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眼震电图(ENG)3项电生理检查对外伤性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外伤性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50例 ,同时进行VEP、BAEP和ENG3项电生理检查。对所得结果与同龄组正常值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样本病例至少1项电生理检查结果异常。其中9例(18 %)为3项异常 ;26例(52 %)2项异常(VEP ENG异常18例 ;BAEP ENG异常8例) ;15例(30 %)1项异常(VEP异常5例 ,BAEP异常7例 ,ENG异常3例)。结论 :VEP、BAEP和ENG3项电生理检查可作为诊断外伤性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平衡能力和前庭功能的影响。方法:61例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分为电刺激小脑组(FNS组)41例和常规组20例,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常规组增加中频电疗,FNS组增加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S-CSA)评定综合功能。结果:治疗20次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BBS评分明显提高,FS-CSA评分明显下降(P〈O.05或0.01),与常规组比较,FNS组表现更突出(P〈0.01)。BBS与F孓cSA评分有趋好的一致性(r=0.79—0.99)。结论:FNS治疗在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方面明显优于中频电疗法。  相似文献   

3.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记忆障碍特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记忆障碍表现调查,总结其规律性。方法:2002-08/2004-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就诊或住院的79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患者组)在治疗前分别接受了修订后的韦氏记忆量表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评估以及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并与71例年龄、性别相近的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韦氏记忆量表测评分项比较中,患者组的短时记忆指标中的再认(7.5&;#177;2.2)、回忆(8.9&;#177;2.6)、视察再生(8.2&;#177;3.1)、联想学习(7.3&;#177;2.3)、触觉记忆(8.2&;#177;2.1)、逻辑记忆(7.9&;#177;1.8).瞬间记忆中的背数(9.2&;#177;2.8)和记忆商(85.3&;#177;20.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216~3.420;P&;lt;0.05~0.01)。但两组长时记忆各项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gt;0.05)。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有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韦氏记忆量表测评结果比较中,有供血不足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短时记忆、瞬时记忆的多数分测验评分以及记忆商均明显低于无供血不足患者(t=2.237~2.906;P&;lt;0.05-0.01)。不同记忆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比较中.低记忆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白天独自出门、夜间户外散步、做较重的家务、外出活动、上床和起床、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和担心病情等条目得分均明显高于高记忆商组(t=1.882-2.976;P&;lt;0.05-0.01)。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常伴有明确的短、瞬时记忆损害特征,原因可能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关;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病情轻重常决定记忆商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配对设计研究方法,对4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住院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分析。结果发现CSA组,TCD检测异常率为68.29%,统计学处理,其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慢(P<0.01~0.001)。这证实CSA患者存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亦表明TCD检测能够为CSA的诊断提供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客观依据。本文还发现,CSA组TCD检测正常者转头状态下TCD频谱显示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改变,这表明转头可使其椎动脉的刺激和压迫加重,提示对CSA患者尚需考虑不同头位的TCD检测。部分CSA患者的TCD检测,其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呈动脉硬化性改变,但统计学处理其血管搏动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TCD检测尚不能代替临床血压,血脂,眼底动脉及心电图等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一般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颈椎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从观察病人中发现,在患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中,有大部分患者并不患有颈椎病,仅为单纯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短时间的临床治疗后,其症状即可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仰卧位旋按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并与颈椎牵引作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①选择1999-09/2001-01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颈椎病专科门诊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均对治疗方案及检测指标知情同意。②按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n=30,男10例,女20例)和对照组(n=30,男12例,女18例)。治疗组:采用仰卧位旋按手法治疗,隔2d行1次手法,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坐位布托带颈椎牵引,隔2d日牵引1次,10次为1个疗程。③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经颅多谱勒超声仪(AUS-128DP深圳产)检测双侧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治疗前椎动脉血流速度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快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双侧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和右侧椎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明显较治疗前加快(P〈0.05)。结论:仰旋按手法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且其作用效果强于单纯颈椎牵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结合颈椎牵引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VA-C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8例VA-CS患者分为颈椎牵引组(62例)、HBO治疗组(48例)及综合治疗组(58例)。颈椎牵引组患者给予单纯颈椎牵引,HBO治疗组患者给予单纯HBO治疗,综合治疗组患者则同时给予颈椎牵引及HBO治疗。结果 3组患者分别经2个疗程治疗后,发现其总有效率分别为80.6%、93.8%及98.3%,即综合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颈椎牵引组(P<0.01);3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22.6%、31.3%及60.3%,即综合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其它2组(P<0.01);经半年随访后,发现3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14.3%、73.3%和5.7%,即HBO治疗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其它2组(P<0.01)。结论 HBO结合颈椎牵引是治疗VA.cs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疗效迅速、持久、抑制复发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俯卧位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47例,经治疗前后比较,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治愈显效率78.54%。其中165例行经颅多普勒复查椎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后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最小流速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记忆障碍表现调查,总结其规律性。方法:2002-08/2004-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就诊或住院的79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患者组)在治疗前分别接受了修订后的韦氏记忆量表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评估以及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并与71例年龄、性别相近的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韦氏记忆量表测评分项比较中,患者组的短时记忆指标中的再认(7.5±2.2)、回忆(8.9±2.6)、视察再生(8.2±3.1)、联想学习(7.3±2.3)、触觉记忆(8.2±2.1)、逻辑记忆(7.9±1.8),瞬间记忆中的背数(9.2±2.8)和记忆商(85.3±20.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216~3.420;P<0.05~0.01)。但两组长时记忆各项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有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韦氏记忆量表测评结果比较中,有供血不足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短时记忆、瞬时记忆的多数分测验评分以及记忆商均明显低于无供血不足患者(t=2.237~2.906;P<0.05~0.01)。不同记忆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比较中,低记忆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白天独自出门、夜间户外散步、做较重的家务、外出活动、上床和起床、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和担心病情等条目得分均明显高于高记  相似文献   

