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民除术(LEEP)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价值。方法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94例患者,采用LEEP治疗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并进行随访总结。结果94例患者LEEP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级别相符81例,符合率为86.17%,升级4例,占4.26%,降级9例,占9.57%。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与LEEP术后标本病趣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刀切除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等特点,在治疗的同时又能进行诊断,是目前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环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的疗效。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宫颈疾病诊治保健中心因CINⅢ级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患者的病理诊断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438例患者中,术前与术后病理一致312例(71.2%),外院诊断符合率54.4%(86/158)低于院内诊断符合率80.7%;术后规范随访380例(86.8%),无病变残留及复发者371例(97.6%),病变残留7例,病变进展2例;16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术后受孕11例,足月分娩10例。结论 LEEP治疗宫颈CINⅢ级安全、有效,是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LEEP术后的随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LEEP电波刀诊治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频(射频)电波刀(LEEP)诊治宫颈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20例宫颈病变患者行妇科细胞学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LEEP术治疗,并做病理学检查。将LEEP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疗效。结果: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与LEEP术后病理结果比较,阴道镜宫颈活检诊断结果与最终诊断的符合率为53.18%(117/220),宫颈炎的符合率为83.02%(44/53)。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术前术后病理报告一致占38.16%(58/152),术后病理诊断级别上升占11.84%(18/152),级别下降占50.00%(76/152)。阴道镜下活检与LEEP术后病理诊断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LEEP宫颈病变治愈率97.73%(215/220),手术平均时间5.6min,平均出血量4.9ml,无继发性出血和感染的发生。结论:LEEP操作简单,安全省时,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可提供完整病理标本,对宫颈病变尤其是CIN是一种理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效果。方法回顾&#183;挂分析我院170例行LEEP手术的CIN患者,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变化,评价LEEP诊断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LEEP平均手术时间5.2分钟,平均出血5.8ml,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与LEEP术后病理结果诊断一致率为81.18嘣138/170),术后病理升级为22例(12.94%)。结论LEEP能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现早期癌,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中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术)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分析106例经阴道镜宫颈活检诊断为CIN的患者行LEEP宫颈锥切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术前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术后切缘累及,并发症及宫颈修复情况。结果:LEEP治疗CIN平均手术时间3~l6min,术中出血量5-20ml,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CIN与LEEP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CIN符合率74.53%,术后级别上升5.66%,下降19.81%;术后切缘累及共5例,占总病例数的4.7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宫颈修复率为90.57%。结论:LEEP术是诊断和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电热圈环形切除术(LEEP)与阴道镜下多点组织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以及LEEP术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否持续感染。方法对阴道镜下多点组织活检病理学诊断的186例CIN患者,进行LEEP治疗,比较LEEP病理学诊断与阴道镜下多点组织活检病理学诊断之间的差异,同时患者进行术后液基细胞学随访,术前及术后6、12个月HPV.DNA检测随访。结果127例LEEP的病理学结果与阴道镜下多点组织活检的病理学结果一致,符合率为68.28%(127/186)。手术切缘阳性3例,其中CINⅡ级1例,CINⅢ级2例。LEEP术前163例(87.63%)宫颈高危型HPV-DNA阳性,术后6个月18例(9.68%)持续阳性,术后12个月仅4例(2.15%)持续阳性。结论LEEP是治疗重度CIN的有效方法,需根据术后病理学诊断再做进一步的临床治疗和定期随访。