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将8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发生率为15.9%;干预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2.3%。干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下肢深静脉滤网置入联合血栓溶栓术治疗中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我科10例老年住院患者采取下肢深静脉滤网置入联合溶栓术的治疗,同时给予心理护理,疏导患者的紧张情绪,变换体位,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全部病例通过积极的预防治疗和护理,未发生并发症而获痊愈.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早期合理的治疗干预以及术后有效的护理,改善患者预后,有利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再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7例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干预、用药护理干预,并给予出院指导。结果: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于术后2~5 d,住院治疗10~15 d后好转出院。结论: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20例行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全面评估、心理护理及指导;术后给予抗凝药物治疗,指导功能锻炼并配合护理等。结果 120例患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通过预防治疗和护理干预,对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踝泵运动对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138例外科术后评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风险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增加踝泵运动.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2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踝泵运动简单、易行,能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外科术后患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上海梅山医院骨科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62例,给予术前、术后护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应护理干预。结果 本组62例患者有中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确诊后及时治疗,3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缓解,术后3个月行走,无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无静脉血栓后遗症、血栓复发,未出现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做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预防及护理,以降低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造成肺栓塞的风险。方法:对423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并采取患肢早期功能锻炼及肌肉按摩、相关知识宣教等护理措施,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来达到预防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1例发生肺栓塞。结论:术前做好健康宣教,术后加强病房巡视,早期指导患肢功能锻炼及肌肉按摩,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或杜绝肺栓塞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妇科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提高其预防、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11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治疗措施。结果:归纳出针对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肺栓塞的预防护理措施。结论:在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护理可减少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接受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24例患者及时采用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方法加之得当的预防与护理措施.结果 24例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过抗凝、溶栓、祛聚降黏治疗及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一例肺栓塞发生.结论 在预防和治疗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进一步提高预防的效果,应加强护理人员理论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余雪姣  王卫珍 《全科护理》2013,11(15):1393-139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对210例接受TURP手术病人进行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并观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结果]210例TURP术后病人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通过围术期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以很好地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2年7月我院住院经多普勒血管超声确诊深静脉血栓患者215例,分析患者年龄构成、原发疾病及发生血栓部位,总结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好发部位。对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给予特定护理措施,预防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结果:老年、骨折及严重创伤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及肿瘤患者其深静脉血栓发病率较高,左侧较右侧好发深静脉血栓。结论:老年、多发伤、严重创伤、糖尿病、高血压、肿瘤是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给予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深静脉血栓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将我科74例骨科手术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预见性护理组各37例。预防护理组除常规护理外增加加强观察、早期活动、穿弹力袜、抗凝药物使用等。观察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预防护理组的深静脉栓塞发生较常规护理组低(P0.05)。结论:骨科手术后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能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杨金娣 《天津护理》2013,(6):485-486
目的:分析采用分级护理的方法对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78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通过Autar评分后根据分级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Autar评分表对患者的评估结果采取分级护理后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肿瘤重症病人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145例肿瘤重症病人分为对照组70例和实验组75例,对照组病人采用重症监护室(ICU)常规护理,实验组在ICU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早期评估、行为训练、物理治疗等早期护理干预。每隔14d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有无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比较两组病人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病人中有5例发现深静脉血栓,对照组病人中有13例发现深静脉血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肿瘤重症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观察低分子肝素钙(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 calcium injection,LMWH)围术期应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接受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A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B组运用普通血管活性药物,术后14~20d患侧下肢行彩超检查了解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A组0例(0%)发生深静脉血栓,B组为6例(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血量(295±80)ml,B组(272±80)ml,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大出血。结论:表明低分子肝素钙围术期应用可安全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仪对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气压治疗组(20例),两组患者早期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气压治疗组使用气压治疗仪。10 d后评定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气压治疗组患者经气压治疗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明显减少,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气压治疗对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下肢深静脉血栓取栓术23例手术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取栓术的护理配合及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09年4月我院血管外科住院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3例,在硬膜外或局部麻醉下行股静脉切开取栓术治疗,对其进行术前访视护理干预、手术室环境准备、手术物品准备及术中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的配合。结果:23例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取栓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30~240min,平均165min,出血量150~300ml,平均220ml。术后随访17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肢肿胀消退,未发生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医师与护士的默契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报告了综合性预防护理措施对腹部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我院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有86例患者进行了腹部腹腔镜手术,在围术期对所有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体位护理、肢体训练护理、饮食护理、局部观察护理、预防性抗凝护理、恢复期护理等综合性预防护理。86例患者经过健康教育、体位护理、肢体训练、饮食护理、局部观察、预防性抗凝、恢复期护理等综合性护理措施后,均痊愈出院,并且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通过对患者后期回访,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综合性预防护理措施可以极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腹部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临床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纠纷和事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