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期胃癌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然而仍有少数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早期胃癌患者死于术后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有学者提出淋巴结微转移是这类患者复发与转移的潜在原因。相比于宏观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更为困难,其对胃癌预后的临床意义仍存在争议。笔者就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是导致胃癌生存预后不佳的关键因素。目前尚无统一的术后随访方法来检测及评估胃癌病人术后复发、转移。分析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类型、认识胃癌复发转移的临床病理学危险因素、合理制定个体化胃癌术后随访和监测的方案,对早诊断和早干预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多学科协作诊疗和个体化诊疗。  相似文献   

3.
胃癌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琦  朱正纲  陈军 《外科理论与实践》2002,7(5):398-399,402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起病隐匿 ,发展迅速 ,就诊时多为中晚期。 49.2 %晚期胃癌病人术后多在 2年内发生复发 ,其中以腹膜复发和转移最多见[1 ] ,并直接导致病人死亡。如何在胃癌术后早期采取合理的治疗手段 ,预防此类复发和转移 ,日益受到人们重视。近来研究发现 ,通过改变术后化疗的给药途径和投药时间 ,可明显提高胃癌疗效[2 ] 。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与传统的静脉给药化疗相比 ,能直接作用于根治术后复发和转移高危部位的腹膜 ,且能加大化疗药物的剂量 ,对预防和减少胃癌术后的腹膜复发和转移、提高病人生存率有积极的作用。本…  相似文献   

4.
<正>术后复发、转移是导致进展期胃癌预后差的重要因素。胃癌术后复发主要包括残胃复发及吻合口复发,胃癌术后转移则常见于淋巴结、腹膜和肝脏转移。影像学对于判断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有重要价值,常用手段包括CT、磁共振成像(MRI)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等。近年来鲜见关于胃癌术后复发、转移影像学诊断的文献报道,但其早期检出及诊断对提高胃癌病人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文献及临床经验,对影像学在胃癌术后复发、转移诊断的应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5.
胃癌术后复发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复发的形式及影响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方法总结分析225例胃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肿瘤复发的情况,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胃癌术后复发的15个临床病理因素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胃癌术后复发率为37.3%(84/225),其中腹膜复发47.6%(40/84),血源性转移复发33.3%(28/84),区域局部复发15.5%(13/84),远处淋巴结转移复发3.6%(3/84)。术后2年内复发者75.0%(63/84),2年后复发者25.0%(21/8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依次为T、N分级,术后早期腹腔化疗;影响术后腹膜复发的独立因素依次为T分级,肿瘤大体分型,术后早期腹腔化疗;影响术后血源性转移复发的独立因素依次为T、N分级,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影响术后区域局部复发的独立因素依次为病期,肿瘤部位,肿瘤大体分型。结论胃癌术后复发大部分发生在术后2年内,以腹膜复发和血源性复发常见。T、N分级和术后早期腹腔化疗是影响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6.
早期胃癌病人整体预后良好,术后复发转移是限制其疗效进一步提高的根本原因。恶性肿瘤的病因仍然是影响早期胃癌复发的主要原因;胃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及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异质性决定了早期胃癌转移复发的危险度;内镜微创治疗的规范程度和技术水平也是影响早期胃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早期胃癌的复发模式主要包括原位复发、残胃复发、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等。临床上应详细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深入了解其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可能机制和临床特点,选择规范合理的治疗技术。随着肿瘤复发转移理论的完善和新检测技术开发,早期胃癌复发转移的精准预防和干预是未来最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7.
