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腓骨缺损为一罕见畸形,临床上极为少见,我院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20岁,农民。1982年5月24日入院。自出生时右膝以下肢体较左侧明显短小。右足第3、4、5趾缺如。随年龄增长,右膝以上肢体发育尚好,但小腿及足部短小畸形遂日明显,右下肢完全残废,需拄双拐才能以左下肢行走。 体格检查:身长158cm,营养好,智力发育正常。头、颈、躯干、双上肢及左下肢未见异常。右髋及右股部发育尚好,肌力正常, 右大腿长度较左侧短3cm,右膝呈屈曲120°强直畸形,右髌骨向外侧脱位,右膝以下肢体较左侧明显短小,似几岁幼儿之肢体。右小腿长度为15cm(左  相似文献   

2.
陈玉峰  周霖  李胜  明伟 《西部医学》2010,22(2):332-332
病例男性患儿,发现患儿右下肢较对侧缩短1天入院。查体:右下肢较左下肢缩短,双下肢周径大致一致,患儿右脚尖着地并右足外翻畸形,双下肢皮肤光整,余未见异常。双下肢对比X线平片示(图1)右下肢腓骨缺如并右胫骨较左胫骨缩短,右胫骨近端骨骺及胫骨远侧干骺端较对侧发育均小。右侧胫骨侧位片示(图2)右胫骨中段略偏上向前呈弯曲畸形。X线诊断:右腓骨先天性缺如并胫骨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3.
病人,男,55岁,农民。入院前9年无诱因出现右足趾麻木,半年后出现右下肢行走无力,跛行。2年前出现右足底内侧烧灼感。查体:跨阈步态。脊柱棘旁无压痛,右足呈马蹄足畸形,右小腿中段以下触觉减退,痛觉消失,位置觉存在,右胫骨前肌、腓骨长短肌、伸趾肌肌力0级,右胫骨后肌、趾屈肌及左足髑趾背伸肌肌力Ⅲ级,肌张力正常,髌下15cm周径右侧较左侧细2cm,  相似文献   

4.
病人,男,20岁。右小腿摔伤疼痛、肿胀、活动受限6h,查体:右下肢较左下肢短缩约6·0 cm,右大腿较对侧短缩约1.0 cm,右小腿较对侧短缩约5.0 cm。胫骨中下1/3处向前呈弓形弯曲畸形。凸弯顶处皮肤有一酒窝样皮皱区,约2.0 cm×2.5 cm。右大腿周径较健侧明显缩小约2cm,右小腿周径较健侧明显缩小约3 cm。右小腿后外侧可触及一纵行索条,质硬。右踝关节屈曲活动受限,伸屈约10°,足下垂外翻。右下肢感觉、肌力、血运正常。X线示:右腓骨缺如,右胫骨近端骨折。诊断:(1)先天性腓骨完全缺损(Ⅱ型);(2)右胫骨近端骨折。入院后给予患肢行石膏外固定后,复查X线片示:右胫骨近端骨折对位对线尚可。建议患者行截肢术,但患者及其家人拒绝行进一步治疗。讨论(1)结合详细的查体及X线检查,先天性腓骨缺损并不难诊断。先天性腓骨缺损分为三型[1],第一型,单侧腓骨部分缺损,小腿短缩,胫骨轻度向前凸或呈弓形弯曲及足部轻度畸形。此型除小腿略不对称外,很少有功能障碍。第二型单侧腓骨完全或接近完全缺损,肢体严重肤有酒窝样皮皱,但皮下无粘连。足下垂外翻,足骨有缺损或畸形,同侧股骨发育迟缓,常有短缩。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岁.右臀上方囊性包块并右足内翻畸形3 a.患儿系足月顺产,出生后右侧臀上方即有一包块,无触痛,右足内翻畸形.专科查体:脊柱生理弯曲存在,腰椎以下增宽,右侧臀上方可触及一约10.0 cm×8.0 cm大小的囊性包块,质软,无压痛;左侧下肢正常,右下肢较左侧略细,右小腿感觉丧失,右足呈马蹄状内翻足.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胫骨缺如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骨骼发育畸形疾病,我院遇到一例,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男,25岁。左小腿渐进性缩短、变细、弯曲及左足内翻、跛行22年。体格检查:左小腿肌肉萎缩、变细、呈凹面向前外方的钩状弯曲,仅18cm长,较对侧短24cm;触诊仅有胫骨上下端及腓骨存在, 腓骨上端突出到膝的外上方,其下端突出到足的外侧,腓骨呈弓状弯曲。膝部呈曲屈位,活动尚存,但不能完全伸直,髌骨较对侧小。左足呈弓状,长约21cm,较对侧短4.5cm,且内收内翻,足跟部有胼胝形成;足背伸运动尚好,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20岁。出生时母亲见左侧面部有红斑,随年龄增大红斑增多,4岁时己遍及全身。同时发现面部、右肩部、右下肢有色素斑。右侧肢体亦较左侧长而粗,但活动正常。遇冷时四肢远端皮肤青紫、发凉,夏天则潮红,多汗。其它无明显不适,家族中无类似疾病。父母非近亲结婚。体检:体温左腋下为36℃,右侧为37℃,血压左上肢为18.4/11.7kPa,右上肢为19.7/12.0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智力正常。心、肺正常。肝、脾不肿大。皮肤科情况,右侧半身较左侧肥大,测量右下肢髌骨上15cm的周长较左侧长6cm,髂骨下10处较左侧长3cm。右上肢较左上肢长2.5cm,右下肢较左下肢长4cm。全身可见大片状暗红色斑,边缘不整齐,压之易退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4岁,出生后左足有九个趾头,足部宽大,足内翻。以后左下肢逐渐变短,小退弯曲,膝部增大,4岁时始就诊。检查见左下肢较对侧短8.5cm,足内翻,小腿向后弯曲,膝关节脱位,足部有九个趾头,其中在二、三趾上方夹有另外一个趾,其余趾并行排列。患儿发育正常。家庭史阴性。X线平片表现为左胫骨粗短,近端缺如,腓骨完整,但弯曲,近端位于腘窝后方,膝关节脱位,足内翻,左足有八个跖骨,其中第三趾的近节趾骨呈分叉状。先天性胫骨发育不全十分罕见,世界文献中报道大约250例,美国的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妊娠期羊膜损伤、病毒感染、机械压力、营养不良等有  相似文献   

