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在处理废旧男尸体标本时见其左侧肩胛上神经穿过纵置型的肩胛上横韧带 ,此种变异少见 ,现报道如下。据林萍等分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94,12 (4 ) :2 77~2 79) ,左侧肩胛切迹呈圆形 ;迟焕方等分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94,12 (4 ) :2 80~ 2 82 ) ,韧带呈纵置型。本例变异的肩胛上横韧带分为上、下两束 ,两束均呈附着端宽而中部窄的带状。上束长 1.61cm ,中部宽 0 .19cm ,厚 0 .4mm。下束长 1.10cm ,中部宽 0 .11cm ,厚 0 .3mm。两束围成横椭圆形的上孔。上孔长 1.14cm ,中部宽 0 .3 3cm ,在孔的最宽处有肩胛上神经穿过 ,在肩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测肩胛上横韧带,肩胛上动脉、肩胛上神经及其冈上肌支,为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观测肩胛上横韧带的长度、宽度和厚度;观察肩胛上动脉和肩胛上神经以及它们的冈上肌支与肩胛上横韧带的位置关系,测量它们在肩胛切迹处的直径;以韧带内侧附着处下点的骨面为基点,确定体表穿刺点和穿刺深度。结果肩胛上横韧带下缘长(0.901±0.234)cm,韧带中间窄厚,内、外侧附着点宽薄;肩胛上神经走行于肩胛切迹内,肩胛上横韧带的下方;肩胛上动脉有16.67%走行于切迹内神经的外侧,83.33%走行在切迹外韧带外上方;肩胛上神经的冈上肌支经肩胛切迹内上角走行入冈上肌;体表穿刺定位角为(24.102±3.681)°。穿刺定位距离计算的回归方程是:Y=2.560+0.615X,穿刺深度为(4.342±0.629)cm。结论针刀切断韧带的方向应从韧带内侧部下缘切向内上,可避免损伤韧带下方的肩胛上神经和韧带外上的肩胛上动脉,且可更有效地解除对肩胛上神经及其冈上肌支的卡压;直线回归方程使穿刺的体表定位因人而异,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3.
排球运动员冈下肌萎缩症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测量了57侧肢体的肩胛上神经和肩胛上血管、肩胛上横韧带和肩胛下横韧带;在268块肩胛骨上观测了肩胛切述和肩胛冈外侧缘的局部结构。根据解剖学资料和在尸体上的摹拟观察,分析讨论了排球运动员冈下肌萎缩症的原因,认为肩胛上神经在冈盂切述处受绞勒性损伤的可能性最大,并提出了手术治疗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损伤的解剖学原因。方法:观察人肩胛切迹的形态,肩胛上神经和肌肉的关系,同时测量肩胛上神经在肩胛下孔处的转折角、肩胛上、下孔的横径、肩胛上、下横韧带的长度。结果:肩胛切迹U型58.82%,弧形17.65%,V型19.12%,半封闭型2.94%,全封闭型1.47%;肩胛上神经经过肩胛上孔进入冈上窝,之后经冈盂切迹进入冈下窝,此处有1个51.18°±6.93°的转折角,即肩胛上神经转折角;肩胛上孔由肩胛切迹和肩胛上横韧带围成,肩胛上孔横径(7.81±3.29)mm,韧带长(12.23±4.89)mm;肩胛下孔是由冈盂切迹和外侧的肩胛下横韧带(冈盂韧带)围成,其横径(8.79±3.96)mm,韧带长(21.26±5.45)mm。同时肩胛上神经主干主要在肌肉和肩胛骨面之间。结论:肩胛上神经自身走行的路径是其损伤的基础,肩关节反复活动对神经的牵拉是损伤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解剖30具尸体(男28.女2)时.见有8侧(左3,右5)肩胛上神经穿肩胛上横韧带时发出肩峰下滑液囊支的终支形成肩胛上神经皮支.肩峰下滑液囊支的终支在肩胛上横韧带处起自肩胛上神经,紧贴喙突根部向外上,在此处发出关节支和滑液囊支分布肩关节前、上部和肩峰下滑液囊.肩峰下滑液囊支的主干绕过喙锁韧带外侧向前、在三角肌的掩覆下,走行在喙肩韧带的上面,再紧贴锁骨前缘走向外侧,到肩峰的下方,向下斜穿入三角肌,约在肩峰下4cm处自肌纤维间浅出下行,形成肩胛上神经皮支.此皮支在线筋膜内分成数支分布上臂上1/3的前外侧皮肤,相当三角肌前半范围的区域内.