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对硬核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临床效果。方法作角膜缘后反眉弓5.5mm巩膜隧道切口,采用晶状体硬核手法碎核技术对70例(70眼)白内障摘出,并植入折叠式或PMMA人工晶状体。结果 69眼成功完成手法碎核,劈核器对力不均造成晶状体2眼翻转致后囊破裂。术后1周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占92.86%,术后1周平均散光为(1.23±0.75)D。结论反眉弓巩膜隧道小切口手法碎核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需特殊设备,简便易行,其效果可与超声乳化术媲美,可有效地减少术后角膜散光,早期获得良好的视力,降低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2.
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出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在上方角巩膜缘作隧道切口,采用水分离游离小硬核,使用三角形1/4碎核器和移核镊碎核及移核,对18例(22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摘出白内障,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1wk,矫正视力≥0.5者15眼(占69%),平均角膜散光屈光度数2.13D±0.98D;术后3mo,矫正视力≥0.5者20眼(占91%),平均角膜散光屈光度数1.03D±0.77D。结论 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切口手法碎核治疗小瞳孔硬核白内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巩膜隧道小切口对小瞳孔硬核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摘除并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后的疗效.方法 住院小瞳孔硬核白内障患者59例69只眼,均施行6mm反眉状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并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的视力、散光程度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59例(69只眼)中,术后1个月视力0.5以上者46只眼(66.67%),0.8以上者14只眼(20.29%),低于0.25者4只眼(5.8%);术前及术后1d、1周、1月测得角膜平均散光度分别为:(0.34±0.28)D、(0.41±0.32)D、(0.38±0.31)D、(0.36±0.30)D,术后各时间段角膜散光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散光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后囊破裂5只眼(7.25%),瞳孔缘撕裂6只眼(8.70%),因损伤小没有进行处理;术后角膜内皮水肿9只眼(13.04%)、前葡萄膜炎9只眼(13.04%)、虹膜部分粘连4只眼(5.80%)、眼压增高2只眼(2.90%),经对症治疗均7d内消失.结论 在小瞳孔硬核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巩膜隧道小切口进行白内障摘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能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术后疗效、降低成本,手术操作步骤简化安全,易于在白内障复明活动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68例(68只眼)硬核白内障通过6mm小切口用劈核器碎核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称非超声乳组);随机抽取32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简称超乳组)作为对照组。结果:术后一周视力≥0.5,非超乳组50只眼(78.09%);超乳组26只眼(81.2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采用巩膜隧道切口术后散光均较小。非超乳组主要并发症为:可逆性角膜内皮混浊,后囊膜破裂。结论:硬核白内障用劈核器碎核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创伤小,技术难度小,费用低,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5.
小切口非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评价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36例40眼白内障,行4.5 mm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植入水凝胶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并与同期进行的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0例44眼进行对比.结果术后1周、1月和3月裸眼或矫正视力≥1.0者分别为62.5%、67.5%、和70%.术后1周平均散光为(1.09±0.56)D,与术前比较增加0.30 D;术后1月和3月分别为(0.93±0.58)D和(0.81±0 53)D,与同期进行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此术式具有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小和并发症少的优点,而且操作容易、费用较低,可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  6 5例 (6 8只眼 )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中从侧切口用晶状体调位钩及从隧道切口用晶状体套圈同时挤压的方法碎核。结果 术后 1月视力 >0 .5者占 86 .8% ,术后 1月角膜平均散光度数为(0 .72± 1.0 3) D,仅稍高于术前角膜平均散光度数。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为 13.2 % ,1周后全部消退。结论 利用挤压碎核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不需特殊器械 ,操作简单 ,患者能迅速恢复视力。可用于大、硬核的白内障  相似文献   

7.
改良反眉形巩膜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改良反眉形巩膜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方法  33例 (4 3眼 )白内障患者采用反眉形巩膜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后 1周测量术眼视力、角膜散光情况。结果 术后 3天平均裸眼视力 0 .5 0± 0 .2 0。术后 1周裸眼视力≥ 0 .5者 31眼 ,占 72 .0 9% ,术后 1周平均角膜散光为 2 .0 2± 1.40 D。结论 改良反眉形巩膜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小 ,视力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巩膜切口缝合两针与不缝合的疗效差异。

方法:对420例477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一字形巩膜隧道切口大小为6~7mm,植入直径5.5mm硬性人工晶状体,切口对称缝合两针者205例230眼(A组),不缝合者215例247眼(B组),术后2d; 3mo观察术眼视力和角膜散光。