LEEP治疗对清除高危型HPV感染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宫颈环形切除术(LEEP)对宫颈病变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2006年9月我院82例因宫颈疾病行LEEP术的临床资料,其中CIN72例,宫颈其他良性病变10例。结果:术中出血平均为(10±5)ml。LEEP术前后病理诊断符合率91.46%(75/82),治愈率98.78%(81/82);CIN术前后病理诊断符合率90.28%(65/72),升级9.72%(7/72),降级48.61%(35/72),CIN的治愈率为98.61%(71/72),病变持续存在1.39%(1/72),复发率1.41%(1/71)。结论:LEEP术对宫颈疾病特别是CIN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具有安全、操作简单、治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对于CIN患者,术后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为CIN的150例患者采用LEEP宫颈锥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比较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与LEEP术后病理结果。结果:LEEP治疗CIN平均时间6.9分钟,出血量9.5ml,患者LEEP术前、后病理诊断级相符81例(54%),升高38例(25.3%),降低31例(20%),病理诊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LEEP术是诊断及治疗CIN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环状电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与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素芬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3017-3018
目的:评价环状电切术(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治疗价值。方法:对69例经电子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诊断为CIN的患者行LEEP术,将LEEP术前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病理诊断结果与LEEP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电子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诊断与最后诊断的符合率为73.1%(49/69)。术后3个月随访,无1例出现宫颈细胞学及阴道镜检查异常。结论:LEEP术具有疗效高,操作简单安全,术后并发症少,且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CIN诊断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锥切术后切缘阳性随诊状况。方法选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CIN)11、(CIN)Ⅲ并行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947例,其中82例切缘阳性,对其进行3,6,9,12,18个月随访,观察宫颈病变转归情况,并对其中23例进行了二次LEEP,对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切缘状态关系。结果82例切缘阳性病例,CINI、CmⅡ、C小Ⅲ术后18个月随访转阴者分别为17、27、32例,转阴率为94.44%、93.10%和91.43%;CINⅡ二次LEEP术后残留或复发5例,病理升级1例,CINⅡ二次LEEP术后残留或复发5例,病理升级1例;切缘阳性病例术前病毒载量明显高于切缘阴性病例(t=1.9894,P〈0.05)。结论宫颈病变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病例,应做好密切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及残留,术前病毒载量可以作为高度病变手术方式选择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及白蛋白对脑膜炎的鉴别诊断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脑脊液 (CSF)免疫球蛋白 (Ig)和白蛋白 (Alb)对病毒性脑膜炎 (VM )、结核性脑膜炎 (TM )、化脓性脑膜炎(PM )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VM 5 3例 ,TM 40例 ,PM 14例患者CSFIg和Alb的含量。结果 IgG、IgM和Alb在TM和PM中均显著高于VM组 (P <0 0 0 1) ,且以PM升高最明显 ,但TM和PM间 ,Alb及比值变化无显著性意义 ;与VM相比 ,TM以IgG变化最突出 ( 75 %) ,PM以IgM变化为显著 ( 78%) ;Alb在TM和PM升高比例最高 ( 10 0 %)。PM 14例中有 12例 ( 85 .7%)、TM 40例中仅 6例 ( 15 %)符合典型CSF常规和生化改变。如果把CSFAlb >3 0 0mg/L和IgG >61mg/L作为条件 ,则TM的诊断阳性率达 3 8/ 40 ( 95 %)。结论 TM和PM血脑屏障的破坏明显大于VM ,CSFIg和Alb的含量检测弥补了CSF常规分析的不足 ,有助于颅内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山东省克山病患者的抗氧化酶活性和血管内皮功能,探讨二者与克山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择慢型、潜在型克山病患者57人、病区健康人34人、非病区健康人36人,分别采集清晨空腹外周血按试剂盒要求检测血清及红细胞GSH—Px、SOD、LPO、LT、NO、NOS含量及活性。结果 ①病区人群红细胞GSH—Px活性较非病区健康人明显降低(P<0.01);RBCSOD含量也较非病区健康人明显减少(P<0.01)、RBCSOD活性减低(P<0.01);②克山病患者血清LPO含量明显升高,与病区和非病区健康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区健康人又较非病区健康人明显升高(P<0.01);③克山病患者LT、NO和NOS含量明显高于病区健康人(P<0.01),且慢型克山病患者与潜在型克山病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克山病患者和病区健康人的红细胞抗氧化功能明显降低;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二者在克山病发生发展中存在某种联动关系,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变性、坏死和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3.
