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CT影像特征性表现,探讨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本院临床确诊的6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病例资料和CT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都使用GE-Brightspee-16排CT机扫描,部分病例螺旋CT强化扫描,同时选取胰腺CT健康体检者10例为对照.结果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以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大和胰腺内部密度改变未主.分析结果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48例,表现为胰腺体积轻度增大,密度均匀降低,轮廓模糊;急性坏死型胰腺炎15例,胰腺内均有范围不等低密度区,渗出液明显,范围广泛累及腹腔及腹膜后间隙;并发症,合并胰腺假性囊肿7例,合并胰腺脓肿5例,合并肝脓肿2例;CT诊断无阳性表现3例.诊断准确率95.5%.结论 CT是急性胰腺炎早期发现和定性诊断的有效方法,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情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这也为临床早期及时有效治疗提供指导的作用.但少数轻微病例CT影像学无典型征象,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血尿淀粉酶化验结果综合分析诊断,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增强CT扫描的影像特点。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21例,进行腹部CT增强扫描,分析CT的影像学图像特点。结果:2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在增强CT扫描上表现不同程度的密度减低,胰腺体积增大,其中16例患者可见胰腺轮廓内小片状低密度灶。结论:增强CT扫描对诊断急性胰腺炎有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能够较准确的显示急性胰腺炎及其周围器官的继发性损害情况,对胰腺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发病早期的CT表现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资料及临床资料。男13例,女10例。皆作上腹部平扫加作胰腺模式薄层平扫胰腺,1例增强扫描。结果:急性胰腺炎在发病6~52小时内,胰腺边缘模糊,毛糙,周围呈低密度细网线影;胰腺密度不均且低于正常胰腺密度;其中胰腺体积弥漫性增大10例,局限性增大8例,5例胰腺体积无明显增大。结论:对于急性胰腺炎发病早期及时诊断,CT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无损伤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李加启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7):130-130
目的:评价CT与MRI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证实的急性胰腺炎63例,行CT或MRI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经CT及MRI检查病人中,急性胰腺炎表现为单纯胰腺体积增大34例,体积改变并可见胰腺内坏死或出血15例。结论:对临床疑诊为急性胰腺炎的病例行CT及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可以作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并可以提示胰腺本身炎症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5.
孙玉梅 《吉林医学》2012,33(8):1637-1638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平扫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明确诊断的79例急性胰腺炎CT表现进行分析评价。结果:79例中CT诊断为急性单纯性水肿性胰腺炎49例,表现为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大,密度轻度减低,轮廓模糊,以及胰周积液;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30例,表现为胰腺明显增大,密度弥漫性减低,坏死区密度更低,出血区密度高于正常组织,明显的胰周脂肪坏死和积液。结论:急性胰腺炎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肾旁后间隙受累,是临床严重程度的CT指标;螺旋CT扫描是急性胰腺炎简便有效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以及对胰腺坏死程度的判断价值,回顾性分析26例急性胰腺炎的CT影像表现,尤其是动态增强CT扫描时的胰腺实质密度变化。结果,24例单纯水肿型胰腺炎除体积增大、边缘轮廓模糊外,在增强CT扫描时有5例胰腺强化程度减低(均匀及不均匀性减低),动脉期胰腺密度稍高于肝脏,CT至52~81Hu,5例动脉期胰腺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区,2例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异常。MSCT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可以较为理想的判断急性胰腺炎水肿坏死程度,是急性胰腺炎有效的诊断手段,有助于临床对胰腺炎病情及预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7.
