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程  林光锚  刘敏 《中国骨伤》2012,25(11):967-970
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发病机制已经比较明确且分歧较少,但关于其诊断与治疗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应力下X线片能否作为主要的诊断的依据、核磁检查是否早期应用、以及手术探查的指征等,这些都是目前诊断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难题;治疗上存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分歧,且在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方面国内外专家各有侧重,近年来国内学者偏重于带线锚钉修复,而国外则一直以重建三角韧带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述踝关节骨折合并急性三角韧带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踝关节骨折合并急性三角韧带损伤诊断及治疗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踝关节骨折合并急性三角韧带损伤容易漏诊,需要结合患者主诉、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诊断,必要时手术探查明确。稳定骨折后是否需要修补三角韧带仍存在争议。结论三角韧带是稳定内侧踝关节的重要结构,对于不同类型踝关节骨折合并急性三角韧带损伤的治疗仍需进一步标准化,并根据术中踝关节稳定情况决定是否修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缝合锚钉治疗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手术治疗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21例,均在三角韧带距骨止点处拧入缝合锚钉,同时修复和重建三角韧带深层,浅层直接缝合.结果 随访6~24个月.术后踝关节内侧间隙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采用改良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优良率为85.7%.结论 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采用缝合锚钉修补三角韧带,既修复了韧带的连续性,又重建了三角韧带,此方法 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术中修复与不修复三角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6-12手术治疗的48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观察组(29例)于解剖钢板固定踝关节骨折后用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对照组(19例)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踝关节骨折后不修复三角韧带。结果 4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6(6~3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踝穴内侧距离更小,疼痛VAS评分更低,踝关节跖屈、背伸角度更大,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钢板或螺钉内固定踝关节骨折后采用带线锚钉修复完全断裂的三角韧带能够有效维持踝穴的稳定性,促进韧带愈合,以利于恢复远期踝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带线锚钉治疗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2年4月治疗伴有三角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23例,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24~69岁,平均42.8岁,均采用切开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并修复重建三角韧带,恢复踝关节内外侧结构的稳定性。结果:随访2~36个月,术后踝关节内侧间隙宽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优良率为87.0%。结论:带线锚钉治疗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较采用钢丝或丝线的传统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的特点,带线锚钉是治疗三角韧带损伤良好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缝合锚钉治疗踝关节三角韧带附着点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锚钉系统治疗29例三角韧带附着点断裂患者,其中距骨附着点断裂24例,内踝附着点断裂5例。结果 29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26个月。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足评分标准评价:优17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27/29;按照改良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价:优17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26/29。结论缝合锚钉治疗踝关节三角韧带附着点断裂,其有操作简便易行、可提供踝关节内侧即刻稳定性、利于韧带修复、疗效可靠等优点,是治疗三角韧带附着点断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断裂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4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断裂的患者,采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并同时修复三角韧带的方法治疗,观察术后踝关节功能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3.8周;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足踝评分系统评价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优7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修复三角韧带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断裂,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修复踝关节三角韧带断裂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月10月至2011年月10月本院治疗伴三角韧带断裂的踝关节骨折32例,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并带线锚钉修复重建三角韧带,恢复踝关节内外侧结构的稳定性。结果全部部病例术后随访1-3年,优23例,良9例,优良率100%。结论带线锚钉修复踝关节三角韧带断裂手术方式恢复了三角韧带的解剖和生物力学,固定可靠,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旋后-外旋骨折占所有踝关节骨折的40%~75%。其治疗方式的选择主要依赖对内侧结构损伤程度的判断,特别是内侧三角韧带是否有损伤。循证医学的资料表明,术前MR扫描与术中外旋应力试验是判断三角韧带损伤的方法。那么,术前MR扫描是否可以替代术中应力试验,明确三角韧带损伤的情况并指导踝骨折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本文试图通过手术验证两者的敏感性是否一致。目的:探讨MRI与术中外旋应力试验在判断踝关节旋后-外旋型损伤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共计30例,术前常规行X线、MR扫描,记录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损伤情况。麻醉后行踝关节外旋应力位摄片,依据踝关节内侧间隙是否正常判定三角韧带损伤情况。再比较外旋应力试验与MR结果。结果:MR扫描对三角韧带损伤情况判定,等同于术中外旋应力试验。结论:MRI对于判断三角韧带是否损伤有一定价值,可以指导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不同程度损伤的鉴别与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方法:2002年至2008年治疗伴有三角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61例,男39例,女22例;年龄14~71岁,平均41岁。均采用切开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并修复重建三角韧带,恢复踝关节内外侧结构的稳定性。结果:61例中59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术后外踝伤口浅表感染,经换药于术后3周愈合,内踝伤口全部Ⅰ期愈合。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5~30个月。平均17个月。按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35例,良13例,可13例。结论:强调踝关节骨折切开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的同时,应充分重视修复重建三角韧带。  相似文献   

11.
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占踝关节损伤的10%~15%,其中单独三角韧带损伤较为少见,常合并有踝关节骨折及下胫腓联合韧带的损伤[1-3],踝关节也是体育活动中最常受伤的关节之一[4]。预计到2030年踝关节受伤的发生率将增加3倍[5]。在Lauge-Hansen[6]描述的踝关节骨折分型中,三角韧带损伤或内侧踝骨折,是以环形方式围绕踝关节而发生。三角韧带的损伤最常发生在旋前外和旋后外上,旋后外损伤是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三角韧带结构的命名和解剖形态一直存在争议,它是一个坚强的多层复合体,由浅层和深层组成,是踝关节内侧重要稳定结构[7]。浅层的三角韧带包括胫舟韧带、胫跟韧带和胫距后韧带浅层,跨过踝关节和距下关节[8-9]。最近发表的有关于三角韧带组成的解剖学研究显示,弹簧韧带被认为是三角韧带浅层的一个组成部分[10-11]。三角韧带深层包括胫距前韧带深层和胫距后韧带深层,仅与踝关节相连[8-9](见图1~2)。  相似文献   

