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缺血时的组织学变化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A组:假手术对照组,手术后7d处死取脑;B组:全脑缺血3min,7d后处死取脑;C组:全脑缺血6min,2d后处死取脑;D组:全脑缺血6min,7d后处死取脑;E组:3min缺血预处理后3d,再缺血6min,2d后处死取脑;F组:3min缺血预处理后3d,再缺血6min,7d后处死取脑。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密度,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HSP70染色强度,并作相关分析。结果光镜下A、B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未见明显缺血性损伤,D组神经元大量坏死,C、E、F组神经元部分坏死,A组与C组、D组,D组与F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9.6,q=4.766~12.447,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未经预处理的A、C、D组大鼠海马CA1区未见HSP70表达,预处理的E、F组大鼠在整个海马区均可见HSP70表达,C组与E组、D组与F组间差异有显著性(F=210.8,q=8.277~32.133,P〈0.01)。结论在脑缺血耐受中,缺血预处理对第二次致死性缺血表现出保护作用。在这个过程中,HSP70基因的表达上调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热休克蛋白(HSP)是生命体在高温、发热、缺血、缺氧、病毒感染以及炎症等不良环境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组蛋白质,能保护机体或细胞不受或少受伤害,这一反应过程称为热休克反应[J].研究证明,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诱导HSP70高效表达对心、肺、肠等器官的损伤有保护作用[2-4].本课题组前期成功构建了携带HSP70编码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在体外研究中观察到其对神经细胞的缺血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5].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中将重组腺病毒载体通过尾静脉注入脑缺血缺氧大鼠体内,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的外源性HSP70表达对脑缺血缺氧大鼠的保护效应,有望为脑缺血缺氧的防治提供可行性的基因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3.
HSP70在预缺血诱导的兔海马缺血耐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rn70,HSP70)在预缺血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方法:低压低灌下血管夹闭法诱导家兔脑血模型。预缺血3min,恢复灌注3d后,脑缺血6min,3d后判定海马CA1区的组织病理改变,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术后2h,3d该区HSP70的表达。结果:6min脑缺血可致海马CA1区神经元明显损害,但经预缺血3min,恢复灌注3d处理,则能明显减轻6min脑缺血损害;3min脑缺血后海马CAI区神经元内HSP70明显表达,且无论是否预缺血处理,6min脑缺血后第3天海马CA1,CA3,齿状回神经元内HSP70均明显表达,但经预缺血处理的6min脑缺血后2h,海马CA1区HSP70表达也明显。结论:HSP70参与了脑缺血耐受,但可能仅在脑缺血期间及早期才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缺血预处理联合山莨菪碱(Anisodamine,Ani)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及Ani在脑缺血再灌注时对海马CA1区HSP70蛋白的表达,存活神经元数目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脑缺血预处理联合Ani治疗可使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CA1区HSP70蛋白的表达快速而持久,并可减轻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损害,减少神经元的丢失,提高神经元的存活数目。结论:脑缺血预处理联合Ani治疗可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时HSP70蛋白的表达,提高存活神经元数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源性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对脑缺血低氧模型大鼠脑组织保护作用。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携带全长HSP70基因vAd-HSP70,采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注射24、487、2 h后脑组织HSP70mRNA的转录水平。大鼠随机分为缺血低氧组(HI组)、vAd-HSP70静脉注射转染缺血低氧组(vAd-HSP70组,静脉注射转染vAd-HSP70的48 h后予缺血低氧处理)和正常对照组(NC组),各25只。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各组2、24、487、2 h及7 d脑组织中HSP70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小鼠尾静脉注射含HSP70重组腺病毒后可检测到HSP70基因的有效表达,且在注射48 h后表达水平最高,与247、2 h比较有显著性(F=18.58,P〈0.05)。缺血低氧后大鼠脑组织中HSP70的水平增高,在缺血低氧后24 h达高峰,并在24~48 h内维持较高水平,以后逐渐下降。vAd-HSP70组HSP70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均高于HI组,在2、48、72 h差异有显著意义(F=85.36~866.67,q=6.71~88.43,P〈0.05)。病理学检测显示HI组大鼠脑组织有较严重的缺血损伤性改变,vAd-HSP70组大鼠脑组织损伤较轻。结论外源性HSP70可在大鼠脑组织有效表达,并可减轻脑缺血低氧后病理损伤,对大鼠缺血低氧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及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平均分成4组:对照组(C),缺血再灌注组(I/R),经典缺血预适应组(IP),远程缺血预适应组(NDLIP)。