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性脊髓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福堂  张明生 《临床荟萃》1996,11(23):1058-1059
肝病患者逐渐发生进行性痉挛性截瘫称为肝性脊髓病,是慢性肝病晚期的一种特殊类型神经系统继发症。1949年Leigh和Card首先报道,1957年Brown于尸检5例肝昏迷患者中,发现2例有脊髓侧索中度脱髓鞘。1960年Zieve等在肝硬化施行门脉-体循环吻合术1例患者发现反复发作性脑症状及隐袭性进行性截瘫,尸检结果发现主要是脊髓锥体束的脱髓鞘病变。1963年Pantss发现病损以胸段为著,一般不超过颈段。以后陆续有同样报道。本病目前尚无统一名称,文献上称为肝硬化脊髓病、门腔脊髓病、分流性脑脊髓病、肝性脑脊髓病等。国内自1976年起始有少量报道。  相似文献   

2.
韩锟  贾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7):6672-6673
肝性脊髓病(HM)是多种肝病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神经系统继发症,表现为肢体进行性痉挛性截痪。由于多数病例与肝性脑病(HE)并存,其症状常被HE的意识和运动障碍掩盖,因此有待进一步研究。现将我院1997-12~2007-02收治的肝性脊髓病1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性脊髓病(HM)是肝脏疾病晚期罕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其突出特点是脊髓锥体束的脱髓鞘病变,多见于门脉高压症手术或自然形成门-腔循环分流的肝硬化患者。人们对此病的认识比较晚,最早由Zeive(1960年)报告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门腔静脉分流术后出现脑和脊髓症状者,称为分流术后脑脊髓病。此后才陆续有报道,但病例不多[1]。我院1994~2005年共收治9例,4例曾误诊为其他脊髓病。现分析临床资料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例中,男6例,女3例;年龄29~55岁,平均42·7岁。既往史:均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3~12年,其中代偿期…  相似文献   

4.
肝性脊髓病(hepatic myelopathy,HM)是各种肝病晚期由于门-体分流和肝功能不全导致的脊髓侧索脱髓鞘病变,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痉挛性截瘫[1],是急慢性肝病的一种罕见并发症。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现将1例肝性脊髓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康复病房于2011年5月收治1例肝性脊髓病肝移植术后患者,男,58岁,慢性乙型肝炎病史16年,确诊肝硬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性脊髓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80/2006年诊断的12例肝性脊髓病临床表现、MRI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男性多于女性,以中老年居多,以脊髓侧索脱髓鞘后出现进行性对称性痉挛性截瘫,无感觉缺失平面及括约肌功能障碍,MRI病灶与临床相符率低,血氨可监测病情。结论:肝性脊髓病的病因未明,与血氨升高有关,尚无特殊治疗,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李向林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559-3560
肝性脊髓病是肝脏疾病达到严重阶段,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脊髓损害,是门脉高压症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自然形成的广泛的门体分流或门体分流术后出现的,以脊髓病变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1]。虽然在临床上并不常见,但其损害一旦形成往往并不可逆,对患者的影响较为严重,因此应深入了解该病  相似文献   

7.
肝性脊髓病为慢性肝病晚期神经系统重要并发症,临床上比较少见,临床表现多样化,易漏诊、误诊。现将我院2003-05~2006-10收治的误诊5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45~55(平均48.7)岁,临床确诊为肝硬化,病程均为2 a以上。本组中3例表现早期出现腰痛,双下  相似文献   

8.
肝性脊髓病(hepatic myelopathy,HM)是多种肝病引起的颈椎以下脊髓侧索脱髓鞘病变,呈现肢体缓慢进行性对称性痉挛性瘫痪。本病最早由Leih和Cand在1949年报道,Zieve等于1960年首次报道了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门腔静脉分流术后山现脑和脊髓症状者,称为分流术后脑脊髓病(shuntence phalomyc lopathy)。  相似文献   

9.
肝性脊髓病,又称肝硬变脊髓病,门腔脊髓病,分流性脑脊髓病等。是急性黄疸型肝炎.特别是慢性肝病晚期的一种特殊的并发症,临床较少见。1949年Leigh与Card首先报道。国内自1976年以来有少量报道。1993年来我院收治3例.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红 《临床荟萃》2004,19(5):284-284
肝硬化性脊髓病(cirrhotic myelopathy),是指肝硬化患者继手术或自然形成门体分流后出现的脊髓病变,主要表现为持久性双下肢痉挛性肌力减弱以至瘫痪.我院自1990年7月至2002年7月共收治肝硬化患者568例,伴有脊髓病变者16例,占2.8%.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以神经肌肉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肺癌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我院2000/2007年以神经肌肉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肺癌17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7例,年龄35~78(平均57.9)岁。收住神经内科12例,呼吸科4例,风湿病科1例。初诊为神经疾病11例(脑血栓5例,脊髓病变2例,病脑1例,皮肌炎1例,多颅神经病1例,带状疱疹1例),肺癌3例,待查3例。  相似文献   

