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雌激素对下丘脑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常青  应大君  史常旭 《重庆医学》2003,32(1):110-112
绝经后妇女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 (EstrogenReplacementTherapy,ERT)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目前仍无定论 ,其作用机制不明[1、2 ] 。下丘脑为心血管的高级中枢 ,又为生殖内分泌调控中枢。雌激素是否通过影响下丘脑结构及功能进一步调控心血管系统 ,目前研究不多。本文就雌激素对下丘脑的影响有关国内外研究情况作一综述。1 雌激素对下丘脑的影响1.1 下丘脑雌激素受体的分布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发现大鼠下丘脑前内侧、腹内侧核、弓状核等部位广泛分布雌激素受体免疫反应物 (ERimmunoreactivity ,…  相似文献   

2.
雌激素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王石真魏明芬(山东省交通医院,济南250031)众所周知,在过早绝经和因外科手术切除卵巢导致绝经的妇女,冠心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大量研究证实,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机理除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外,近年来发现雌激素具有钙离子...  相似文献   

3.
雌激素对心脑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绝经后的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为绝经前的2-3倍。绝经后妇妇应用雌激素补充疗法使心血管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提示雌激素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雌激素是通过与血管壁上特异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影响DNA合成特异的蛋白质,调节血管平骨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许多功能,影响血管的收缩、舒张,发挥其特有的生物效应。雌激素可通过改善脂代谢,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其引起的血脂变化,可能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起到一定防止作用。而近10多年来许多学者通过雌激素与男性冠心病的临床对照研究,认为高雌激素血症可能是男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绝经后妇女激素最显的变化是雌二醇(E2)水平降低和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这种变化被认为与绝经后妇女更年期综合症、骨质疏松、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增高有关。研究表明:雌激素可以减缓骨质丢失、通过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而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临床上已采用雌激素代疗法对绝经后妇女进行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预防和治疗。近年来研究表明:雌激素除了上述作用外,还可减轻脑缺血损害,保护脑神经,预防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同时明显的改善了绝经后妇女的糖耐量。  相似文献   

5.
陈丽娜  邵慈慧 《新疆医学》1999,29(4):234-236
临床观察表明女性绝经前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病率远低于同龄男性,而绝经后趋于一致。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ERT)的妇女较非ERT妇女CVD的发病率低,严重程度减轻。表明雌激素(E)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早期的研究认为此现象主要与E影响脂质代谢有关,而新近的研究表明E影响脂质代谢对降低CVD的有益效应仅占25~50%,意味着E有益效应的另50~75%是通过其它的非脂质机制实现的,E对心血管的直接作用就是重要的途径之一。本文拟就E对心血管系统的直接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一、心血管是雌激素的靶组织传统的观点认为性激素的作用是通过其与相应的细胞内受体结合而实现的。自1977年Stumpf首  相似文献   