10.
自 1997年以来,应用颈复康(河北承德中药厂生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60例,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经 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 97%,对照组为 80%.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仰卧位旋按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并与颈椎牵引作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①选择1999-09/2001-01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颈椎病专科门诊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均对治疗方案及检测指标知情同意。②按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n=30,男10例,女20例)和对照组(n=30,男12例,女18例)。治疗组:采用仰卧位旋按手法治疗,隔2d行1次手法,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坐位布托带颈椎牵引,隔2d日牵引1次,10次为1个疗程。③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经颅多谱勒超声仪(AUS-128DP深圳产)检测双侧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治疗前椎动脉血流速度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快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双侧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和右侧椎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明显较治疗前加快(P<0.05)。结论:仰旋按手法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且其作用效果强于单纯颈椎牵引。  相似文献   

12.
手法正骨配合止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所致椎动脉受刺激和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采用颈部正骨推拿法配合自拟止眩汤治疗100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 ,病因复杂 ,临床表现多样性。突然转头 ,出现软弱乏力骤然倾倒 ,临床称为猝倒者 ,相对少见 ,极易误诊。我们自 1997- 0 3以来治疗 7例 ,就长期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例 ,女 5例 ,年龄 47~ 6 5岁。首诊至确诊时间 5 a1例 ,3~ 5 a 2例 ,6个月~ 2 a 4例。均主诉突然转头或改变体位时头晕 ,发生倾倒。多伴有恶心、呕吐、出汗、心悸及呼吸节律不均 ,但神志清醒 ,有的可站立后继续行走。其中 5例既往有类似发作史 ,分别被诊断为局限性癫痫、耳源性眩晕等 ,久治不愈。均经过详细查体 ,X线检查…  相似文献   

14.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所致椎动脉受刺激和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采用颈部正骨推拿法配合自拟止眩汤治疗100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门杰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5):8047-8047,8073
为探讨推拿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方面的应用,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推拿治疗主要有4种手法,软组织松解手法,穴位刺激法,运动关节类手法,手法配合其他疗法,这些方法能改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从而恢复颈椎功能,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又称颈性眩晕,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年来,临床上由于没有客观的检查方法,故难以确诊。通过我院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不同变化以确定诊断,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评价PNF技术结合蜡疗、推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PNF技术结合蜡疗、推拿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蜡疗联合推拿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7.5%),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表明该治疗方法,具有疗效高、见效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总体疗效、症状与功能综合评分及体征改善率评价除项背部的手法操作外,配合头面部推拿的益脑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2004—06/2006—0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0例,随机(采用SAS统计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分为益脑推拿组和常规推拿组,各80例。益脑推拿组:除常规推拿外对患者进行头颈部循经推拿,按揉印堂、太阳、四白、百会等穴,以得气为度;右手拇指端桡侧和其余四指指端从前方向后下方扫散两侧胆经,左右各10遍;从前发际向后拿五经,操作6遍。再自第3,4颈椎下将颈部稍微托起,与水平方向呈15&;#176;~20&;#176;角拔伸,着力点位于棘突之间,持续时间不少于1min。反复5遍;然后由下而上沿直线平推,包括督脉和两侧膀胱经的颈段,每条线各6遍,共12遍。常规推拿组:常规取穴推拿如益脑推拿组,然后实施颈椎拔伸法。两组每次治疗时间均为25min,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王楚怀等所制定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表,对两组的总体疗效、症状与功能综合评分及体征改善率进行评估。 结果:参与实验的颈椎病患者160例都进入结果分析。①益脑推拿组、常规推拿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1%,5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idit分析,u=7.4193,P<0.05)。②治疗后两组症状与综合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8.44&;#177;1.52,13.93&;#177;2.14;26.34&;#177;2.20,14.07&;#177;2.19:t=49.4428.35.3540,P<0.05),且益脑推拿组优于常规推拿组(t=6.0832,P<0.05)。③益脑推拿组棘突移位和生理曲度方面的体征改善率显著高于常规推拿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83.82%,68.66%;46.67%.37.18%:P<0.05),但两组在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变窄方面的体征改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益脑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显效率、提高症状与功能综合评分及改善棘突移位和生理曲度方面优于常规推拿方法,是临床颈椎病治疗的一项有效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9.
植骨融合加双侧椎动脉外膜剥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植骨融合加双侧椎动脉外膜剥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CSA行植骨融合加双侧椎动脉外膜剥离术,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结果】根据Nagashima疗效评定,优7例,良5,差1例。【结论】植骨融合加双侧椎动脉外膜剥离对交感型CAS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中医治疗组69例,西医治疗组7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77例,10d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中医治疗组治愈24例,好转30例,无效15例;西医治疗组治愈28例,好转26例,无效17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45例,好转28例,无效4例。3组疗效经Ridit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中医治疗组(u=3.0620,P<0.01)和西医治疗组(u=2.7170,P<0.01),而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u=0.2259,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