其中一具尸体两侧对称向下可达三角肌止点的范围.它的分布区域应属腋神经的分支——臂外侧上皮神经的分布范围,此皮肤区原为肩胛上神经所分布,而后为腋神经替代,即肩胛上神经的这一部分感觉成分含在腋神经内,于是可以解释出现肩胛上神经皮支乃是一种退行性变异.由于此神经行经肩胛上横韧带与肩胛上切迹围成的骨性纤维孔,贴绕骨面行走,迂回曲折,行程固定.和肩关节及肩峰下滑液囊又有密切关系.此神经的病变可诱发某些肩部的病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供肩胛上神经卡压症针刀手术入路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及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行局部层次解剖。①观察肩胛上神经位置,行程和分布,以及与周围结构的相互毗邻关系。②测量肩胛上下孔;肩胛上下横韧带的相关数据。③设定肩胛上神经的体表测量标志,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①肩胛上神经由臂丛C5、6形成后,越过颈后三角向外,经肩胛上孔入冈上窝,分出冈上肌支、上关节支,其主干改名为冈下肌支穿肩胛下孔入冈下窝,分出冈下肌支、下关节支。②肩胛上孔横径7.90±3.0mm;纵径6.2±1.2mm;肩胛下孔横径9.81±1.53mm纵径7.81±2.40mm;肩胛上横韧带长13.4±0.5mm;肩胛下横韧带长25.3~3.9mm。③引用黄德清所测数值:设定肩胛上孔为A点,肩胛下孔为B点,肩胛上角为C点,肩峰外侧端为D点。肩胛冈内侧端与肩胛骨内侧缘相交处为E点。AD/AC相对值为1.26±0.47;BD/BE相对值为0.60±0.08。结论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解剖学研究数据能为肩胛上神经卡压症针刀手术提供较安全的入路及定位标志。  相似文献   

7.
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嵌压症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小针刀减压治疗肩胛上神经嵌压症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4侧常规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出冈上孔、冈下孔和肩胛上神经及血管,观察冈上孔、冈下孔及其与肩胛上神经、血管的走行位置关系,测量有关数据.结果冈上孔位于锁骨锥状结节的后端深面,由肩胛切迹和横架于其上方的肩胛上横韧带围成,距体表(4.75±0.79)cm.冈下孔位于肩胛冈中外1/3交界处下方2cm处的深面,由冈盂切迹和连于肩峰根部及肩胛骨背面的肩胛下横韧带围成,距体表(3.93±0.95)cm.肩胛上神经起自臂丛上干,行向后外下,穿冈上孔人冈下窝,再向后穿冈下孔入冈下窝,沿途发支至冈上肌、冈下肌和肩关节.肩胛上血管经肩胛上横韧带的外上方入冈上窝与神经伴行.结论本文提出同时扩大或开放两孔进行治疗的新思路,提供的有关数据和定位方法,可提高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嵌压症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许刚  史振满  郭树章 《解剖与临床》2009,14(4):F0003-F0003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5岁,喜欢打篮球。右肩胛部疼痛3月,理疗无效,右肩部肌肉萎缩、活动乏力而就诊。查体:右肩胛部冈下肌明显萎缩,肩胛冈中外1/3交界下方压痛,压痛范围1cm×1cm。皮肤感觉正常,右肩关节各向活动范围正常,外旋肌力减弱。肌电图表现为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行手术治疗,沿肩胛冈中点向外侧切开至肩峰,切断部分斜方肌、三角肌在肩胛冈上的附着部,分别将冈上、下肌自肩胛冈两侧剥离并牵开,于外侧见肩胛上神经冈下支神经血管束穿行于冈盂切迹与肩胛下韧带构成的骨纤维孔道,肩胛上神经冈下支水肿及瘢痕增生。切除肩胛下韧带及冈盂切迹内侧部分骨质,骨蜡涂抹切骨处,神经外膜松解。术后肩胛部疼痛消失。术后半年两侧肩部肌肉对称。  相似文献   

9.
