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护士观察量表(NOSIE)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P0.05),显著降低患者除躯体强迫和偏执因子外的SCL-90其他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P0.05),显著降低其NOSIE中总消极因素、激惹、迟缓、抑郁等因子评分(P0.05),显著提高总积极因素、社会能力、社会兴趣、病情总估计等评分(P0.05)。结论:以心理干预为主的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3.
4.
人性化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2、6周末时的SANS、NOSIE-30的得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SANS评分和NOSIE-30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人性化护理措施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家属与社会的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是以病人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药物治疗对急性期病人的阳性症状控制较理想,但对精神分裂症残留期发生以抑郁为主的临床相,即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疗效较差。住院多采用封闭式管理,病人处于与社会隔绝的环境中,由于环境刺激及社会联系减少,可出现或加重阴性症状。笔者通过医护配合,运用心理护理使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阴性症状病人得到康复,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具有慢性化,反复发作并逐渐走向衰退的病程牲,其预后除与治疗有关外,还与康复期的心理治疗、心理护理有很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寻求该类患者回归社会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住院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者40例分别于心理康复治疗前及心理康复治疗4周后进行心理测试,并与国内常模及心理康复治疗前比较。结果 此组患者治疗前测试在躯体化、强迫、恐怖、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6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心理干预后,上述各因子得分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意义(P&;lt;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8.
王府  薛令合 《现代护理》2001,7(9):31-32
目的探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心理干预的方法与疗效。方法以简明精神病量袁(BPRS)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为量化指标.对16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研究,并以50例患者做对照。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BPRS中的总分及.1个因子减分值和NOSIE中的总估计分及5个因子减分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日常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LD)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及社会功能缺陷的筛选量表( SDSS)分析患者BPRS总分及SDSS总分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LD评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PRS总分、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敌对猜疑及SDSS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Spearman分析显示,ADL评分与BPRS总分及SDSS总分均呈负相关。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的92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46例。参考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参考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前后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SSMI-C)评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PANSS中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与一般病理症状评分均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SSMI-C中歧视、病情掩饰与积极效应评分均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模式既可以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又可以减弱其病耻感体验,患者对该模式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心理干预的方法与疗效.方法以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为量化指标,对46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研究,并以5日例患者做对照.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BPRS中的总分及4个因子减分值和NOSIE中的总估计分及5个因子减分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干预前和干预后8周末进行量化评定.结果:8周末实验组BPRS、SDSS及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帮助患者提高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期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102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的心理状态是矛盾心理、焦虑心理、自卑心理、绝望心理。认为对康复期病人应在与其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上,加强安全护理,把握病情动态,观察维持用药的必要性,重视心理护理、康复治疗,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指导可有效预防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社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况,为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15例社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与常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方面高于常模(均P〈0.01);首次住院者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评分高于多次住院者(均P〈0.05);女性患者在躯体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3个因子的评分高于男性患者(均P〈0.01)。结论社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5.
2005年2月~2008年2月,我们对4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期心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17例,女23例;平均34.67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3例,高中6例,初中24例,小学7例。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平均36.73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6例,高中13例,初中15例,小学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52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观察6w。心理干预前及干预6w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国内成人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干预前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成人常模(P〈0.01);心理干预6w末除偏执因子分无显著变化外,其他各因子分均较心理干预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0.05),与国内成人常模比较,除恐怖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各因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05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开展示范指导、训练、特权强化等,观察3mo~6mo,对实施效果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经过3mo~6mo康复期的心理护理后.81.95%的患者不随地大小便,不正确的姿势完全纠正,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18.05%的患者的不正确姿势基本纠正.基本能自理生活;75.61%的患者能与他人进行正常交往;24.88%的患者重返工作岗位并胜任一般性工作;10.8%的患者能独立经营小本生意;28.3%的患者能协助亲友经营生意,康复总有效率100%。结论心理护理能促进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8.
19.
精神分裂症具有慢性化,反复发作并逐渐走向衰退的病程特征,其预后除与治疗有关外,还与康复期的心理治疗、心理护理有很大的关联。而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着面临回归社会前的角色适应,会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因此,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不应局限于疾病本身,还需帮助她们恢复躯体、心理、社会各方面的良好适应状态。为此,作者对1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期的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以探讨其对缓解精神症状、改善社会功能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影响因素,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问卷对32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试,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照。结果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躯体化、强迫、恐怖、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6个因子的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许多社会心理问题,如求学、求职、婚姻及社会偏见等。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心理问题较多,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心理治疗,改善其心理状况,以利尽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