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注射隆乳并发症产生的原因、防治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临床41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处理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防治方法和护理措施。[结果]41例分别经穿刺冲洗、切开引流、抗感染、对症处理及相关护理后,症状好转。[结论]并发症的发生与操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操作的规范性以及正确的护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注射隆乳并发症产生的原因、防治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临床41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处理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防治方法和护理措施。[结果]41例分别经穿刺冲洗、切开引流、抗感染、对症处理及相关护理后,症状好转。[结论]并发症的发生与操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操作的规范性以及正确的护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16例因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后出现不良反应再次求医者的状况,了解注射物的分布范围和后期的变化。方法:按患者的症状体征分类归类。部分案例行B超、红外线扫描和MRI检查。结果:14例有主诉,2例行手术取出。注射物分布在胸大肌肌膜下和肌束之间,以及以分散的团块分布在乳房下、乳腺组织内和皮下,甚至部分超出乳房以外。结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的安全性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原因.方法收集2000~2005年接受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手术后出现并发症到重庆市中山医院就诊的患者共26例.全部患者术前经高频超声或 MRI检查,在全麻下沿乳晕边缘切口行开放手术,术中采用大量含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冲洗,术后在手术区域行加压包扎,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24例患者并发症消失,其中20例患者乳房切开愈合较好;4例再次行乳房矫形手术,乳房形态恢复.2例再次行手术,取出残留的凝胶,症状缓解.结论直视下开放式手术是治疗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行隆乳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6.
正聚丙烯酰胺水凝胶1997年由乌克兰引入中国~([1]),由于其不良反应的报道,它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6年4月30日全面停止生产、经营和使用~([1])。随着并发症的出现及心理问题的产生,不少曾经注射过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女性纷纷要求取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本科共行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取出术共17例,其中有2例出现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隆乳术后取出路径及影响再次隆乳原因。方法在彩超、CT的指导下,对52例PAHG隆乳术的患者分别采用经腋窝、乳晕、乳房皱襞下等切口清除,同时对23例患者同期作了硅凝胶假体隆乳,11例患者在半年后作了硅凝胶假体隆乳。结果 47例患者术后自觉症状消失,彩超、CT检查乳腺、胸大肌及其间隙未发现PAHG,34例同期或延期隆乳的患者乳房形态满意,未出现术前的症状及心理问题。结论术前经彩超、CT检查了解PAHG的分布情况,根据分布情况采取适当的取出路径,胸大肌及其后间隙是否完整影响再次隆乳。 相似文献
9.
10.
背景: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是一种人体软组织填充剂,主要用于注射隆乳,大量文献报道它会引起乳房硬结、感染、凝胶移位、乳房变形、乳腺增生甚至乳腺癌等并发症。目的:观察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乳腺的病理学改变。方法:收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病例35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AS和AB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与结论:35例注射隆乳后的病例,26例发生了异物肉芽肿,发生率为74%(26/35);3例发生了乳腺癌,发生率为9%(3/35)。病灶内见大小不等的囊腔,部分囊腔完全由组织细胞、异物巨细胞和纤维组织填充。病变处和周围乳腺组织、脂肪及横纹肌组织均可见变性坏死,部分呈凝固性坏死。部分病例病变周围乳腺导管部分呈增生性改变,表现为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或浸润癌,提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对人体组织有毒性作用,会导致组织的变性坏死和引起异物肉芽肿反应,其和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直视下探查分离假体置入腔隙及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形成的多发性异物囊腔结节,减轻组织创伤,提高隆乳术效果和异物清除率。方法自2001年3月起在SEPS镜辅助下完成21例乳房整形术,其中13例为隆乳术,8例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坚决要求行异物清除术,术前B超对异物定位标记,全部手术经腋部切口,在SEPS镜辅助下对皮下、乳腺内、腺体后、胸肌内等不同解剖层次的异物结节囊腔逐一探查剥离,清除异物,隆乳术者于胸大肌下剥离假体置入腔隙。结果术后无血肿、感染,伤口Ⅰ期愈合。随访6 ̄18个月,注射隆乳所致乳房疼痛、乳腺结节和双侧乳房不对称畸形等术前不良临床表现消失,术后复查乳腺B超已无异物包块征象;隆乳术后假体无移位,乳房外形及手感良好。结论SEPS镜辅助直视下行注射隆乳异物取出和隆乳较常规盲视下操作组织创伤小,更安全,确切,可靠,不失为注射隆乳异物清除和隆乳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比较3种常见乳房整形手术后患者伤口引流量的差异,为确定临床护理重点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硅凝胶假体置入隆乳术患者38例、巨乳缩小整形术患者37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取出术患者39例,观察手术后1~5 d患者双侧乳房的24 h伤口引流量,并比较3种整形术后患者伤口引流量的差异。结果3种乳房整形手术患者术后1~5 d,左右侧乳房的伤口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乳房整形手术患者术后伤口引流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硅凝胶假体置入隆乳术患者伤口引流量明显多于其他两种手术患者。结论硅凝胶假体置入隆乳术患者术后1~5 d伤口引流量明显多于巨乳缩小整形术、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取出术患者,是临床护理观察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和腋部副乳切除手术肋间臂神经损伤症状的差异及原因。方法 60例Ⅰ、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研究组27例行保留肋间臂神经腋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33例不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2组均按乳腺癌指南治疗。另腋部副乳患者30例(腋部副乳组)行常规切除。3组均随访6个月。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发生上肢感觉异常分别为18.5%和60.6%(χ^2=10.823,P〈0.01),疼痛发生率分别为7.4%和36.4%(χ^2=6.960,P〈0.01),未发现局部复发。腋部副乳组发生上肢感觉异常和疼痛分别为86.7%和10.0%。结论在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主干明显减少术后出现感觉异常、疼痛,且可恢复。腋部副乳切除术损伤的是肋间臂神经末梢分支,感觉异常、疼痛可恢复,误伤肋间臂神经主干则与腋淋巴结清扫术切除肋间臂神经的症状和转归相同。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调查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自我形象与经验性回避状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接纳与行动问卷对11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乳腺癌术后患者自我形象得分为(77.01±16.86)分,经验性回避得分为(15.95±8.90)分。经验性回避、家庭人均月收入、复发或转移为乳腺癌术后患者自我形象的影响因素。结论医护人员应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促进患者减少经验性回避行为,提高自我形象水平,同时积极治疗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复发或转移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水动力吸脂与负压吸脂分别用于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接受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术的患者纳入研究样本,采用随机且自愿的原则以及手术吸脂方式的不同,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38例)与观察组(n=42例)。其中对照组予以负压吸脂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术,观察组予以水动力吸脂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术,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术后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胸围增加量、移植脂肪吸收率及成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研究对象对手术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总有效率(97.62%)较对照组(78.95%)显著要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组显著缩短(P<0.05),其胸围增加量较对照组显著大(P<0.05),其自体移植脂肪吸收率及存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11.90%)较对照组(36.84%)显著要低(P<0.05);观察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95.24%)较对照组(73.68%)显著要高(P<0.05)。结论水动力吸脂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术的综合效果优于负压吸脂,其手术总有效率更高且并发症更少,更节约手术时间成本,得到患者的普遍满意,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