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治疗亲体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窃血所致小肝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我院2007年4月至2009年9月期间共完成亲体肝移植25例,其中有2例发生脾动脉窃血致小肝综合征,均采用介入技术经皮行脾动脉栓塞治疗。结果行脾动脉栓塞术后,2例患者腹水逐渐减少,转氨酶水平、血小板及白蛋白水平及肝功能较快恢复正常。栓塞术后1个月复查,肝功能仍基本正常。结论脾动脉栓塞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窃血所致小肝综合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4.
5.
原位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窃血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术后脾动脉窃血综合征(splenic artery steal syndrome,SASS)可导致肝动脉血流量低、灌注不足、血栓形成、闭塞,进而出现肝功能异常,甚至移植物失功。因此,早期诊断并正确治疗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所在。回顾性分析天津东方器官移植中心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1年期间内完成的647例行OLT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4例发生SASS,并对其行介入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治。方法 介绍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治经验。结果 6 1例肝移植病例中 ,1例术前伴有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例肝移植术后出现激素冲击难以控制的高胆红素血症 ,Doppler超声提示肝动脉血流频谱偏弱 ,腹腔动脉造影证实脾动脉盗血综合征 ,经脾动脉栓塞后治愈。结论 脾动脉盗血综合征为肝移植术后少见的肝动脉并发症 ,可以引起严重的移植物损害 ,应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毛卫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1,14(7):587-588
肝移植术(liver transplantation,LT)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随着近年来肝移植术的广泛发展,肝移植术后的诸多并发症逐渐被认识。 相似文献
8.
原位肝移植术后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后动脉盗血综合征(alterial steal syndrome,ASS)是由于肝动脉血管偏移至脾动脉或胃十二指肠动脉过量分流肝动脉的血液,引起以肝动脉血流的低灌注为特征的综合征。尽管它可产生胆道缺血性损伤或移植肝无功能等严重后果,但迄今仍未受到足够重视。做为OLT后移植物功能障碍潜在的原因之一,至今文献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盗血综合征(SAN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012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受者SASS的发生情况,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受者性别、原发疾病、术前血小板水平及移植肝与受者的重量比(GRWR)等指标对SANS发生率的影响.SASS的诊断采用B型超声筛查与动脉造影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均采用超选择性盗血动脉介入栓塞方法.术后对受者进行了8~36个月的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有11例肝移植受者术后确诊为SANS,均发生于肝移植术后1个月内,平均(13.63±10.93)d,其发生率为1.09%(11/1012);受者的性别、原发疾病或术前血小板计数对肝移植术后SASS发生率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GRWR较低者,SASS发生率较高(P<0.01).经介入治疗后,11例受者存活情况良好,移植肝血流恢复正常,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血栓、缺血性胆道并发症发生.1例受者经介入治疗后脾脏周边部出现小片状梗死灶,其余10例受者脾脏无明显异常.结论 肝移植术后发生的SANS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应重视对GRWR较低受者的排查;采用B型超声筛查与动脉造影检查可以早期确诊;确诊后对盗血动脉进行超选择性介入栓塞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术后的动脉窃血综合征虽不多见,却会导致肝脏和胆管的缺血性损伤。临床上可表现为肝功能相关酶水平的显著变化、移植物功能异常、胆管炎或肝移植术后的肝动脉血栓形成。窃血综合征可引起缺血性胆道损伤或移植物功能丧失,但移植界尚未对窃血综合征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报道1例肝移植术后发生脾动脉窃血综合征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25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我院1982~1992年共收治的25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主要病因是动脉硬化(14例,占56%)及大动脉炎(9例,占36%),半数以上患者有长期吸烟史。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脉弱或无脉(88%),双上肢血压差别明显(96%),脑缺血症状与手部运动关系密切等。本组手术治疗及扩张20例,其中锁骨下动脉与颈总动脉架桥15例,腋-腋动脉架桥2例,经胸升主动脉与颈总动脉架桥2例,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1例。术后上肢症状明显改善15例(75%),神经症状明显改善10例(50%)。随访2~100个月,有效率达85%。文内就病因、诊断、偷流对脑血流的影响以及手术适应证和各类手术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14.
原位肝移植后并发脾动脉窃血综合征四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位肝移植后的脾动脉窃血综合征(SASS)可导致肝动脉血流量低,灌注不足,血栓形成、闭塞,进而出现肝功能异常,甚至移植物功能丧失。我中心在2005年共完成肝移植641例,其中有4例发生SASS,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的防治(附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的防治方法,以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对52例(53例次)肝移植手术后发生肝动脉血栓的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该2例患者均为乙肝肝硬变合并巨块型肝癌,术中发现受体肝动脉内膜及外膜管壁硬化,血管弹性差,内外膜间隙较大,供、受体肝动脉直径稍有差距,致血管内膜对合不好,造成吻合口扭曲、皱折等,从而导致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2例患者术后均经彩超检查确诊。结论对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的形成应以预防为主,肝移植术后应常规用彩超监测肝动脉血流,一旦发现肝动脉血栓,应立即行肝动脉溶栓、取栓和重新吻合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手段,以改善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99年4月到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8例肝移植术后肝脓肿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诱发因素、治疗方法及预后转归。结果 387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肝脓肿8例,发生率为2.07%,主要诱因为各种胆道并发症、肝动脉并发症等。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敏感抗生素、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超声引导下的脓肿穿刺引流、胆管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留置胆管支架、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及肝病灶切除术。8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3-59个月,中位数为23个月;其中4例治愈,1例好转,3例死亡。结论肝动脉和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肝脓肿发生的重要诱因,积极预防、治疗胆道和肝动脉并发症是减少肝移植术后肝脓肿发生和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再次肝移植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可行性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3例肝动脉并发症患者再次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再次肝移植的无肝期、手术时间和首次移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1,P=0.312),术中出血量、ICU停留时间和首次移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1.1)L比(1.5±0.9)L(P=0.005),(4.3±1.8)d比(3.2±2.5)d(P=0.015)].围手术期病死率为38.5%(5/13),其中移植间隔1个月内死亡1例(1/4),超过1个月死亡4例(4/9).死亡原因分别为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严重感染2例、心肌梗死1例.8例存活,随访6~5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2.5个月.结论 再次肝移植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导致不可逆性肝功能损害时的惟一有效手段.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提高再次肝移植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患者胆管并发症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OLT)后肝动脉狭窄(HAS)患者胆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肝动脉介入治疗对胆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本中心2003年10月至2006年3月22例OLT后HAS患者胆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HAS的介入治疗对胆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 22例OLT术后HAS患者,3例于术后近期行再次肝移植术,1例死于严重感染.其余18例HAS患者中,GGT和ALP升高发生率为100%,胆管狭窄(BS)的发生率为61.1%(11/18),胆漏的发生率为5.6%(1/18).12例患者接受肝动脉介入治疗后,6(50%)例发生BS,经胆道介入治疗后,0例治愈,6(100%)例好转;2例患者未行肝动脉介入治疗,1例发生BS,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患者在出现BS后诊断HAS,均接受肝动脉和胆道介入治疗,0例治愈,3(3/4)例好转,1(1/4)例无效.结论 OLT后合并HAS患者的胆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肝动脉介入治疗对HAS患者胆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不理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