12.
赵萌  邹剑  曹学伟 《骨科》2015,6(4):183-185
目的:探讨一期修复三角韧带手术治疗伴三角韧带撕裂的踝关节旋后外旋Ⅳ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根据Lauge-Hansen分型,对19例伴三角韧带撕裂的踝关节旋后外旋Ⅳ型骨折采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三角韧带铆钉修复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末次随访应用Mazur踝关节评分系统,根据愈后疼痛程度、功能及踝关节活动范围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7.3个月(14.0~25.0个月),骨折处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7个月(4.2~6.9个月),踝穴正常,无创伤性关节炎。 Mazur 踝关节评分:优6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89.5%。结论伴三角韧带撕裂的踝关节旋后外旋Ⅳ型骨折采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三角韧带铆钉修复的手术方法,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踝关节损伤时常合并踝关节韧带损伤,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在诊治时,三角韧带损伤却常被遗漏,往往造成后期踝关节不稳定、疼痛等后遗症状.本院近2年以来,共收治8例三角韧带断裂,给予手术治疗,功能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治疗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2月对18例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踝关节骨折患者行腓骨内同定,后踝固定或未固定,三角韧带修复术,未固定下胫腓联合.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0.2个月.[结果]用Mazur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优8例,良8例,可2例.未见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时,往往同时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腓骨,修复三角韧带,就能够恢复踝关节的正常生物力学环境和稳定性,这时即使不固定下胫腓联合,也可以获得下胫腓联合的稳定.固定腓骨和下胫腓联合,而不修复三角韧带,虽然仍能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但三角韧带会愈合不佳、韧带松弛及功能不良,最终仍会导致创伤性踝关节炎.  相似文献   

15.
踝关节骨折临床上发生率很高,常需手术治疗。当伴随三角韧带损伤时,则多见于旋前以及部分旋后外旋Ⅳ度的踝关节骨折。临床上此类诊断常较困难,手术修复的时机及方法目前也无统一标准。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诊疗的研究进展。三角韧带损伤的诊断常需综合各项辅助检查及症状体征来判断,其中以应力试验及磁共振检查最为重要;术中骨折复位固定后发现踝关节不稳或三角韧带嵌顿阻止复位,则建议术中探查修复,修复的方法众多,目前以带线锚钉重建三角韧带为主。  相似文献   

16.
三角韧带也称踝关节内侧副韧带,下胫腓联合是胫腓骨远端的复合韧带结构.二者常因踝关节暴力骨折同时发生,并多伴有严重并发症.三角韧带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多采用手术治疗,穿皮质螺钉多用于下胫腓联合损伤,锚钉固定多用于三角韧带断裂.随着足踝外科与运动医学的发展与更新,新的治疗方案正逐渐应用于临床之中,如穿骨皮质的可吸收螺钉、胫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外踝解剖钢板内固定外踝骨折后同时采用带线锚钉缝合修复三角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8—2018-08诊治的16例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先作内侧踝关节弧形切口探查损伤的三角韧带,将嵌顿在踝关节间隙内的三角韧带断端牵出,标记三角韧带的浅层和深层。再作外踝纵形切口进行外踝骨折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置入1枚空心钉稳定下胫腓联合,垂直距骨体中心部置入2枚Anchor带线锚钉缝合固定三角韧带深层,用2枚Anchor带线锚钉于内踝尖前部及下部缝合固定三角韧带浅层。结果 16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2(10~20)个月。随访期间外踝骨折愈合良好,无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前抽屉试验阴性,无距骨倾斜。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内侧踝关节间隙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确三角韧带断裂后一期行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带线锚钉缝合修复三角韧带可以明显缩小内侧踝关节间隙,增加踝关节稳定性,减少因三角韧带损伤导致的踝关节不稳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三角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2002年4月-2005年4月治疗伴有三角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40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并修复重建三角韧带,恢复踝关节内外侧结构的稳定性。下胫腓联合分离仍不稳定者,给予皮质骨螺钉横向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得到16个月-3a随访,平均1.5a。按齐氏疗效评定标准:优良30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75%。[结论]强调踝关节骨折切开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的同时,应充分重视修复重建三角韧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评估其疗效.方法 收治10例三角韧带损伤患者,均采用快速锚钉固定.结果 随访6个月~2年,按齐氏疗效评定标准:优良9例,可1例,优良率90%.结论 快速锚钉可很好地修复三角韧带损伤,手术操作简单,效果满意,是治疗三角韧带损伤良好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踝关节骨折术中采用可吸收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5—2019-01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6例合并内侧三角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术中采用可吸收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损伤。结果 3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4(5.1~26.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组织感染、排斥反应、关节再脱位、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9.1~17.3周,平均12.5周。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优25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4.4%。1例踝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行走后疼痛,无静息痛,口服药物缓解。结论对于合并内侧三角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踝关节骨折复位固定后采用可吸收锚钉重建内侧三角韧带可获得更好的踝关节稳定性,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