韩策 《中外医疗》2011,30(32):7-8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胰腺炎多期动态扫描的CT征象,评价其对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意义。方法 37例临床确诊的急性胰腺炎病例,行胰腺区多期动态增强CT扫描,总结CT征象。结果全部37例中,水肿型胰腺炎31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6例;多期动态扫描后可以观察胰腺的形态、大小、密度,出血及坏死,还可观察胰周积液、脂肪坏死等。结论多期动态增强CT扫描是诊断急性胰腺炎、尤其是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有效检查方法,并能指导临床分型,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螺旋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指导意义。方法搜集40例患者的CT片及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急性胰腺炎患者CT表现为胰腺体积增大,斑片状坏死区及高密度出血灶。结论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附10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CT扫描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04例急性胰腺炎的CT资料,观察其CT表现特征。结果急性胰腺炎CT表现正常8例,63例表现为胰腺饱满,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密度正常或减低,胰周脂肪间隙内条絮状渗出,边缘模糊,部分伴有单或双侧肾前筋膜增厚;33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CT表现为胰腺肿大非常显著、轮廓外突、胰腺密度减低、胰周大量絮状渗出,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内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或弥漫性无强化低密度坏死区,部分可见出血灶。CT扫描发现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其中蜂窝组织炎17例,表现为片状不规则低密度影;11例脓肿,表现为团状低密度灶,其内可见气体,增强扫描脓肿壁见环形强化;3例假性囊肿显示为类圆形水样低密度病灶,囊壁厚薄不均,可有强化。结论CT扫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重要作用,对指导临床正确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在螺旋CT平扫中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搜集并分析经螺旋CT平扫、实验室检查确诊的65例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弥散性胰腺肿大,胰腺边界模糊及左肾前筋膜增厚是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CT征象,而胰腺内低密度坏死灶和高密度出血是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特征性表现。结论螺旋CT运用容积数据采集的方法,不受呼吸及胃肠道气体的干扰,解剖断面清晰,密度分辨率高,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辉 《西部医学》2012,24(7):1368-1369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急性胰腺炎的59例患者行螺旋CT扫查,取层厚5mm,层距5ram;先行平扫后静脉注射碘海醇行增强扫描,重点观察胰腺大小、形态、胰周肾旁筋膜、间隙、胸腹腔情况。结果5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经螺旋CT全部准确诊断,准确率100%(59/59)。在59例病人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42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17例;有5例合并感染。CT征象出现率高低依次为:胰腺体积增大、肾周筋膜水肿增厚、胰外积液、胰腺坏死。结论螺旋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简便、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增强扫描对鉴别急性胰腺炎的病变类型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张建英  张福洲  胡凌云  蒋瑾  何孔明 《西部医学》2018,30(11):1658-1661,1671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CT、MRI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13例经病理及临床治疗后证实的AIP的CT及MRI特征。13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0例行磁共振成像(MRI)及薄层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结果 CT检查发现13例患者中,8例胰腺弥漫性肿大,5例局限性肿胀,呈团块样肿改变;CT平扫为均匀一致的略低密度,有9例出现明显延迟强化,8例患者胰周显示模糊,7例出现鞘膜征。10例MRI检查者在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薄层MRCP显示3例胆总管呈鼠尾状狭窄,且3例均被误诊为胆总管胰腺段占位;5例胰管呈节段性狭窄或轻度扩张,3例患者与周围血管分界不清。结论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根据影像学表现可对多数患者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胰腺损伤的CT征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胰腺损伤的CT征象,评价CT在胰腺损伤中的诊断作用。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1997.5-2001.7间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经手术证实伴胰腺损伤的病例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在7-50岁之间,平均年龄25.6岁。结果 在21例胰腺损伤中,7例首诊CT显示无明显异常,另14例胰腺损伤的CT表现有以下几种类型;(1)胰腺炎型:局限水肿型(6例),弥漫性急性胰腺炎型(3例)。(2)胰腺断裂型(4例);CT平扫可见胰腺缺口和横行的低密度影;(3)胰腺血肿(1例)。在未进行手术处理的患者(4例),在随访CT见胰腺炎伴假性胰腺囊肿形成,胰周渗出表现17例,合并胰腺以外损伤15例,5/7例在早期CT影像中难以识别有无主胰管损伤。结论 胰腺损伤的CT征象包括;(1)直接征象;创伤后的胰腺弥漫性和局限性肿大,胰腺低密度裂口,胰腺内高密度影,随访中可见胰腺内假性囊肿形成,(2)间接征象;胰腺周围积液是重要的间接征象,主胰管损伤的CT诊断是困难的,胰腺创伤后立即CT检查可表现“正常”,合并伤也易导致诊断困难。