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痉挛性发音障碍的喉功能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为了探讨痉挛性发音障碍的喉功能特点及其发音障碍的表现形式。方法 对24例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男4例,女18例)的发病诱因、发音障碍特征、喉镜所见、喉肌电及喉空气动力学改变进行了分析。结果 痉挛性发音障碍主要表现为音韵及声音的流畅性障碍,主观听觉上以紧张性发音障碍为特点;喉镜检查可看到痉挛性发音时声带过度内收,室带不同程度的内收超越,重者声带强烈内收,会厌、室带以及整个喉呈闭锁状态;典型的喉肌电图所见为束发性放电;喉呼气流率明显减少。结论 痉挛性发音障碍伴随着紧张性发音的同时声带或整个喉强烈内收痉挛,同时伴有呼气流率下降,典型病例可看到喉肌电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痉挛性发音困难尽管有多种治疗方法,仍然是一种顽固性发音困难,该作者给一例痉挛性发音困难的患者成功地进行了中线侧移甲状软骨成形术,患者女性,40岁,诉紧张性发音困难,偶尔几乎失音,持续1.5年,不能唱歌,打电话困难,多种治疗无效,纤维喉镜检查发现发音时前声门关闭过紧,假声带在中线上相互接触,完全遮盖声带,后声门遗留裂隙.  相似文献   

3.
痉挛性发音障碍与声带麻痹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痉挛性发音障碍与声带麻痹发病关系。方法 用肌电图仪测定喉内肌电位,用电视闪光放大喉镜录像观察声带运动状态,将声带麻痹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结果1983 ̄1994年12月中遇到轻、中、重声带麻醉1300例,在1300例中伴有痉挛性发音障碍者5例;其中重度和中度声带麻痹者各1例,轻度者3例。结论 通过5例的观察,发现声带麻痹的进行或治愈过程中皆可出现痉挛性发音障碍,考虑此5例为喉周围神经器  相似文献   

4.
慢性鼻窦炎嗅粘膜P物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鼻窦炎是鼻科常见疾病,其发病往往与感染、变态反应相关,这类患者常伴有嗅觉障碍。为进一步研究慢性鼻窦炎、嗅觉障碍与变态反应的相关性,我们对慢性耳窦炎患者嗅粘膜进行了P物质(substanceP)的观察。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患者组:选自1997年<~8月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因慢性鼻窦炎入院行鼻窦内窥镜手术患者55例,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16~65岁,平均年龄42.6岁。术前经鼻窦CT检查,并根据1996年郑州耳鼻咽喉科学会研究的慢性鼻窦炎分型、分期标准进行诊断。术中取患者嗅粘膜。对照组:选用单纯鼻中隔偏曲行鼻中隔矫…  相似文献   

5.
嗓音疾病自我评估特点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嗓音障碍疾病嗓音障碍自我评估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1766例嗓音障碍患者及120例健康对照者行嗓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VHI)量表评估,并对其中227例嗓音治疗后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各种嗓音疾病患者VH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z值范围8.039~17.043,P值均为0.000).不同嗓音疾病患者之间评分也有差异,量表总分自高而低依次为痉挛性发音障碍、声带麻痹、功能性发音障碍、声带沟、声带良恶性肿瘤、声带囊肿、声带任克水肿、声带息肉、声带角化与慢性喉炎、声带小结.痉挛性发音障碍组情感部分评分最高,其次为功能性发音障碍,而其他组生理部分评分均高于功能及情感评分.嗓音治疗后患者量表评分显著下降,术前术后VHI量表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教育程度、年龄分组间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范围8.701~27.371,P值均为0.000),受教育程度越高,VHI评分越高;少年组VHI的各项最低,青年组最高,之后随年龄增长VHI逐渐下降.结论 VHI量表评估作为嗓音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评估的有益补充,可以从患者角度通过生理、机能及情感三方面综合评估嗓音障碍对日常生活影响及治疗前后变化,但具有一定主观性,可能受到教育程度及年龄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内收型痉挛性发音障碍的语音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内收型痉挛性发音障碍的语音特征.方法 采用嗓音和语音的声信号和三维语图分析及主观评价的方法对1O例内收型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女7例,男3例)的语音特征与10例健康志愿者(男5例,女5例)进行对比.结果 内收型痉挛性发音障碍主要表现为音质、音韵及语音的流畅性改变,在朗读文章时出现紧张性发音困难,语音颤抖,频率及响度瞬间起伏,嗓音挤卡、中断,语音延长,失去正常韵律.10例患者中表现为轻度障碍者(异常音节数<25%)1例,中度障碍(异常音节数占25%~49%)6例,重度(异常音节数占50%~74%)1例,极重度(异常音节数≥75%)2例.10例患者朗读时间中位数为49 S,声信号中间断出现无音区,无音比率中位数为42%;而健康对照组朗读时间中位数为30 S,无声音中断.在三维语图中不同的患者在各自症状音节中可以看到嗓音起始时间延长,元音共振峰不规则、断裂甚至消失,症状音节的辅音缺失,或塞擦音的擦音成分延长等.结论 内收型痉挛性发音障碍语音特征为音质、音韵及语音的流畅性改变,在症状音节的三维语图中可以看到相应的元音或辅音音素的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7.
痉挛性发音困难是最严重的发音障碍之一,表现为发音吃力、声低和中断,使从事语言职业的患者失去工作能力。观察痉挛性发音困难25例,多为成人,女性多于男性,绝大多数以语言活动为职业,既往有发音负荷过重或遭受噪音、寒冷等不利条件的影响。曾被误诊为喉炎、功能性失音,治疗无效。进展期平均3年,随后进入稳定期。典型的临床表现:主诉言语时喉部有强烈的不自主的痉挛,声音震颤,有胸部憋胀感,言语很吃力,导致面部充血,头部和全身出汗过多,颈静脉怒张,出现皱额、皱眉、皱鼻、眯缝眼等怪相,言语声低且不清楚。喉镜检查,喉前房…  相似文献   