胃癌微转移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国内各医院胃癌手术后的 5年生存率为30 %~ 5 0 % ,其中进展期 4 0 % ,早期90 %。患者术后多死于转移或复发 ,这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复发或转移涉及到肿瘤本身特征如大小、分期、组织学类型及治疗的情况等。其中胃癌微转移逐渐引起重视。微转移是指常规形态学诊断技术所不能确定的转移 ,但现代分子生物学、免疫学诊断技术的发展 ,对微转移的诊断提供了有力工具 ,本文将对胃癌微转移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一、微转移检测(一 )淋巴结 :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病理含义是常规病理检查难以发现的、 <2mm的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术后肺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1992年7月至2013年4月诊断为胃腺癌并接受胃癌根治术且具有完整临床和随访的1054例病人资料。分析胃癌术后肺转移的发生率,以及胃癌术后肺转移的发生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纳入分析的1054例病人中,35例(3.3%)病人以肺转移为术后首发转移部位,并多见于进展期胃癌。大部分病人表现为肺多发转移病灶。胃癌术后肺转移的中位发生时间为13.2个月[四分位距(IQR) 6.37,21.33]。发生肺转移后,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8.8个月 (IQR 8.20,36.30)。在单因素分析中,胃癌术后肺转移在年龄>65岁、肿瘤位于上1/3和全胃癌的病人中发生率较高。术后分期N0-1、印戒细胞癌病人术后倾向于出现肺转移(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年龄>65岁、肿瘤位于上1/3和全胃是出现胃癌根治术后肺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肺转移的发生率较低,且预后较其他转移略好。推荐年龄>65岁、肿瘤位于上1/3胃和全胃的胃癌病人在术后3年内行胸部CT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和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肿瘤是否发生转移和复发,其直接死亡原因有:腹腔种植、远处转移和术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以肝脏转移为主,术后复发的最常见原因是腹膜转移和淋巴系统转移,在胃癌约占死亡患者的40%~50%.  相似文献   

10.
<正>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是胃癌高发区,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0年统计结果,全国年新确诊胃癌病例约40万,死于胃癌者约28万人,发病率为23.7/10万,死亡率为16.6/10万,均居恶性肿瘤第3位[1]。由于我国缺乏系统的早诊筛查体系,胃癌病人多于有症状时才就诊,所以确诊时多为中晚期,即使手术切除,术后仍有超过50%的病人出现复发、转移;而发生复发、转移之后,系  相似文献   

11.
积极预防与治疗胃癌复发、转移是提高胃癌整体疗效的关键。外科医生应充分了解肿瘤复发、转移的病理生物学特征,并积极推广分子病理分型工作;应更加重视对肿瘤复发、转移的预防性治疗,采取积极的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强调首次手术的规范性与根治性,减少并杜绝医源性肿瘤复发;对复发、转移病人坚持积极的综合治疗,以争取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复发性胃癌的生物学特点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舒宝 《腹部外科》2004,17(5):265-266
胃癌的外科治疗经过120余年的历史演变,进入了现代外科治疗阶段。完善和改变了某些传统的治疗观念,创建了以胃癌生物学为基础的新理论。设计了各期胃癌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规范化的术式,提高了病人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但是,仍有半数以上病人术后出现复发和转移,加之30~40年前因胃大部切除后残胃癌的增加,使复发胃癌的治疗成为胃癌治疗领域里的新课题。近年来,这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13.