结果:术后2d,A、B二组裸眼视力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193眼(83.9%)和190眼(76.9%),术后3mo,A、B二组裸眼视力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205眼(89.1%)和198眼(80.2%),两组病例不同时期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d; 3mo,A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1.53±0.59,1.05±0.43D,B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1.85±0.97,1.31±0.65D,两组病例术后不同时间平均角膜散光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A组病例术后无出现切口渗漏、浅前房、虹膜膨出的并发症,B组病例术后有3眼(1.21%)出现切口轻度渗漏、前房稍浅,4眼(1.62%)术后第1d出现上方虹膜膨出并嵌顿于巩膜切口。

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巩膜切口缝合两针者较不缝合者术后视力好,角膜散光小,手术更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硬核白内障巩膜隧道式切口手法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Ⅳ~V级硬核白内障进行巩膜隧道式切口行手法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247例(281眼),回顾性分析术后视力和主要并发症.结果 术后8周最佳矫正视力≥0.5者254眼(90.39%).术中、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27眼(9.61%)、虹膜损伤32眼(11.39%)、前房积血14眼(4.98%)、后囊破裂8眼(2.85%),手术源性散光22眼(7.83%).结论 巩膜隧道切口硬核白内障手法摘出术具有效果好、安全、经济实用的特点,了解手术各阶段可能出现并发症的种类和情况,并熟练掌握防治措施,将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手术中切口位置对术后散光的影响。方法白内障80例(98眼)分为两大组,其中第一大组,又根据术前角膜地形图再分为AB两组:A组为顺规性散光组,作上方巩膜隧道切口;B组为逆规性散光组,作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分别行超声乳化术加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第二大组均作上方切口。术后观察3天,1月、3月和6月的角膜平均散光和裸眼视力情况。结果两大组在术后不同时间内角膜散光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月分别为(0.57±0.30)D和(1.20±0.59)D。结论根据患者术前角膜地形图,顺规性散光患者采用上方巩膜隧道切口,逆规性散光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早期视力以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者恢复佳。  相似文献   

11.
张昊  张勇  乔光 《国际眼科杂志》2009,9(4):700-701
目的:对伴有粘连性小瞳孔的硬核白内障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比较其术后散光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对手术方法进行评价。方法:选取伴有粘连性小瞳孔的晶状体核硬度≥ⅡI级(LOCSⅡ分级标准)的白内障患者45例(46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超声乳化组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角膜散光和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结果:术后1mo时超声乳化组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角膜散光的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wk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低于超声乳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伴有粘连性小瞳孔的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更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2.
硬核白内障手术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及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对Ⅳ级硬核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07间81眼81例Ⅳ级硬核白内障手术的临床资料。Ⅳ级硬核白内障81例81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超声乳化组(n=41)和小切口组(n=40)。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手术并发症及术后1d;1,3wk和3mo时的视力、角膜散光和中央角膜厚度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大致相同。超声乳化组手术费用明显高于小切口组。术后1d和1wk时小切口组视力好于超声乳化组,中央角膜厚度明显低于超声乳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3wk和3mo时视力和角膜散光无明显差别,中央角膜厚度正常。小切口组手术并发症更多。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经济实用,手术效果和超声乳化一致。  相似文献   

13.
硬核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   总被引:7,自引:12,他引:7  
任洁 《国际眼科杂志》2008,8(9):1949-1950
目的:探讨硬核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并发症,疗效观察。方法:对2005-01/2008-03IV度以上硬核白内障112眼,行小切口非超生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系统性回顾。结果:112眼中仅3例出现后囊膜破裂和玻璃体脱出。所有患眼术后视力均有提高,其中术后1mo视力0.3以上者102例(91.2%)。结论:硬核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较好,是经济,安全,实用的。  相似文献   