12.
肝性脊髓病指肝脏疾患多为肝硬化所致肝功能严重障碍,从而引起的脊髓损害所导致的临床症状。现就我们近6a来误诊的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放射性脊髓病(DRM)是由于脊髓组织受到放射线照射,停止放疗后并在多种因素的联合作用下脊髓缺血、水肿、神经元变性、坏死而引起的不同程度截瘫之病症。现就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例DRM患者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脊髓出血是一种少见病,临床上易被误诊或漏诊,为探讨其病因及临床特点,以便更好的诊治本病,本文对2007-2011年收治的确诊为自发性脊髓出血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病历摘要 例1:女,18岁.因“四肢乏力、排尿障碍2d”于2007-09-11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d无诱因略感两手无力,无明显背痛及肢体疼痛,第2天上午感乏力加重,出现右下肢至双下肢乏力无法行走,继出现排尿障碍、尿液潴留.无明确外伤史.专科体征:脊柱四肢无畸形.颈抵抗,双上肢及左下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1级,双侧膝反射亢进,双上肢腱反射活跃,右侧病理征阳性,右侧踝阵挛阳性.左侧T4水平以下痛觉减退,深感觉无明显异常.辅助检查:(1)腰椎穿刺:压力正常,无色透明,脑脊液常规及生化结果正常.(2)脊髓MRI(2007-10-31 ):C1~T2可见异常血管强化影,考虑血管畸形并脊髓出血.诊断:脊髓出血.治疗方案及效果:予激素及甘露醇脱水消肿,营养神经及对症支持处理,4周内右下肢肌力恢复至4级.  相似文献   

15.
肝性脊髓病是慢性肝病晚期的一种少见、特殊的并发症。多以反复发作性肝性脑病及隐袭性进行性截瘫为主要表现。早期表现为双下肢肌张力升高、活动不灵且进行性加重。典型病例诊断不困难,但特殊病例易误诊。现对我科2005—09将肝性脊髓病误诊为颈椎病脊髓型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颈椎后路单开门钛网固定的椎板成形术在脊髓型颈椎病和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例脊髓型颈椎病和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实施颈椎后路单开门减压,钛网固定开门椎板的手术方式。结果:本组切口均一期愈合,脊髓型颈椎病JOA改善率平均达68.16%。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功能分级平均为提高1.3级。结论:本术式对脊髓活动度影响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脊髓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通过与误诊医生交流,分析脊髓疾病误诊为功能性疾病的原因。结果:共6例患者14名医生误诊。疾病表现特殊、病史收集不完整、体格检查方法不准确、体征评价和临床思维方法不科学是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尽管现代科学发展了任何时候都应加强临床基本功的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节段性脊髓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2例经脊髓造影、MR或CT及经手术确诊的脊髓病变患者,采用国产CCS-Ⅰ型大脑皮层电刺激仪对脊髓采取分段经皮单个超强电刺激,同时应用日产Neuropack-7102k型诱发电位仪记录相关电位。结果:42例脊髓病患者41例可记录到脊髓中枢传导时间(centermotorconductivetime,CMCT)、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SEP)、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conductionvelocity,MCV)在不同节段病变的特异性表现。结论:经皮电刺激节段性脊髓运动诱发电位对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有较肯定价值,可以作为筛选脊髓病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出血来源于脊髓而貌似脑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见,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SCSAH)少见,出血来源于脊髓而貌似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则更少见.我科1993~2005年共确诊8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铜在阿尔茨海默病及脊髓病的发病中可能起的作用.方法选择2001-01/2004-12被Medline收录的与血清铜、阿尔茨海默病及脊髓病发病机制、治疗的相关文章,就其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及总结.结果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其中之一为淀粉样β蛋白毒性学说,它在正常水平对未分化、不成熟的神经元有营养作用,防止氧化性损害,但在高水平时可转化为过氧化.而淀粉样β蛋白是一个高亲和力的铜蛋白,铜离子能加剧淀粉样β蛋白的毒性,引起神经纤维退行性病变.由于铜是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一个成分,在线粒体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所以当铜离子吸收减少,可出现脊髓病.进行血清铜的检测,有助于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并能及时发现低铜所致的脊髓病.结论血清铜是一种有用的表现型标志物,有助于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在诊断胃切除后的脊髓病及其治疗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