对可疑病例随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CT或MRI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就诊的60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MRI检查,观察CT、MRI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CT、MRI对急性胰腺炎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CT表现: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表现出胰腺肿大、形态规则、胰腺密度较均匀、胰管、胆管轻中度扩张特点;急性坏死型胰腺炎2表现出胰腺密度不均匀、体积明显增大、斑片状或大片状低密度灶特点。MRI表现:多为胰腺明显肿大、胰腺病变区、胰腺周边组织呈现长T1、长T2信号影特点。病理确诊48例,CT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77.1%、76.7%,显著低于MRI的93.8%、93.3%(P0.05)。结论 CT、MRI表现对急性胰腺炎诊断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MRI诊断敏感度、准确率、特异度均比CT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4):97-103
目的探讨CT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3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排除存在严重心脑肾疾病、休克、精神疾病者,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结果 38例AP患者中,水肿型30例,腺体体积明显增大,腺体密度欠均匀,局部边缘模糊,与周围脂肪层界限不清,增强扫描后未见坏死区域。急性坏死型胰腺炎8例:CT显示胰腺密度不均匀、体积明显增大、斑片状或大片状低密度灶特点,其中出血3例,坏死脓肿2例,其中部分坏死假囊肿或脓肿于动脉期肝脏一过性区域行强化特点。并发症:胰腺周围脓肿12例、假性囊肿8例、少量胸腔积液3例。结论 CT检查不仅可以判定急性胰腺炎的类型,还可以了解病变的进展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是目前诊断急性胰腺炎较有效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如何准确、合理运用CT扫描技术对急性胰腺炎及并发症的诊断。方法 扫前 30min采用口服 2 %泛影葡胺溶液 5 0 0ml,扫描时再服用 2 %泛影葡胺 30 0ml,每层应 <2s ,层厚 2~ 5mm ,先行常规扫描 ,然后行增强扫描。结果 胰腺炎时表现胰腺弥漫性增大 ,密度低 ,但轮廓不清 ,边缘模糊等改变。结论 CT扫描急性胰腺炎和并发症有其较特征性所见 ,对其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7.
陈虎 《西部医学》2011,23(6):1132-113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临床拟诊急性胰腺炎病人进行CT扫查,取层厚5mm,平扫+增强扫描,重点观察胰腺大小、形态、胰周肾旁筋膜、间隙、胸腹腔情况。结果 CT诊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25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6例,诊断准确率100%。胰腺弥漫性增大或局限性增大20例,胰腺密度改变22例,胰腺周围液体聚集7例,胰腺内坏死、出血4例;肾周筋膜增厚16例;并发蜂窝组织炎5例、假性囊肿3例、脓肿2例、合并胸腔积液7例。结论 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不仅可定性诊断,同时还可显示胰腺内外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急性胰腺炎82例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静  吴正宇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2):1591-159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临床诊断的AP病例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82急性胰腺炎中,水肿型61例,坏死型21例。CT表现按出现率的高低依次为:胰腺肿胀、两侧或左侧肾前筋膜增厚及肠道淤张、胰腺边缘模糊、胆囊增大胆总管扩张、胰周蜂窝组织炎、腹水。结论:CT能判断AP类型及分级,估计胰腺的肿大、坏死程度、胰液外渗量和范围、有无并发症,是临床判断病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及准确评估预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扫描与CT灌注成像在胰腺癌成像中诊断价值及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多层螺旋CT扫描与CT灌注成像检查,其中多层螺旋CT扫描包括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对比平扫、动脉期、胰腺期、门脉期对胰腺癌的检出率,对比分析胰腺癌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的密度、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的检测值。结果在多层螺旋CT扫描中,胰腺期对胰腺癌的检出率最高,胰腺期、门脉期对胰腺癌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大于平扫、动脉期对胰腺癌的检出率(P0.05);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胰腺癌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的密度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胰腺期的CT差值显著大于动脉期、门脉期(P0.05);多层螺旋CT平扫胰腺癌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的密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CT灌注成像中,胰腺癌组织的BF、BV及PS的检测值小于正常胰腺组织,MTT的检测值大于正常胰腺组织;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灌注参数BF、BV、MTT及PS对胰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多层螺旋CT(MSCT)诊断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经病理确诊60例胰腺癌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超声、MSCT),观察超声、MSCT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超声、MSCT单独及联合检查对胰腺癌确诊率及漏误诊率。结果超声、MSCT、超声联合MSCT对胰腺癌确诊率分别为73.3%、88.3%、93.3%,超声确诊率明显低于MSCT、超声联合MSCT检查(P0.05)。胰腺癌影像学表现:超声上胰腺内低回声或混合回声肿块、胰腺肿大、边界模糊,不规则形态;MSCT上常规平扫多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以未强化为主,门脉期以中等不均匀强化为主,多不规则形态。结论超声、多层螺旋CT诊断胰腺癌各有特点,两者联合检查对胰腺癌确诊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