8.
基因因素、内分泌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的状态及精神因素对功能性发声困难的发病,均具有重要意义。发声疲劳(由于滥用发声引起)属于功能性发声障碍,包括过强性发声困难和衰弱性发声困难。在发声疲劳患者中,常可见到上呼吸道粘膜有炎性改变。为研究发声疲劳的上呼吸道粘膜炎性发病的情况,并试明确这些改变与发声疲劳发病间的联系。统计1987~1990年间音声门诊358例发声疲劳患者(341例过强性发声困难,17例衰弱性发声困难)。发病年龄高峰为4~8岁的儿童和40岁年龄段的成人。成人中女性多见,儿童中男性多见。对照组为52例鼻外伤病人(数…  相似文献   

9.
痉挛性发音障碍诊断及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对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临床特点,喉肌电图表现,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痉挛性发音障碍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对22例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嗓音声学特征,频闪喉镜下声带状态,喉肌电图特征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分型,应用肉毒素A行特定肌肉注射并观察疗效。结果22例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中,内收肌型18例(81 8% ),外展肌型4例(18 2% )。内收肌型患者发音嘶哑,音质紧张、言语中断,发音时声带过度内收,杓间区明显,伴局部震颤; 2例患者发音时还同时伴有舌及软腭震颤;肌电图甲杓肌运动单位电位(motorunitpotential,MUP)振幅明显增加(P<0 01),干扰相呈密集束状放电,募集活动异常活跃,幅度明显增大(700~2500μV)。4例外展肌型患者发音低哑、震颤,气息声明显,发音时声门闭合不良;环杓后肌MUP振幅明显增加,在374~538μV间,募集活动异常活跃,幅度增大(3000~5000μV)。内收肌型患者应用肉毒素A进行甲杓肌注射,单侧剂量大于2 5U疗效明显。症状开始改善时间为注射后6h~2d,平均( x±s,下同)为( 1 4±0 8)d, 2周时最为明显,肌电图及喉肌诱发电位显示药物作用完全,注射肌肉失神经支配。疗效维持8~24周,平均维持(15 2±4 9)周,副作用包括不同程度的发音气息声,声门闭合不良,吞咽不适,饮水呛咳。外展肌型患者采用环杓后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痉挛性发音障碍(spasmodicdysphonia)与声带麻痹发病关系。方法用肌电图仪测定喉内肌电位,用电视闪光放大喉镜录像观察声带运动状态,将声带麻痹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结果1983~1994年12年中遇到轻、中、重声带麻痹1300例,在1300例中伴有痉挛性发音障碍者5例;其中重度和中度声带麻痹者各1例,轻度者3例。结论通过5例的观察,发现声带麻痹的进行或治愈过程中皆可出现痉挛性发音障碍,考虑此5例为喉周围神经器质性病变所引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痉挛性发声障碍(SD)患者的人口学特点、发生背景、嗓音障碍特点及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探讨痉挛性发声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 受试者为68例痉挛性发声障碍患者,病程5个月~8年,男6例,女62例;调查患者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或(和)工作状况、嗓音障碍出现的背景、病程、嗓音障碍的表现形式等.录音文字为...  相似文献   

12.
喉发音钮术后痉挛性发音障碍丁浩,刘清明,韩在文,赵立民喉全切除术后用发音赝复物重建发音具有发育清晰、易懂、应用范围广、安装成功率高及使用方便等优点,但亦可见并发症或痉挛性发音障碍。我科于1990年用自行研制新型硅橡胶发音钮用于全喉切除患者,发现8例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分析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缺损的并发症,明确并发症发生有关的因素,探讨减少其发生的措施。方法:对1990~1996年间所行168例应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多元素回归分析。168例患者中,男性120例,女性48例,年龄26~79岁。结果:168例皮瓣中,25例出现不同程度坏死(14.9%);22例发生瘘管(13.1%);伤口感染39例(23.2%)。与并发症有关的因素有多种,并发症使住院日明显延长。结论:作者认为切取肌皮瓣时,应避免过偏远,中大面积缺损应配合邻近或游离皮瓣修复。  相似文献   

