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源于胃肠道的间叶源性肿瘤[1].长期以来GIST被误诊为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和神经源性肿瘤等.1983年,Mazur和Clark等首次提出GIST.1998年,Hirota等检测到kit原癌基因蛋白获得性功能突变表达的蛋白CD117,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发现GIST细胞具有卡哈尔细胞的特性,从而明确其为GIST的起源细胞.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间质瘤治疗方面的新认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过去,GIST常与胃肠道平滑肌瘤、平滑肌母细胞瘤和平滑肌肉瘤相混淆。近年来,随着对GIST发病机制更为深入的了解,有关GIST的诊断和治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已明了,GIST是一种间质细胞肿瘤,其细胞表面表达一个跨膜受体CD117,该受体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间质瘤的腹腔镜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胃肠道间质(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近年随着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新的病理学概念,其包括以往的胃肠道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瘤等。GIST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的肿瘤,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GIST最有效的方案,现对我院自1998年起收治的8例GIST病人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及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正>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大多含有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c-KIT或PDGFRA的活化突变[1-4]。明确诊断是对GIST病人进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药物治疗的前提[5-7]。目  相似文献   

5.
胃肠间质瘤135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与胃肠间质瘤(GIST)的关系及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重新调出1993-2003年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86例胃肠道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患者的病理组织重新病理复检,结合2000年1月至2005年7月确诊GIST的71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完成随访。结果86例原诊断胃肠道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的患者共有78例完成免疫组化检测,有64例(82.1%)被纠正诊断为GIST。共计135例GIST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70例;平均发病年龄53岁。均接受手术治疗,130例(96.3%)为完全切除;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为79.7%。完全切除者术后总体生存率与首诊转移、肿瘤大小、核分裂和术后复发转移有关(P<0.01);无病生存率的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发现,完全切除术后无病生存率与首诊已有转移和核分裂数有关(P<0.01)。结论既往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大部分应纠正诊断为GIST。GIST以外科治疗为主。完全切除很重要。首诊肿瘤转移和核分裂数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间质瘤(GIST)新的诊断定义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1]).有研究结果显示环氧合酶-2(COX-2)在80%的GIST中持续表达,并且在恶性GIST和胃的GIST中表达更强,可能在GIST的增殖和进展中起作用,并且提出COX-2抑制剂可能作为基本的或辅助的治疗来预防GIST的复发~([2]).本研究旨在从细胞水平探讨特异COX-2抑制剂(NS-398)对人胃肠道间质瘤细胞株增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理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具有基因和分子特征性的肿瘤。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中最常见。GIST均具有生物学的侵袭行为,因此治疗原则应以手术切除为主,且必须遵循无瘤操作以及防止瘤体破溃的原则。GIST常发生肝转移和腹膜转移,少有淋巴结转移,故除非术中发现有淋巴结转移,一般不常规行淋巴结清扫。其切除范围和术式应根据瘤体大小、解剖部位并结合对肿瘤恶性潜能的评估再作抉择。GIST对常规化疗和放疗不敏感,以格列卫为代表的分子靶向治疗是一种较好的辅助治疗。应强调指出:若拟行格列卫新辅助治疗或术中已有多处无法切除的转移灶而拟行术后化疗时方可考虑活检,但禁忌术前经皮穿刺活检,以免瘤体破溃酿成腹膜转移。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源自Cajal间质细胞的软组织肿瘤,是胃肠道肉瘤的一种常见类型。靶向药物的发现大大提高了GIST的生存率,而伊马替尼作为靶向药物,已经成为GIST的一线治疗药物。然而,最近研究发现,大多数患者已经对伊马替尼产生了耐药性。最新的研究表明,免疫疗法,包括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伊马替尼联合疗法、细胞因子、抗KIT抗体、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疗法和其他新型策略,对治疗胃肠道间质瘤也是有效的。在本综述中,将讨论免疫疗法和其他新策略在治疗胃肠道间质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直肠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相对罕见,约占全部GIST的5%,约占直肠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的80%~([1-2])。