6.
雌激素对冠心病致病因子作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  李世荣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39-1041
目的:探讨外源性雌激素对冠心病致病因子作用的研究现状。方法:阅读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并加以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结果:血脂代谢紊乱、炎症反应、凝血及纤溶系统异常、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它们分别以高TDL、LC、TG、低HDL、C-反应蛋白升高、纤维蛋白原升高、内皮素升高等作为致病因子,导致冠心病的发生。雌激素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是通过影响血脂、凝血和纤溶系统、血管的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等冠心病致病途径而实现的。结论: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外源性雌激素可通过影响冠心病致病因子,阻止冠心病的发生,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替代治疗对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植物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疾病防治的潜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具有类似动物雌激素生物活性的植物成分,大量实验室资料及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植物雌激素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具有广泛的雌激素样保护作用而危险性相对较低,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DNA合成、抗氧化和过氧化损伤、降血脂及血浆脂蛋白、增加血管顺应性、扩张硬化血管以及抗高血压等作用有关。越来越多研究表明雌激素有可能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雌激素替代药物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雷洛昔芬是目前得到的较理想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基于对骨骼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作为HRT的替代物防治老年妇女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系统疾病。雷洛昔芬可用于预防乳腺癌,使雌激素受体阳性人群的乳腺癌发病率显著下降,且不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副作用为增加栓塞疾病的危险,常见不良反应是面部潮红、下肢肌肉痉挛。雷洛昔芬对绝经后妇女的情绪及认知功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植物雌激素与绝经相关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华兰  赵树旺 《医学综述》2007,13(18):1381-1383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天然存在于植物中的非甾体化合物,其结构类似雌激素。植物雌激素可能通过调节雌激素受体、影响雌激素合成酶及非激素样作用机制缓解绝经期症状和防治骨质疏松症,对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益处。近年来,植物雌激素作为绝经期妇女激素补充疗法的一种选择,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植物雌激素与绝经综合征、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认知功能和肿瘤等相关动物实验及最新的临床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植物雌激素类化合物药理学功效及作用机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中具有雌激素活性的化学成分被称为植物雌激素,具有雌激素样或抗雌激素活性。长期以来许多中草药植物被广泛应用于妇女保健和妇科病症的治疗,这些中草药所含有的植物雌激素在其中发挥的药理作用不容忽视。大量研究表明绝经期妇女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可明显减轻妇女绝经期症状,预防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孟娟  孙晓霞 《医学综述》2012,(24):4223-4225
长期以来,人们注意到性别差异以及两性之间在激素水平的差异,是形成两性之间心血管疾病不同发生率、不同疾病进展乃至不同预后转归的原因。鉴于此,对绝经后女性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并对实际病例也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但雌激素本身广泛的作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高乳腺癌和高子宫内膜癌发生率严重限制了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应用。现代药物研发注重保留雌激素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同时去除其不良的刺激组织增生作用,开发了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并将其应用于雌激素替代疗法,以发挥其对绝经后女性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雌激素减少与腹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谊荃 《医学综述》2013,19(9):1660-1662
绝经女性代谢综合征发病率较绝经前明显增加,使绝经女性心血管患病风险增加。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发生的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绝经女性最重要的生理变化是体内雌激素的下降,使女性肥胖及相关疾病患病率增加,提示雌激素减少与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发生密切相关。现就近年来雌激素与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实验用去卵巢大鼠建立更年期动物模型,给予不同剂量外源性雌二醇(E2),探讨E2对去卵巢大鼠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RIA测定血清E2浓度和内皮素(ET)浓度;用酶法检测血清中NO浓度。用免疫组织化法检测心血管细胞雌激素受体的ERmRNA表达的观察。结果血清中NO与E2补充量呈正相关,ET与E2补充量呈负相关。ERmRNA在OVX组大鼠心肌细胞的胞浆中呈弱阳性表达,补充大剂量组大鼠心肌细胞的胞浆呈阳性表达。结论去卵巢后补充E2可使心血管中ER表达增加,提示绝经后心血管中ER含量减少可能是导致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病发病率迅速上升的重要机制之一。去卵巢后补充E2可使血清中NO含量增加,ET含量减少,说明血中B可以影响或调节心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和ET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绝经后冠心病(CHD)患者血浆中雌激素、内皮功能、脂蛋白与冠脉严重程度的相互关系,分析雌激素对内皮功能、血脂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94例绝经后女性,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分为CHD组和非CHD组。分析血糖、脂蛋白(a)、hs—CRP、ET-1及高血压病史、血糖、E2、NO、NOS和冠脉病变的影像学资料。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糖、脂蛋白(a)、hs—CRP、ET-1及高血压、糖尿病明显升高,E2、NO、NOS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双支、多支病变E:、NO、NOS、E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CHD发生上升可能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5.
徐慧 《医学综述》2013,19(9):1540-1543
雌激素是一种由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重要的类固醇激素,它的生物学效应与心血管系统功能密切相关,其多态性的变异也会影响到一些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产生和发展。现主要介绍雌激素舒张血管、改善血脂和蛋白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与心血管系统相关的功能,并总结ER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以及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廉信  张玉环 《医学综述》2007,13(19):1505-1507
手部湿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之一,其病因包括内、外两方面因素,对于其外部因素国内外研究的较多,而在临床上观察发现更年期妇女更容易患病,考虑可能与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有关。为了进一步探索发病的内部因素及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仅对雌激素及其受体对手部湿疹的发病可能存在的作用进行归纳,希望对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韩文莉  郑梅玲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23-24,F0003
目的探讨早期流产患者雌孕激素水平及其相应受体表达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早期正常妊娠孕妇20例(A组)、早期先兆流产孕妇20例(B组)、早期难免流产孕妇20例(C组),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三组对象的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蜕膜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A组和B组E2、P水平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组和B组E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ER、PR的表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组和B组之间ER、PR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流产与雌激素、孕激素及其相应受体有直接关系,妊娠的维持有赖于雌孕激素及其受体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雌激素受体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海英 《医学综述》2011,17(18):2740-2742
雌激素受体(ER)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是一类配体调节的转录因子。ER具有广泛的组织分布,包括生殖系统、骨骼、心血管系统等,为雌激素发挥生物学效应提供了保证。女性在绝经前或围绝经期的高血压患病率显著低于同龄男性,但是绝经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逐渐趋于或高于男性[4]。现就雌激素、ER对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催乳激素(PRL)、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2)与育龄妇女不孕症及闭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吖啶酯标记的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56例不孕症、30例闭经和72例健康育龄妇女血清PRL、FSH、LH2水平。结果 不孕症和闭经患者PRL极显著高于健康育龄妇女(P<0.01);不孕症患者血清FSH、LH2水平略高于健康育龄妇女,但无显著性意义,闭经患者血清FSH、LH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育龄妇女(P<0.05)。结论 血清PRL高水平可能是不孕症和闭经的重要原因之一,FSH、LH2高水平与育龄妇女闭经可能也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