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4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及对照组,各62例,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肩关节活动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上肢水肿及皮下积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3月肩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在预防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常规护理+临床路径)和实验组(常规护理+临床路径+压力治疗仪),每组50例,比较2组患者在术后第2个月末淋巴水肿发生率、发展程度及患侧上肢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和发展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患者治疗后自觉肢体轻松舒适,无肿胀、沉重感,并且实验组患者患肢功能康复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应用梯度压力治疗仪,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促进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57例乳腺癌术后出现淋巴水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7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前后双上肢周径差值、患肢功能恢复以及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双上肢周径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功能恢复优秀率、优良率(82.3%、1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感染发生率(1.27%)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乳腺癌根治术后淋巴水肿症状,降低患肢皮肤感染率,促进上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上肢水肿程度、患肢感染及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280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按水肿发生时间先后分为常规组及干预组,每组140例。常规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手部皮肤护理、手法促淋巴回流、多层绷带加压包扎、配合呼吸运动进行手功能主、被动锻炼,抬高患肢、教育干预等。对2组患者护理效果、双上肢周径差值、患肢感染及上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常规组上肢水肿护理总有效率89.3%,干预组上肢水肿护理总有效率99.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轻、中度水肿患者,干预组轻、中、重度水肿患者护理干预后上肢周径差值均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或P〈0.01)。干预组手功能恢复优秀率为82.1%,未出现患肢感染;常规组手功能恢复优秀率为49.3%,患肢感染发生率8.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部皮肤护理、手法促淋巴回流、多层绷带加压包扎、配合呼吸运动进行手功能主被动锻炼、抬高患肢、教育干预等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乳腺癌早期发现的上肢淋巴水肿症状,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控制患肢皮肤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患者行心理干预以及空气波治疗仪加压疗法对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行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128例,分为两组,其中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64例为对照组,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64例为试验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心理干预联合加压护理疗法。观察比较患者术后6个月以及12个月的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及程度,并比较术前和术后患者的精神状况。【结果】试验组在术后6个月以及术后12个月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其程度明显较轻,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前的焦虑/抑郁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试验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术后试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的精神压力,联合加压护理疗法能够明显的减少乳腺癌术后的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水肿恢复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159例,按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89例,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抬高患肢、加强手臂功能的锻炼、对患肢按摩、热敷、使用弹力绷带、出院指导等方面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水肿减轻及消失时间、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水肿减轻及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护理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通过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肢肿胀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轻患肢水肿,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患肢功能锻炼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乳腺癌并进行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和功能锻炼措施。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患肢功能锻炼的康复情况及患者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相关知识的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促进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肢功能,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护理干预方式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6月行乳腺癌根治术的180例乳腺癌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病人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患肢感染发生率、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肢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肢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85.5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各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4.44%,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病人术后对病人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上肢淋巴水肿,减少患肢感染,有利于促进术后上肢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水平,促使病人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数控气压治疗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患侧上肢数控加压护理.测量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患肢肘窝上10 cm测上肢周径,术后第15天比较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及程度.结果 术后第15天,对照组患者上肢发生水肿患者共有16例,占53.3%.其中11例(36.7%)为轻度水肿,3例(10%)为中度水肿,2例(6.7%)为重度水肿.实验组患者上肢发生水肿患者共有4例,占13.3%.其中4例均为轻度水肿,无中度水肿或重度水肿发生.两组患者上肢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6,P〈0.01).结论 通过数控气压仪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程度并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殷萍 《护理学报》2012,19(14):53-54
目的 探讨患肢加压与手法淋巴引流按摩在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87例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按照双上肢腕横纹上5 cm周径差值大小进行编号并分组,双号42例为加压组,单号45例为按摩组,分别采取患肢加压与手法淋巴引流按摩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术后3、6、9、12、18、24个月后患肢水肿的护理效果.结果 术后3~9个月,使用加压法治疗患肢水肿的效果较理想,有效率明显较按摩组高(P<0.05);12~24个月,手法淋巴引流按摩治疗的有效率明显较加压治疗法增高(P<0.05).结论 建议临床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患者9个月前予患肢加压治疗,9个月后予手法淋巴引流按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制垫枕预防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及缓解疼痛的效果。