各组分别在心肌梗死,再灌注过程中记录心电,再于实验末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最后取心脏以免疫组化法检测热休克蛋白70(HSP70),以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行心脏缺血范围(AAR)和梗死范围测定(IA),并计算梗死范围与缺血范围(IA/AAR)的比值。结果 (1)CK和CKMB:远程预适应组同经典预适应组的血清CK和CKMB值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2)心肌梗死面积(坏死区占缺血范围心肌重量的百分比):远程预适应组同经典预适应组的心肌梗死面积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3)凋亡率:远程预适应组同经典预适应组的凋亡率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4)HSP70:远程预适应组同经典预适应组的HSP70表达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表达增强(P<0.05)。结论远程缺血预适应同经典缺血预适应一样对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部分通过上调热休克蛋白以降低心肌细胞凋亡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及热休克蛋白70mRNA表达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3—10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神经解剖实验室进行。取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4只:①正常对照组:不干预。②假手术组:暴露4条血管,不造模。③脑缺血组: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10min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④脑缺血预处理组:预全脑缺血3min,再灌注24h后再次全脑缺血10min。⑤针刺预处理组:术前7d给予针刺,双侧足三里、曲池穴,双侧连接全能脉冲电疗仪,频率为1Hz,电压为2V,30min/次,针刺百会30min/次,1次/d,7d后全脑缺血10min。每组分别于再灌注12,24,48和72h麻醉状态下取材,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大鼠脑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海马热休克蛋白70阳性细胞数,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大鼠脑海马热休克蛋白70mRNA表达。结果:经补充后12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再灌注12h即可见,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72h仍具有较高水平[(55.87&;#177;10.68)个/mm^2],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脑缺血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②脑海马热休克蛋白70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再灌注24h为高峰[(20.84&;#177;5.93)个/mm^2],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脑缺血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③脑海马热休克蛋白70mRNA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再灌注48h为高峰[(19.44&;#177;5.55)个/mm^2],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脑缺血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针刺预处理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及上调热休克蛋白70mRNA、热休克蛋白70表达水平有关,其效果与脑缺血预处理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H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HSP(热休克蛋白)70mRNA和HSP70蛋白的动态表达规律及其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原位杂交原理检测HSP70 mRNA,应用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SP70蛋白。结果异丙酚使HSP70 mRNA的表达增强,时间延长(P<0·05);HSP70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多(P<0·05)。结论异丙酚能显著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时HSP70的表达。提示异丙酚一方面发挥自身的神经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诱导HSP70的合成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托吡酯对高血压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行双肾动脉狭窄术制成高血压模型,喂养2个月后随机分为3组:托吡酯干预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线栓法制做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1d。取脑组织切片经免疫组化染色后,用病理图象分析仪计数HSP70阳性和阴性细胞数并计算阳性细胞比。结果托吡酯干预组大鼠HSP70的表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假手术对照组未见HSP70表达。结论托吡酯能促进HSP70的表达,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对硬化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制成肝硬化模型。分两组:IP组离断肝周韧带,消除侧枝循环,用Pringle's法阻断肝门15min,然后恢复血供,关腹;C组只予以开、关腹。48 h后,再次Pringle's法阻断肝门30 min,恢复血供。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IP后6、24、48 h肝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水平;测再灌注1、3 h血清生化酶(ALT、AST、LDH)及再灌注3h肝组织中谷胱苷肽(GSH)水平;行病理学观察。