肩胛上血管神经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60侧成人尸体上观察了肩胛上血管神经与肩胛上横韧带的关系,有4种类型:(1)神经在韧带的下方,血管在韧带的上方(65.0%);(2)血管、神经均在韧带下方(23.3%);(3)神经和静脉在韧带下方,动脉在韧带上方(10.0%);(4)血管和神经均在韧带上方(1.7%)。在尸体标本上摹拟了肩胛上血管神经与肩胛上横韧带和动态关系。提出肩胛上血管受压导致供血不足也可能是某些肩痛的原因之一。建议切除切除  相似文献   

10.
检查了180侧成年人的上肢,发现存在肩胛上神经皮支的共有9例,出现于6具男性尸体上,出现率为5.0±1.62%。此皮支发自正常起始的肩胛上神经,在它穿过肩胛上横韧带下方时分出,经过喙锁韧带与喙肩韧带之间,向前斜穿三角肌而分布于上臂前外侧部的上1/3区域,相当于三角肌前半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提高眼科上睑提肌缩短术的成功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20具(40侧)成人眼部标本,观察魏脱纳(whitnal)横韧带的形态、附着点,对该韧带的长、宽进行了测量,并对韧带的长、宽与眶高、眶宽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魏脱纳横韧带的内侧端附着于滑车及邻近骨膜,外侧端附着于泪腺及其外侧骨膜;横韧带平均长为2.7±0.4(2.0~3.4)cm,平均宽为0.7±0.2(0.5~1.3)cm;韧带长与眶宽存在中高度正相关(r=0.63)。结论:国人魏脱纳横韧带附着点较恒定,双眼的韧带长、宽无明显差异,个体间变化较大,韧带长与眶宽呈中高度正相关,因此,在行上睑提肌缩短术时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腘腓韧带的解剖学特点,及其在膝关节运动中的生物力学稳定机制.方法:在15具成人尸体30例膝关节标本上,于膝关节后外侧区域,解剖观察腘腓韧带的位置、组成和形态学特点.以自制夹具固定标本,观察并记录选择性切断腘腓韧带前后的不同工况下,膝内翻加载移位和胫骨上端的后外侧旋转加载移位的变化.结果:①腘腓韧带位于膝关节后外侧区域,邻近上胫腓关节,是连接腓骨头后上方与腘肌腱的韧带样结构.根据腘腓韧带在腘肌腱上附着点的区别,分为前、后两束.②离断腘腓韧带后,应力加载下,膝内翻移位不明显,胫骨上端后外侧旋转移位明显增大.结论:①腘腓韧带是膝后外侧重要的稳定结构;②腘腓韧带具有明显对抗膝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作用;③腘腓韧带损伤严重导致膝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的,应手术重建腘腓韧带以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观测了57侧肩胛上神经和血管、肩胛上横韧带和下横韧带,在268块肩胛骨上观测了肩胛上切迹及肩胛冈外缘的局部结构。根据解剖学资料和尸体上的摹拟观察,分析讨论了排球运动员冈下肌萎缩症的原因。认为肩胛上神经在冈盂切迹处受绞勒性损伤的可能性最大,并提出了手术治疗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探讨国人后交叉韧带的分束情况并测定纤维束应变,为临床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提供生物力学参考。10例新鲜冰冻膝关节标本,在胫骨无应力及后抽屉试验两种条件下,分别观察后交叉韧带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的紧张-松弛模式,并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法分别测量在后抽屉试验条件下屈膝0°、30°、60°、90°和120°5个角度时纤维束应变。结果后交叉韧带可被分为前外侧束和后内侧束,在膝关节屈曲过程中呈交替紧张。在后抽屉试验条件下,相同角度两纤维束之间应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纤维束在不同角度之间应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揭示了后交叉韧带力学行为特点,为临床双束重建提供生物力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在30具成人尸体制成的腹部连续横断面标本上(其中8具为肾周间隙灌注后制成的,6具为肾周间隙灌注并作CT扫描后制成的断面标本,断面厚约1.00cm),观察了腹膜后间隙向内侧通连的情况,结果如下:1.肾旁后间隙向内侧的延伸随肾后筋膜内侧端附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肾后筋膜内侧端附着点变化在腰方肌稍外侧的腹横筋膜和腰大肌后外侧部的筋膜之间,但集中附着在腰方肌外侧3/4的筋膜上,在肾门和肾下极平面分别占80%和90%左右.2.两侧肾周间隙完全不通者占30%左右,而通连者约70%,前者的肾前筋膜向内侧与腹部大血管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紧密连接,后者的肾前筋膜向内侧经肾血管和腹部大血管的前方与对侧同名筋膜延续,与血管间为疏松结缔组织所填充.在70%的连通中,肾门平面连通的为100%,L_3~5单面的占16%,另有8%可在Th_(11~12)平面,主动脉裂孔的前上方经膈前方通连,而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之间的区域由于有大量致密结缔组织、神经丛和节的存在以及肾前筋膜与此的紧密连接,为不能通连区.3.肾旁前间隙在胰平面因胰在腹后壁的横垮可两侧通连,但间隙灌注显示灌注剂多局限在灌注侧.在联平面以下,两侧间隙由于肠系膜根在腹后壁的附着而被阻隔.熟悉腹膜后间隙的内侧延伸和通连情况,对腹膜后间隙疾患尤其积液的诊治具有?  相似文献   

16.