方法将58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试验组采用自制垫枕抬高患侧上肢,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2组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及其持续时间、疼痛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患侧上肢无淋巴水肿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患侧上肢轻度淋巴水肿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试验组0、1度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4度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使用自制垫枕可有效减少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系统早期活动方案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9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当天即开始实行系统早期活动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即术后3~5 d才开始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术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患侧上肢功能及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21 d患肢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实验组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进行系统早期活动方案可大大改善患肢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分为三组,每组60例。即常规组(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按摩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增加手法按摩)和加压组(在按摩组的基础上,增加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观察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患肢水肿的护理效果。结果3~12个月加压组明显降低了上肢淋巴水肿发展程度及发生率,并提高了上肢功能康复的程度,且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增加手法按摩和\或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后,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发展程度及发生率下降,上肢功能康复提高。结论采用手法按摩加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更好地预防及治疗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提高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乳腺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218例乳腺癌患者分为2组:FTS组(n=109)引入FTS理念进行护理,对照组(n=109)采用常规护理。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FTS组与对照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患侧上肢水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TS护理模式用于乳腺癌围术期护理,对患侧肢体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FTS所倡导的无痛、无应激理念指导下的乳腺癌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联合细节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0日在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入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实施细节护理,观察组实施细节护理联合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2组的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上肢功能恢复情况、上肢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上肢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相比,2组在干预2周及1个月后的上肢淋巴流量均增加,上肢体积差、上肢周径差均减小(P均<0.05);相较于同期对照组,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更优(P均<0.05)。与干预前相比,2组在干预1个月后的总体健康状况、功能领域评分均升高,症状领域、单一项目评分均降低(P均<0.05);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联合细节护理对预防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效果显著,且能够改善上肢相关指标水平,提高患肢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我淋巴引流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60例实施患侧上肢功能锻炼联合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干预措施上再联合自我淋巴引流。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间(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患侧上肢增加体积和淋巴水肿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2组患侧上肢平均增加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和6个月观察组患者患侧上肢平均增加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周2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和6个月观察组淋巴水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自我淋巴引流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减少淋巴水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邱琼  成沛玉  彭翠娥  彭丽彬  李理 《现代护理》2007,13(8):2066-2068
目的探讨有氧健肢训练康复操(有氧运动康复操)在乳腺癌术后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将2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按有氧运动康复操运动处方的3个不同的阶段进行锻炼;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锻炼。于术后4周、12周评价两组患者术侧上肢肩关节活动度,术前、术后12周行术侧上肢容积测量。结果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肩外展、内收、前屈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侧上肢容积和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术侧上肢容积和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有氧运动康复操可有效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预防和缓解患肢肿胀,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渐进式康复锻炼的开展时机,观察渐进式康复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患肢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12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入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干预组于术后第1天给予渐进式康复护理,对照组于拔除引流管后开始锻炼,给予常规护理,随访6个月.[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术后引流液量[(82.3±26.8) vs (78.9±30.5)mL]和拔管时间[(6.0±2.8) vs (5.7±3.1)d]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淋巴性水肿、疤痕挛缩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肌力下降发生率显著高于干预组(30.0% vs 13.3%,P<0.05);除外旋幅度一项外(P>0.05),干预组患肢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水平前屈、水平后伸的幅度和手指爬墙高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除刷牙一项外(P>0.05),干预组进食、洗脸、梳头和穿衣项目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渐进式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康复,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显著影响,可从术后第1天开始实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期间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常规护理+向心性按摩+八段锦锻炼),每组30例.比较2组患者在放疗前和放疗结束1个月末淋巴水肿发展程度及患侧上肢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淋巴水肿发展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患肢功能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伴有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放疗期间采用向心性按摩加八段锦锻炼,配合积极有效常规护理能有效预防水肿进一步发展,促进患侧上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互联网+”信息化健康管理系统在预防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威海市立医院乳腺癌根治术后36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183例)和观察组(184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宣教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互联网+”的信息化健康管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淋巴水肿防护知识知晓率、落实率,患肢肿胀情况,因淋巴水肿再入院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淋巴水肿防护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肢水肿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因淋巴水肿再入院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信息化健康管理系统在预防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淋巴水肿方面具有较好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淋巴水肿防护知识知晓率、落实率和护理满意度,减少了淋巴水肿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