王庆广  朱祖福 《职业与健康》2011,27(13):1552-1553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颞肌、咬肌外感受抑制试验(ES)检测紧张型头痛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名紧张型头痛和30名正常志愿者利用肌电图(EMG)刺激眶下神经进行ES试验,检测颞肌、咬肌的潜伏期和时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第2抑制期(ES2)潜伏期延长,时限缩短现象。经t检验,紧张型头痛组左右侧颞肌和咬肌EF2潜伏期、左侧颞肌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咀嚼肌外感受抑制试验对紧张型头痛具有诊断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托泊替康在复发性卵巢癌化疗中的疗效、安全性以及成本效果,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5年)等多个数据库资料及互联网相关文献,并用手工检索相关领域的杂志,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收集有关托泊替康与其他药物相比较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文献检索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RCT共4个(9篇文献),包括病人1032例,其方法学质量等级为A或B.通过评价:关于托泊替康在复发性卵巢癌的二线化疗中的临床应用,推荐用于耐药性、难治性的卵巢癌,选用治疗效果足够、毒性可以耐受的5天静脉滴注的标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异位妊娠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的发病日趋年轻化,剖宫产率增加致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显著增加,使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聚焦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旨在探索更为安全、简便、有效、低毒且能保留生育功能的异位妊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巢异位组织、在位内膜中的变化及其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及月经周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的卵巢异位组织及在位内膜中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根据CD34在血管中的表达计算组织的微血管密度。结果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在正常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3组比较H=31.02,P<0.01)。正常内膜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中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受月经周期影响,分泌期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增生期(正常内膜中两组比较P=0.001,卵巢巧克力囊肿中两组比较P=0.017,均P<0.05)。在正常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逐渐增加(H=79.13,P<0.01);正常内膜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分泌期的微血管密度高于增生期(正常内膜中两组比较t=5.2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二者密切相关(r=0.73)。结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微血管生成增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关,二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密切相关,可能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血液中血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变化情况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丙二醛(MDA)的变化情况,探讨SOD、GSH-Px、MDA是否可以作为混苯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早期敏感指标。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对接触不同浓度混苯的作业人员以及对照组的人员进行对比研究,由专业人员进行血样、血清采集及化验。结果在血液系统各个指标还未发生变化的时候,血清学指标SOD、MDA、GSH-Px已经出现异常。结论血清学指标SOD、MDA、GSH-Px可以作为混苯作业工人机体适应性改变和代偿性反应的早期敏感的生物监测指标之一,也可考虑作为损伤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工作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烯腈(ACN)对男工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全面评价ACN生殖危害,为保护工人及子代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112名职业性接触ACN的男工为接触组,同时选择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相近的128名不接触ACN男工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其血清中睾酮(T)、黄体生成素(FSH)、卵泡刺激素(LH)和雌二醇(E2)浓度。结果接触组男工血清中T和FSH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H和E2浓度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当按车间分组时,ACN浓度较低的溶剂车间的男工血清中T浓度高于其他3个车间,但差异无显著性。当接触组按个人累计外接触剂量(包括吸烟)分组时,接触组男工血清中FSH和T浓度随接触剂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当外接触剂量≥50g时,T浓度明显降低(P<0.05),E2浓度明显升高(P<0.05);当外接触累计剂量≥100g时,血清中FSH浓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CN及其代谢产物(CEO)能诱导男工血清中FSH、T和E2水平发生改变;提示,接触ACN可能对内分泌功能和睾丸中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有损伤,从而可能引起性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低氧动物血清的EPO生成拮抗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表明慢性间断低氧(0.42atm,22h/day)可致小鼠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浓度早期增加,其后迅速减低;而红细胞生成持续递增。将低氧6天小鼠的血清注入同种小鼠体内,低氧3天后血清EPO浓度显著低下。表明低氧动物血清中存在某种拮抗EPO生成的体液性因子。  相似文献   

20.
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智能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呼吸机智能化的机械通气及呼吸模式进行技术分析。并从理论上探讨智能化机械通气的完善通气技术。提出现代呼吸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