031)是IPFS的独立影响因素,KPS(HR=2.317,95%CI:0.171~31.376,P=0.047)和靶向治疗(HR=0.309,95%CI:0.113~0.851,P=0.023)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脑转移数目越多VMAT技术剂量学优势越显著;KPS高、NLR值低的患者预后更佳。靶向治疗有助于延长IPFS和O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发生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以及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01—2011-08-3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根治术的128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早期复发组(62例)和对照组(66例),进行临床病理参数比较,应用Cox模型分析独立影响因素。分析Ki-67与各临床病理参数关系,运用Kaplan-Meier法分析其与患者生存时间关系。结果:128例患者中,早期复发组与对照组肿瘤病理分级(χ^2=11.170,P=0.004)、大体分型(χ^2=7.049,P=0.008)、浆膜浸透(χ^2=9.372,P=0.009)、淋巴结转移(χ^2=16.516,P〈0.001)、pTNM分期(χ^2=40.911,P〈0.001)、脉管癌栓(χ^2=23.944,P〈0.001)以及Ki-67表达(χ^2=18.01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i-67表达与肿瘤大小(χ^2=10.383,P=0.016)、浸润深度(χ^2=12.674,P=0.049)及淋巴结转移阳性率(P〈0.001)存在明显相关性。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病理分级(χ^2=10.013,P=0.007)、浆膜浸润(χ^2=11.632,P=0.003)、是否有淋巴结转移(χ^2=14.197,P〈0.001)、脉管癌栓(χ^2=37.532,P〈0.001)、pTNM分期(χ^2=58.200,P〈0.001)、大体分型(χ^2=6.251,P=0.012)以及Ki-67表达(χ^2=18.961,P〈0.001)对肿瘤术后复发时间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癌栓浸润、肿瘤pTNM分期和Ki-67表达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及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增加,其Ki-67的阳性表达率也增加,P〈0.001;当Ki-67阳性表达〉50%时,患者预后差。结论:脉管癌栓浸润、肿瘤pTNM分期和Ki-67表达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及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Ki-67对于判断胃癌肿瘤生物学行为有一定价值,可作为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吴朔  姜翠  孙涛 《现代肿瘤医学》2022,(18):3304-3309
目的:探讨术前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albumin to fibrinogen,AFR)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就诊的195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确定AFR的最佳临界值。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比较计数资料。Kaplan-Meier方法和Log rank方法用于分析生存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用于评估独立的预后因素。结果:ROC曲线确定AFR最佳临界值为15.00,依此分两组,即低AFR组(AFR<15.00)和高AFR组(AFR≥15.00)。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AFR是三阴性乳腺癌DFS(P=0.045,HR:0.627,95%CI:0.397~0.990;P=0.026,HR:0.595,95%CI:0.377~0.940)和OS(P=0.039,HR:0.238,95%CI:0.061~0.927;P=0.001,HR:0.385,95%CI:0.221~0.670)的独立预后因素。高AFR组患者术后中位DFS和OS显著高于低AFR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8.190,P=0.004;χ2=8.720,P=0.003)。散点图分析显示,AFR与ALB呈显著正相关(R2=0.028,P=0.020),AFR与FIB呈显著负相关(R2=0.516,P<0.000 1)。此外,对伴有淋巴管侵犯的患者,高AFR组患者比低AFR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长,预后更好。结论:术前AFR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AFR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推广、成本低、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 Luminal 型乳腺癌 P5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283例 Luminal 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 P53表达。生存分析采用 Kaplan-Meier 曲线评估和 Log-rank 检验比较,并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Luminal 型乳腺癌患者 P53表达与肿瘤最大径(χ2=6.285,P =0.043)、淋巴结转移(χ2=15.881,P =0.000)、组织分级(χ2=8.132,P =0.043)、Ki-67(χ2=6.476,P =0.039)有关;而与年龄(χ2=0.955,P =0.328)、月经状态(χ2=3.808,P =0.051)、病理类型(χ2=0.847,P =0.655)、雌激素受体(χ2=1.867,P =0.172)、孕激素受体(χ2=0.937, P =0.333)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χ2=0.110,P =0.741)无关。在283例患者中,P53阴性组和阳性组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0.7%、66.7%(χ2=12.609,P =0.000),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4%、84.4%(χ2=4.153,P =0.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x 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HR =2.484,95%CI 为1.393~4.431,χ2=9.497,P =0.002)和 P53阳性(HR =3.627,95%CI 为1.061~12.401;χ2=4.220,P =0.040)是 Luminal 型乳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HR =3.451,95%CI为1.891~6.297;χ2=16.290,P =0.000)和高组织学分级(HR =2.806,95%CI 为1.091~7.219;χ2=4.582,P =0.032)是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uminal 型乳腺癌患者 P53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级等预后因素相关,且 P53过表达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