9.
胫骨延长加软组织松解术治疗先天性腓骨缺如(附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天性腓骨缺如是长骨缺如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一般患肢短缩,触诊摸不到腓骨,腓骨肌挛缩可发生马蹄足,而外踝缺如呈外翻畸形。随身体发育而畸形日益加重,致行走困难1。我院成功矫治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0岁。因左下肢短缩伴马蹄外翻足畸形10年,加重5年要求矫治于1995年5月10日入住我院。专科检查:营养状况良,发育、智力正常。体重22kg,跛行步态,左足呈马蹄外翻畸形,左胫距关节半脱位,轴向外翻约30°,足下垂50°,背伸活动小于10°。左胫骨未见呈角畸形。未触及左侧腓骨。左膝…  相似文献   

10.
1病例 报告患者男,26岁,2002年2月骑摩托车时不慎肇事,在当地医院以“右股骨干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创口感染形成骨髓炎。经抗炎、换药创口愈合14个月。2003年4月来我院。检查:右下肢呈明显外旋畸形,较左下肢短缩8.5cm.右大腿前外面可见一约20cm长切口瘢痕中段有两处2cm长对口引流口瘢痕,局部无红肿及触痛,右股骨中段可见明显反常活动,右下肢膝上10cm处大腿周径较健肢萎缩约3cm,右侧膝关节活动受限,膝关节活动范围减少到90度以内,右踝关节及足趾活动基本正常.感觉良好.血运佳。术前右下肢经持续大重量胫骨结节骨牵引21天,双下肢等长,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腓骨缺损为一罕见畸形。现将我们去年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钟×,男,汉族,未婚,海南岛文昌县人。因右下肢畸形,要求行手术治疗,于1982年5月24日入院。住院号:72084。患者自出生时即见右下肢畸形。右膝以下肢体较左侧明显短小。右足第3—5趾缺如。随年龄增长,右膝以上肢体发育尚好。但小腿及足部短小畸形日见明显。至今,右下肢完全残废,需柱双拐才能以左下肢行走。体检:身长158厘米,营养好。智力发育正常(已中学毕业)。头、颈、躯干、双上肢及左下肢发育无无异常。右下很畸形情况:  相似文献   

12.
患儿,女,4岁。生后发现左足下垂。1980年12月就诊,左小腿未扪及腓骨,X线摄片证实左腓骨缺损。1982年7月,患儿出现跛行。检查:左下肢短缩,跟腱挛缩,足马蹄畸形,胫骨向前凸。1984年7月,跛行明显,患肢较健肢短5cm,胫骨前凸处皮肤呈酒窝  相似文献   