髌外侧支持带的解剖观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髌外侧支持带的解剖学特点,探讨其对维持正常髌骨运动轨迹的作用。方法:采用5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膝标本,观测髌外侧支持带的形态学特点。结果:髌外侧支持带可分为浅、深两层。浅层较薄,深层包括外侧横韧带(100%)、外侧髌胫韧带(85%)和上髁髌韧带(35%)3个独立结构,其中外侧横韧带是限制髌骨内移的主要结构。结论:髌外侧支持带中外侧横韧带最为粗壮,对维持正常髌骨运动轨迹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于解剖教学中发现一中年男尸左胫骨前肌及第3腓骨肌异常,报道如下:此例标本外观明显可见左小腿中上1/3较右腿粗。解剖操作时发现,其具有双胫骨前肌。内侧肌肉附着于胫骨的外侧,外侧肌肉附着于小腿骨间膜前面的上端。两肌肉向下移行成双肌腱经足底内侧缘止于内侧楔骨及第1跖骨。两肌肉中间夹有一血管神经束,是胫前动脉发出的肌支,由外上向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外侧角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的变化对移植物等距性的影响。方法选用9具新鲜冷冻尸体膝关节标本,分别在外侧副韧带和腘肌腱股骨侧附着部上选取中、近、远、前、后各5个测试点。模拟膝关节后外侧角的重建步骤,将外侧副韧带、腘肌腱和腘腓韧带胫腓侧的附着部中心与相应股骨侧的5个测试点用铜丝连接,测量膝关节在0°~90°屈曲过程中铜丝长度的变化。结果外侧副韧带股骨侧附着部的远点和前点与其腓骨附着部中心之间变化平均值的最大值均不超过3 mm,且两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腘肌腱股骨侧附着部的前点与PFL腓骨附着部中心之间变化平均值的最大值不差过3 mm;腘肌腱股骨侧5个测试点与胫骨侧腘肌肌腱移行处点之间变化平均值的最大值均超过3 mm。结论在腓骨侧骨隧道选择附着部中心的情况下,重建外侧副韧带和腘腓韧带时,股骨侧骨隧道宜定位外侧副韧带和腘肌腱附着部前缘(即前点)。  相似文献   

19.
<正> 成年男性尸体,其右侧颈前区,颈阔肌和胸锁乳突肌的深面,与肩胛舌骨肌内侧伴行的长带形肌,此肌在肩胛舌骨肌的下腹起点处以一扁形宽约2mm细腱起自肩胛横韧带外侧,斜向内上方进入锁骨上窝肌腹宽约5mm。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阐明冠状韧带下层的组成,为医学影像学诊断中准确地确定肝裸区和右膈下腹膜外间隙范围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0具冰冻切锯的方法制作的三维断层标本(横断层20具,矢、冠状断层各5具)上观察肝的韧带在肝的附着和反折。结果冠状韧带下层由肝肾韧带和冠状韧带左层构成。从第二肝门至第一肝门平面的横断层上,可见冠状韧带上层与冠状韧带左层、镰状韧带、肝尾状叶总是同步出现。结论冠状韧带下层由肝肾韧带和冠状韧带左层组成;在横断层上,肝裸区位于冠状韧带上层与冠状韧带左层之间;在冠状、矢状断层上,肝裸区位于冠状韧带上层与肝肾韧带之间。肝肾韧带和冠状韧带左层对确定肝裸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