14.
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中切核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刘畅  张瑞君  张薇  李栋 《国际眼科杂志》2005,5(6):1180-1182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切核技术在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意义。 方法:Ⅳ级硬核白内障352例(368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切核组和不切核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wk,1mo时的视力和角膜散光程度。 结果:不切核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并发症少;术后1wk和1mo时两组间视力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wk时切核组较不切核组角膜散光小,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后lmo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术后并发症中的中、重度角膜水肿、房水闪辉(+++)方面切核组较不切核组重,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在Ⅳ级硬核白内障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不切晶状体核,适当扩大切口,顺利出核的方法更为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一个方法简单,不要特殊器械,并发症少,且能快速取核的方法。方法:我院2010年手术治疗白内障746例,从中选出老年性单纯性Ⅱ~Ⅳ级核的白内障患者352例352眼,随机分成两组。2010-03-29/05-15用常规圈套器取核法176例;2010-06-01/10-22改进采用玻璃酸钠及针头取核176例。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改进组比常规组每例平均节省手术时间约2.55min,P<0.01,两者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两组手术后1wk视力恢复情况,常规组脱残率为81.25%,改进组脱残率为92.61%,P<0.05,差别有显著意义。1~3mo视力恢复情况,常规组≥0.5者139例(78.98%),改进组≥0.5者165例(93.75%),P<0.05,差别有显著意义。术中术后并发症改进组也明显少于常规组。结论:改进组的取核方法简单、不要特殊器械,省时、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好,适合基层医院应用,更利于开展农村大规模防盲治盲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白内障小切口水平手法劈核与超声乳化摘除手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2007-11/2009-08间210例249眼行小切口水平手法劈核白内障手术,199例227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均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散光、术中术后并发症差异。结果:术后1mo小切口非超乳和超乳的视力≥0.5分别为205眼(82.3%)和191眼(84.1%),术后3mo散光分别是(0.95±0.51)D和(0.89±0.78)D,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角膜反应术后1mo全部消退。无术后感染或角膜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相近,同样具有安全、视力恢复快、术后散光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中采用前房内碎核和扩大切口娩核两种方法的效果。方法Ⅳ~Ⅴ级硬核白内障216例(247眼)行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其中165眼采用扩大切口娩核,82眼采用前房内碎核,术后1d、1周、1个月检查视力,观察术后并发症,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扩大切口娩核的有2眼(1.21%)发生后囊破裂,前房内碎核的有5眼(6.10%)发生;术后1d视力扩大切口娩核组优于前房内碎核组,而术后1周和1个月视力两组没有显著差别;术后1d前房内碎核组角膜内皮水肿的发生率和程度高于扩大切口娩核组,术后1周和1个月没有明显差别;术后1个月前房内碎核组的散光低于扩大切口组。结论硬核自内障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中采用扩大切口娩核可以减少手术近期并发症,前房内碎核需要熟练后才能显现小切口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改良型劈核器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型晶状体圈匙和劈核刀在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58眼)Ⅲ级以上的硬核白内障采用改良型劈核器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显微镜下,于上方角膜缘后2mm处做反眉弓形巩膜隧道切口,长约5.5mm,板层分离至透明角膜内约1mm,进入前房。开罐式截囊或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后把晶状体核旋拨至前房,以晶状体圈匙进入核下方并向上托住核,劈核刀进入前房至核的上方向下用力切割,双手配合将核劈为两半,分别托出。术后随访3个月,分别进行劈核效果、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分析。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晶状体核一次性劈开率为100%。58例患者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4.7者42眼(占72.4%),术后第1周≥4.7者50眼(占86.2%)。术中发生破囊2例,均非劈核所致。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12眼(占20.7%),3~5d内水肿完全消失。一过性眼压升高者有4眼(占6.8%),术后第1天角膜轻度雾状水肿,眼压在35mmHg以下,给予降眼压治疗3d后未见眼压再度升高。术后1周平均角膜散光度为(0.89±0.85)D,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  相似文献   

19.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小瞳孔硬核白内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小瞳孔硬核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小瞳孔硬核白内障156例173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12mo,对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瞳孔情况、人工晶状体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随访分析。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05者143眼(82.7%),其中101眼(58.4%)≥0.3,术后视力大幅提高,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69.17,P<0.01)。术中有11眼(6.4%)发生后囊破裂,均完成手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有9眼(5.2%)出现一过性眼压增高,经治疗后于术后1wk大多缓解;有29眼(16.8%)发生了角膜水肿,也于术后7d内恢复正常;前房炎性反应及前房积血情况也比较轻微,经治疗后于术后2~12d恢复正常。术后总共发现视网膜病变88眼(50.9%)。小瞳孔原因:糖尿病86例(55.1%),陈旧性葡萄膜炎39例(25.0%),陈旧性葡萄膜炎合并糖尿病者22例(14.1%),闭角型青光眼未手术长期点缩瞳药者5例(3.2%),不明原因瞳孔功能障碍4例(2.6%)。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小瞳孔硬核白内障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开展。术中关键是处理小瞳孔下的操作,术后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是原先存在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小瞳孔的原因主要是糖尿病及陈旧性葡萄膜炎。  相似文献   

20.
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手术中普通器械劈核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惠玲  马江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7):1411-1412
目的:探讨应用晶状体调位钩劈核,在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8例128眼白内障患者,采用角膜缘后2mm做直线巩膜隧道切口,开罐式截囊,充分水分离使晶状体核浮至前房,以注水晶状体圈匙进入核下方并向上托住核,晶状体调位钩进入前房至核前面,从核中央两手缓缓用力,将核劈为两半分别托出,并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视力恢复快,128例术后第1d裸眼视力≥0.5者84眼(65.6%);术后1wk裸眼视力≥0.8者113眼(88.3%)。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此方法视力恢复快,疗效好。无需特殊器械,设备便易,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经济,适用于基层医院和大规模的复明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