结果IP后6 h,两组均有微量HSP70表达,至24-48hIP组HSP70表达显著增强,呈高水平;而C组中在各时点HSP70均无表达增强。再灌注1h,IP组的ALT、AST、LDH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1或P<0.05);再灌注3h,IP组的ALT、AST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1)而其肝组织中的GSH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一周生存率IP组(93.10%)明显高于C组(73.33%)(P<0.05)。缺血再灌注后1、3h,IP组的肝细胞损伤明显轻于C组。结论在硬化大鼠肝脏中,IP启动内源性保护机制,诱导HSP70的大量表达,而HSP70通过增加或提高GSH的产生及其活性,清除自由基,减轻硬化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后肢缺血预适应(IPC)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远程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肾下腹主动脉阻断法,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IPC组先用止血带结扎兔双后肢根部5 min,松开5 min,重复三次,15 min后再阻断腹主动脉35 min后开放灌注,缺血组阻断腹主动脉35 min后开放灌注.术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观察脊髓标本的病理学改变及细胞凋亡情况.测定脊髓组织中IL-8的水平.结果神经功能评分IPC组在各时间点明显高于缺血组,组织病理学变化各时间点明显好于缺血组,凋亡细胞数及IL-8水平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缺血组.结论双后肢IPC通过调动机体内源性抗损伤机制对缺血脊髓发挥远程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缺血预适应 (IP)模型 ,探讨IP对缺血 再灌注 (I/P)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 :向SD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素 (6 0mg/kg)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2天后 ,随机时刻测定血糖 ,将血糖≥ 13 9mmol/L定为糖尿病大鼠 2 0只 ,另外 2 0只血糖正常鼠为非糖尿病鼠。 2周后 ,麻醉大鼠 ,结扎和放松冠脉左前降支 (LAD)复制IP和I/P模型。将 40只大鼠分为IP糖尿病大鼠组 (DIP组 )、IP非糖尿病大鼠组 (NDIP组 )、非IP糖尿病大鼠组(DNIP组 )和非IP非糖尿病大鼠组 (NDNIP组 )各 10只。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取心脏切片染色 ,计算心肌缺血范围和心肌梗死范围。结果 :各组间心肌缺血范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DIP组心肌梗死范围较DNIP组明显减小 (P <0 0 1)。DNIP组室性心律失常增多 ,尤其室颤较其他各组显著增多 (P <0 0 1)。结论 :缺血预适应可以减轻糖尿病大鼠随后较长时间缺血 再灌注对心肌的严重损害 ,能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和降低室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高温中暑病人血浆中热应激蛋白70与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神经内分泌激素、热应激蛋白70(HSP70)水平与细胞因子在高温中暑发生的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 将74例高温中暑患者再分为轻症中暑组(16例)和下中暑组(58例),另设置30例正常对照组,用RIOA法测定皮质醇(Cor)、醛固酮(ALD)和垂体泌乳素(PRL);用ELISA法测定IL-2、sIL-2、IL-6水平‘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血浆HSP70水平。结果 H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热应激蛋白70(HSP70)水平及其抗体滴度在高温中暑发生的病理过程中的水平变化和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 法,测定血浆HSP70 水平;应用免疫包被酶联反应技术经倍比稀释测定血浆HSP70抗体滴度。相关统计方法分析高温中暑各组病例的测定结果。结果 HSP70 在高温中暑组为4 211-2±1 286-2,重症中暑组为4 137-8±1 207-5,与正常对照组6 043-5±1 354-8 比较,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01) 。HSP70 抗体水平在高温中暑病人1∶10 以上阳性者为54-1 %(40/74) ,正常对照组为26-7% (8/34) ,两者比较差异极为显著( P<0-01)。而各中暑组、正常对照组中HSP70 抗体阳性病例的平均HSP70 水平与各组的总体病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热应激状态下,HSP70 表达水平量的下降,对诱发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导致中暑发生发挥重要作用,而HSP70 自身抗体的产生对HSP70 正常生理作用可产生明显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60只健康雄性 SD 大鼠,体质量(251±18)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n =12):假手术组(S 组:不阻断入肝血流)、缺血-再灌注组(IR 组:缺血30 min,再灌注6 h)、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Dex 组:右美托咪定25μg/kg 于手术30 min 前腹腔注射)、缺血预处理组(IP 组:肝脏续缺血前给予10 min 缺血和10 min 再灌注的预处理)和右美托咪定联合缺血预处理组(Dex +IP组:右美托咪啶25μg/kg 于手术30 min 前腹腔注射,且肝脏持续缺血前给予10 min 缺血和10 min再灌注的预处理)。采用 Pringle 法分别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肝脏缺血30 min 再灌注6 h 后血清中 ALT、AST、LDH 的浓度。