14.
内收性痉挛性发声障碍(adductor spasmodic dysphonia,ADSD)是一种神经源性的、活动引起的喉局部肌张力失调,患者在说话时会感受到声带不自主地过度内收,从而导致无力的发音中断和言语挤卡、发抖。当前,内收性痉挛性发声障碍的诊断几乎完全依靠其听觉特征,发音中断常被认为是诊断ADSD的绝对必要条件。但肌紧张性发音障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诊治恶性外耳道炎的患者中发现二例在发病前均有水耳道冲洗的病史,为了明确这种冲洗在恶性外耳道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作了对照性研究。恶性外耳道炎共13例,女性4例,男性9例,年龄48~92岁,平均73岁。有11例不同程度地葡萄糖不耐性,其中7例依赖胰岛素,2例口服降糖药,2例葡萄糖耐受试验异常。设立的对照组共26例,其中女性8例,男性18例,平均年龄69岁(44~93岁),依赖胰岛素13例,口服降糖药12例,1例通过控制饮食稳定糖尿病。患者组中在发病前二周内有8例(61.5%)有耳道冲洗的病史,对照组中仅4例(15.4%)有此病史,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其它方面,诸如游泳、淋浴等二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神经肌电图监测下经皮肉毒素A注射治疗痉挛性发音障碍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根据喉内镜、嗓音学检查后诊断为痉挛性发音障碍的患者18例,进 行神经肌电图监测下经皮肉毒素A,根据痉挛的部位,注射部位为甲杓肌、甲会厌肌、环杓后肌等,剂量为0.1~1.0U,注射频率为每月1次,行频闪喉镜检查和嗓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VHI)主观评分以及客观嗓音分析,包括喉肌电图检查(EMG)、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以及最大发音持续时间(maxium phonationtime,MPT)测定等来评估患者的嗓音质量。结果 18例患者注射后24小时起效,发音震颤及中断症状明显改善,发音流利、平稳,无音质紧张,疗效均持续1个月,经过3次注射后,患者喉内镜下见声带震颤症状明显消失,患者发音流利,嗓音主观评估和客观嗓音分析明显改善,注射前声 带闭合时挤压明显,声门上区代偿;注射后声带闭合时节奏感,声门上区代偿减轻。喉肌电图和多维嗓音分析程序(MDVP)提示注射后比注射前改善明显。所有患者术后均并发程度不等的声嘶症状,一般在注射后2天出现,持续3~5天,3例患者出现饮水呛咳,所有患者无呼吸困难。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发音良好。结论 神经肌电图监测下经皮肉毒素A喉肌注射是治疗痉挛性发音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口吃患者发病年龄,性别,就诊年龄,性格,气质类型,心理表现,发病诱因及声带检查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0-20岁男性发病率高,性格内向或偏内向型显著高于外向或偏外向型者;而发病诱因多为模仿(68%)。本文患者全部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而检查发声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口吃的产生和病情加重其主要原因为患者心理纠缠过重,而矫治的方法应以解脱患者心理障碍为关键,而后辅以良好的发音技巧训练。  相似文献   

18.
痉挛性发音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近年来痉挛性发音障碍的研究进行综述。回顾了本病的基本概念,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收集了有关诊断方面的信息,并着重介绍了本病的治疗现状,尤其是对肉毒杆菌素的治疗情况进行详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高龄化及饮食结构的变化 ,味觉障碍的患者有所增加。尽管味觉障碍不直接危及生命 ,但却影响生活质量。为此该作者对近一年来就诊的86例味觉患者进行统计 ,并结合相关文献加以讨论。男性 35例 ,女性 5 1例 ,女性多见 ,考虑与从事烹饪有关。但 5 0岁以上几乎无性别差异。年龄 2 0~ 85岁 (平均60 .1岁 )。 70岁以上有一高峰 ,约占 6 0岁以下全部患者的 6 0 % ,推测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 ,该病将趋于年青化。作者通过问诊及各项检查对味觉障碍的病因进行了分类 ,问诊采用问卷方式 ,主要内容包括 :味觉障碍发生的时间、诱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山东烟台地区女性喉癌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19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31例女性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31例女性喉癌患者纳入病例组,62例同期女性声带息肉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χ2检验、t 检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方法。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月经天数、怀孕次数、吸烟、长期食用腌制品等对女性喉癌发病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长期食用腌制品对女性喉癌发病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常规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女性喉癌早期诊断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吸烟等因素对女性喉癌发病意义尚不能明确。常规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女性喉癌早期诊断可能无临床意义。年龄、长期食用腌制品可能是女性喉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