13.
<正>1 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162 cm, 70 kg, 右髋部疼痛伴渐进性右下肢短缩20年。查体:脊柱未见明显畸形,各棘突无压痛,可见骨盆略向右侧倾斜,右髋部无肿胀,右髋关节大转子较对侧上移明显,局部无皮肤破损及窦道形成,右下肢较对侧短缩约7 cm, 左侧腹股沟中点下方无压痛,左侧股骨大转子处无明显压痛、叩击痛,左下肢无纵向叩击痛;左髋关节被动活动范围:130°(屈曲)=5°(后伸),45°(外展)=15°(内收),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9个月,因出生后发现右足畸形,于2014年8月5日收入院。体格检查:右足拇趾呈并趾多趾畸形,拇趾呈重复畸形,胫侧发育较小,拇趾短缩并呈内翻畸形,屈伸活动明显受限(图1);3~6趾发育良好且屈伸活动无受限,第一跖骨短缩且内侧缘可触及条索样组织,质硬,活动度差,触痛阴性。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7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跛行,日渐加重,于1990年10月来我院就诊。入院前检查,一般情况良好。体检:腰椎向右侧弯曲,棘突无压痛,右髂前上棘处有压痛,右髋关节活动范围0°(伸)(?)50°(屈),内收外展及内外旋明显障碍,右下肢较左侧短1.5cm,较左侧稍细,肌力、健反射及感觉,左侧髋关节未见异常。X线检查:骨盆正位片示:骨盆向右侧倾斜,右侧髋臼稍浅股骨头发育正常,关节间隙无异常。诊断为“髋关节软组织挛缩症”。确定行“右侧髋关节软组织松解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髋内翻是一种少见的畸形,我科收治1例。患者男,10岁,因左下肢跛行逐年加重,于1984年11月8日。就诊入院。家族无类似疾病。查体:发育中等,智力正常,左下肢跛行。方颅,眠距稍宽,前后囟门已闭。除左下肢比右下肢短,大粗隆上升.左髋外展内收受限外,余未发现异常。双下肢从髂前上棘到内躁:右下肢长62厘米,左下肢长60厘米,左比右短2厘米,双下肢髌上10厘米处周径,左右均为29厘米。血尿常规检查正常,胸部透视心肺未见病变。骨盆照片示左股骨颈陈旧性骨折伴髋  相似文献   

17.
<正> 杨××,男,9岁,1977年3月13日入院,住院号22630。患儿三年前双大腿平路跌伤骨折,经治疗右侧愈,左侧遗留成角畸形,今以左大腿二次跌折三天而住院治疗。患儿父母健在,其姐12岁,因六年前跌折双腿,至今不能行走。查体:发育矮小,身高109厘米(相当正常六岁儿童身高),头呈三角形,巩膜蓝染,智力正常,营养差,牙齿骨化不全,呈半透明状。右下肢外观正常,左股骨中上1/3成角畸形,内收如“7”字状,成角80度,外缩10厘  相似文献   

18.
<正>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28岁,农民、住院号A11464号。病人生来左下肢严重畸形,离开双拐不能走路,于1982年4月12日入院。左下肢严重短缩,小腿尤甚呈悬垂状,不能着地。左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90°,不能伸,腘窝皮肤呈蹼状。大腿下端外侧能扪到骨性隆起。踝关节跖屈内收,不能背伸。足跟以下形成跖面相对的重复足,胫侧足有5个趾,(足母)趾发育良好;腓侧足有6个趾,(足母)趾发育差。足趾有主动运动和正常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髋内翻是发生在小儿的一种骨科疾病。其特点是颈干角小于135°。我院曾先后收治两例,其中一例进行了手术,现报告如下。例1、男6岁,左腿跛行伴疼痛半年就诊。门诊摄片以左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收入院。患儿生后18个月开始走路,无外伤史。检查两下肢,左侧较右侧短2cm,左侧较右侧细4.5周长cm,左侧单腿独立实验( )。骨盆向左倾斜。左侧臀大肌萎缩,大粗隆上  相似文献   

20.
解剖一足月男婴,发现多处畸形和若干器官缺如。 1 外形头颈、躯干、上肢及右下肢发育良好。立高46.5cm,体重3750g。左侧小腿较右侧细,左足呈锥形外观,只有一趾,位于锥形足的尖端,趾端无趾甲。无肛门,无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