取左侧肝叶组织,通过 HE 染色观察其病理学改变, TUNEL 检测肝脏组织中细胞凋亡数量,免疫组化及 Westeren blot 测定肝脏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肝脏组织 H2 O2、GSH 表达。采用 SPSS 17.0统计软件,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 q 检验,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 S 组相比,其余各组血清中 ALT、AST、LDH 浓度明显增高(P =0.000);与 IR 组相比,Dex 组、IP 组及 Dex +IP 组明显降低(P =0.000);Dex +IP 组明显低于 Dex 组及 IP 组(P =0.000);ALT 及 AST 浓度在Dex 组与 IP 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50,0.771),LDH 浓度在 Dex 组明显低于 IP 组(P=0.000)。肝组织病理学评分及细胞凋亡指数 S 组最低,IR 组最高,Dex 组及 IP 组明显低于 IR 组(P =0.000),Dex +IP 组明显低于 Dex 组及 IP 组(P =0.000),Dex 组与 IP 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04,0.661)。肝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 S 组最低,Dex +IP 组最高,Dex 组及 IP 组低于 Dex +IP 组(P =0.000,0.002),IR 组低于 Dex 组及 IP 组(P =0.000),Dex 组及 IP 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99)。与 S 组相比,IR 组、Dex 组、IP 组及 Dex +IP 组肝脏组织 H2 O2活性明显增高(P =0.000,0.000,0.000,0.001),GSH 活性明显降低(P =0.000);与 IR 组相比,Dex 组及 IP 组 H2 O2活性明显降低,GSH 活性明显增高(P =0.000);与 Dex 组及 IP 组相比, Dex +IP 组 H2 O2活性明显降低,GSH 活性明显增高(P =0.000);Dex 组与 IP 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80,0.667)。结论右美托咪定及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保护作用,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好,其作用可能均与诱导 HO-1的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血预适应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 健康雄性大鼠28只,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45 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普通饲料喂养4周后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预适应(IP)组.观察两组大鼠缺血前和缺血即刻、缺血15 min、缺血30 min以及再灌注30 min、再灌注2h心电图ST段改变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TTC染色评价心肌细胞坏死情况,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心肌组织凋亡相关基因Bcl-2与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I/R组比较,IP组缺血30 min时ST段抬高幅度明显降低[(0.675±0.150)、(0.489±0.161) mV,P<0.05],室性期前收缩出现时间推迟[(6.47±4.28)、(18.21±5.36) min,t=5.241,P=0.000],室性期前收缩持续时间缩短[(16.71±5.48)、(6.07±4.33) min,t=4.924,P=0.002],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生率显著下降[57.14% (8/14)与14.29% (2/14),x2=5.600,P=0.018;50.00%(7/14)与14.29%(2/14),x2=4.094,P=0.043],心肌梗死范围缩小[(37.50±11.40)%、(12.50±9.45)%,t=3.211,P=0.006],凋亡指数亦降低[(24.31±3.12)%、(19.01±4.32)%,t=3.227,P=0.006],并伴有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上调(0.103±0.045、0.221±0.101,t=2.670,P=0.015).结论 缺血预适应对病程4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效应,其通过上调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减少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缺血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每组8只):即缺血组(IC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及假手术组(S组)。IC组夹闭兔腹主动脉肾下段20min,制作兔脊髓缺血模型;IPC组预先使脊髓缺血6min,再灌注30min后再次阻闭兔腹主动脉肾下段20min;S组除不夹闭腹主动脉外,其余处理同IC组。再灌注后8,12,24和48h分别对动物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后48h,测定血浆血栓素B2(TXB2,TXA2的稳定代谢产物)的含量及6-酮前列素(6-keto-PGF1α,PGI2的稳定代谢产物)的含量,然后处死动物取脊髓,测定脊髓组织中TXB2及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IPC组神经功能评分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IC组。与IC组相比,IPC组血浆和脊髓中TXB2含量明显减少,分别为(108±20)mg/L,(733±64)ng/g(P<0.05,F=27.93,132.887),而IPC组血浆和脊髓中6-keto-PGF1α含量明显增多,分别为(75±14)mg/L,(502±37)ng/g(P<0.05,F=13.185,64.141)。IPC组血浆和脊髓中TXB2/6-keto-PGF1α分别为(1.45±0.17),(1.47±0.19),明显低于IC组(P<0.05,F=20.83,29.447)。结论:缺血预处理对脊髓缺血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保护机制与缺血预处理改善脊髓缺血损伤后TXA2-PGI2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