迄今为止,对于确诊的直肠GIST,外科手术切除仍是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同于胃肠道其他部位的GIST,直肠GIST位于狭窄的盆腔内,周围毗邻多个器官和骨盆,且具有复杂的神经支配;此外,直肠位于整个消化道的末端,中低位直肠GIST的手术治疗还涉及直肠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虽然靶向治疗显著改善了预后,但根治性切除依然是GIST的最佳治疗手段。由于GIST很少有淋巴结转移,无需常规行淋巴结清扫,这为腹腔镜下GIST切除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腹腔镜手术主要应用于胃GIST患者的治疗,但对于腹腔镜手术治疗胃GIST的适应证,如肿瘤大小、部位等方面依然存在争议。因此,本文通过回顾新旧文献,并结合热点问题,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胃GIST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主要包括手术原则、适应证及双镜联合治疗等问题,以期帮助外科医生加深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胃GIST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大多含有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c-KIT或PDGFRA的活化突变[1-4].明确诊断是对GIST病人进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药物治疗的前提[5-7].目前,GIST的诊断除了结合肿瘤的解剖学位置、形态学特征外,更主要的是在免疫组化上CD117和CD34的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外科手术切除仍是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 tumor,GIST)的根治性治疗方法,随着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格列卫)的成功应用,该疾病已成为现代实体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经典模型。GIST的生物学特征复杂,很难用传统的良、恶性加以区分,目前一般认为该肿瘤均具有潜在恶性倾向,而高度恶性的GIST术后极易复发或转移。GIST最常见的转移方式为腹腔内直接播散及经血行转移至肝脏。不同于胃肠道上皮源性肿瘤的是,GIST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国内外文献中偶见报道,其发生率为1%~4%。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证实了以往胃肠道平滑肌瘤或肉瘤、神经鞘瘤的病理诊断(主要依靠光镜)是不全面的,它们属于一类间叶性肿瘤,是一个从良性到高度恶性都有的概念,现统称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1].由于临床上对GIST认识不足,诊断和治疗GIST较为困难.我们回顾性分析了31例GIST,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为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具有潜在恶性。近年随着健康查体意识的提高及内镜检查的普及,GIST的检出率逐年增高,其中体积较小、无明显症状的亚临床病灶(直径<2 cm)检出率明显提高。随着内镜下诊断的发展及微创治疗的应用,对此类GIST诊疗的报道逐渐增多,鉴于其潜在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及早鉴别并选择合理的干预方式成为内镜诊疗的重点。本文现将此类GIST的恶性潜能判断及内镜下诊断、治疗处理原则等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36例GIST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良性20例,交界性10例,恶性6例。30例患者获随访2~3年,其中2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1例术后28个月复发再行手术治疗。结论GIST术前诊断较困难,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分子靶向治疗具有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目前认为,从分子生物学和临床两个方面来说,GIST都是一种特殊类型。许多临床医师对GIST并不熟悉,认识尚停留在"胃肠道平滑肌瘤/肉瘤"水平上,以致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相当混乱而且无  相似文献   

17.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外科手术仍然是GIST的唯一治愈方法,且对局限性可切除的复发转移的GIST患者,手术仍能使其获益。基因检测不仅对确诊GIST非常重要,且对靶向药物治疗反应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笔者就以上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外科治疗是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首选治疗措施.近10年来研究者对手术原则达成了共识和规范,有效地指导了GIST的规范治疗.腹腔镜技术、内镜技术作为微创治疗手段快速介入到GIST的治疗中,推动了GIST诊断与治疗共识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腹腔镜逐渐成为治疗GIST的主要手段之一,多学科团队协作诊断与治疗模式已现雏形.本文结合我们的病例资料,回顾10年来GIST外科治疗的进展,展望可预期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内镜和腹腔镜治疗技术发展迅速。然而,单纯内镜或腹腔镜治疗均有其局限性,双镜联合治疗弥补了其不足,拓宽了微创技术的应用领域。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来源肿瘤,手术切除是其首选的治疗方式。GIST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双镜联合技术应用于GIST的诊疗具有成熟的理论基础和极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实际发病率常被低估.随着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检查技术的进步,小GIST患者(直径<5 cm)的检出率逐年升高.该类患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在体格检查被意外发现.对于这类患者的诊断需要联合内镜和CT检查.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对直径t≥2 cm的小GIST患者应积极行肿瘤的完整切除术,而目前腹腔镜手术逐渐成为治疗的标准术式.对于直径<2 cm的微小GIST,特别是微小胃间质瘤,目前的指南推荐可以行密切随访,有学者提倡内镜切除肿瘤.笔者认为应当谨慎鉴别小GIST恶性潜能而后选择个体化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