结肠直肠癌是欧美国家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全球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第三位。随着饮食方式逐渐西化,我国结肠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接受根治性手术的病人中仍有40%~50%死于术后肿瘤复发与转移。淋巴结转移是其最主要的转移途径,苏木精。伊红(HE)染色病理检查未发现有淋巴结转移的Dukes A和Dukes B期病人中仍有10%~25%于术后5年内复发目,提示存在着一种常规手段不易发现的肿瘤“微转移”。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相关实验技术的发展,使这部分“微转移肿瘤”的检出逐渐成为可能。本文就结肠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结肠直肠癌是欧美国家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全球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第三位。随着饮食方式逐渐西化,我国结肠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接受根治性手术的病人中仍有40%~50%死于术后肿瘤复发与转移。淋巴结转移是其最主要的转移途径,苏木精。伊红(HE)染色病理检查未发现有淋巴结转移的Dukes A和Dukes B期病人中仍有10%~25%于术后5年内复发目,提示存在着一种常规手段不易发现的肿瘤“微转移”。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相关实验技术的发展,使这部分“微转移肿瘤”的检出逐渐成为可能。本文就结肠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Dukes A、B期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Dukes A、B期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和淋巴结微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于前瞻性研究31例行根治性手术的Dukes A、B期大肠癌病人,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所清除的398枚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cvtokeratin,CK)20 mRNA的表达以检出微转移;经5年以上的随访,探讨淋巴结微转移对预后的影响和术后复发的可能原因.结果:在31例Dukes A、B期大肠癌病人的398枚淋巴结中,有15例(48.39%)共46枚(11.56%)淋巴结检出微转移.单因素分析提示微转移的淋巴结数量、位置及肿瘤生长方式与术后复发有关;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提示,3枚以上淋巴结发生微转移与复发紧密联系.结论:CK20 RT-PCR是检测Dukes A、B期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灵敏而特异的方法.3枚以上淋巴结发现微转移是预示复发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6.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u LL  Liang H  Wang XN  Zhang RP  Pan Y  Wang BG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0):1542-1545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的141例行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复发(≤1年,82例)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预后.结果 早期复发组与对照组(1年后复发转移,59例)的1、3年存活率分别为36.6%、2.4%和100%、45.8%,两组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复发组、对照组复发转移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5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体分型、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率、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与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及腹腔热灌注化疗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发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早期复发转移病例生存率低、复发转移术后生存时间短.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及腹腔热灌注化疗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胃癌腹膜转移是最常见的胃癌复发和转移形式,预后极差,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缺乏特异临床症状,其早期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是胃癌腹膜转移的常用诊断方法,但其准确率较低,而腹腔镜探查或腹腔灌洗细胞学检查准确率较高。目前,对胃癌腹膜转移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治疗仍以化疗为主,但常规治疗不能有效地改善胃癌腹膜转移病人的预后。近年来,积极的治疗方案如腹腔热灌注化疗、肿瘤减灭术和转化治疗等已开始应用于临床。已有研究证实,转化治疗后行肿瘤减灭术能够显著延长病人生存时间。转化治疗以其较好的疗效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进展期胃癌术中组织间注射靶向化疗(IICT)对转移淋巴结Ki-67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满足要求的28例进展期胃癌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先于肿瘤组织及周围注射亚甲蓝和丝裂霉素的混合液后再手术,对照组直接手术。观察两组病例转移淋巴结的肿瘤坏死变性有效性、Ki-67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治疗组转移淋巴结的肿瘤细胞变性坏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转移淋巴结Ki-67表达阳性率低于治疗前,肿瘤细胞凋亡指数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转移淋巴结的Ki-67表达低于对照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ICT能够抑制胃癌转移淋巴结内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对防止医源性扩散、微转移、微残留和术后复发、转移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姬生威  王萍 《临床外科杂志》2023,(11):1065-1067
目的 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联合肿瘤突变负荷(TMB)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院行肺癌根治术的NSCLC病人80例,术后均接受维持性化疗,根据术后1年有无复发转移分为复发转移组(47例)和未复发转移组(33例)。收集两组病人临床相关资料,并对其病理组织进行MSI及TMB检测,分析并比较MSI与TMB评估NSCLC病人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与有吸烟史、高肿瘤分期、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MSI阴性、高TMB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高TMB是影响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MSI与TMB均具有评估病人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联合检测仅与MSI比较有差异,与TMB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TMB单独检测的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20.
胃癌的新辅助化疗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仍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绝大多数早期胃癌通过手术可以获得治愈,但手术不能改变残留癌细胞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生物学特性,尤其是进展期胃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转移的发生率仍可高达60%以上,复发和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胃癌术后的保驾化疗在临床开展已有半个多世纪,但术后化疗的临床效果不尽人意。随着人们对肿瘤生物学行为认识的提高,胃癌的治疗模式正向围绕手术开展的化疗、介入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方面发展。近年来,在『临床开展的术前辅助化疗,也即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治疗效果肯定,并受到愈来愈多患者的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